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Advertisements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诊断教研室 诊断教研室.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 血液 (Blood)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 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手工加工全框眼镜技术 前调整确定加工基准制作模板割边 磨边磨安全角 (抛光) 装配 后调整检测.
融资融券业务的保证金与保证金比例 光大证券 · 信用业务管理总部 2015 年 12 月 ★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教育活动材料★
成癮物質的真相. 物質濫用 所謂「物質濫用」是指反覆使用某物質, 造成生理上的危害,並可能出現與物質有 關的違法問題,即使可能出現無法擔任工 作、學校或家庭職務的情形,依然無法放 棄、繼續使用此物質。
道家養生保健長壽藥膳 藥膳應用原則: 天人相應,道法自然 藥膳有兩個職能: 一是保健增壽,一是治療疾病。 ◎ 黃蕙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病理生理学系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高远生.
凝血因子制品的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概 述 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 的物质  凝血三要素: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酸中毒时凝血因子不工作  低体温时血小板不工作.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案例 某日,小强的妈妈带着 7 岁的小强去医院。妈妈说老 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 成绩不好。妈妈说他从小就好动,容易分神。她同时 说最近小强经常感到肚子痛和便秘。她曾经买药给他 吃,但没有效果。 小强和姐姐、妈妈住在郊区外公外婆家。他爸爸是公 司司机。妈妈和外公都在一家蓄电池厂工作,小强和.
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网下发行电子化方案 初步询价及累计投标询价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部.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异 常时的护理. 教学目标  1 、解释有关名词  2 、说出脉搏、呼吸的正常值  3 、叙述脉搏、呼吸的测量方法;识别脉搏、 呼吸的异常变化  4 、叙述测量脉搏、呼吸的注意事项  5 、正确记录脉搏、呼吸,做到认真负责,实 事求是。
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健康中国行·科学就医 一、倡导科学就医 二、遵从分级诊疗 三、定期健康体检 四、鼓励预约挂号 五、就医注意事项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 周丽.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臺灣毒蛇咬傷 Lec 14.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 了解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新生儿硬肿症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 郑 兵.
★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 新中国诞生 ★历史线索: 1、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2011年11月24日.
项目四、腻子的施工  一、准备工作  二、安全与卫生  三、板件表面的处理  四、准备腻子  五、刮腻子  六、腻子的干燥  七、腻子的打磨  结束.
冷 热 疗 法.
血友病 hemophilia.
课题名称:浅谈止血材料 小组成员:董立冰、龚翰林、解鹏鹏、杨月、邹毅玮.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成果
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广东省人民医院 赵绥民 广州血液中心 田兆嵩.
Diffused or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妇产科专业 产科急重症的监测与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 授课老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安小虎 教授
胎盘早剥 Placental abruption.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建军.
胎盘早剥 汪希鹏.
血栓与止血检查.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血液内科 谢双锋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 D I C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學校:光春國中 班級:七年三班 製作團隊: 顏序芳 李邰岳 謝宜軒
流动的组织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安徽地税金三电子税务局 系统培训 2015年12月.
托幼机构消毒 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诸葛亮广场.
附录 腹腔穿刺术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癫 狂.
钞坑安置区项目简介.
水 肿.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生理学教研室 徐 杰.
检 验 报 告 PC 15×109/L 一天前, PC 130×109/L CT 20min APTT 95s 正常对照:35s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郑 宏.
第六课 我们的 中华文化.
第22章 汽车制动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动系的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传动装置的结构 3.掌握气压传动装置的结构.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 血 性 疾 病 概 述 中山二院血液内科 李益清.
依据《2007年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
猜 谜 说个宝,道个宝,说它宝贵到处有,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 越往高处它越少。(打一自然物)
霸气车辆.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奥林巴斯显微镜的维护保养.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藥理學 Pharmacology 影響凝血用藥 Drugs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 輔英科技大學 康雅斐 陳威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4 连续型随机变量.
6.1.1 平方根.
三、 动量和角动量 1 、 质点动量定理 动量 冲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凝血(blood coagulation) 血栓形成(thrombosis) 血栓(thrombus) 出血、血栓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①血管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②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质的异常;③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异常;④抗凝机制或纤溶机制减弱。

