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原则 1、各国货币当局普遍地规定本国货币的黄金价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乌云散尽彩虹来-2011年可转债投资策略 2010年12月 孟卓群
Advertisements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展望
2016年高考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切入点的分析.
第三章 外汇与汇率管理 1973年Bretton Woods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后,世界各国汇率体制由原 盯住型转为汇率体制多元化。汇率朝着更有弹性方向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大背景下的趋势。因此汇率成为开放经济体调控经济内外平衡的关键价格变量之一。而一国汇率的变动方式、变化幅度与该国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实施何种汇率政策密不可分。
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
通識教育科專題研習報告 認識全球化 翟敏娟著 組員名單: 林慧敏4W(12) 梁月韻4W(14) 徐秀清4W(21) 蘇文傑4W(29)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人民币升值及汇率有关问题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序和
人民币汇率制度概述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国商院 杨奕 2007年11-12月.
知识模块九 国际货币法律制度与国际金融监管
王 芬 湖北文理学院 金融全球化专题.
人民币升值 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组 组长 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院长 陈永昌.
臺北市政府 投標須知範本 黃志中 (分機:2359) 104年2月5日.
学.科.网 国际视野中 开放、合作、共赢的中国.
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第4章 金融基础 货币与信用 1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2 金融工具 3 国际金融 4.
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 风险与机遇 魏尚进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企业高成长策划 杜志刚.
指導教授: 黃淑卿 教授 組員: 4980P018 黃梓婷 4980P011 薛琇萍 4980P077 陳佳蓉 4991P025 池靜怡
韩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和演变及其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016年中考 时事政治考向分析 滕州育才中学:张华.
餐旅業環境永續經營 4a1m0043 李幸蓁 4a1m0026 朱祈安.
实验1 室性早搏的产生.
第三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形成的三个阶段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运输管理(二) 第三章 运输作业管理 第1节.运输的基本业务.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idu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第7章 国际货币体系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hapter 9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 ▲欧洲货币体系.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材的地位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课标要求:
第四章 外匯市場 國際金融的基本概念 最狹義的外匯是指外國貨幣。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郑州八中历史教研组.
早会直通车 总848期 总公司个险业务部 2015年1月1日.
第14章 國際金融危機.
消費者行為---綠色餐廳 (趴碳蔬Part Time Su)
学党章、用党章 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吴莹 (研究员 博士).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同济大学 杨东援.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金融转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013年7月19日 昆明 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
第十章 国际金融机构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懂得不同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和功能,能同理解不同国际金融机构的业务。 重点难点: IMF功能和宗旨;世行集团的功能和业务;亚行的业务; 教学设计: 介绍与讨论教学 练习环节: 上网查询了解IMF和欧洲央行的基本状况.
周世俭教授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的中心和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
东 北 亚 区 域 金 融 合 作 背 景 下 大连市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
宏观经济学 讲稿 南京大学出版社(第5版) 梁东黎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017年湖南长沙政治高考复习备考讲座 湖 南 师 大 附 中 湖南师大公管院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黄 治 清.
Chapter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2.1 何谓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具体界定:
2013年宏观经济 及钢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郑玉春.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 学位考试辅导 姚惠峰
宏观经济分析 第11次课 尚德娜娜老师.
2018/11/9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与国际金融危机.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檢視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瞭解國際收支的內容 瞭解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知道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二章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國立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榮譽顧問暨亞洲金融季報總編輯 李勝彥 2012年3月18日
国际发展援助 第三组 张苏群 吴书凤 李昱 黄剑 蒋之达.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与 中美经贸关系 (2)“形势与政策”专题之二
中國十二五計畫人民幣與金融國際化及商機 國立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榮譽顧問 李勝彥 台北 圓山大飯店 2011年7月8日
2013年宏观经济 及钢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郑玉春.
全面解构中印四栖并存的复合型国家关系 (上)
TW:2201 裕隆汽車製造(股)有限公司 法人說明會 2018/11/21.
第1章 外匯與匯率.
亞洲金融風暴對南韓的衝擊 政四A 陳若涵 黃麟雅 陳珏吟 陳立瑩.
外滙準備 排名: 定義:央行或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外國貨幣、存款、公債及資產 (廣義還包括黄金、SDF(特別提款權)等)
指導教授 張勝文 副教授 第十八組 財政三陳培馨 財政三呂筠晨 財政三張馨云
第九章 再保险.
人民幣國際化 內在約制與外部衝擊 汪聖芬 平安大華基金 市場策劃部負責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原则 1、各国货币当局普遍地规定本国货币的黄金价值 2、各国允许金币和纸币按照官价自由地向货币当局兑换黄金 3、本国货币的供给完全与黄金的流量相一致 4、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 铸币平价(mint parity):两个国家货币含量之比. 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全盛时期.

