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 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Advertisements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1 、风湿性关节炎 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关节病变,以游走性四肢大关节为特 点,局部红肿热痛、起病通常急剧,游走现象出现的快,消失 的也快。病人在活动时疼痛明显,继续活动后反而减轻,常因 天气变化而犯病,有的关节活动后有响声。  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在一些较大的关节上。如肘关节、膝关节 等大关节,没有晨僵和肌肉萎缩,也没有关节并发症。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淋证 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概说】 一、概念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 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 (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五脏风寒积聚 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 淋秘 ” ,将其病机归为 “ 热在下焦 ”
中药复方治疗痛经 的统计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倪建俐. [ 摘要 ]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 176 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 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在所使用的 62 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 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内科辅导. 肾系.
第五节 腰 痛.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胁 痛.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腰 痛 Lumbago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腰 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其他疗法 注意事项 病案分析 现代研究进展.
腰 痛.
第七章第三节 痿 证.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崩 漏.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肺结核.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经行感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燕梅
气血同病辩证.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中医风湿病学》 筋 痹 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 高明利.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利水渗湿药.
痿 病. 痿 病 [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 又称痿躄。
腰 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其他疗法 注意事项 病案分析 现代研究进展.
肾膀胱病证 淋 证.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堕胎 小产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赵颖 掌握堕胎、小产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堕胎、小产的辨证论治。 熟悉堕胎、小产的病因病机。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腰 痛

[概述] 一.定义: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因感受外邪、外伤或肾虚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腰府失养,引起腰部一侧或二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二.沿革: 二、沿革 1.对腰痛病因病机的论述:   《内经》认为肾虚、外邪、寒湿、内伤、瘀血;肾虚是引起腰痛的主要病因。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宋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腰痛》“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寒、湿、虚)   《丹溪心法·腰痛》:“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伤、有痰积” 2.腰痛的论治: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肾着之病,腰以下冷痛,甘姜苓术汤主之。”   隋唐之际,治法重在温散。   明代论治多用新久虚实归纳,渐重理虚。《景岳全书·腰痛》“凡积而渐至者皆不足,暴痛甚者多有余,内伤禀弱者皆不足,外感邪实者多有余。”

三.范围: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等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2.跌打闪挫 3.年衰体虚   筋脉痹阻 腰府失养 腰痛

二. 病机 本病病机归纳为:外邪壅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肾虚无以濡养筋脉。其中以肾虚为本,外邪、外伤为标,两者可互为因果。   病性:肾虚为本,外邪为标,或为虚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   病位:肾府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二、病证鉴别 1.腰痛与肾痹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三、相关检查 1.诊断风湿和类风湿等疾病——血常规、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 2.诊断腰椎病变——拍摄腰椎、骶髂关节X光或CT片 3.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血、尿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4.妇科疾病——妇科检查

[辨证论治]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外感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症状,多见于肾虚。 一、辨证要点 腰痛病因主要为外感、内伤与跌仆闪挫。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外感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症状,多见于肾虚。 跌仆闪挫者——起病急,疼痛部位固定,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可鉴。

二、治疗原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 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 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 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 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 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证治分类] 寒湿腰痛 湿热腰痛 瘀血腰痛 肾虚腰痛 (1)肾阴虚 (2)肾阳虚

1.寒湿腰痛 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本方有温中、散寒、化湿作用,适用于寒湿闭阻经脉而致腰脊疼痛之证。

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 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加减: 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 —可加熟附片、细辛; 若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薏苡仁;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湿热腰痛 主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舌脉: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或用加味二妙散)本方有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作用,适用于湿热壅遏,经脉不舒,腰脊疼痛。

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清利下焦湿热 木瓜、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脊 加减: 若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 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于,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佐以滋补肾阴,酌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选用药物要注意滋阴而不恋湿。

3. 瘀血腰痛 主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舌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腰部外伤,瘀血阻脉,腰痛如刺。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廑虫——活血祛瘀,疏通经脉; 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瘀消肿; 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并能强壮腰脊。 加减: 若兼有风湿者,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加独活、秦艽、狗脊; 日久肾虚者——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熟地黄 有跌仆、扭伤、挫闪病史——加乳香、青皮行气活血止痛; 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白花蛇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主证: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本方有滋阴补肾,强壮腰脊作用,适用于肾阴亏虚,腰脊失于濡 养,腰痛绵绵,五心烦热。

常用药: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滋补肾阴; 菟丝子、鹿角胶、牛膝——温肾壮腰,阳中求阴。 加减: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化裁; 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杜仲丸。

(2)肾阳虚 主证: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咣白,肢冷畏寒。 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本方有补肾壮腰,温养命门火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筋脉失于 温煦,腰痛绵绵,拘急肢冷。

常用药: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温阳补肾,强壮腰脊; 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滋阴益肾,阴中求阳。 加减: 肾虚及脾,脾气亏虚,证见腰痛乏力,食少便溏,甚或脏器下垂,应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 如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治腰痛; 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如河车大造丸、补髓丹等。

[预防调护] 1.预防腰痛,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卧、行体位,劳逸适度,不可强力负重,避免腰部跌仆闪挫。 2.避免坐卧湿地,暑季湿热郁蒸时,亦应避免夜宿室外,贪凉露宿。涉水冒雨或身体出汗后即应换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红糖茶,以发散风寒湿邪。

3.急性腰痛,应及时治疗,愈后注意休息调养,以巩固疗效。 慢性腰痛除药物治疗外,注意腰部保暖,或加用腰托固护,避免腰部损伤。避免劳欲太过,防止感受外邪,经常活动腰部,或进行腰部自我按摩、打太极拳等医疗体育活动,有助于腰痛的康复。

[结 语] 1.病因:腰痛病因有外感、内伤、跌仆挫闪。 [结 语] 1.病因:腰痛病因有外感、内伤、跌仆挫闪。 2.病机: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虚证(肾虚):肾阳不足或阴精亏虚,腰府失养;实证:寒湿、湿热、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延久可致正虚,虚证又易感邪致病。 3.辨证论治:治疗时实证重在祛邪通脉活络,虚证重在扶正,补肝肾、强腰脊、健脾气是常用治法。 4.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临证备要] 1.善用活血化瘀药物。活血化瘀药可用于腰痛的不同证型,但疾病不同的阶段,所选取药物和用量应有别。初发急性期,常选用小剂量的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温通血脉;病情相对缓解期,可加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腰痛日久,屡次复发者,可活血化瘀配合搜风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莪术、虻虫、水蛭、蜂房、全蝎、蜈蚣等。

2.重视原发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如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可引起腰痛,治疗可参考淋证等节,采用清热通淋排石治法;肝胆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等,也可累及腰部,引起疼痛,治疗时首先应考虑原发疾病的治疗,切忌腰痛治腰,以免误病情。

3.临证强调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选用牵拉复位、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穴位注射、药物外敷、中药离子透人等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寒湿腰痛、肾虚腰痛、瘀血腰痛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可配合熨法治疗,如将肉桂、吴萸、葱头、花椒四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贴之,可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