一、血管壁的作用:⑴止血作用:①血管收缩;②激活血小板;③激活凝血系统;④局部血粘度的增高。⑵血管壁又有抗血栓形成的能力。 二、血小板的作用: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分泌(释放)功能、促凝血活性、血块收缩功能、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止血机制 三、凝血因子作用及血液凝固机制 初期止血 二期止血 血管损伤 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聚集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释放反应 ADP 、 T xA 2 血小板聚集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释放反应 止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二期止血 加固止血栓 止血栓收缩 血凝块形成

三、凝血因子作用及血液凝固机制: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Ⅲ、Ⅶ、Ca2+),反应速度快(15秒以内)。 ②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激活开始。参与的因子还有激肽酶原、激肽酶、高分子激肽原(HMWK)、Ⅷ、Ⅸ、Ⅺ、Ca2+、PF3等。 ③凝血的共同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凝血即告完成。

四、血液抗凝及纤溶系统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①体液抗凝作用:抗凝血酶Ⅲ、肝素、肝素辅因子Ⅱ、蛋白C、蛋白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和α2巨球蛋白等。②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细胞。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溶解体内或体外的凝血块。纤溶酶原被激活,成为纤溶酶,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降解成多种肽链碎片。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实验 出血时间(BT)测定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实验 出血时间(BT)测定   【原理】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初期止血时间)。其长短主要受血小板质、量,血管壁完整性、收缩力的影响;其次与凝血因子Ⅷ和vWF有关。   【参考值】 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①血小板显著减少:如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毛细血管壁异常:如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④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DIC。

【质量控制】 1、不服用对管壁和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 2、采血部位应注意保暖 3、穿刺时应避开浅表静脉、疤痕和病变皮肤 4、血液应自动流出,滤纸吸去血液时,避免与伤口接触,更不能挤压伤口。

  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CT)   【原理】 静脉血放在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凝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期有无异常,与Ⅷ、Ⅸ、Ⅺ因子关系最大。   【参考值】 4~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  ①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重减少;凝血酶原严重减少;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DIC后期。 ②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

【质量控制】 1、抽血必须顺利,不应有溶血。 2、实验温度应保持恒定一致 3、被APTT取代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活化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较好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手工法:32~43秒,较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同凝血时间,但较其试管法敏感,正逐渐取代凝血时间测定。 APTT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

【质量控制】 1、标本应及时检测,是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离心3000r/min,10min,除去血小板。 3、白陶土规格不一,参考值不一样。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原理】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够的组织因子(Ⅲ因子如兔脑或胎绒浸液)和适量的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外源性凝血活性的检查。 【参考值】 11~13s。应有正常对照,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则有病理意义。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②后天性: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DIC后期,使用双香豆素抗凝时。 PT缩短主要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

【质量控制】 1、采血应顺利,避免溶血,凝固,要去除血 小板。 2、1小时内测试完毕。 3、选择ISI值小的凝血活酶。 4、双份测定,正常对照。

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原理】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至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抗凝物质增多,时间延长。 【参考值】 16~18s。应有正常对照,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则有病理意义。   【临床意义】  ①TT延长:抗凝物质增多;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TT缩短:常见于血样本中有微小凝板或Ca2+ 存在。 ③作为使用链激酶、尿激酶时的监护指标。

【质量控制】 1、待测血浆要新鲜。 2、实验前凝血酶原要标准化。 3、每次终点的判断标准要统一。 4、肝素或EDTA-NA2不宜作为抗凝剂。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原理】 凝血酶比浊法: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①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急性心肌梗死、SLE、急性感染、急性肾炎、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②减低见于DIC、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受到纤溶酶作用后,形成多种肽链碎片,如片段A、B、C、X、Y、D、E等,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参考值】 胶乳凝集法:<5mg/L。 【临床意义】 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原发和继发性。 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非淋M3,各种栓塞,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心、肝、肾疾病,溶栓治疗) 。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在继发性纤溶时,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先生成碎片YD/DY、YY/DXD、DD/E等中间产物,再进一步被纤溶酶分解为DD(D-二聚体)和E片段。继发性纤溶的标志。 【参考值】 胶乳凝集法为阴性; ELISA法小于200µg/L。 【临床意义】 继发性纤溶症(如DIC、恶性肿瘤、各种栓塞,心肝肾疾病等)为阳性或增高; 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本试验为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症的重要指标。