二、金本位制度的运行机制 货币数量说理论可清楚说明金本位制的运行机制:MV=PQ 1、休谟的“物价与黄金流动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流出 货币供给下降 价格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 黄金流入 货币供给上升 价格水平上升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

2、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局限性:各国政府遵守特定“游戏规则”;当商品价格不具有完全弹性时,这一机制常常会破坏内部均衡;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即世界黄金产量符合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需求。

三、国际金本位制下的金融革命 (一)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 (二)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 一国黄金输出点等于金平价加上买卖黄金的手续费和运费,它是该国通货汇率的最低点。黄金输入点为金平价减去买卖黄金的手续费加运费。 设1英镑的含金量为2盎司黄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1盎司黄金,则美元对英镑的铸币平价为1美元=0.5英镑,买卖1盎司黄金的手续费加上运费为0.01英镑。这时英国的黄金输出点为1美元=0.51英镑,这是英镑对美元的最低汇率;其黄金输入点为1美元=0.49英镑,这是英镑以美元的最高汇率。

画图说明黄金输出入点 S0 P$ $=£0.51 黄金输出点 S1 $=£0.5 D1 D0 黄金输入点 $=£0.49 $

黄金输出入点的经济含义 黄金输出入点说明一国通货对外汇率的最高和最低点。 黄金输出入点说明用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手段 当国际收支失衡额度较小,汇率的升降在黄金输出入点内时,国际收支失衡通过买卖外汇调整;当国际收支失衡额度过大,汇率的升降有超过黄金输出入点之势,通过黄金的流入或流出调节国际收支。

(三)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金融革命后,利率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之一。 逆差—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减少—国内利率提高—阻止本国资本流出及吸引外资注入—外汇需求减少且外汇供给增加—改善国际收支 此外,逆差国利率提高会促使顺差国居民愿意接受逆差国通货进行支付,并把这种收入作为债权存在逆差国,从而阻止黄金外流,减轻通货贬值的压力 。 · 利率的提高仅是为国际收支逆差融资,而不是扭转国际收支逆差。 · 金融革命使金本位的调节机制发生了变化。

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国际金本位制运行的政治基础 各国越来越重视内部均衡目标 世界黄金存量绝对不足与相对不均的局面使金本位制度难以维持。战后恢复的金本位制与战前大不相同了。 在国际金本位制的可信性下降的情况下,国际资金流动由稳定性投机变成不稳定性投机。

(二)金汇兑本位制度和金块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指一国以另一个采用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主要是以英镑为发行准备,使该国的货币单位与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货币单位相联系,并以法律规定二者之间的比价,为了维持比价,政府以该比价自由买卖外汇,以稳定该国货币价值。 金块本位制是指国家不铸造金币,人们也不准自由铸造金币,而由中央银行以金块为准备而发行钞票在市面上流通,并以官定的固定价格买卖黄金。(实行金融本位制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和法国) 1936年“三国货币协议”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制度 一、布雷顿森森制度的建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以促进国际间政策协调; 2、实行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又称“双挂钩制”; 3、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对国际资金流动进行限制。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基金组织的职能: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兑换性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及其作用 份额(quota)是指成员国参加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向其认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 对于一个成员国来讲,份额决定了它在IMF的投票权、借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分配权。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 监督原则:宏观经济政策与汇率的关系问题;复汇率的问题;货币兑换与稀缺货币问题。 实施汇率监督采用的三种办法:成员国提供有关资料;与成员国磋商;对成员国及全球汇率和外汇管制情况进行评价。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及其条件性

二、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 (一)运行机制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法。 英格兰银行买入美元,卖出英镑(Q2-Q1) £=$2.82 D2 D0 D1 P£ S0 S1 £=$2.82 上限干预点 £=$2.8 Q1 Q2 £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法。 英格兰银行买入美元,卖出英镑(Q2-Q1)

下限干预点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法。 英格兰银行卖出美元,买入英镑(Q2-Q1) £=$2.8 £=$2.78 S0 P£ S1 D1 D0 Q1 Q2 £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采用间接标价法。 英格兰银行卖出美元,买入英镑(Q2-Q1)

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的上限干预点和下限干预点与金本位制的黄金输出点和输入点似乎相似,但有本质不同。黄金输出入点是由输出入黄金的成本自发决定的,是休谟的价格黄金流动机制自发贯彻实行,而干预点则是由国家行政实施的,是根据国家之间人为的协议进行的。所以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地维持的,布雷顿森林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在政府干预下维持的。

