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少保護工作的療癒型守門員 -談性平事件防治與輔導 蔡毅樺 諮商心理師
序言 多元性別觀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性騷擾、性侵害是權力議題 要通報,不成共犯結構 這不是不能說的秘密 創傷復原有方法
第一部分 無處不性別
性別與教育 無處不性別!教育現場也無處不性別? 如何提升親師生的性別意識 當親師生遇上多元性別議題 看見性別多元光譜,走出性別二元對立 從多元性別觀進行教育工作 具性別意識的親師可以的作為
生活中的性別議題覺察 大家來找碴 媒體中的性別教育 童謠歌曲中的性別大發現 故事中的性別角色與話題 生活環境中無處不性別
無處不性別-生命中關於性別議題 走回時光隧道─ 檢視你的、我的、我們在生活中明顯或隱微的性別議題? 想想自己的成長經驗中,有什麼樣的性別議題讓你印象深刻的?如何因應及結果? 人 事 時 地 物
第二部分 提升性別意識
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二條 「本法第一條第一項及第二條第一款所稱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平等就是尊重差異 培養性別敏感 覺察細微的性別差異,正視權力與資源不對等的事實 平等就是尊重差異 培養性別敏感 覺察細微的性別差異,正視權力與資源不對等的事實 開發性別意識、增強對自我分析能力,認識自己在多元文化環境的位置
男生請起立,去搬書 -認識影響性別角色發展因素 生物學上的性差異(真實的性別差異) 心理學上的性差異 社會文化的性別差異(刻板的性別差異) 社會化歷程 社會力(語言、遊戲、學校、宗教、媒體 ) 優勢或弱勢 支配與服從 社會文化建構「性別刻板化」、「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象?! -興趣與價值 從小父母親/老師給予的玩具/活動,呈現男女生的差別。 所以在此階段從玩具/活動上女孩與男孩就學習到不同的習慣,或是大人給予區分性別的價值觀。
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象?! -與他人互動規範與模式 對跌倒的男生說:「因為你是男生,跌倒時不可以哭,所以要勇敢」,「男生還哭,羞羞臉」等語句便給予男孩在扮演自己性別角色上的規範。 至於女生還可以延續撒嬌的權利,而且也會得到師長或同輩的安慰與諒解。
跳脫性別框架 -去除性別區隔化與性別歧視 興趣,可以無關性別! 能力,不因性別而受限! 價值,應該是多元! 歧視,不以性別貶抑他人! 努力當個人,不急著要當男人或女人!
第三部分 當親師生遇上多元性別議題
當親師生遇上多元性別 男學生,喜歡粉紅色、個性很溫柔 她,愛女生 孩子問:利菁是…?? ……
多元性別光譜 我的特質 類別 屬性 社會議題 我生下來是… 生理性別 sex 公 光譜 母 女男平等 我覺得我是… 性別認同 gender 跨性別 我看起來像… 性別氣質 gender qualities 陽剛 陰柔 娘娘腔與男人婆 我喜歡的是… 性傾向 sexual orientation 同性戀與雙性戀
尊重多元的性別特質的教養媒材 葉永鋕的故事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 朱家故事 其他……
第四部分:性侵害防治篇 何為性侵害:凡違反個人意願,強迫發生性關係或利用個人從事色情表演、拍色情影片或裸照,即為性侵害。常見對兒童的性侵害有暴露身體、看孩子脫衣洗澡、親吻、玩弄孩子身體、自慰、肛交及性交等。
性侵害防治-初級預防 身體自主權 自我保護措施 兒童人權 不成為性侵害受害者、加害者及共犯結構
初級預防方案一: 向性騷擾或性侵害大聲說「不」 不成為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加害者 不成為性騷擾或性侵害的被害者 不成為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幫兇
