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解質、生理水、導電度量測、緩衝液、pH值量測、細胞及細菌培養液、DEP導電溶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8 、天平 balance/scale  称取大量元素 macro-element 、  微量元素 micro-element 、  酶 enzyme 制剂等.
Sample Preparation & Applications in food and feedstuff. 样品制备 - 食品和饲料应用.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蛋白质与人类健康 曹春阳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生命有机化学应用. 报告内容 蛋白质分子结构 蛋白质样品制备 蛋白质结构测定.
氨基酸 顾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组成细胞的分子 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邹承鲁.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8章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与磷钾肥 8.1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 8.2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
盐类的水解.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⑴利尿药; ⑵脱水药。.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微生物技术应用 背景知识四:微生物生长测定技术.
Fluids, electrolytes and acid-base Balance (外科病人体液失衡)
Chapter 3 微生物分類與命名.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在此幻灯片插入公司的徽标 从“插入”菜单 选择图片 找到徽标文件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pH值計算 「酸」(acidity),是測量H3O+濃度, pH值 = - log10 氫離子莫耳濃度, 即pH=-log〔H3O+〕,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关于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思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芜湖市 芜湖县第一中学 吴志强 安徽省远程教育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第三章 微生物的 营养和培养基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微生物活细胞是个新陈代谢的动力系统,它从环境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实现生长和繁殖,同时排出“废物”。
天然石灰石中氧化鈣含量之測定.
第十五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第二节 肽 第三节 蛋白质.
Chapter 7 酸與鹼.
實驗9 總生菌數測定:平板計數法 (plate count)- 稀釋塗抹法
3.1 胺基酸─通式及三度空間結構 構成蛋白質之胺基酸只有20種,且全部屬於α-型 胺基酸之特性由側鏈(side chain group, R group)決定。→Fig.3.1.
細菌的代謝 metabolism Usually, bacteria produce extracellular enzymes to degrade (or digest) surrounding nutrient molecules into small molecules for importing.
酸性土壤 (Acid Soils) 酸性土壤之成因 a) 降雨量>蒸散量 b) 硫化物之氧化 FeS2 H2SO4 + Fe(OH)3
生化工程應用 E. coli 大腸桿菌之生長曲線
洋蔥醋發酵之菌種篩選 暨發酵方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錦樹 老師 報告學生:尤淑芬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第五章 酸碱平衡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pH值 §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 5.4 缓冲溶液
總生菌數測定:平板計數法 (plate count)- 稀釋塗抹法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三章 氨基酸 四大生物大分子:?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的主要载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构件分子)
04.2 生化工程應用 E. coli 大腸桿菌之生長曲線
生物芯片技术 刘超 李世燕 谢宏林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K12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碱变性法小量提取质粒, DNA的限制性酶切
Authors: Saumil Mehta and Deendayal Dinakarpandian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蛋白质 proteins 胰凝乳蛋白酶.
第5章 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 主讲教师:姜凤超.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溶解平衡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Ch. 9 - Solutions Solute 溶质 Solvent溶剂.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4-4 緩衝溶液 1 1.
第十四章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除甘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他均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不变部分 -氨基酸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某弱酸的pKa = 9.21,现有其共轭碱NaA溶液20.00 mL,浓度为 mol / L,当用 mol / L HCl溶液滴定时,化学计量点的pH值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为多少?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解:pKb = 14 – 9.21.
Advices for Studying Organic chemistry.
分子实验基本操作培训 余涛,郑勤思
离 子 反 应 高二化学教研组 2019/5/5.
课题二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Unit I: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 Soluble Group Na2+, K+, Mg2+,NH4+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水、電解質、生理水、導電度量測、緩衝液、pH值量測、細胞及細菌培養液、DEP導電溶液 學生:蔣盛全 指導教授:張憲彰老師 100/10/18

水 水是由氫和氧所組成(分子式:H2O),在常溫常壓 下為無色無味透明液體。 通常多是酸、鹼、鹽等物質的溶劑。水的密度在 3.98℃時最大,不遵守熱脹冷縮的規律。 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而普通的水因含有少 量電解質而有較強的導電能力。

水- 氫鍵 發生在氫與F、O、N形成共價鍵時(液相) 氫離子(H+)的狀態吸引鄰近電負度較大之F、O、N原子上的孤對 電子 氫原子介於兩分子的氮或氧或氟原子之間有如鍵結,稱為氫鍵 未共用電子對 (bonded pair  : O-H) (lone pair:又稱孤立電子對)) 電子對間的排斥力的大小 : lone pair-lone pair> lone pair-bonded pair > bonded pair-bonded pair 

