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本演示文稿可能包含观众讨论和即席反应。使用 PowerPoint 可以跟踪演示时的即席反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 费力或气不够用。 病理性 功能性 功能性胸闷 情绪 环境 功能性胸闷.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循环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症的临床诊断 深圳市人民医院 翟丽华.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 一 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 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具有共 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 栓形成,进而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试题 1 请指出心尖区内 听诊有何异常 : A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B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不传导 ** C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D 、可闻连续性机器样 杂音 E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不传导.
急性心肌梗死 卢月珍.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由于冠状动脉某支血流突 然阻断,或心肌氧耗剧增而 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供应所 需血液,导致部分心肌不同 程度缺血坏死而引起的临床 征候群. AMI 发病率逐渐 ↑ AMI 常见于中老年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定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阻塞 心肌缺血、缺氧 心脏病 2)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第二十四章 围手术期急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律失常.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血管科 邢旭斌 淘花/百度专用.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KG,
急性胸痛的诊断思路 郑州大学一附院心内科 张金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心 电 图 Electrocardiogram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冠心病及高危者诊断评价重点.
心电图负荷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急性心肌梗塞(AMI) 江苏省中医院 心内科.
第二部分:心电图.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心电图诊断(P199).
第二节 急性胸痛 第十四章 急性疼痛 科教部 谭珊 讲 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的心电图.
心 电 图.
第二节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心.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运动员心电图的解析 叶健.
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志毅.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化及常见问题解答
第四节 心肌梗塞与心肌缺血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电图诊断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老年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病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病改变(痉挛)一起,通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新进展-2014 New progress in ECG of AMI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 四、缺血性心肌病 五、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冠脉解剖与冠脉造影解读 Coronary Angiography
第三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二节 冠状动脉AS及冠心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1. 病变分布特点: 左侧>右侧,大支>小支,近端>远端
第一节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冠状动脉解剖 李秀梅.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心 heart 一、位置与外形 (一)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在胸骨中线右侧。 前方——肺、胸膜、胸骨体下部、 左侧第4、5肋软骨 下方——膈的中心腱 后方——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本演示文稿可能包含观众讨论和即席反应。使用 PowerPoint 可以跟踪演示时的即席反应, 在幻灯片放映中,右键单击鼠标 请选择“会议记录” 选择“即席反应”选项卡 必要时输入即席反应 单击“确定”撤消此框 此动作将自动在演示文稿末尾创建一张即席反应幻灯片,包括您的观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脏血液供应 解剖 1.左冠状动脉(LCA)直径4-7mm 左主干(LM)2-3mm 左前降支(LAD):间隔支(S)(5-10支),其第一分支粗大。对角支(D)2-6支 左回旋支(LCX):房室结动脉或左房支、钝缘支(OM)1-4支 后降支(PDA)

2.右冠状动脉(RCA)直径3-5mm 圆锥支(CB) 窦房结支(SNA) 右室支(RVB) 锐缘支(AM) 房室结支(AVNB) 后降支(PDA) 左室后侧支(PL)

一、发病机制 (一)冠脉血栓形成 心肌氧供量↓:AS、冠脉痉挛、血栓 心肌氧需求↑:活动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 (三)冠状动脉痉挛诱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四)血管活性物质、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因子的作用 (五)炎症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 (一)病理分类 1.根据有无Q波 Q波性心肌梗死 非Q波性心肌梗死 2.根据病程分类 AMI病程2个月以内 OMI病程2个月以上 3.根据梗死部位分类 前壁、前间壁、侧壁、膈面(下壁)、右室。

(二)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心肌梗死 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壁、心尖部、前间壁、 2.左回旋支:侧壁、左心房、下壁、正后壁、室间隔后1/3 、 3.右冠状动脉:下壁、正后壁、室间隔后1/3、右室 4、窦房结动脉:双重血供,受阻可引起窦缓、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房室结动脉受阻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5、正常或轻度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状动脉基础上发生的AMI 冠脉痉挛 心肌桥

(三)心肌病变 冠状动脉闭塞后: 20-30min后少数心肌坏死 1-2h大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间质水肿、充血 以后坏死的心肌纤维溶解,AMI后一周内易发生心脏破裂 第二周肉芽、纤维化、第三周肉芽↑胶原纤维 4-6周胶原纤维↑ ↑、7-8周梗死灶愈合。

三、病理生理 (一)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1、血流中断时间:30s→收缩力↓,几分钟→无运动→反常运动,>20min心肌发生不可逆损害。 2.累及面积:10% →EF ↓、15% →LVEDP↑;达25% →左心衰;达40% →心源性休克。

