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M工作原理 WDM系统的基本组成 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波分复用系统规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郭薇 教授 何广强 光通信系统与网络 主讲人 郭薇 教授 何广强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内 容 提 要 1. 概述 2. DWDM技术概要 3. DWDM组网考虑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光波分多路复用.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3.1 半导体光源 3.2 半导体光电检测器 3.3 光放大器 3.4 无源光器件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宽带光接入网概述 甘 朝 钦 “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 上海大学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9年 06 月.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SATT 系列300MHz~3.5GHz数控衰减器 仪器级的性能,极富竞争力的价格
SATT 系列10MHz~4GHz数控衰减器 仪器级的性能,极富竞争力的价格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线段的有关计算.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HSC高速输出例程 HORNER APG.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LCS之自由电子激光方案 吴钢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位似.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指導老師 田慶誠 組員: B 張楹舜 B 陳浩峯 B 洪文正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列类型 2、列类型之数值类型.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WDM工作原理 WDM系统的基本组成 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波分复用系统规范 第8章 波分复用技术 WDM工作原理 WDM系统的基本组成 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波分复用系统规范

8.1 WDM工作原理 8.1.1 WDM工作原理 WDM技术,就是以光波作为载波,在同一根光纤内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的技术。每个波长的光波都可以单独携带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因此,WDM技术可以让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获得倍增。图8.1.1所示为点到点WDM传输系统工作原理框图。在发送端,n个光发射机分别工作在n个不同波长上,这n个波长间有适当的间隔分隔,分别记为λ1,λ2, ...,λn。这n个光波作为载波分别被信号调制而携带信息。一个波分复用器(也称合波器Multiplexer)将这些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进行合并,耦合入单模光纤。在接收部分由一个解复用器(也称为分波器De-multiplexer) 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分开,送入各自的接收机进行检测。

图8.1.1 WDM工作原理框图 为帮助了解WDM的潜在通信容量,我们回忆一下普通单模石英光纤中光传输损耗与波长的关系(见图1.1.3)。根据此图我们知道,在长波长波段,光纤有两个低损耗传输窗口即1310nm和1550nm窗口。这两个窗口的波长范围分别从1270nm 到1350nm和1480nm到1600nm,分别对应着80nm和120nm的谱宽范围。而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高质量的1550nm的光源,其调制后的输出谱线宽度最大不超过0.2nm,考虑到老化及温度引起的波长漂移,给出约0.4nm~1.6nm的谱宽富余量,应是合乎情理的。即使这样,单个系统的谱宽也只占用了光纤传输带宽的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为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低损耗区的巨大带宽资源,在光纤低损耗窗口采用多个相互间有一定的波长间隔的激光器作为光源,经各光源调制的信号同时在光纤中传播,这就是WDM技术。可以说,WDM技术使得光纤具有巨大带宽这一优点得以充分体现。以一种工作在1550nm的窄线宽DFB激光器为例,它可在0.8nm的谱带内发射信号,因此在1525nm~1565nm共40nm的范围内,WDM系统可传送50个信道。若每个信道的传输速率为10Gbit/s,则系统总的传输速率即为50×10Gbit/s,比单信道传输的容量增加了50倍。

8.1.2 WDM﹑DWDM与CWDM 1. WDM与DWDM 早期的WDM系统在1310nm和1550nm两个窗口上实现复用,波长间隔为240nm。目前,由于还没有在1310nm窗口的实用化的光放大器,而商用化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增益窗口在1550nm附近,所以现在的WDM技术一般是指在1550nm窗口附近波长的复用。在普通的WDM技术中,所采用的波长间隔(指相邻的两个通道的工作波长之差)一般约为4~10nm。随着WDM技术的发展,一个新的名词——DWDM常常出现。DWDM意思为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它与WDM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DWDM中使用的波长间隔很小,常常小于1.6nm,如0.8nm。有些公司的产品达到0.4nm甚至于0.2nm。,DWDM也主要指在1550nm窗口附近的复用技术。 由于光波的波长因传输介质不同而发生改变,而光波的频率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制定有关WDM标准和建议时, 采用频率间隔而不采用波长间隔。波长间隔与频率间隔之间的关系可以由 (1.5.1) 式近似得到。根据此关系式,在1550nm附近的频率间隔分别为200GHz,100GHz,50GHz和25GHz的系统,对应的波长间隔分别约为1.6nm,0.8nm,0.4nm和0.2nm。 关于DWDM技术在1550窗口附近各信道的光波频率、波长及频率间隔(波长间隔)等, ITU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标准,即ITU-T G.692,见表8.1。

DWDM技术中各波长间的间隔很小,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可以传输的信道数就更多,所以系统的传输容量就更高。但正是因为复用的波长间隔减小,DWDM系统要求光源有精确的波长及很好的波长稳定性,这样,系统一方面需采用价格昂贵的激光器,另一方面需采用复杂的控制技术对其进行控制;同时系统对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带宽更窄、稳定性更高等。因此,系统的造价就大大提高。由于高性能和高价格,DWDM比较适用于长途干线传输系统。 2、CWDM 近年来,宽带城域网正成为电信和网络建设的热点。由于城域网传输距离短,业务接口复杂多样化,如果照搬应用于长途传输的DWDM技术,会带来成本上的大幅度提高。粗波分复用或称稀疏波分复用CWDM技术在系统成本、性能及可维护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正逐渐成为今后日益增长的城域网市场的主流技术。

CWDM的信道波长间隔约20nm。由于信道间隔较宽,由激光器的波长漂移而带来的信道串扰对系统的影响较小,所以,CWDM可采用不带冷却器的半导体激光器。这种半导体激光器一般是由激光器芯片和密封在带有玻璃窗口的金属容器中的监控光电二极管构成的,因而也无须采用比较复杂的控制技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发射机体积只有DWDM发射机的五分之一。CWDM对复用器的选择也很宽松,只需用粗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由于器件成本和系统要求的降低,使得实现起来也更加容易。 ITU针对CWDM的工作波长(频率)通过了G.694.2建议,如表8.2所示。从表中可见,激光器的工作波长从1270nm开始到1610nm结束,共有十八个通道,覆盖了O、E、S、C、L共五个波段。