電負度 元素電負性數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對成 鍵電子的吸引力越強

氫鍵 兼具離子鍵、共價鍵及 凡得瓦引力的部份特性 氫鍵是水比起其他氫化 物具有更高熔點、高沸 點、高熔解熱、高氣化 熱的原因 水結冰,形成氫鍵而成 四面體之中空網狀結構, 故體積膨脹,密度變小, 硬度變大 冰結晶中水分子的排列

水做為一種溶劑 (濃度=1000/18 = 55.56 M) 水可溶解離子鍵、極性共價鍵化合物

電解質 非電解質指的是在水中或 熔融狀態下都不能解離出 離子的化合物,包含兩類 物質: 電解質通常是指化合物溶於水 能解離,產生自由離子而導電 者。電解質通常分為強電解質 和弱電解質。 →強電解質指的能完全或基本 完全解離成為離子的化合物。 通常包含三類物質: 強酸:如硫酸、硝酸、鹽酸等 強鹼: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 大多數的鹽:如NaCl、KCl →弱電解質指的是能部分解離 成為離子的化合物。通常包含 兩類物質: 弱酸:如醋酸、矽酸 弱鹼:如氫氧化鎂 CH3COOH→CH3COO-+H+ 非電解質指的是在水中或 熔融狀態下都不能解離出 離子的化合物,包含兩類 物質: →非金屬氧化物:如氨氣、 二氧化碳 →大多數有機物:如酒精、 乙炔 電解質一般會以水當作溶劑

離子的角色 解離說1:會解離成帶電離子 NaCl → Na+ + Cl - 解離說2:通電後,離子會 定向移動至槽電極(離子流) 解離說2:通電後,離子會 定向移動至槽電極(離子流)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陽離子向負極,陰離子向正極 離子移動形成電流且在電極 發生化學反應 離子在電解質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溶液內部的電流 電子由電池流到溶液中的負電極時,表面上的電 子會和溶液內的某些物質結合,產生電化學變化 而被用掉;與此同時在正電極的表面也會產生電 化學變化,放出電子。這些放出的電子經由電極 又回到電路上,流回乾電池。 溶液導電的三個條件: (1)溶質能解離成陰離子和陽離子 (2)兩電極有電位差 (3)有電化學反應的發生 從溶液細部來看溶液內部的電流

生理食鹽水 2 H+ + 2 e-  H2 , H2O  ½ O2 + 2 H+ + 2e- 生理食鹽水(saline solution)是生理學或臨床醫學上常用的等 滲透壓氯化鈉溶液,其濃度用於兩棲類時是0.67~0.70%,用於 哺乳類和人體時是0.85~0.9%。 食鹽溶於水,產生了鈉離子(陽離子)和氯離子(陰離子)。 外加電壓差是6伏特。 在陰極的表面上產生的是氫氣 在陽極的表面上產生的是氯氣(電壓較大之下亦可能含混著氧氣) 若把電壓差逐漸降低,氣泡產生速率會減緩。當降到1~2伏特 左右,雖然溶液裡的兩個電極之間有電壓差,但是電流計卻測 不出電路上有任何電流 2 H+ + 2 e-  H2 (還原) 人體內常見的電解質 , H2O  ½ O2 + 2 H+ + 2e- (氧化)

滲透壓 滲透:溶劑由較稀薄溶液(或純溶劑)通過半透膜進入較濃溶液的現象稱為滲透作用。 滲透壓:欲抵制或停止溶劑由半透膜進入溶液,所需加於該溶液的外界壓力稱為滲透壓。 既然講到生理水就會牽扯到滲透壓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又稱選透膜(Selectively permeable membrane),是一種對不同物質、粒子或分子(molecule)的通過具有選擇性的薄膜。例如細胞膜、膀胱膜、羊皮紙以及人工制的膠棉薄膜等。現代半透膜還用多孔性壁(如無釉陶瓷)並使適當的化合物(如鐵氰化銅)沉澱於其孔隙中製成。半透膜用於滲透溶膠和測定滲透壓強等。生物吸取養分也是通過半透膜進行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A%E9%80%8F%E8%86%9C