(二)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 时间:发生在缺血坏死早期,先于收缩功能异常出现。 机理:舒张是一个主动耗能过程,另外,AMI时心肌 及间质坚硬度增加及EF↓后LVEDP↑ 结果:dp/dt ↓等容舒张期延长,心肌顺应性↓心肌耗氧↑ LVEDP↑→肺静脉、肺动脉压↑ →肺淤血、肺水肿。

(三)Killip分级 AMI所致的泵衰竭包括心衰和休克 KillipⅠ级:无明显心衰; Ⅱ级:有左心衰; Ⅲ级:急性肺水肿;肺啰音>全肺50 %; Ⅳ级:心源性休克;

心室重塑(重构) 定义:AMI区心肌变薄及室壁瘤形成,使功能性梗死面积扩大,EF↓,其对附近心肌的牵拉→心肌缺血,非梗死区心肌延长,心肌容量↑,引起离心性心肌肥厚,称之为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对心电生理和自主神经的影响 缺血心肌膜电位降低,促使出现慢反应动作电位。后者的自律活动随电位减少而不断加强,心脏潜在的起搏点由于这种自律活动的增强形成异位行节律。最常见的是室早。 缺血区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不一致,造成复极化速度不均匀,易引起折返性室速或室颤。

传导系统病变与心律失常 前壁: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速、高血 压综合征 下壁:副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征 前壁: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速、高血 压综合征 下壁:副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征 传导系统解剖与血供:窦房结动脉、房室结动脉发自右冠状动脉或左旋支。

二、临床表现 (一)梗死前综合征或梗死预兆 发病前一周内出现,因情绪活动或劳累诱发。 1.乏力、体力不支,胸闷 2.突然发作严重的胸骨后持续闷压剧痛,发作次数频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 3.对硝酸甘油效应减弱或无效; 4.突发晕厥或心律失常伴心电图ST-T改变。

(二)症状 1. 心前区疼痛:部位、性质、诱发因素、缓解方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2. 心律失常:多发生AMI后24h内。 3 (二)症状 1.心前区疼痛:部位、性质、诱发因素、缓解方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2.心律失常:多发生AMI后24h内。 3.充血性心衰:轻-肺淤血、重-肺水肿、右心衰。 4.心源性休克:AMI后数小时致数天内发生。面积大超过40%、剧痛、老年人及糖尿病人易发生。 5.猝死为首发症状:AMI后1h-3天内最易发生。死于室颤或 停搏。

6. 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易误诊为胃肠炎或胆石症。 7. 晕厥:多见于下壁、后壁AMI。 8 6.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易误诊为胃肠炎或胆石症。 7.晕厥:多见于下壁、后壁AMI。 8.脑卒中和脑供血障碍:多见于老年人,因心排量↓,影响脑供血所致。可以合并脑血栓形成。 9.无痛型:多见于老年人,原因:①休克、心衰脑症状掩盖心脏症状。②中枢神经对疼痛感受阈↑③冠状动脉逐渐狭窄AMI形成较慢,侧支循环已形成;④冠状动脉闭塞极快,立即引起坏死,来不及释放致痛因子;⑤在梗死前心肌已广泛缺血。

(三)体征 血压、心率 心脏听诊:25%的人第一心音减弱,5天内出现乳头肌功能紊乱所致的二尖瓣收缩期杂音;室间隔穿孔在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脏穿孔、伴心包炎性反应有心包摩擦音。 发热:发病后 24h可发热37.8-39℃,持续3-5天。 4.并发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有相同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血沉 血清酶:是检查AMI的重要辅助方法,可用于估计AMI范围和预后。心肌细胞酶含量较丰富,即使心肌坏死重量少至1g,释放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可在血清中反应出来,而心电图有时不易查出。 心肌缺血后首先造成细胞离子和代谢改变,然后才有酶的漏出,最后才是细胞坏死。

CPK及CPK-MB 升高达正常的3倍 CPK:在心肌、骨骼肌最多,正常血清中含微量。AMI发作6h内开始升高,峰值24h,3-4d消失。阳性率92.7%,有15%假阳性:如剧烈活动后、肌病及骨骼肌损伤、肌肉注射、糖尿病、酒精中毒、肺栓塞、休克、心肌炎、心脏按压胸腔出血综合征。 CPK-MB:对确定CPK升高的组织来源有价值。特异性99%,心肌炎、休克、心肌创伤、心导管术、心外科手术 CPK-MB/CPK>5%则应疑及有心肌梗死。