8.2 WDM系统的基本组成 从上一节WDM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到, WDM系统必须有工作在不同波长上的激光器,有能够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合并﹑选择和分路的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还有有光接收机将解复用后的光信号进行光电检测,原出原始信号。若要传输更长的距离,则还需要能够将各路光信号同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等。图8.2.1示出了一个包含有功率光放大器,在线光放大器和前置光放大器的单向传输WDM系统。其中,Tx表示发射机(Transmitter),Rx表示接收机(Receiver)。OC-192表示光层的传输速率,参见第9章表9.5所示。 除了上述的几个部分以外,WDM系统还应有光监控部分和网络管理部分。WDM系统可以有双纤单向传输和单纤双向传输。双纤单向传输指的是一根光纤完成一个方向的传输,而另一根光纤则完成反方向的传输。由于两个方向的传输分别由两根光纤完成,因此,同一个波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被利用。单纤双向传输则是由同一根光纤完成两个方向上的信号传输,两个方向的信号必须分配不同的波长。同一波长不能被两个方向的信号同时利用。一般来说,目前采用的大多数为双纤单向传输。单纤双向传输在纤芯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并且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光反射﹑多次通过干扰﹑串扰及两个方向传输的功率电平值等问题。

8.3.1 WDM系统中的光源 8.3 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1.WDM系统对光源的要求 目前的光纤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光源一般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器(LD)。通过学习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LED与LD的特性有很大的不同。LED所产生的光不是单波长的光,谱线很宽,约为50~100nm;LED的输出功率比激光器低很多;LED的最高调制速率约为几百Mbit/s。因此,LED不适合作为WDM系统的光源。LD输出虽然不是理想的单波长的光,但其谱线宽度却可以达到很窄。虽然普通的F-P腔LD的谱宽约为8nm,但具有布拉格光栅的高质量的DFB或DBR LD的谱宽可达10-3nm,即使考虑因调制而产生的啁啾所导致的谱线展宽,其调制后的输出谱线宽度最大也不超过0.2nm。所以,只有LD才能满足WDM系统对于光源波长的要求。另一方面,LD的调制频率可达数Gbit/s,特别适合于高速传输系统。与此同时,LD输出的光功率要比LED高很多,而且由于输出的光为相干光,大部分光能量很容易被耦合进光纤中,因而信号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具体说来,WDM系统对激光器的要求除了象在普通的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般要求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即: (1)具有波长调谐特性和尽可能窄的线宽。如表8.1所示的那样,WDM系统中各发射机工作的频率及相互间的频率间隔(或波长间隔)有严格的规定,激光器的工作波长必须按照ITU-T的相关规定,而线宽必须小于所规定的频率间隔。 (2)尽可能高的边模抑制比。一般要求至少大于35dB或40dB。 (3)激光器必须单纵模工作。 (4)激光器的频率啁啾必须尽可能小。我们知道,半导体激光器的直接调制会引起频率啁啾,即发射波长随调制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在WDM系统中,该啁啾会引起串扰,必须被消除。由于啁啾,直接调制不适合于传输速率大于10Gbit/s的WDM系统。可通过采用外调制器的办法来避免啁啾的影响。 (5)激光器的波长和输出功率必须稳定。但是,DFB LD的激射波长对温度和反射光很敏感。温度的变化和反射光会引起LD中心波长的漂移,对相邻通道的信号造成串扰。因此,波分复用系统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对光源波长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常,在封装好的LD中有温度传感和制冷装置,与外加控制电路相接可使LD工作在恒定温度上以实现对波长的控制。而反射光的控制可以通过在LD的前面放置隔离器及在尾纤输出端采用带有角度的连接器APC(Angle Polishing Connector)来实现。 (6)尽可能的小的相对强度噪声RIN。 (7)尽可能低的功耗。 目前在大多数WDM系统中使用的光源为DFB LD。

2. 可作为WDM系统光源的激光器件 WDM系统对激光器有如此严格的要求,那么,如何使LD发射的波长恰好满足ITU-T的规定呢?我们从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知道,LD发射的光波波长范围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而精确的波长则由LD的谐振腔决定。在设计制作器件时,通过调节DFB LD中布拉格光栅的周期来调节中心波长,使其工作在规定的波长上。同时由于材料的折射率随着电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等效腔长发生变化。通过改变电流和温度参数可实现工作波长的精细调节。但是,调节工作电流无疑会改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实际WDM系统中常通过微调各个分立的LD的温度来实现波长的调谐。也可将这些分立的LD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形成激光器阵列。但是,如何将这样的阵列所发出的光耦合到一根光纤中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阵列波导光栅AWG作复用器,与激光器阵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将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关于激光器阵列以及与AWG集成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在WDM系统中理想的光源应能够按照需要调节到不同的波长上。温度的调节只能实现微调。当这种微调不能使LD工作在需要的波长上时,这个激光器就不能在WDM系统中应用。如果激光器可调谐,且调谐范围足够宽,可工作在1550nm窗口任意一个波长上,这样的可调谐激光器就成为理想的光源。实现宽的调谐范围有以下几种方法。 采用分段式DBR LD 图8.3.2为一个三段式DBR LD的示意图。三段分别为有源段﹑相位段和布拉格段,各段之间彼此电隔离,并且通过各自独立的电极来提供电流,三段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光学谐振腔。有源段为高掺杂区,为激光器提供增益。相位段为无源区,为光波提供相位移。只有那些在谐振腔内往返一次相位移等于2π的整数倍的光波才能形成震荡。若改变相位段的电流I2,就改变了相位,也就等效于改变了谐振腔的光学长度,因而改变了谐振波长。布拉格段也为无源区,电流的改变引起该段材料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布拉格波长的改变。调谐范围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为波长调谐范围,neff 为有效折射率的改变量,和neff分别表示激光器的工作波长和有效折射率。实际中,折射率的最大改变量约为1%,因此,波长最大可调谐范围在10nm量级。

