名师垂教 小便淋涩已经数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妊娠小便淋痛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 掌握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及 辨证论治。 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淋 证 一、概述 (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 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范围: 西医某些泌尿系疾病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 泌尿系结石,乳糜尿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癌等病, 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产后小便不通. 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 ,又称 “ 产后癃闭 ” 。多发生于产后 3 日内,亦可发 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 后多见。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泌尿男性前阴疾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科. 2 概念  指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  相当于现代医学 “ 前列腺炎 ”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 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 列腺痛)  急性--热淋  慢性--精浊、劳淋、白浊、白淫、肾虚腰痛.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淋证 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概说】 一、概念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 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 (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五脏风寒积聚 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 淋秘 ” ,将其病机归为 “ 热在下焦 ”
易黄汤 山药 芡实 白果 黄柏 车前子 药 易黄汤 功效 : 补脾益肾,收涩止带,兼清湿热 1. 山药 + 芡实 用量最大,甘平则补,涩则收,入脾胃 故能补脾益肾,收涩止带 白果 收涩而固下焦, 引山药、芡实入病所大 任脉之宫 黄柏 + 车前子 均有寒而能泻热, 黄柏长于泻下焦湿热 车前子利水通淋,清热利湿.
常用中药养生保健 搭配技巧 佛山市中医院杨波.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在人体未发病 之前,就预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 避免疾病的发生 —— 未病先防;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 防止疾病的复发 —— 既病防变。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在人体未发病.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内科辅导. 肾系.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名师垂教 高热,神识昏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补益药对.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月 经 过 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淋 证.
名师垂教 痹证日久 药后渐虚.
淋 证 主 讲:孙继武 彭思镇卫生院 2015年4月.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妊娠小便不通.
带下病 主讲者: 齐聪 教授 2006/5/5.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第十五章 祛湿剂.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崩 漏.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薛 己 【导学】 薛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吸取诸家之长,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精通各科。重视脾肾,提出胃气受伤,虚证蜂起之说;临证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脾胃,温补肾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概说.
名师垂教 长期低烧.
气血同病辩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名师垂教 不寐.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卢如玲.
淋证 中医内科 陈良金.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祛 湿 剂.
利水渗湿药.
月经先期.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肾膀胱病证 淋 证.
消 食 剂.
固 涩 剂 方剂学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名师垂教 小便淋涩已经数年

病案 崔xx男52岁1984年4月初诊。 该患于数年(大约四、五年)前患小便淋涩不畅,赤热疼痛,经诊为尿路感染,治以中、西药物而愈。但之后经常反复。前些时候,用上药疗效尚可,以后效果越来越差。近二年多,应用前药已无效,且反影响食欲,胃部不适,体力日见虚衰,精神日益萎顿,而前来求治。

细询其病情经过,开始患病时,小便时疼痛,茎中疼热如刀割,上引小腹。尿涩滞点摘而出,色深红而量少,移时又欲小便。心中烦热,口苦而粘,渴不多饮。服用呋喃坦啶即见好转。以后复发时,服上药效果日差。又求治于中医,服药后效果也很好。

视其方,药为木通、滑石、瞿麦、扁蓄、车前子、灯心草、竹叶、桅子、龙胆草、生地、白茅根、黄柏等,概以清利湿热为法。可是在以后的反复发作中,服上药的效果已逐渐减弱,并出现胃部冷痛,腹部胀满,饮食少思,大便溏泻等症。

近一、二年,服上述中西药已无效。而小便已不赤热疼痛,只是尿频而涩少,夜间尿尤频数。尿液有时混独。尿道口及龟头上常有粘液,尿道中虽不痛热,但有痒涩感。每于着凉、劳累后加重,房事后尤重。 现在口已不苦,心中已无烦热感。身体日见消瘦,体力逐渐下降,周身疲倦怠堕,精神萎靡不振,头目眩晕,记忆力明显减退,耳鸣,心悸。阴部经常潮湿发凉。饮食少思,受凉(饮食寒凉或腹部受凉)则脘腹拘急而痛。