滲透壓公式 依照范特荷夫定律(Vant Hoff),稀薄溶液的滲透壓與溶 液的體積莫耳濃度、絕對溫度成正比。 公式: 滲透壓=MRT, (M=體積莫耳濃度 R=理想氣體常數 T=絕對溫度(K)) 非電解質溶液:在溶液中不解離,所以M只需代入原來溶 液的體積莫耳濃度即可。 電解質溶液:在溶液中會完全或部分解離成離子,故M須 代入平衡時溶液中所有粒子的體積莫耳濃度之和。 生理水食鹽水 例: 食鹽為強電解質,故i要設為2 http://zh.wikipedia.org

滲透壓對生理的重要性 http://www.ccjhs.tpc.edu.tw

導電度之量測 σ =G*K=(1/R) *(L / A) 導電度:一電流靠著兩平行電板 通過溶液的能力,電流在溶液中 帶動電荷離子的移動。含愈多離 子,導電度越高 加電壓(V)於平行電板上,測其電 流值(I),由歐姆定律V=I*R求得 阻值(R)、導電度。 1 cm正方形鉑電極,K為1 cm-1 0.01 D KCl校正液:1408 μS/cm ±0.5 %, 25 ℃) Generator σ =G*K=(1/R) *(L / A) 電解質我們會需要做導電度的量測 K:導電度(S/cm) G:測量到的導電量 L:兩極板間的距離(cm) A:電極的面積(cm2) http://www.ccjhs.tpc.edu.tw

緩衝溶液 定義:由弱酸(HA)與其共軛鹼(A-),或弱鹼(BOH)與其共軛酸 (B+)的在溶液中形成混和液。其pH值不會因為加入少量強酸、 強鹼或大量水而大幅改變。 緩衝溶液可以是較高濃度的強酸或強鹼,或是弱酸(鹼)以及其 共軛鹼(酸)所組成之混合溶液。 HA+A-系統:加入酸由A-與之中和;加入鹼由HA與之中和 BOH+B+系統:加入酸由BOH與之中和; 加入鹼由B+與之中和 例如:CH3COOH + CH3COONa (弱酸及其鹽) NH4OH + NH4Cl (弱鹼及其鹽) 以上各組又稱作緩衝對 人體內的或是電化學使用的緩衝液一般為電解質

緩衝溶液例子 緩衝溶液是能夠減緩pH改變的溶液。例如,醋酸與醋酸鈉的混合溶液就是緩衝溶液。若加鹽酸,pH不會下降太快,因為鹽酸會跟醋酸鈉反應,生成醋酸。相反,若加氫氧化鈉,pH也不會增加太快,因為氫氧化鈉會跟醋酸反應,生成醋酸鈉。 人體血液為含有H2CO3和HCO3-的緩衝液 由於 H+(aq) + HCO3-(aq) → H2CO3 及 OH-(aq) + H2CO3(aq) → H2O(l) + HCO3-(aq) 使血液的pH維持在最適合人類生存的7.2~7.4之間。

磷酸(Phosphate) 磷酸是最常使用的緩衝溶液之一,在pH 6.5~7.5 之間具有很 好的緩衝能力,三級電離的弱酸,加上磷酸本身就是細胞及 許多生物液的成分之一,因此更能提供一種較“天然”的環 境。使用磷酸鈉或磷酸鉀都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十分容易配 製。 (H3PO4) Phosphate Buffer (0.1 M PB, pH 7.4): Na2HPO4 (anhydrous) ----- 10.9 g NaH2PO4 (anhydrous) ----- - 3.2 g Distilled water --------------- 1000 ml Mix to dissolve and adjust pH to 7.4        Store this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Phosphate Buffer Saline (1 X PBS, pH 7.4): Na2HPO4‧2H2O ----------------------- 1.4 g KH2PO4 ----------------------------------- 0.2 g NaCl ----------------------------------------- 8 g KCl ---------------------------------------- 0.2 g Distilled water ----------------------- 1000 ml Mix to dissolve and adjust pH to 7.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554006 http://www.ihcworld.com/_protocols/washing_buffers/pb.htm

Tris [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An abbreviation of the organic compound Tris is extensively used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 biochemistry, tris is widely used as a component of buffer solutions, such as in TAE and TBE buffer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the most common being gel electrophoresis). Tris has a pKa of 8.06, pH range between 7.0 and 9.2 coincides with the typical physiological pH of most living organisms. This, and its low cost, make tr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uffers used in the biology/biochemistry lab. It is reported that Tris inhibits a number of enzymes. It should be used with care when studying proteins. C4H11NO3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is Amino group