进一步扩大调谐范围,可采用四段式DBR LD,如图8. 3 进一步扩大调谐范围,可采用四段式DBR LD,如图8.3.3(a)所示。这种激光器叫做GCSR(Grating Coupler Sampled Reflector)激光器。比起三段式DBR LD,它多了一个耦合段。该耦合段中除了有一个平面波导结构(我们称之为下波导)外,在其上部还有一个周期为15μm的光栅(我们称之为上波导或光栅波导)。该耦合段用于对波长进行粗调,相位段仍然负责波长的精细调解,布拉格反射器段有一个取样光栅,对波长的调谐介于粗调和细调之间。各段的截面图也示于图中。 从增益段出射的激光进入耦合段的下波导中,根据耦合波理论,在下波导中的光波将耦合进上面的光栅波导中,由于光栅的波长选择作用,只有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光波才能被选择进光栅。其余的光波则沿着下波导向前传播进入相位段和反射器段。在反射器段,下波导的右端面反射率做得很低,这些光将从端面出射而损耗掉。那么在耦合器段进入光栅中的光波则在相位段和反射器段的上波导中传播。如果传播的光波波长与取样光栅的反射波谱中(见图8.3.3(b))的某个波长重叠,则该波长的光就能被反射回耦合段,再通过耦合段上下波导间的横向耦合返回有源区而被放大,最终形成激光震荡。因此,可以看出,这个激光器的谐振腔由增益段的有源区和耦合段﹑相位段及反射器段的上波导构成。通过连续调节耦合段的电流,可以使该段上波导中的光波长与反射器段取样光栅的反射波谱中的各个波长一一重叠,完成波长的粗调。粗调的波长间隔为取样光栅的反射谱间的间隔,在本例中为7nm,总的调谐范围为114nm。改变反射段的工作电流,可以改变取样光栅的反射光谱,再通过联合调节耦合器段的工作电流,则完成了波长的较为精细的调谐,调谐步长为0.2nm。更精细的调谐,通过改变相位段的电流来实现。

另外,在激光器结构中添加两个采样光栅也可以达到增大调谐范围的目的。如图8. 3 另外,在激光器结构中添加两个采样光栅也可以达到增大调谐范围的目的。如图8.3.4所示为一个具有采样光栅的可调分布反馈激光器的示意图。两个采样光栅制成彼此相互作用的可调光栅。在可调光栅中,器件产生的折射率的变化会引起输出波长的更大变化。两个光栅产生出两套谱宽略微不同的波长,通过改变调谐电流,可调整这两套波长,使当有一对峰彼此重叠而相干加强时,其他峰之间发生干扰。用这种方法,谱宽调谐范围也可以增加到100nm。

(2)集成腔激光器。 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作为WDM系统光源的激光器,它既有很高的调谐速度又能同时发射几个波长。图8.3.5为这种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激光器内有一组有源介质作为放大器,这些介质共有一个解理腔镜。所有的放大器都被连接到一个光复用器/滤波器上,滤波器只有一个输出端口,该端口与激光器的第二个解理腔镜相连。这样,每一个增益介质(放大器)与光复用器的相应通道以及激光器的两个解理腔镜就构成了一个子激光器,发射自己的波长。于是,整个激光器就发射很多波长,并且靠调节每个子激光器的增益介质,就可改变所发射的波长。据报道,这样的激光器的调谐速度不大于3ns。

值得指出的是,可调谐外腔激光器也是一种成熟的商用光源,在宽带测试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光源。这种激光器是采用一个衍射光栅作为谐振腔的一个反射器。而激光器的主体部分是一个LD。LD的一个端面构成了激光器的另一个腔镜,见图8.3.6。LD面向光栅的端面上镀增透膜,该端面出射的激光经光栅衍射后返回激光器。由于光栅对光波具有选择作用,这种具有外腔的激光器可以单纵模工作,输出的激光的频谱宽度可以窄到几KHz。光栅的位置可以移动,以改变它与LD之间的距离即改变腔长,进行粗调。通过转动光栅,可以对波长进行微细调解。这种激光器获得了约80nm的波长可调谐范围。但是,这种激光器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调谐速度很慢,大约在毫秒量级。这远不能满足WDM系统的要求,这也是该种激光器不用作WDM光源而只作为测试用光源的原因。另外,外腔激光器的噪声也较大,边模抑制比相对较低。

8.3.2 WDM系统中的接收机 WDM系统中的接收机同单信道系统接收机一样,担负着对信号进行光电转换、滤波、放大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光电转换。 WDM系统的终端有解复用器,将各个信道分离出来,送至接收机的各个光电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WDM系统对接收机有以下几点要求: (1)接收机必须能工作在复用波长所覆盖的范围上。如果系统工作在C 波段(1530nm~1565nm),那么,接收机的光电二极管也必须能工作在此范围。要依据所工作的波段,合理选择光电二极管。从现在商用的PIN或APD的数据来看,这个要求能够满足。但是必须注意,PIN 和APD的波长响应函数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并不平坦,即有些波长的响应大,有些波长的响应小。这样,虽然到达接收机的各信道的信号一样大,但是光电二极管的电输出信号却随波长而异,最终造成不同信道的信噪比不一样,影响系统的性能。必须尽可能地使接收机中的光电二极管PIN 或APD 的波长响应平坦化。 (2)接收机的灵敏度必须尽可能地高。与普通的单波长系统不同的是WDM系统有多个波长存在,对接受机灵敏度有更高的要求。 因为相邻的信道间有串扰,串扰的存在会降低该信道的信噪比。一个接收机在单波长系统中在给定的误码率下, 其灵敏度也许可以达到要求,但却不能保证在WDM系统和网络中也能满足要求。要想达到相同的误码率,需要更高的信号功率, 即存在功率代价问题。所以,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比单个光波系统要高。