(二)调节机制 1、变动官方储备 2、变动国内流通手段和利率 利率提高—吸引资本流入—弥补逆差 投资减少—收入减少—进口减少—外部平衡 3、变动本国收入 4、变动国内价格 5、变动汇率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不对称性 1、对美国来说,它的外部均衡目标实际上体现为控制美元向国外的输出总量。 2、国际收支盈余国与国际收支逆差国在国际收支调节上的不对称性。 3、特里芬两难: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这要求美国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尽可能地积累美元储备,这就要求美元大量向增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这种矛盾使美国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二)美元危机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 2、美元危机就是在美元的对外价值下降的形势下,世界上出现了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造成黄金价格上涨和美元汇率下跌。 3、悬突额(overhang)流出的美元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余额,它是衡量和预测美元危机的一个很好指标。

4、美元的第一次贬值使黄金与美元脱钩 (1)1971年美国新经济政策 (2)1972年“史密森协议”:黄金的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美国取消进口附加税,但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对货币的汇率进行调整;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从过去的平价上下限各1%,扩大到2.25%。史密森协议的基本精神仍是维持固定汇率制。 5、美元第二次贬值使一些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

第三节牙买加体系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一一牙买加体系简介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国际间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与协商。在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体系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斗争,最终各方通过妥协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于1976年1月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署了一个协议,称为"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次修订案,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一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扬弃。一方面,它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基金组织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它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汇率安排多样化。成员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汇率制度,但必须事先取得基金组织的同意。基金组织有权对成员国的汇率进行监督,以确保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和避免操纵汇率来谋取不公平的竞争利益。第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它不再是平价的基础,也不能用它来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义务,成员国货币不能与黄金挂钩;基金组织将其持有的黄金总额的1/6(约2500盎司)按市场价格出售,其超过官价的部分成立信托基金,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另外还有1/6按官价归还各成员国。

第三,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成员国可用特别提款权来履行对基金组织的义务和接受基金组织的贷款,各成员国相互之间也可用特别提款权来进行借贷。 第四,扩大基金组织的份额,从原有的290多亿特别提款权扩大到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加34.48%。另外,在增加总份额的同时,各成员国的份额比例也有所调整,前联邦德国、日本及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比例有所扩大,美国的份额比例略有减少。

第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除用出售黄金所得收益建立信托基金(trustfund)外,"协议"还扩大了信用贷款(又称普通信用贷款,GRA)的限额,由占成员国份额的100增加到145%,"出口波动补偿贷款"(compensatory financing facility)的份额从50%扩大到75%。 牙买加协议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集中在黄金、汇率、特别提款权这三点上。事实上,牙买加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黄金和汇率问题上)是对事实的一种法律追认,有许多问题在这一协议中并没有得到反映和解决。并且,在协议签定后,国际货币体系也没有完全按协议勾勒的方向发展。

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平价的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间的国际清算。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虽然“牙买加协议”中曾规定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但事实上,特别提款权在世界各国国际储中的比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基金组织在1981年以后再没有分配过新的特别提款权。以前美元一校独秀的局面被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所取代。

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据基金组织统计,截至1997年3月31日,国际币基金组织181个成员国实行了9种汇率安排。这9种汇率安排可以归纳为下三大类:(1)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安排(66种货币),分别钉住美元(21种币)、法国法郎(14种货币)、其他货币(9种货币)、SDR(2种货币)和货篮子(20种货币);(2)有限的浮动汇率安排(16种货币),其中包括随单一货币(美元)的浮动(4种货币)和欧洲货币体系下的联合浮动(12种货币)两种形式:(3)更灵活的浮动汇率安排("种货币),分为管理浮动安排(48种货币)和独立浮动安排(51种货币)两个子类。

二、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1.牙买加体系下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在牙买加体系下,内部均衡不仅是政府所密切关注的政策目标,而且它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这几个国内政策目标中,价格稳定又因为七八十年代各国所遇到的严重通货膨胀而居于突出位置。 牙买加体系下的外部均衡目标的含义也历经了变化,对此,读者可以回忆第七章中的有关内容。总的来说,现在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收支平衡的合事结构,并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汇率的稳定。

牙买加体系是在国际资金流动迅速发展、汇率安排多样化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一历史条件的变化带来了这一体系下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深刻变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政府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的同时,经济自发调节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主要通过一国的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不同,牙买加体系下的资金流动与汇率变动可以非常迅速地自发对内外均衡进行调整。以经常账户逆差为例,这一逆差既可能因引起本国货币贬值而通过货币一价格机制而得到自动调整,也可能因吸引国外资金流入而得到融资。