TAE buffer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Tris base, acetic acid and EDTA. It is made up of Tris-acetate buffer, usually at pH 8.0, and EDTA, which sequesters divalent cations. TAE has a lower buffer capacity than TBE and can easily become exhausted, but linear, double stranded DNA runs faster in TAE. TAE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mobility of DNA in solution with and without sodium chloride (and many other salts). The salts will retards DNA mobility. TAE buffer offers advantages in subsequent enzymatic applications for the DNA sample. Borate in the TBE buffer is a strong inhibitor for many enzymes (DNA can better keep its integrity). acetic acid 乙酸 醋酸

TAE buffer& TBE buffer A mixture of Tris base, Acetic acid and EDTA(TAE) adjusted by NaOH, and the mixture of TBE is combined by Tris base, Boric acid and EDTA. Tris-acid solutions are effective buffers for slightly basic conditions, which keep DNA deprotonated and soluble in water. EDTA is a chelator of divalent cations, particularly of magnesium (Mg2+). As these ions are necessary co-factors for many enzymes, including contaminant nucleases, the role of the EDTA is to protect the nucleic acids against enzymatic degradation. But since Mg2+ is also a co-factor for many useful DNA-modifying enzymes such as restriction enzymes and DNA polymerases. Boric acid 硼酸

廣域緩衝溶液 兩種以上的緩衝對配製而成的溶液可以獲得更大的pH調 節範圍。下面列出的緩衝溶液(稱作McIlvaine緩衝液) pH調節範圍為: McIlvaine緩衝液乃以檸檬酸、磷酸氫鉀、硼酸與二乙基巴比妥酸的pH調節,可用範圍為2.6-12。 此外,常用的廣域緩衝溶液還有卡莫第(Carmody) 緩衝液和1931年發明的布里頓-羅賓遜(Britton-Robinson)緩衝液。

卡莫第緩衝溶液(Carmody buffer) The Carmody buffer is a universal buffer composed of (x-y) ml of the basal buffer (containing 0.2 M boric acid and 0.05 M citric acid) and y ml of 0.1 M Na2PO4‧12H2O and pure water as the pH adjuster, where x denotes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buffer. It is very useful because it can be adjusted within a wide pH range (pH 2-12) by changing their ratios. citric acid 檸檬酸 http://www.rsc.org/delivery/_ArticleLinking/DisplayArticleForFree.cfm?doi=b507540h&JournalCode=OB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MImg&_imagekey=B6T21-3XVPGV7-J-7&_cdi=4905&_user=9424682&_pii=S0167483899002162&_origin=search&_coverDate=11%2F16%2F1999&_sk=985649998&view=c&wchp=dGLbVlWzSkWb&md5=b045b3de417247f2134dad428b7f8a09&ie=/sdarticle.pdf

Good’s Buffer - Composition and pH range Good's buffers are twelve buffering agents selected and described by Norman Good and colleagues in 1966. Good selected the buffers based on a number of criteria which make them candidates for use in bio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research. Many remain staples in modern biology laboratories. http://www.tcieurope.eu/fr/product/bio-chem/B013.shtml

Buffer Capacity 使一公升的緩衝液經歷一個單位的pH值變化所需的 強酸或強鹼之量 CB and CA repres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dded base "B" and acid "A". Buffer capacity is always positive. It is a non-lineal continuous function (the reciprocal of the titration curve slope). 應用:酸鹼滴定→用已知濃度的酸鹼溶液去測定 另一未知濃度的鹼酸溶液濃度 http://www.aqa.org.ar/pdf9701/9701art16.pdf

pHwater=-log[H+]=-log1.005×10-7=7 pH = − log10[H+] 其中[H+]指的是溶液中氫離子的活度,單位為莫耳/ 升,在稀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約等於氫離子的濃度, 可以用氫離子濃度來進行近似計算。 pOH是和pH相對應的表示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活度的概 念,定義為: pOH = − log10[OH−] 純水在25℃,其離子積常數(ion product of water)。 Kw=[H+][OH-]=1.01×10-14 . [H+]=[OH-]=1.005×10-7 . pHwater=-log[H+]=-log1.005×10-7=7 針對緩衝液去做一個pH值的定義