(3)调谐时间。在网络应用时,如有多个接入链路与WDM相连,我们常常需要接收机能够对所希望的某一波长携带的信号进行选择。要实现对某一波长信号的选择常通过在接收机前加一个可调滤波器或者用一个解复用器的办法。前者通过可调谐的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搜索,一旦波长被搜索到,该信号就进入接收机检测。更常用的办法就是用解复用器,(参见图8.2.1)。解复用器将各个信道分离出来送入各自对应的光电二极管中进行光电转换。要想得到某一个信道的信号,就可以将电信号从一个二极管转到另一个二极管中。信号的选择靠电的形式完成,开关时间在几个ns 量级,能够满足网络需求。 WDM系统对接收机的其他的特性,诸如温度特性,偏振特性以及功耗等,与在其他光纤系统中的要求一样。

8.3.3 WDM系统中的光放大器 如本章前言所述,在长途干线传输中,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器只针对某一个波长,且只能工作在特定的速率下。当系统中有多个波长的信号传输时,中继器将无法工作,否则必须先解复用,再对每个波长进行中继处理。这样将导致中继器非常庞大、复杂。这是制约WDM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要想发展波分复用技术,必须另辟途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在光纤的低损耗传输窗口1550nm附近约35nm的带宽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增益,可对多个光波信号同时进行在线光放大以补偿信号在光纤中所经历的衰减,不需进行光电和电光的转换,而且对信号的传输速率透明。因此,它 解决了WDM系统中多信道信号放大的问题,取代了中继器。EDFA技术的成熟并商用化使WDM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现实。 我们知道,EDFA具有带宽宽,增益高,噪声低,对偏振不敏感等优点。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可用作后置放大器,在线放大器和前置放大器。WDM系统中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增益的平坦性 尽管我们说EDFA在1550nm 附近有近40nm的带宽, 但从它的增益谱特性可以看出,在整个带宽范围内, 其增益是不平坦的。这就是说, 当EDFA只用于放大一个波长的信号(如在单波长系统中应用)时,具有很好的放大特性。但是,当多个波长进入EDFA时,由于增益的不平坦,将导致有的信号得到的增益高,有的信号得到的增益低。那么,若在输入端各信号的功率有微小差别,则在EDFA的输出端,各信号的功率就会有较大差别。当多个EDFA进行级联时, 这种功率差别就会被放大,不仅使各信道在接收机上的信噪比不一样,而且可能导致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功率超出接收机的动态范围而使接收机无法工作。 图8.3.7(a)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 为克服这个缺点,通常采用几种办法来均衡这种不平坦。早期的一种办法叫做预均衡,通过监控系统,将输出功率的不平衡反馈到输入端,调整输入端各信道功率。这样,经过EDFA放大后,各信道的功率差会减小以保证各信道在接收机的信噪比接近一致,并保证各信道的功率都落在接收机的动态范围之内。 另外一种办法也是比较实用的办法,即在EDFA模块中加入一个精心设计的滤波器,使其通带特性正好能够补偿放大器的增益不平坦,从而达到平坦放大器增益的目的。

为区别单信道应用的EDFA(Single Channel EDFA),这种带有滤波器的EDFA通常叫做WDM用EDFA。经过这样的放大器放大后,各个信道的信号功率在某些工作条件下能够基本达到相等。 例如,图8.3.10所示为两个工作条件下某个WDM 用EDFA的增益特性曲线。 此时,系统中只有一个信道工作,该信道为ITU规定的信道37,工作波长为1547.7nm,信道的输入功率为-30dBm。(a)、(b)是信道增益分别为24dB和16dB时EDFA的输出。在(a)中,增益带宽内的ASE谱平坦度约为 3.5 dB,而(b)中却增大为 11dB。根据第五章的学习我们知道,ASE谱实际上就是输入信号为零时的增益谱,它反映了放大器的增益谱形状,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两种工作条件下,这种EDFA的增益谱的平坦度也有很大差别。而实际应用中,EDFA的工作条件通常是根据需要改变的,在光网络中尤其如此。 这就需要研制增益(损耗)可调的动态增益滤波器。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有法拉第旋转体型增益可调滤波器,波导Mach-Zenhder 增益可调滤波器,阵列波导型和声光型增益可调滤波器。

(2)功率暂态与自动增益控制 实际WDM系统中,当有些信道突然出现故障掉路或在网络节点进行下/上路时, EDFA的输入功率就会突然减小/增加, 导致EDFA的增益发生暂态变化,其他信道从EDFA得到的增益就会增大或减小,最终导致那些仍留在光纤链路上的信道到达各自接收机的功率发生暂态变化,这就叫做功率暂态。由于EDFA的饱和特性,工作于饱和区的EDFA输出光功率保持恒定,且在一定范围内不随输入功率的变化而变化。当部分波长信号消失后,其能量会转移到其它存在的波长信号上,使得相应信道的光功率增加,导致光纤的非线性影响加重,接收机过载;反之,相应信道的光功率下降,误码率劣化。图8.3.11示出了一个WDM系统中有信道上路时,被监测信道到达接收机的功率的变化情况。从图可以看出,被监测信道的光功率由于其他信道的上路而发生了变化。 图8.3.11 信道下路时对系统其他信道产生的影响

