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黴菌(Mold) 黴菌並非是生物分類學的名稱,是一些絲狀真菌的通稱,黴菌學名是真菌。黴菌分布極廣泛,舉凡空氣、土壤、水、食品及生物體皆有其蹤跡。1.在食品醫藥上,黴菌主要用於發酵釀造食品與生產各種抗生素及酵素製劑。 2.發酵工業生產有機酸、酒精及其他化合物。 3.有些黴菌能產生腐質土,增加土壤肥力,代謝產生二氧化碳(CO),利植物行光合作用。
一、黴菌(Mold) 凡橘子、乳酪長青黴菌,五穀食品、果醬及麵包上長綠黴菌,均是日常生活所見的黴菌,也是其他生物的病源菌,甚至會產生毒素,造成生物疾病、食品腐敗或食物中毒。 ↑發霉的橘子 ↑發霉的麵包
一、黴菌(Mold) (一)黴菌顏色與細胞構造 (一)黴菌顏色與細胞構造 1.黴菌顏色較多樣化有紅色、棕色、棕黑色、綠色、藍色、灰黑色、黑色、淺白、淺灰、褐色、暗灰色等。 2.黴菌常用孢子的顏色來稱謂分類,如黑黴菌、紅黴菌或青黴菌等。 3.黴菌為多細胞真核微生物,基本組成為菌絲,菌絲主要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粒線體、核糖體、液泡、細胞核及其他細胞內含所組成。 4.細胞核:具有核膜、核仁、核質與染色體等,細胞構造與高等動植物類似,惟少數不同。
一、黴菌(Mold) (一)黴菌顏色與細胞構造 ←黑黴菌的構造
一、黴菌(Mold) (二)黴菌繁殖與大小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二)黴菌繁殖與大小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1.行無性生殖時,匍匐菌絲向上分枝為直立菌絲,頂端孢子囊產生孢子,孢子落在有機物上,便可萌發菌絲 。 2.行有性生殖時,正負交配型的匍匐菌絲互相靠近,彼此各長出短側枝,經接合成為合子,合子成熟萌發時,經減數分裂產生孢子囊,孢子囊破裂釋出孢子,再萌發繁殖為菌絲體。 3.黴菌菌絲生成為長管、分枝狀、無橫隔壁,具多個細胞核之聚成菌絲或菌絲體,菌絲直徑約5~10 μm。
一、黴菌(Mold) (二)黴菌繁殖與大小 ↑黑黴菌生活史
一、黴菌(Mold) (三)黴菌生長的因素及條件 1.水分:黴菌生長所需的水活性Aw0.75~0.80。 (三)黴菌生長的因素及條件 1.水分:黴菌生長所需的水活性Aw0.75~0.80。 2.營養物質:些微醣類、碳(C)源、氮(N)源就可利用生長繁殖。 3.溫度:適合生長的溫度為18~30℃間。 4.氧氣:黴菌都屬好氧性,當氧氣濃度低時,黴菌的生長將受到抑制。 5.酸鹼度(pH)值:喜好微酸環境,pH4.0~8.0範圍內均能生長。
一、黴菌(Mold) (四)黴菌種類 1.有益性黴菌: (四)黴菌種類 1.有益性黴菌: (1)製造醬油、豆瓣、豆豉、味噌等使用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發酵。 (2)豆腐乳以腐乳毛黴(Mucor sufu)為發酵菌種。 (3)水果醋以水果為養分,醋酸菌(Acetobacter aceti)發酵。 ↑味噌 ↑水果醋
一、黴菌(Mold) (四)黴菌種類 ↑泡菜 1.有益性黴菌: (四)黴菌種類 ↑泡菜 1.有益性黴菌: (4)紅糟、紅露酒:由紅麴菌(Monascus pupureus)所發酵製造。 (5)泡菜:發酵有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根黴菌(Rhizopus spp.)、毛黴(Mucor spp.)和野生酵母等天然發酵菌群。 (6)抗生素盤尼西林:是由青黴菌(Penicillium)所製造,藍起司經發酵後再加入青黴菌所製成。 (7)臭豆腐:發酵之臭滷水也含有多種菌種。
一、黴菌(Mold) (四)黴菌種類 2.腐敗性黴菌: 使食品變質或腐敗,食用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3.致病性黴菌: (四)黴菌種類 2.腐敗性黴菌: 使食品變質或腐敗,食用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3.致病性黴菌: (1)香港腳、過敏症、氣喘、皮膚病、疥癬類等。
一、黴菌(Mold) (四)黴菌種類 3.致病性黴菌: (2)黃麴毒素(Aflatoxin):主要是由麴菌屬(Aspergillus)的黃麴菌(Asp. flavus)及寄生麴菌(Asp. parasiticus)兩種真菌所產生二級代謝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之致癌性黃麴毒素(Aflatoxin),常在穀類食物產生毒素,如花生、玉米、高粱、燕麥、豆類、飼料等穀類食品,限量標準訂為50 ppb以下。另一類真菌二級代謝產物是青黴菌(Penicillium)產生的青黴素(penicillins)