細胞培養液的種類與成分 依來源及製作方式之不同—天然細胞培養液、合成細胞培養液 天然細胞培養液—雞胚胎抽取液,蛋白質水解產物, 酵母抽取物,血漿,血清,淋巴液 合成細胞培養液—根據細胞生存所需物質的種類 和數量,用人工方法類比合成的。 含血清 ex:BME( Basal Medium Eagle )、Eagle`s MEM (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 Dulbcco's MEM ) 不含血清--無血清培養基 ex:MCDB 東吳大學 劉佩珊 陳桂貞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無機鹽離子 胺基酸 維生素 其他有機物 Phenol red 抗生素 血清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1.無機鹽離子 a. Na+、K+ 、Cl- :調控膜電位,改變細胞內外離子濃度 b. Mg2+ 安定細胞狀態 鎂離子能與膜、蛋白質和核酸中的負離子基團靜電性結合,鎂與膜磷脂結合後可以改變其局部區域的結構且具有電子篩效應(電荷屏障),具有穩定和保護生物膜的作用。 c. Ca2+ 增加細胞的吸附性 鈣能把生物膜表面的磷酸鹽、磷酸酯與蛋白質的羧基橋接起來,從而穩定生物膜結構,保持細胞膜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的功能 d. H2PO4- 與酸鹼值平衡有關 形成磷酸緩衝液,維持培養液穩定的pH值 調節原理如下: H+ HPO42- H2PO4- OH-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2.胺基酸 胺基酸—提供細胞以合成核酸及蛋白質 必需胺基酸:細胞生長所需,無法自行合成 L-Histidine-HCl-H2O L-Isoleucine L-Leucine L-Lysine-HCl L-Methionine L-Phenylalanine L-Threonine L-Tryptophan L-Valine 非必需胺基酸:細胞可自行合成 L-Alanine L-Arginine-HCl L-Asparagine-H2O L-Aspartic Acid L-Cystine-2HCl L-Glutamic Acid L-Glutamine Glycine L-Proline L-Serine L-Tyrosine-2Na-2H2O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3.維生素 維生素—維持細胞生長,大多構成輔酶,影響細胞代謝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 4. 碳水化合物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 5. 酸鹼指示劑 碳水化合物是細胞生命的能量來源,而有的是合成 蛋白質和核酸的成分。 葡萄糖:提供能量及合成各類細胞所需物質。 核糖:合成RNA的原料。 脫氧核糖:合成DNA的原料。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 5. 酸鹼指示劑 在培養基內添加酚紅可以監控培養基的成分及細胞的狀態變化。例如:由於細胞代謝會產生酸性物質使得環境偏酸,培養基呈黃色時,即可以更換細胞培養液。 存活pH範圍:6.6-7.8 最佳pH條件:7.2-7.4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6.抗生素 抗生素—防止微生物生長 使用濃度 保存溫度 抗微生物之種類 Penicillin 100 unit/ml -20℃ G(+)bacteria Streptomycin 100 g/ml G(+,-)bacteria Chlotetracycline 50 g/ml Gentamycin 50g/ml Mycoplasma Amphotericicin B 2.5g/ml Yeast,molds Nystatin fungizone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 7. 血清 a.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b.賀爾蒙(hormones) 如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常見 生長因子的一種,促進表皮細胞、上皮細胞及間質的生長。 b.賀爾蒙(hormones) 可促進或抑制細胞的的生長和功能, 並調控細胞的增殖和反應 如胰島素:促進細胞攝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促細胞分裂。 c.細胞附著延伸因子(attachment factor) 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 提供細胞於培養皿上之附著及伸展, 培養皿底物表面帶有陽性電荷利於細胞的貼附如fibronectin。

細胞培養液的成分 - 7. 血清 d. 結合性蛋白質(binding protein:albumin) 可結合低分子量的生物分子,並將攜帶之物質送入細胞內 如Transferrin攜帶鐵離子。 e. 脂類(lipid source) 為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成分,如 Phospholipids。 f. 微量金屬離子(trace element) Cu, Zn, Co, Mo, Se血清中含有許多微量金屬離子,主要可與coenzyme作用,進行特殊的代謝路徑和功能。如細胞內金屬酶需要Zn的參與如與紅血球細胞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酶。