为使每个信道在放大器中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受其他信道上/下路的影响, 放大器的增益必须受到控制。通常,EDFA在WDM系统中工作时的模式有三种: 自动增益控制模式,自动功率控制模式及自动电流控制模式。 当工作在自动增益控制模式时, 其增益是恒定的,若输入光功率的大小改变, 则控制电路可根据要求的增益,调整泵浦电流使EDFA仍然工作在指定的增益点上。 (3) ASE 噪声 EDFA级联应用时,上一级的ASE噪声作为信号与真正的信号一起输入下一级EDFA而被放大,这样,ASE噪声就累积起来,引起系统信噪比的恶化。因此, 在WDM系统中应用时, EDFA的噪声指数必须尽可能地小。

图8.3.12 WDM MUXs 和WDM DMUXs 结构示意图 1.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特性及其描述 在第五章中我们接触了耦合器和分束器,这些器件只在一个波长上实现光路的合成与分离。若器件能够在不同的波长上实现上述功能,就叫做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其中能将不同波长的各个光束进行合成的器件叫做复用器。能把多个波长组成的一束光分解出各个波长的器件叫做解复用器。英文也常写作WDM MUX和 WDM DEMUX。如图8.3.12所示为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两个器件都是一端为一个端口,另一端为多个端口的器件。 图8.3.12 WDM MUXs 和WDM DMUXs 结构示意图

在WDM系统中, 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器件之一。它们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依据波长的间隔可以分为三种: 宽带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窄带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和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宽带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可以将诸如1310nm 与1550nm或 850nm与 1310nm或980nm与1550nm等间隔很大的几个波长进行合波或分波;窄带一般指1550nm附近中心频率间隔大于200GHz(1.6nm)的复用/解复用器件。而密集复用器/解复用器当然是指通道频率间隔等于或小于200GHz的器件。 有些公司的产品可以做到频率间隔为100GHz(0.8nm),50GHz(0.4nm)甚至25GHz(0.2nm)。

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如下: (1)工作波段 指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工作在什么波段,如C波段或L波段等。 (2)信道数 指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可以合成或分离的信道的数量。常见的信道数有4、8、16、32、40和48等。 (3)各信道的中心波长或频率 对于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中心频率按ITU-T G. 692的建议。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不应超过信道间隔的20%。 (4)信道间隔 按ITU-T G. 692的建议。间隔小于200GHz(1.6nm)的有100GHz(0.8nm) 、50GHz(0.4nm)和25GHz等。 (5)带宽 带宽也叫通带宽度。生产厂商常给出通道传输最大值下降1dB、3dB和20dB(有时还有30dB)处的通带宽度。带宽值不仅取决于信道的间隔,还取决于通带本身的线型。

ITU-T规定对于DWDM用的复用器/解复用器,在下降1dB处的通带宽度不应小于信道间隔的0.35倍,在下降3dB处宽度不应小于信道间隔的0.5倍,下降20dB处通带宽度不应大于通道间隔的1.5倍,下降30dB处的宽度不应大于信道间隔的2.2倍。 (6)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的定义与前面滤波器及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基本相同。由于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是对不同波长的信号进行合波与分波,每一个通道端口都必须指定其工作波长,如端口i的工作波长为λi。因此,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插入损耗应与波长相联系。这是与第五章所讲的耦合器的插入损耗不同的地方。对于复用器而言,以dB表示的第i个端口的插入损耗定义为波长为λi的信号耦合进输入端口i的功率与该信号在输出端口的功率之比取对数,即: 同理,对于解复用器输出端的第i个输出端口,有 由于各通道的插入损耗不相同,所以取各通道插入损耗的最大值来表征。对于有N个输入/输出端口的复用器/解复用器而言,规定每个通道的插入损耗必须小于1.5log2N。理想情况下,Li越小越好。

(7)波长隔离度 波长隔离度又叫远端串扰。对于复用器,某一端口i对于波长为λj的信号的隔离度定义为从该端口输入波长为λj的信号功率与该信号在输出端口的功率之比。若以dB表示,则有: 该式说明, 对于输入端口i,任何其他波长的光j(j≠i)想从输入端口i传至输出端时,会被堵塞,无法传出,所经历的损耗为Lc。理想情况下,Lc越大越好。 对于解复用器,输出端口i的波长隔离度有相似的定义: 上式说明,任何波长的光j(j≠i)想从输入端口传至输出端口i时,会被堵塞,无法传出,所经历的损耗为波长隔离度Lc。理想情况下,Lc越大越好。 对于解复用器, 其隔离度通常大于30dB,而复用器其隔离度约为18dB。

(8)各通道插入损耗的均匀性或一致性 指各通道插入损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该值应小于1.5dB。 (9)偏振相关损耗(PDL) 与前面第五章的定义相同。 (10)方向性 方向性定义为信号在某输入通道/输出通道i中的功率与从该通道中泄露到另一个输入通道/输出通道j的功率之比,以dB表示,有: 上两式分别对应于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方向性通常也称为近端损耗。Dij通常应大于50dB。 (11) 反射 反射指的是输入某一个端口i的功率与反射回该端口的功率之比。以dB表示时,有 其中,Pi,r(λi)为反射回端口i的光功率。通常应用情况,要求器件的反射小于-40dB。

2. 几种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 制作光波分复用器的技术很多,较为实用的方法有介质薄膜滤波法、光栅法和熔融拉锥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下面就前两种方法制作的波分复用器件进行介绍。熔融拉锥法在第五章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1)介质薄膜滤波器型波分复用器 我们已经学习了介质薄膜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滤波器由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多层介质膜交叠而成。适当设计每层膜的光学厚度以及介质膜的折射率,可以做成只透射某个所希望的波长而反射其他波长的透射型滤波器。设计多个滤波器,使它们的透射中心波长为ITU-T规定的值,把这些滤波器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多通道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如图8.3.14所示为4通道的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工作原理图。图8.3.15则示出了一个8通道解复用器的结构简图。