不該是秘密 性騷擾主觀感受「不舒服」即可構成 多數人有相同觀感
讓身體自主權不再沉睡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1) 性暗示:不當運用雙關語、性聯想之言行舉止,造成他人不舒服之言語或行為。 性暗示通常被披上幽默的外衣,騷擾者以為開玩笑,但卻極可能成為性騷擾之害者。 如,對著同學說:你的身材很像飛機場(暗示女性身體)
讓身體自主權不再沉睡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2) 性窺視:以不懷好意或性慾念的眼光,窺視他人。 例如:偷看他人上廁所等
讓身體自主權不再沉睡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3) 性挑逗:用言語、圖案、不雅曖昧的動作等,對他人實施戲謔行為。 例如:跟女生說「哇,胸部好大,大奶媽耶」、展示色情圖片或書刊等給不願意看的人看
讓身體自主權不再沉睡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4) 性襲擾:雖非性暴力攻擊,可是卻故意以肢體碰觸他人,或做出足以讓他人驚嚇、困擾的性襲擊和擾亂行為。 例如:故意掀女生的裙子、未經同意的擁抱、親吻、搭肩或腰或腿
讓身體自主權不再沉睡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5) 性侵害:以暴力或誘拐方式,向他人採取攻擊性行為,包括強暴等。 例如:強暴的行為
初級預防方案二: 遭遇性騷擾及性侵害時怎麼辦(1) -大聲公、快走、報馬仔 大聲公:大聲說「不」─ 首先,如果你有不舒服的感覺,千萬不要懷疑,更不要猶豫大聲說「不要」、「我不喜歡」、「我不舒服」,請對方立即停止,即使他是你所尊敬的師長都可表達拒絕。 如害怕大聲說不,在平時可對著鏡子練習。
遭遇性騷擾及性侵害時怎麼辦(2) 立刻反擊 ─ 抓住不當觸摸的騷擾者,並理直氣壯的表達你的憤怒,甚至拿手邊的物品,如雨傘、書包、鞋子等起來反擊。 讓別人知道─讓現場周圍的人知道,他們才會注意到這件事,並且幫助你;如果只有你獨自一人,請事後馬上告訴父母、老師和同學,一起想出一些辦法,阻止性騷擾繼續發生。 快走-如果是在學校內發生,你應該告知學校性騷擾及性侵犯處理委員會;如果有所不便,你也可以向民間可信任團體求助 。
遭遇性騷擾及性侵害時怎麼辦(3) 確定懷疑 ─ 如果不太確定是否被騷擾了,更要立即向對方表明自己的不舒服及懷疑其性騷擾。
遭遇性騷擾及性侵害時怎麼辦(4) 事後行動 ─ 如果錯失了立即反擊的機會,可以寫信給騷擾者,信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份:事件發生的事實陳述,受害人對於這件事的感受,受害人對騷擾者的要求;如果騷擾者為陌生人,你要做的是: 報馬仔-請可以信任的師長協助。 113、119及110詢求協助。
初級預防方案三: 情竇初開要教他約會的藝術 -牢記 STOP原則! S- Security(安全) 『T』即Time,是指注意約會的時間 『O』即Occasion,是指約會場所要正當 『P』即Person,是指評估約會的對象
初級預防方案四:色情A漫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如何的被誇大引用? 性別刻版印象-外貌、個性、職業的扭曲 有性無愛-身體物化 不健康的性行為、混亂的性關係 男性權威 性暴力、性犯罪-忽略受害者的痛苦 對真實人有有錯誤的認識-對位法、非現實 不當刺激引發性衝動
向色情說不 -兒少權益保障法未滿18歲觀看者違法 生活中有哪些含有色情暗示的媒體,我要向它們說不? 你覺得有哪些廣告是帶有色情暗示的內容,我要向他們說不? 你覺得有哪些連續劇劇情是帶有色情暗示的內容,我要向他們說不? 你覺得有哪些卡通情節是帶有色情暗示的內容,我要向他們說不?