动则气短,汗出。全身畏寒,手足不温。性功能明显减退。视之形体消瘦,两眼无神,面色青灰,眼眶四周色黑而晦暗,口唇青白无华,舌体淡润苔白滑,脉沉弱。 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变化和服药情况,尤其“是现在的临床表现,知此病早已由热变寒,由实转虚。所以用前药不唯不效,反使病情加重。其淋已非初起时之热淋(或湿热淋)。此证,不仅下焦阳气虚乏,且中上二焦之阳气也已不足。 故为其书方:

山药30g 菟丝子10g 巴戟天10g 肉桂10g 五味子10g 茯苓15g 泽泻10g 党参15g 黄芪20g 白术15g 干姜10g 甘草10g 熟地20g 牛膝15g 水煎服,3剂。

并嘱其用便盆留尿,观察其尿上有无如油脂之物,其尿液澄后底部有无如膏糊状物。 第二次来诊时言,服药后,自觉周身倦怠无力之感略减。言及尿液上层一有如油之物,澄后尿底部有物如膏糊状。知其证为膏淋。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牛膝,加芡实15g莲须10g萆薢15g益智仁10g山萸肉15g。前后服药又10剂,约经半月左右,自觉全身虚乏之证大渐好转。眩晕、耳鸣及阴部冷湿大减,精神也见壮旺。

药已对证,效不更方,又服10剂,更有起色。尿液渐渐澄澈通畅,膏脂渐少,夜尿次数也减。又服10剂。考虑其久病之躯,且虚衰较甚,而脾肾两脏又为人之根本,故其病非朝夕之可愈。“攻无缓功,补无速效”,当缓图之。改用 山药(炒)50g 熟地25g 山萸肉15g 茯苓15g 枸杞15g 莲肉20g 芡实20g 菟丝子15g 益智仁10g 巴戟天10g 肉桂10g 煅龙骨15g 人参20g

上药2剂,干燥共其为细末,炼蜜为丸,15g重,每日2丸。同时服用理中丸或补中益气丸(嘱其于胃腹受凉而现冷痛不适时服理中丸余时服补中益气丸)。 连续服药约4个月左右而诸症均愈。虽性功能恢复较明显,但嘱其节性欲,慎起居,适劳逸,以免复发。

问题 1、请老师谈一下诊治此证的思路。 2、有些书中说,治淋不可用补剂,何以此证老师不仅用了补剂,还用了涩剂? 3、有些书中说,治淋不可用补剂,何以此证老师不仅用了补剂,还用了涩剂?

名师解答 1、此患之主要症状是小便淋涩不畅,痛引小腹。虽有尿液混浊,也不是浊证,而是淋证。因“痛则为淋,不痛为浊”(《临证指南》)。淋有气、血、石、热、膏、劳之不同。临床时既要知其为何淋,又当辨其久暂,以别虚实。

此患初病之时,大抵为湿热郁结于膀胧,其为热淋无疑。其时服用之药,系是八正、导赤之类,请热利湿,药证相符,所以效果较佳。其后反复发作,可能为治疗不彻底,症状虽消失而湿热之邪未尽,或因其人体质素虚,肾气不足而膀胧有热,故其病时止时发。由于病情时时反复,迁延时间较久,况曾屡用苦寒清热,淡渗利尿之品,“行水难免不泄肾气,渗利难免不亡津液”,而寒凉

难免不伤阳气。使阴精津液日见虚乏,脾肾阳气逐渐耗损,故其证也由实而转虚,由热而变寒,终成脾肾阳虚,精气不固,全身虚寒之证。 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初病时一派湿热之象,以后湿热象逐渐减少,乃至全无。初病时服清利之剂效佳,之后效渐减,终至无效。不唯无效,反现胃部冷痛、胀满、食少、便泻等症,是为寒凉伤损脾胃,中焦虚寒之象。

又现腰膝酸软,阴部冷湿,性功能低下,夜尿频数、眩晕耳鸣,体倦神疲等肾气虚衰(尤其是肾阳虚)之症。况其尿中出现如脂如膏之物,纯系肾气虚寒,关门不固,收摄失权,精华下泄所致,是为膏淋之特点。《冯氏锦囊》说:“膏淋者,小便有脂如膏,此因肾虚不能制液而下行也”。故在治疗时直用滋肾助阳收摄之品温补肾元,摄而固之。又用甘温之品如参、芪、术、姜等温补中焦。