(a) WDM MUXs (b)WDM DEMUXs 图8.3.14 4通道介质薄膜滤波器型WDM MUXs DEMUXs原理图

图8.3.15 介质膜滤波器构成的8通道解复用器结构

这种类型的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优点是器件的设计与光纤的参数几乎无关;信道数灵活,且波长的间隔可以不规则;插入损耗低,极化相关损耗低;温度特性好等。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实现频率间隔在100GHz以下时比较困难,因而信道数受到限制;器件装配所需的时间较长,整个器件的损耗和成本与信道数成正比。 (2)马赫-曾特干涉仪(MZI)型复用器/解复用器 实际上我们在第五章中已经接触过马赫-曾特干涉仪(MZI)型复用器/解复用器,在那里,我们是作为滤波器进行学习的。利用它的滤波特性,按照一定的结构可以构成一个马赫-曾特干涉仪(MZI)型复用器/解复用器。图8.3.16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2×2的复用器的原理图。复用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分别为两个3dB耦合器,耦合区的长度为d; 复用器的中心部分是一个长度相差为ΔL的两根波导,称为相移部分。

图8.3.16 2×2 MZI型波分复用器原理

光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口的传播可以用矩阵光学的方法描述,即 其中,M是复用器的传输矩阵,它是两个耦合器与中间波导的传输矩阵的乘积 3dB耦合器的传输矩阵为 中间波导对于某一波长λi的光引入的Δφi的相位差是靠波导的长度差引入的,传输矩阵为 对于复用器而言,需要不同的波长从输入端的不同通道输入。现假设波长为λ1和λ2的光波分别从输入端的两个输入端口1和2输入,根据(8.3.9)式和(8.3.10)式可以得到在输出端的两个端口的光场为:

从这两端口输出的光功率为: 我们希望两个光波只从输出端口中的一个输出,比如从端口2输出,则需满足条件 ,此条件可变换为下列形式: 或用信道间的频率间隔Δν表示: 上式说明,当波导间的长度差满足上述关系时,光波λ1和光波λ2将都从出射端口的2出射,因此完成了光波的合路。同理,当光波逆向传播,即波长为λ1和λ2的光波从输出端口2入射,在满足关系式(8.3.14)时,两个光波将分别从输入端口1和2 出射,这个器件就成为了一个解复用器。

多个这样的器件可以组成一个N×N(N=2n)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如图8. 3 多个这样的器件可以组成一个N×N(N=2n)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如图8.3.17所示是一个由三个2×2 MZI组成的4×4的波分复用器的结构图。 图8.3.17 4×4 MZI复用器结构示意图

(3)光栅型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 光栅是个色散元件,对波长具有选择作用,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知识。当多波长入射光照射到一个体光栅上时,光栅将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的角度反射或透射,经透镜汇聚到不同的光纤上输出,就实现了分离波长的功能,成为一个解复用器。相反的过程是,当不同波长的光分别以精心设计的不同的角度入射到光栅上时,光栅将它们汇聚到某个方向上并耦合进光纤,实现波长复用的功能。这是体光栅做成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原理。 随着光纤光栅技术的成熟,光栅型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中的体光栅常用光纤光栅来代替。光纤光栅利用光纤的折射率对紫外光敏感这一特性,在光纤的侧面用紫外光写入技术,沿着光纤长度方向上形成折射率周期变化的布拉格光栅, 因此,光纤光栅叫做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参见本书第二章图2.3.5。

光纤光栅做成的波分复用器有很多优点: 1)通过精心设计光栅结构,可精密控制中心反射波场。 2)反射带宽可做得很小,因而特别适于DWDM系统。 3)反射率很高,可达到接近100%。 4)与普通的传输光纤连接十分方便。 5)对偏振不敏感。 这类波分复用器也存在不足,即有高的回波反射,因此,应用时必须使用光隔离器。 (4)阵列波导光栅AWG型波分复用器 AWG的概念是由荷兰的研究者Smith M.K 于1988年首次提出,在一块半导体材料衬底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制作出多个波导以组成波导阵列。如图8.3.19所示,为一个NN AWG 结构示意图。

图8.3.20 AWG解复用器的原理 图8.3.19 NN AWG结构示意图

它由输入、输出波导、光栅阵列波导以及端面均为凹聚焦面的两个平板波导组成。 输入/输出波导与平板波导相接的各个端口等间距地(间距为x)沿着直径为R的罗兰圆周排列,且对称地分布在凹聚焦平板波导的入口处;弯曲的阵列波导的端口则以等间距d分布在直径为2R的光栅圆周上,且光栅阵列波导的中心位于光栅圆与罗兰圆的切点上,相邻的波导的长度差为L,参见图8.3.20。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AWG解复用器的工作原理。含有多个波长的入射光进入AWG的输入波导的平板波导,由于输入波导的输出端口处在平板波导的凹聚焦端面上,光从此端口出射时将发生衍射,此衍射光束将投射到光栅阵列波导的输入端口而进入光栅阵列波导。由于光栅阵列波导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波导的长度相差L,设光栅阵列波导的折射率为nC,因此,在相邻的两个波导中传播的波长为i的两束光波的光程差为ncL,相应的相位差为ncL/i。 由于此相位差的存在,由光栅阵列波导的所有出射端口射出的波长为i的光波,在出射平板波导中传播时等相位面将发生弯曲,使光线聚焦在输出平板波导焦线的某一点上,即直径为R的罗兰圆上。通过合理设计输出波导接收信道端口的位置,可使该波长的光波耦合进一个波导信道中。光栅阵列波导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引入的位相差不同,故不同波长的光波聚焦在平板波导焦线的不同点上,进入输出波导的不同通道,实现了解复用。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将AWG反向使用,则成为波分复用器。阵列波导引入相位差,其作用如同光栅一样,故将这种器件称为阵列波导光栅。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下AWG中光线满足的方程。从输入波导相连处的平板波导出射的光束为高斯光束,该光束传播到光栅阵列波导处的等相位面是以该中心波导出射端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球面(也就是直径为2R的光栅圆)。换一句话说就是, 光栅阵列波导的各个入射端口分布在该高斯光束的等相位面上。因此,从光栅阵列波导传出的光到达输出波导的接收端口时,相邻波导中传输的光的光程差为nsdsinθ+ncΔL,nS为平板波导的折射率。若此光程差满足某一波长的整数倍,则在接受端口能够相干加强: 整数m是光栅的衍射阶数。θ是光束的衍射角,当θ=0时,有 当光波频率不同时,聚焦点会沿着直径为2R的光栅圆移动,即衍射角θ会发生变化,在 的近似条件下,θ随频率的变化量定义为角色散,