次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通報及治療 -疑似性侵害的指標(1) 身體出現的狀況 外生殖器部位(肛門、陰道、會陰等) 有瘀傷、撕裂傷、腫脹、破皮或流血等 情形 排尿或排便時疼痛 走路或坐下困難 生殖器疼痛或搔癢 衣物有污漬或血跡 罹患性病或懷孕
疑似性侵害的指標(2) 行為舉止異常 害怕與異性接觸 害怕學校的健康檢查 不喜歡參加體能活動或體育課 出現奇特或不尋常的性行為 言語上表達受到侵害 極度害怕身體與他人接觸
心理指標 孩子所有的行為皆反映著系統的狀況 異常行為可能即是系統出問題的求救反應
三級預防:結合資源 系統間的合作:由於學校對兒保社工的評估標準與處理流程瞭解不多,以致在雙方個案合作過程中可能出現誤解與爭議,嚴重者甚且影響彼此的信任與合作關係。多瞭解社工系統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案件的處理方式,可以讓老師對這份困難的工作多一些體諒,以促使雙方在互信、互諒的基礎上,共同協助需要幫助的學生與家庭。 做對的該做的事
第五篇:關於「通報」 醫事人員 社會工作人員 教育人員 保育人員 警察 司法人員 其他 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 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4條規定,責任通報人員為-- 醫事人員 社會工作人員 教育人員 保育人員 警察 司法人員 其他 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
第六部分 性侵個案輔導
如何幫孩子說出傷害? 保持平靜 透過遊戲 相信兒童的話 兒童沒有責任「不是你的錯」 肯定兒童願意說出真相的勇氣 傾聽接納、不指責、不批評 透過遊戲 相信兒童的話 兒童沒有責任「不是你的錯」 肯定兒童願意說出真相的勇氣 傾聽接納、不指責、不批評 面對現實 不批評加害人(亂倫) 告知兒童也有其他小孩發生性侵害,讓兒童知道他不是是上唯一遭遇不幸的人
陪伴性侵受害孩子的挑戰 迷失與事實的澄清與覺察 對性的看法之澄清 投入時間、精神與體力;統整專業資源網絡;與系統合作 自己與他人二度傷害孩子的危機 專業人員「替代性創傷」與自我照顧 41
專業人員可以如何協助?(1) 檢視自我的價值觀, 避免二度傷害的態度 不強迫孩子敘說性侵害的事件與過程 以清楚的言語、行動,表達對孩子的關愛支持 了解孩子的需求及事件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學習成就、人際互動、情緒行為、注意力思考、身體界限與生理疾患上等影響 重新建構 鼓勵盡量參與每日例行作息 維護兒童少年的隱私權 對兒童少年提供選擇的機會 幫助兒童少年認識他們的情緒
專業人員可以如何協助?(2) 幫助孩子以正向、健康的方式直接表達感覺 幫助孩子清楚且直接地陳述他/她的需求 留意孩子良好的表現 為孩子提供發洩精力的管道 鼓勵創造性的表現 幫助孩子再度成為一個孩子,並體驗愉快的感受 覺察再次受創傷的危機,並提供必要的預防
身心理療癒型的滋養與照顧 保持冷靜,讓兒少童相信你會協助他 鼓勵兒童表達想法及感受 增強、肯定兒少對問題的正向處理方式,以增加其自我控制感 修正兒少的負向認知或歸因,以減輕兒童的自責、罪惡或無助感
支持孩子的情緒 觀察與注意兒少語言或非語言的訊息 鼓勵孩子表達經驗與情緒 孩子在災後玩耍是正常的現象 情緒的指認與接受 教育的提供 不要迴避討論
處理孩子的退化或混亂行為 有技巧地對孩子的混亂行為設限,以保護孩子的安全 協助孩子了解這種引人注意的抱怨或身體感覺是否和創傷事件有關 允許部份退化的行為,耐心指導孩子可以怎麼做
了解並修正孩子錯誤的歸因 孩子,不是你的錯 應注意父母重要他人對事件的歸因 失落關係的中心建構
給陪伴性侵受害兒童的主要照顧者的一封信-告訴孩子可能有的正常過度反應 害怕一個人睡覺、偶而會失眠、甚至做惡夢。 無法專心課業、甚至成績退步。 懷疑生命的意義,例如會問:「活著做什麼?」、「人好像隨時會死?」。 沉默、退縮、沒有反應。 擔心、害怕、容易生氣或是哭泣。 暫時不想上學。 喜歡與同學交談、竊竊私語,甚至手機費增加。 生理的反應,如肚子痛、經痛、胸悶等。 回想起過去親人過世的經驗。 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
參考資料 內政部兒童局網站, http://www.cbi.gov.tw/CBI%5F2/。 內政部兒童局網站, http://www.cbi.gov.tw/CBI%5F2/。 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網站, http://dspc.moi.gov.tw/mp.asp?mp=1。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站, http://www.gender.edu.tw/。
結語 一起攜手站在兒童保護工作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