第三节 血凝仪及临床应用 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法使用的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采用多参数检定质控,有多次质量控制的能力,具有加样、预温、检测、报告结果全部自动化及快速、准确、定量的优势。其特点是:①测定运转速度快,单位时间内检测的标本数多,使离体血标本在最短时间内,即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最微小量改变前,测定完毕;②检测方法多样,具有生物(凝固)法、生物化学(呈色)法和免疫法;③检测项目的任意组合和检测随机性;④先进的软件系统有利于检测数据的处理和检测参数的设置;⑤检测成本低(使用微小量试剂)和取血量少;⑥抗凝血浆中所含食糜或脂肪混浊或溶血或深浅不一黄疸等物质的干扰;⑦贮存试剂的部位具有冷藏功能;⑧测定仪对部分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已提前预先制定标准曲线,一旦起用这类试剂后,预定标的标准曲线立即生效;⑨全部标准曲线均具最优化的直线稳定性;⑩针对不同浓度的血样本,测定仪进行自动在线稀释。

第四节 血凝仪及临床应用 实验方法的选择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检测试剂的选择 仪器的选择和校准 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 抗凝剂的选择及使用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的分离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进展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血小板量与质异常、凝血障碍、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也用于抗栓治疗的监测。血栓与止血检查方法繁多,可先选择简单易行的筛选试验,再逐步做确诊试验。

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 2.诊断试验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 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 2.诊断试验 血小板减少: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血小板寿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块收缩时间、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和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等。

筛选试验 (1)Plt和BT都正常:多见于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胞血管扩张症和其他血管性紫癜。 (2)Plt减少,BT延长:多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原发性或继发性。 (3)Plt增多,BT延长:多数为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或继发性。 (4)Plt正常,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PF3缺乏症、贮存池病;②某些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症、血管性血友病。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 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质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 APTT和PT (1)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 (2)APTT延长,PT正常:多数见于内源性凝血途径中1个或几个凝血因子缺乏。 (3)APTT正常,PT延长:多数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4)APTT和PT都有延长:共同凝血途径缺陷,以及肝脏疾病、应用肝素等。 2.诊断试验 凝血因子缺乏可选用纠正试验、凝血因子促凝活性等测定。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 1.筛选试验 FDP和D-二聚体 (1)FDP和D-二聚体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出血与纤溶无关。 (2)FDP阳性,D-二聚体阴性:多数为原发性纤溶症或FDP假阳性如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纤溶初期等。 (3)FDP阴性,D-二聚体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溶症或FDP假阴性如DIC、血栓形成和溶栓治疗等。 (4)FDP和D-二聚体均阳性: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栓治疗等。

2.诊断试验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 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血浆凝血酶时间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检查法 DIC是一种发生在感染、外科手术或创伤、恶性肿瘤、产科意外等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亢进,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其后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筛选实验:同时有下列三项或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但肝病、白血病则要求血小板<50×109/L﹚。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但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1.8g/L,肝病<1.0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时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

(2)疑难病例应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①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②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及vWF水平降低(不适用于肝病); ③因子Ⅷ︰C活性<50%; ④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浓度升高或血浆凝血酶原碎片1+2水平升高; ⑤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浓度升高; ⑥纤维蛋白肽A水平增高。

(四)血栓前状态 1.基础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病综合征、SLE、糖尿病、严重创伤、大手术、恶性肿瘤和器官移植等。 2.筛选试验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含量增多,全血和血浆粘度增高等。 3.特异指标 对诊断血栓前状态更有价值,常选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组织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蛋白S、血浆纤溶酶原活性、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