图8. 3. 21是JDS Uinphase公司AWG 波分复用器的图片。表8 图8.3.21是JDS Uinphase公司AWG 波分复用器的图片。表8.5是16通道和40通道的WDM MUX的技术参数。通带的线型为高斯型。图8.3.22为 40个通道复用器的传输谱。

AWG 具有很多优点,如低损耗,低串扰,高重复性,高可靠性,尺寸小。一个NN AWG可作为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光插/分复用器,光路由器,光滤波器,色散补偿器,等等。对于AWG的研究,已从SiO2基扩展到InP基的器件上来,可以与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器,接收器阵列等半导体器件集成,将在光通信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3、波长交错复用技术 我们知道,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是实现波分复用的一个关键器件,它的性能的好坏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因此,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传输信道数目的增加及信道间隔的减小,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设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加工成本越来越高。为使器件的制作简单化,降低成本,一些公司提出了波长交错复用器的概念。例如, 有两个频道间隔均为200GHz的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它们各个传输信道的中心频率分别为ITU-T G.692中规定的DWDM的奇数信道(如 ch21,ch23…)和偶数信道(ch22,ch24…),通过一个叫做Interleaver的器件,将这两个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组合起来使用, 就可以组成一个频率间隔为100GHz的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而传输的信道数也就增加了一倍。图8.3.23所示为波分复用器与一个Interleaver 相互间关系的框图。由于所使用的两个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都是信道间隔较宽的普通复用器,所以大大减低了器件设计的压力,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图8.3.23 波分复用器与Interleaver

很多具有滤波功能的器件可以做成Interleaver。 如在前面讲到的图8. 3 很多具有滤波功能的器件可以做成Interleaver。 如在前面讲到的图8.3.17,其中的MZI3就是一个具有将奇信道与偶信道复合的功能器件。另外,利用偏振光干涉、迈克尔逊G-T干涉、光纤光栅和阵列波导光栅都能实现奇、偶信道的复用。

8.3.5 WDM系统中的光纤 光纤的损耗和色散是在设计光纤通信系统中必需考虑的两个大问题。对于单波长传输系统,可根据系统的容量,传输距离的远近以及系统的造价等问题来确定工作的波长窗口,选择合适的光纤。对于高速传输系统, 为减小信号之间的串扰,可采用在工作波长上损耗小,色散低的光纤或选用有较大色散系数的光纤,在最后采取色散补偿技术来消除色散的作用。 但是,对于WDM系统,光纤的选择必须十分小心。 由于光纤中传输着多个波长光信号, 光纤在1550nm附近的色散斜率变得非常重要。否则, 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将经历有较大差异的色散,最终导致某些信道经历较大色散,影响信噪比。 另一个在设计WDM系统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由于WDM系统用EDFA对多个光信号进行放大,可使光纤中的光功率达到很高的数值,从而引起光纤的非线性效应。这些非线性效应主要包括受激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SBR,受激拉曼散射SRS)及非线性折射率调制(包括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FWM和非线性极化模色散等)。DWDM系统光源的高度相干性,较窄的通道间隔等又加强了这些效应。这些效应的存在,导致信道间产生串扰。

1.WDM系统中的色散补偿 对于WDM系统,可采用色散平坦型大有效面积的G.655光纤作为传输光纤,以克服“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将经历有较大差异的色散”这个缺点。另一方面,仍然可以采取前面第二章所讲的色散补偿方案来补偿色散对系统的影响。然而,不是所有的信道的色散都能够被完全补偿的,因为色散系数D是与光波长有关的。如图8.3.24所示是一个WDM系统采取色散补偿措施后不同光信道沿着传输距离的色散图。从图可以看出,中心信道的平均群速色散可以降为零,而其他信道的色散则没有被完全补偿。

2.非线性效应对WDM的影响 (1)SRS的影响 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知道,SRS效应将把光波能量从短波长的信道转移至长波长的信道. 对于WDM系统,只要信道间的间隔在拉曼增益谱所覆盖的范围内,这些信道间就会因为SRS效应而发生能量的转移。光纤中传输的信道越多,从短波长信道耦合至其他长波长信道的能量就越多,这个信道损失的能量就越大。因此, 波长最短的信道成为受SRS效应影响最大的信道,最终导致该信道的误码率增加, 整个系统的性能恶化。我们具体来看一下SRS的影响. 一个有N个信道的WDM系统, 信道间隔为Δνs, 对应的信道波长间隔为Δλs。因此,整个系统带宽为(N-1) Δνs。我们把波长最短的信道记作0信道, 该信道转移到第j信道的功率与0信道的功率之比记作Pout(j)。假设系统带宽小于拉曼增益带宽,除了从0信道向其他信道耦合功率外,其他各信道间没有功率耦合。 要减小SRS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通过尽可能地减小信道间隔来实现, 另一方面就是将每个信道的功率限制在阈值以下。 对于有放大器的系统, 光纤的非线性有效长度与放大器间距成反比。缩短放大器的间隔,可以增加有效长度, 从而使各个信道的功率降低。