LDH:AMI后8-12h开始升高,高峰时间是2-3d,1-2w后恢复正常水平。对AMI的早期诊断无价值,对一些诊断延误、发病后数日才来住院的患者结合临床,才有诊断价值。AMI后LDH应升高,如不升高,要怀疑诊断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SMb(血清肌红蛋白):发病2-3h升高,6-12h达高峰,24h恢复正常。 cTNT、cTNI:AMI后2-8h升高,12-96h高峰,持续5-14d。

(五)三种基本心电图变化   当某支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时,心肌相继发生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图14-7-3 急性心肌梗死的混合型图形

图14-7-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示意图

图14-7-6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五、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类型 (一)右室心肌梗死 五、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类型 (一)右室心肌梗死 1.有后壁和下壁和(或)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2.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者可产生低血压或休克,但肺部听诊清晰并有颈静脉充盈。 3.常规ECG右侧前胸V3R、V4R导联ST段升高≥ 1.0mm,出现QS波,并符合AMI演变过程。有10~30%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二)心内膜下心梗 多由于多支冠脉病变所致,有AMI临床症状。 12导联心电图显示持续S-T段压低≥2mm(伴有或不伴有对称性T波倒置) 持续对称性T波倒置≥24h。可将NQMI分为ST段压低组和T波倒置组。 缺少新的病理性Q波(间期0.04秒;振幅>R波25%) 以上三条中至少有二条可诊断为NQMI。有ST段抬高或ST段压低伴R波型应排除因为它与Q波型后壁MI表现相同。

图14-7-9 急性非穿透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三)急性心房心肌梗死 约占心肌梗死的17%,绝大多数为左室心梗累及。 易发生肺或体循环衰竭。 ECG示P-Ta段抬高>0.05mV

(四)再梗死 有再次AMI的典型症状 有符合AMI的ECG动态演变 心肌酶学的动态演变

(五)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型”室早 室早的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胸前V2-V6导联上室早呈qR、qRs、QR、QRs型; 室早有高耸、尖锐、对称的直立T波或宽而深倒的T波;

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QMI诊断标准 1.胸痛持续时间≥20分钟,经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血浆心肌酶升高。 3.至少二个导程Q波间期≥0.03秒,后壁心肌梗死病例V1V2导联最初R波间期在0.04秒,R/S比例>1,与Q波意义相同。

(二)NQMI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心脏性疼痛,持续时间≥20分钟,经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血浆心肌酶的异常升高,例如CPK至少在正常上限二倍以上,总是伴有CK-MB升高,SGOT和LDH升高。(第一天q3h测一次,第二天q6h测一次)。 3.异常心电图改变: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显示持续S-T段压低≥2mm(伴有或不伴有对称性T波倒置)或持续对称性T波倒置≥24h。可将NQMI分为ST段压低组和T波倒置组。缺少新的病理性Q波(间期0.04秒;振幅>R波25%)以上三条中至少有二条可诊断为NQMI。有ST段抬高或ST段压低伴R波型应排除因为它与Q波型后壁MI表现相同。

(三)鉴别诊断 1.心绞痛: 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 无AMI的ECG及心肌酶的演变。 2.急性心包炎:持久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 伴心包摩擦音;发热、咳嗽;除aVR外,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疼痛可放射至左胸部;另外,急腹症可通过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冠脉痉挛,导致心绞痛。有腹部体征,无心肌酶及AMI变化。 4.急性肺栓塞: 临床特点:突发胸痛、常伴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右心衰; ECG特征性改变:电轴右偏、呈SIQⅢTⅢ型、右房增大、 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RavR、RV1增高、IRBBB .

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腰部; 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听到杂音,两侧上肢血压不对称; ECG无AMI改变,UCG、X胸片、MR助于诊断;

6.ECG出现QS时 (1)V1V2出现QS波:一般为前间壁心梗。 区别:左室肥厚、LBBB、顺钟向转位。 方法:加做V3R、V4R也是QS波则非心 肌梗死,如为rS则心肌梗死。V2高一肋呈QS或q波明显,低一肋呈rS提示LAH。

(2)V3V4呈QS波提示前壁心梗 区分:重度肺心病、左室肥厚 方法:低一肋为rS波则非心肌梗死 (3)V5V6QS:如为前壁心梗则I和avL导联也有q波。 (4) Ⅲ导呈Q波有下列特征考虑心梗 QⅢ>0.04s,且有粗糙挫折;QavF >0.02s。当心脏横位时,avF波形很小,Q波难显示,avL导ST段下降可作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