二、酵母菌(yeast) 酵母菌是一群以出芽生殖為主的單細胞真核微生物,與黴菌、蕈類同屬真菌類(fungi),具有發酵醣類能力,酒精發酵力強,是用途最廣泛的真菌,自古以來人類即利用酵母菌發酵來製造各種發酵食品,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中,如酒類、麵包、饅頭、醋、味噌、醃菜、豆腐乳、臭豆腐及乾酪等食品。
二、酵母菌(yeast) (一)酵母菌顏色與細胞構造 (一)酵母菌顏色與細胞構造 黴菌顏色較多樣化有紅色、棕色、棕黑色、綠色、藍色、灰黑色、黑色、淺白、淺灰、褐色、暗灰色等。酵母菌為真核細胞,無鞭毛,一般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核膜、莢膜、粒線體、核糖體、液泡等胞器。
二、酵母菌(yeast) (二)酵母菌形態及大小 1.球形:有英國啤酒戴爾孢圓酵母菌(Torulaspora delbrueckii)。 (二)酵母菌形態及大小 1.球形:有英國啤酒戴爾孢圓酵母菌(Torulaspora delbrueckii)。 2.卵形: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廣泛用於啤酒釀造與麵包製作。 3.圓筒形:有栗酒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4.橢圓形:為葡萄酒發酵橢圓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 ellipsoideus)。
二、酵母菌(yeast) (二)酵母菌形態及大小 (二)酵母菌形態及大小 5.臘腸形:常存於葡萄果皮上酒精發酵有害菌(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 6.檸檬形:葡萄酒釀造初期的野生法爾皮有孢漢遜酵母菌(Hanseniaspora valbyensis)。 7.三角形:外形成三角形之錐形酵母菌屬(Trigonopsis)。 8.絲狀形:形成類似黴菌分枝菌絲之假菌絲(Pseudomycelium),代表菌種如高蛋白假絲酵母菌(Candida utilis)及絲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cutaneum)。
二、酵母菌(yeast) (三)酵母菌繁殖方式 1.出芽生殖:大多以出芽生殖方式來繁殖。 (三)酵母菌繁殖方式 1.出芽生殖:大多以出芽生殖方式來繁殖。 2.分裂生殖:有少數酵母菌以分裂生殖進行細胞均等分裂為二方式來繁殖。 3.孢子生殖:在環境惡劣時以生成孢子形式進行孢子生殖。 4.接合生殖:為增加遺傳特性的變化與基因重組進行接合生殖。
二、酵母菌(yeast) (三)酵母菌繁殖方式 ↑酵母菌生活史
二、酵母菌(yeast) (四)酵母菌生長的因素及條件 1.水分:酵母菌生長所需的水活性Aw 0.88。 (四)酵母菌生長的因素及條件 1.水分:酵母菌生長所需的水活性Aw 0.88。 2.營養物質:利用醣類、碳(C)源、氮(N)源生長繁殖。 3.溫度: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5~30℃,最高25~47℃亦能生長。 4.酸鹼度(pH)值:酵母菌偏好酸性,pH 4.0~4.5環境均能生長。
二、酵母菌(yeast) (五)酵母菌種類 1.有益酵母菌: (1)發酵釀造:以製造啤酒、葡萄酒、清酒發酵酒精之酵母菌。 (五)酵母菌種類 1.有益酵母菌: (1)發酵釀造:以製造啤酒、葡萄酒、清酒發酵酒精之酵母菌。 (2)烘焙發酵食品:加入酵母菌,利用發酵作用產生二氧化碳(CO),使麵團鬆軟,進行烘製發酵各式麵食產品,如麵包、饅頭、吐司、餐包等。
二、酵母菌(yeast) (五)酵母菌種類 1.有益酵母菌: (五)酵母菌種類 1.有益酵母菌: (3)食用酵母:有些酵母富含營養,以菌體為食品,作為健康營養食品及動物飼料,如酵母、健素糖、酵母紅豆冰等。 (4)合成維生素:酵母發酵時能殖造維生素B、供人類食用。
二、酵母菌(yeast) (五)酵母菌種類 (五)酵母菌種類 3.腐敗酵母菌:酵母會破壞含碳水化合物高之食品,使醬油、泡菜、果汁、果醬、啤酒、鹹肉、鹹魚、糖液等食品變酸變質或腐敗。 4.致病酵母菌:使動植物引發病變之酵母菌。
三、蕈類(Mushroom) 蕈類,俗稱的「菇」類,由菌絲構成,進行孢子繁殖,相較於其他真菌類體積較大,常用於人類生活的食用與醫療上,常見的蕈類有:香菇、洋菇、草菇、蘑菇、金針菇、冬蟲夏草、牛樟芝、松露、木耳、猴頭菇、珊瑚菇、鮑魚菇、鴻喜菇等。
三、蕈類(Mushroom) (一)蕈類的外型 蕈類為子實體,是由菌絲形成,包括蕈傘、蕈柄、蕈托等主要構造。
三、蕈類(Mushroom) (二)生殖方式 1.無性生殖:孢子生殖,孢子著生在蕈傘內部的蕈褶上。 2.有性生殖:菌絲結合。 ↑蕈類生活史
三、蕈類(Mushroom)
三、蕈類(Mush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