2、淋病忌补之说,确实早已有之。《冯氏锦囊》曾说:“切勿误加补剂。盖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矣”。是说淋病无不由于湿热为主,故应以苦寒滑利之剂,清热而利湿。使湿去热清则小水自利,而赤、热、淋、涩、疼痛之症自除。若为气淋,则当佐以理气行滞,若为血淋,须佐以凉血而化瘀。若不如是而妄用补涩,使邪气郁闭而难清,则热愈盛,气愈滞血而愈涩,是以淋证忌补。

但必须明确的是,这是指淋病初起,邪气郁结膀胧,其证属实者而言。若淋证日久,由热转寒,由实变虚者,虚而不补,邪何由去? 《医宗粹言》说:“书云‘淋证不可服补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言一出,人皆以为治淋闭者,不过渗湿,清热,利水而已。殊不知邪气蕴结膀胧者,固不可补。若气虚则渗泄之令不

行,必须参、芪补气;血虚则不得滋润流通,必须归、地补血。大抵肾虚宜补肾……况行水难免不泄肾气,渗利难免不亡津液,果是邪热蕴结,而元气未虚者,投之庶可获效。设施于虚弱之人,未见其有成功者”。

治淋与治其他病一样,不要见病医病,而要辨证施治。病变的过程,就是邪正相争,阴阳消长,寒热虚实相互转化的过程。淋病也是如此。其初病者,邪郁化热,湿热郁结膀胧,气化不利,其病多 属实热,自当以清利为主。如病久不愈、或过用寒凉渗泄,则证转虚寒,脾肾阳虚。自当以补益为主。

3、淋者淋沥不畅之义。 《景岳全书》说: “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淋有气、血、石、膏、劳、热之分。临床治淋,又要别久暂以辨虚实。 热淋::淋证初起,小便赤涩热痛,口苦心烦,或有寒热、舌红苔黄,大抵多为热淋。当以八正散,龙胆泻肝汤清利湿热为主。

气淋: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恼怒肝郁而成。实证多脐下胀闷,尿有余沥,可用沉香散(沉香、石韦、滑石、当归、陈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虚证为久病中气不足,证见少腹坠胀,少气、面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淋:尿色紫红,如尿中有血块,则痛甚。初病多实,心中烦热,苔黄,脉滑数,宜小蓟饮子,久病多虚,尿色淡红,并有腰酸、神疲,舌淡红,脉细数,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石淋:也称砂淋,其主要症状为尿中挟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或站立时排尿不出,而卧时又可尿出。尿道刺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或尿中带血。初病可用八正散或石韦散(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清利湿热,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等软坚排石。发热者可加公英、黄芩、胆草;便秘加大黄,血尿加小蓟。若日久不愈,而见气血两虚者,可加参、芪、归、地等补益气血;若见肾虚者,可常服桃核仁。

膏淋:有虚实之分。初病多实,小便混浑如米泔水,或有滑腻之物,尿道涩痛发热,苔腻、脉数,乃混热下注,膀胧气化不利所致。当清利湿热,分清泌浊。可用程氏萆薢分清饮(注意本方不是丹溪之萆薢分清饮,由萆薢,黄柏、菖蒲、茯苓、白术、莲子、丹参、车前子组成);如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小便如膏如脂,并有一派虚衰之象,则为肾气虚衰,下元不固,可用无比山药丸(山药、苁蓉、巴戟、菟丝子、熟地、山茱英、茯神、五味子、泽泻、杜仲、牛膝、赤石脂)加莲须、芡实等。

劳淋:小便赤涩不明显,但淋沥不已,时发时止,遇劳即发,并有一派虚象。此证多系脾肾两虚,而无实证。可用无比山药丸健脾补肾。脾虚为主者,配补中益气丸;肾阴虚者配知柏地黄丸;肾阳虚者酌加补阳药。

THE 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