細菌的養分需求 細菌生長所需的主要元素為碳、氫、氧、氮、硫、磷,在細菌培養基中這一些元素通常以分子的形態出現;其餘需求量較少的微量元素大多為金屬離子,如鈉、鎂、鈣、鐵、鋅、鈷、鉬、鎳…等,為提供細胞內酵素活性之用。 由於碳和氮是需求量最大的元素,這兩種元素也經常是限制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提供微生物碳元素的營養素稱為碳源(carbon sources),例如葡萄糖;提供氮元素的營養素則稱為氮源(nitrogen sources),例如胺基酸。碳源除了提供合成生物質所需的碳元素之外,同時也是異營性微生物生長所需的能量來源。大腸桿菌能在只有一種碳源與簡單的氮源的簡單培養基中生長。 http://ezphysics.nchu.edu.tw/genphys/gen/92to95/handout/1.pdf

培養基組成成分 自然培養基(Natural media):如牛奶、馬鈴薯、蕃茄汁、牛糞等 基礎培養基(Basic media):僅含微生物生長之基本營養素 選擇培養基(Selective media):用以分離特異之細菌,基礎培養基中含染料、膽汁或其他化學物質,可抑制某類型細菌生長,而允許另一類型細菌生長,進而達到細菌分離之目的。例如:EMB agar對大部分細菌有抑制,而對腸道細菌能分解乳糖者,則無抑制。故可將E.coli與產氣桿菌從細菌中分離。 鑑別培養基(Differential media):可區分型態及生化特性相近之細菌,培養基中所含化學物質,可在細菌接種培養後,使細菌生長外觀或菌落周圍產生特殊變化,以達到鑑別之目的。例如:培養基內加乳糖或指示劑,觀其是否發酵或變色;膠團桿菌加甲苯甲酸鈉呈黃綠色。 http://microbiology.scu.edu.tw/micro/microbe-exp/exp_website/Media.htm

豐富培養基(enriched media):除生長基本營養素之外,另添 加特殊成分,促使無法在基礎培養基之微生物能生長 合成培養基(Synthetic media):培養基的各項組成及組成份 的量均很清楚,以定量配製而成又稱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例如含簡單鹽類的培養基可培養自營性細菌。除 簡單鹽類外,加入氨基酸或其他構造清楚之有機化合物(如 葡萄糖等)以培養異營性細菌。合成培養基一般用來研究細 菌的營養需求和代謝途徑。

複雜培養基(Complex media):為實驗室常用來分離或培 養一般異營性細菌的培養基。由一些化學組成不清楚的 有機化合物如酵母菌抽出物(Yeast extract),蛋白棟 (Peptone)等,或是由多種塩類及其他已知成分所組成, 種類很多,列舉最常用的如下: (1)營養液體培養基(Nutrient broth;NB):主要由牛肉膏 (Beef extract)和蛋白棟(Peptone)所組成。可用以培養一般 腐生性的細菌,亦可加入洋菜,固化之,使變成為營養 洋菜培養基(Nutrient agar;NA)。 (2)腦心浸液培養基(Brian Heart Infusion;BHI):是由小牛 的腦及牛的心的浸出物(Infusion)配置而成。營養成分較 高,能供給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氨基酸,以適應挑 食性(Fastidious)的細菌生長。 (3)溶菌肉湯培養基(Lysogeny broth ;LB):主要成份是 酵母菌萃取物(Yeast extract)和蛋白月柬(Tryptone)所組成 的。形式又分液態或是固態培養基。

培養基型態分類 液態培養基:將各成份溶於純水中,不含凝膠劑 固態培養基:液態培養基(Broth)中加入洋菜(Agar,從紅藻中萃取出來的複雜萃取物)作為凝固劑,即成固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若分裝於培養皿中,即為平板培養基(Plate)。 若分裝於試管中而斜置凝固,即為斜面培養基(Slant)。若分裝於試管中靜置凝固,即為深層瓊脂試管(agar deep tube)。 半固態培養基:含0.5~0.8%洋菜凝膠 洋菜: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但對大部分的細菌不具營養價值。固體洋菜會在90 到100℃會溶解,液體洋菜會在約42℃時凝固

生長環境的需求 溫度 氧氣 酸鹼值或pH值 滲透壓 其他物理條件

溫度

氧氣 兼性厭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此類微生物不論氧存在與否,均可生長,其可利用氧進行有氧呼吸,缺氧情況下,則以硝酸根(NO3-)或硫酸根(SO42-)作為氫接受者進行厭氧的呼吸作用,或進行醱酵作用。 耐受氧厭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此類菌為醱酵微生物,不需氧作為最後電子接受者。但因其具有超過氧化物雙重催化脢(superoxide dismutase)或觸脢(catalase),因此可在有氧存在下生存。