第二,在内外均衡的关系上,内部均衡居于首要位置。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部均衡目标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所实行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负有维持外部汇率稳定的义务,这就使得各国在实现内部均衡中受到了很大的牵制,有的时候还不得不以牺牲内部均衡为代价来实现外部均衡。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基本上不存在维持某一特定汇率的义务,因此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内部均衡的实现上。实际上,牙买加体系在运行中(特别是在早期)表现出忽视外部均衡,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外部均衡的倾向。

第三,在实现内外均衡过程中,国际问政策协调的地位有所下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通过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联系起来,这就使各国必须进行协调才能维持汇率稳定这一共同目标。在维持这一固定汇率的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政策协调是非常多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上的缺陷,延长了这一体系的寿命。而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专注于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尽管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在国际间发挥协调作用的组织的作用得到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仅限于危机管理等较低层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的制度安排上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很大不同己这一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效率如何,需要对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三、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 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的制度安排是比较灵活的,这使得它的适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世界经济动荡、多变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此,从整体上说,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这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继续得到迅速发展。以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自1973年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后,世界出口贸易从1972年的3900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17314亿美元,10年共增加了344%;从1982年的17314亿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37000亿美元,10年共增加了114%;相比之下,世界出口贸易在1962-1972年的这10年中,共增加了201% 。

另外,据世界银行统计,70年代后半期(1975年-1979年)全世界的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比60年代后半期增长了近300%。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所得到的迅速发展,除了各国经济依存性的加深这一根本因素在起作用外,这一体系灵活多样的制度设计也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全球范围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存在着许多汇率相对稳定的小区域,这就缩小了汇率浮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自70年代起,国际金融业防范风险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些新技术也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换言之,世界经济从整体上是可以接受现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

其次,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加强,各国开放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1979年至1988年及1989年至1998年这两段时间都达到3.4%。其中,发达国家在这两段时间内的相应数字为2.9%和2.5%,发展中国家在这两段时间内的相应数字为4.3%和5.896。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段时期内世界各国所获得的比较稳定的增长,是在不存在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初期各国进行大规模经济重建之类剌激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因素条件下取得的,因此 非常不容易。

从国际货币体系所发挥的作用讲,牙买加体系将内部均衡置于较高位置,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汇率调整与资金流动等条件发展本国经济而很少因承担某种对外交往中的义务而受到擎肘,这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 再次,牙买加体系经受了多次各种因素带来的冲击,始终显示了比较强的适应能力。牙买加体系是在世界经济相对动荡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在它运行过程中,更是经受了各种冲击,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整个70年代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居高不下;1974年和198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两次大幅度提高油价,造成石油危机; 80年代初期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

90年代初期经互会货币区瓦解(在1990年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它们自己以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CMEA)为范围,以转账卢布为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货币合作区)。1992年爆发里拉和英镑危机、1994年爆发墨西哥货币与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等。这些冲击都严重影响了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剧烈的动荡。可以说,正是牙买加体系这种貌似“无体系”的体系安排,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冲击的震荡,维持国际间的正常交往。牙买加体系的强适应性从反面说明,在世界经济相对动荡的情况下,选择相对灵活的制度安排是明智的。

当然,牙买加体系本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导致它在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变动剧烈,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变动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相比,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调整有时会“过度波动”。近年来,随着国际资金流动的飞速发展,汇率的剧烈变动现象更加严重,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演变成货币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爆发了了上述的一系列危机。汇率过度波动,尤其是货币危机的发生,对各国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国际收支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牙买加体系对国际收支调节有汇率调整与资金流动弥补两种方式 ,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相替代性。因此,尽管浮动汇率制下可以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但调节结果未必符合外部均衡的要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指出,衡量国际收支状况最重要指标是经常账户余额。一些国家的经常账户不平衡状况比较严重。如果对利用国际资金流动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不加以合理控制,则可能酿成债务危机等问题。牙买加体系在运行中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一问题,80年代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冲突依然存在,并且由于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存在而表现得日益复杂,政府对开放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困难加大了。牙买加体系实行的初期,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浮动汇率制自发实现外部均衡,政府可以只考虑内部的均衡问题,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不存在了。这种看法显然已被实践所否定。在牙买加体系下,一方面政府仍要通过使用支出增减政策对国际收支进行管理,从而面临着与固定汇率制相类似的内外均衡冲突;另一方面,在利用汇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汇率的变动会对开放经济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此这种新的内外均衡冲突又出现了,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原有的内外均衡冲突更加复杂,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深刻。

从对牙买加体系运行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实现内外均衡的一种制度安排,牙买加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历史条件的需要。但是,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牙买加体系的种种缺陷也进一步暴露出来,而造成这些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条件下,各国实现内外均衡的难度加大了,而这一体系总的来说还缺乏国际间政策协调。应当说,这是牙买加体系在运行中所要弥补的问题,也是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所要改革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