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 “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 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作者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四、作品概述 《论语》是孔 子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关于孔子言 行的记录,是研 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
五、创作背景 《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 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 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 《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 伟大的人格形象。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 等。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 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2.课文分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 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诬罔,受欺。“殆”,危险。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国大夫。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 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夫!” “畔”同“叛”,指离经叛道。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应当广泛 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 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 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 的注脚。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绝”,一点也不,绝对没有。“意”,臆测,“必” 武断,“固”,固执拘泥,“我”,唯我独是。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 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 修养高尚的人格。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 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空空如也”,我本来什么都不知道。 此章道出了孔子修学的方法。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学习是增加自身学问,完善自身道德修养的 途径,不是评价个人能力的尺度,更不是追逐名利的 工具。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与?”对曰: “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多学而识之”即博闻强志。这里,孔子讲到“一以 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 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
陈亢问于伯鱼曰:“自亦有异文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 《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字字禽,一说孔子的学生。“伯鱼”孔子的 儿子孔鲤,字伯鱼。“闻”,教诲。“趋”,小步快 走。 此章为对话体,是孔子弟子陈亢和孔子之子孔鲤的一 段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礼等 古典文化的倡导和推崇,也从侧面反映出孔子无论是 对待弟子还是自己的儿子,都是一视同仁,“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表现出孔子深厚的道德境界和 修养。
子曰:“小人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启发。“观”观察。“群”,合群。“怨”, 讽怨。“迩”,近。 此章孔子指出了学诗的重要性,认为《诗》的作用很大, 可以“兴”、“观”、“群”、“怨”等等,指出 《诗》这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对君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4.相关评论 钱穆《论语新解(选)》 李泽厚《论语今读(前言)》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七、研习与思考 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 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 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 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 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 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 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 《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 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南宋马远的孔子像
孔子故居
海外孔子学院
九、延伸阅读 于丹《〈论语〉心得》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 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 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