酸鹼值或pH值 滲透壓 大多數細菌適合生長在中性下 範圍在6.5~7.5之間 低於5或高於9都會影響生長 環境中的溶質濃度太高會使菌體內的水分向外流出, 使菌體脫水而死 能在高濃度鹽下生長的菌稱為嗜鹽菌(halophiles) 能在高濃度糖下生長的菌稱為嗜糖菌(saccharophiles) 都屬於高滲透壓菌(osmophiles) http://www1.tf.edu.tw/top/department/food/%E9%A3%9F%E5%93%81%E7%B3%BB%E7%B6%B2%E9%A0%81/teacher&research/%E9%99%B3%E5%A7%BF%E5%88%A9%E8%80%81%E5%B8%AB/lesson01/03%E5%BE%AE%E7%94%9F%E7%89%A9%E7%9A%84%E5%9F%B9%E9%A4%8A.pdf

細菌電池 研究人員花費幾十年的努力,企圖將垃圾與污水中富含的 糖類轉變成如乙醇一類,能用來燃燒發電的燃料。麻州大 學阿模 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 的喬杜瑞(Swades Chaudhuri)與洛夫利(Derek R. Lovley) 則以 一種極具效率的方式,省略掉中間步驟,直接將這些 糖類轉變成電力。他們利用的是一種從海底沼泥中抽取出 來的嗜甜微生物Rhodoferax ferrireducens。這種桿菌會奪取 糖分子的電子,並將這些負電荷傳送到石墨電極上,以超 過百分之80的能量 轉換效率來發電,持續達數日之久。之 前的微生物電池,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的轉換率,且需用 到不穩定的成份,致使它們 並不適合用於長期發電。研究 人員在十月號的《自然.生物技術》上還註解說,改良新 型電池的電極,應可再增進其功率輸 出 http://sa.ylib.com/news/newsshow.asp?FDocNo=358&CL=26

DEP使用的溶液 Low conductivity Sucrose D-mannitol(σ =5 μS/cm) 水(σ =1 μS/cm) HEPES(σ =60 μS/cm) High conductivity PBS(σ =16000 μS/cm)

何謂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是以分子作基礎,研究生命本質爲目的的一門 新興學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 遺傳訊息和細胞資訊傳遞中的作用爲研究物件 主要是指對遺傳、生殖、生長和發育等生命基本特徵的分 子機序的闡明,從而作爲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論基礎和 提供新的手段。這裡的分子基礎指的是那些攜帶遺傳訊息 的核酸和在遺傳訊息傳遞及細胞內、細胞間通訊過程中發 揮著重要作用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

分子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三部分研究內容:核酸的分子生物學、蛋白質的分 子生物學、細胞信號傳導的分子生物學 核酸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核酸的結構及其功能。由 於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攜帶和傳遞遺傳訊息,因此分 子遺傳學(molecular genetics)是其主要組成部分。 研究內容包括核酸/基因組的結構、遺傳訊息的複製、 轉錄與轉譯,核酸儲存的資訊修復與突變,基因表 現調控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等。遺傳訊息 傳遞的中心法則是其理論體系的核心。

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是研究執行各種 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儘管人類 對蛋白質的研究比對核酸研究的歷史要長得多,但由於其研 究難度較大,與核酸分子生物學相比發展較慢。近年來雖然 在認識蛋白質的結構及其與功能關係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但是對其基本規律的認識尚缺乏突破性的進展。 細胞信號傳導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細胞內、細胞間資訊傳遞 的分子基礎。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及其它 各種功能的完成均依賴於外界環境所賦予的各種指示信號。 在這些外源信號的刺激下,細胞可以將這些信號轉變爲一系 列的生物化學變化,例如蛋白質構形的轉變、蛋白質分子的 磷酸化以及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的變化等,從而使其增殖、 分化及分泌狀態等發生改變以適應內外環境的需要。信號轉 導研究的目標是闡明這些變化的分子機序,明膫每一種信號 轉導與傳遞的途徑及參與該途徑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調節方 式以及認識各種途徑間的網路控制系統。信號轉導機序的研 究,在理論和技術方面與上述核酸及蛋白質分子有著緊密 的聯繫,是當前分子生物學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 http://www.supermt.com.tw/molbio.htm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