(2)SBS的影响 SBS的增益谱很窄,在1550nm附近约为20MHz, 这说明SBS效应使得功率的转换发生在频率非常靠近的两个信号之间。 在WDM系统中, 信道间隔通常在几百或几十GHz, 所以SBS效应被约束在同一个波长信道内, 每个信道内的SRS效应独立累加,与单信道传输系统的情况一样。 当SBS波的功率与信号功率可以比拟时,就会产生系统损伤。 要减小SBS效应, 必须使每个信道的功率远低于SBS阈值;或者通过增加信号带宽的办法,提高SBS的阈值。 (3)SPM 和XPM的影响 SPM 和XPM产生于光纤的折射率对光强的依赖关系。SPM 导致光波相位发生变化, 产生频率啁啾。 在没有色散时,该频率啁啾引起脉冲频谱的展宽。 当有色散存在时, SPM 与GVD相互作用, 可以使光脉冲展宽或压缩。 具体原理将在第十章中讲述。 当不同波长的光脉冲在光纤内传输时, 它们的相位不仅受SPM的影响,还要受XPM的影响。

(4)FWM的影响 由第二章知, 当光纤中传播有三个波长ωi、ωj、ωk时,FWM效应就会在光纤中产生新的频率分量ωn= ωi+ωj-ωk或ωn’+ωn”=2ωi,将能量转移到这些新的频率分量中去,降低了信道功率。 对于一个信道数为N的WDM系统,产生的新的频率分量数与信道数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在光纤内将产生大量的新频率信号。当系统的信道间隔为等间隔时,这些新的频率分量与已有的信道频率相同,并与该信道内的信号产生相干,致使到达接收机上的信号产生大的起伏。当系统的信道间隔为非等间隔时,这些新的频率分量落在信道之间,成为系统噪声,影响系统性能。实验已经证明,可以通过设计非等信道间隔的系统来降低FWM的影响。 此时,FWM造成的信道功率代价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功率和光纤色散来控制。另一种方案是采用色散管理技术,将正常和反常GVD光纤组合起来使用,使整个光纤上的FWM效率降低。

8.4 波分复用系统规范 虽然前面我们已经接触到ITU-T的G.692建议,但是对于波分复用系统参数,目前ITU-T还没有完整﹑统一的规范。鉴于全球已有许多WDM点到点系统,我国也建设了一些WDM传输系统,除了ITU-T G.692建议,国内一些专家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以使我国自行研发的产品具有统一性。

8.4.1 光波长的分配 1. 系统工作波长区 ITU-T G.692 建议,WDM系统的工作波长目前是在C波段,即从1528.77nm到1560.61nm, 对应的频率为198.1~192.1THz(参见表8.1)。 2. 绝对频率参考 绝对频率参考是指WDM系统标称中心频率的绝对参考点。G.692建议,WDM系统的绝对参考频率为193.1THz,与之相对应的波长为1552.52nm。 3、通道间隔 G.692 建议,通道间隔是100GHz的整数倍,如200GHz, 100GHz,400GHz等。为了能够传输更多的信道,很多厂商还开发了通路间隔为50GHz, 25GHz的产品。 4、标称中心频率 每个通路对应的中心频率称为标称中心频率. IUT-T G.692建议,通路的频率应基于绝对参考频率,最小通路间隔为100GHz的频率系列(参见表8-1). 5、中心频率偏移 指实际系统中工作频率与标称中心频率的差值. 规定8通路WDM系统,采用200GHz的通路间隔, 其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20GHz; 16通路,采用100GHz的系统,最大频率偏移为±20GHz。

8.4.2 光接口规范 1. 光接口分类 我国专家对于我国的加有光放大器的长途WDM系统规定了3种光接口: 8 ×22dB, 5× 30dB, 3 ×33dB。其中前面的8、5、3 分别代表传输的区段数目, 22、33dB代表每个区段允许的损耗。一个8 ×22dB系统,在发射端使用一个功率放大器,中间加入多个在线放大器,接收机前加前置放大器,每一区段的距离约为80km,因此, 总的传输距离为640km(8×80km); 一个3 ×33dB系统可以传输360km(3×120km);一个5× 30dB系统则可以传输500km(5×100km)。 光接口参数 ITU-T 对光接口的参数还没有形成规定。为增加系统的可操作性,我国研究人员对于上述三种光接口的参数中的一个参数即WDM系统接收端光信噪比(OSNR)制定了一个规范。 光信噪比OSNR定义为在接收端平均接收光功率与光带宽内接收的光噪声功率之比。对于8 ×22dB系统,OSNR 为22dB; 对于5×30dB系统, OSNR 为21dB; 对于3 ×33dB系统, OSNR 为20dB。

3. 光监控信道OSC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对于使用线路放大器的WDM系统,需要一个额外的通道对EDFA进行监视和管理,此通道叫做光监控信道。这个通道的波长依据应用情况可以在放大器的带宽之内或之外,但必须能在每个线路放大器处进行上、下路。 一般建议波长选择在放大器的带宽之外。选择在带外的建议波长为1510nm。另外,1310nm和1480nm 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另一个可能的选择是1625nm,现正在研究之中。 OSC光接口的其他建议参数:监控速率2Mbit/s;信号码型CMI;信号发送功率0~7dBm; 最小接收灵敏度-48dBm。 安全要求 有光放大器的系统,通常情况下,光放大器都工作在大功率下,其入纤功率有的已接近光纤安全功率极限,因此,ITU-T规定,系统中单路或多路入纤功率最大不能超过17dBm。

本章小节 WDM技术是当今光纤通信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章从WDM系统的基本组成出发,讲解了系统对所涉及的器件的要求, 给出了设计系统的基本原则和系统规范,力求做到既有基本理论又结合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