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優質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 ~ 希望的主體 ~ 營造優質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 ~ 希望的主體 ~ 花蓮縣萬榮國小 校長 Muyang Tadaw(胡永寶)
分享大綱 楔子 – 概念的再釐清 理想中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現實下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可行的策略 活化族語教學本質的可能模式 結語
概念的再釐清 - 希望的主體 - 主體追求的是自由與責任,而不是維護既存的社會道德秩序。 建立「文化尊嚴」作為未來多元文化價值後續轉化的途徑。 透過文化語言的學習,了解自己,肯定差異,尊重彼此,重建彼此間的關係。
概念的再釐清 - 族語學習的急迫性 - 奧勒岡大學語言學家史考特•狄蘭西(Scott Delancey)表示:「一種語言的死亡,都發生在小孩不說的時候。」 理念與價值:了解、尊重不同文化,進而促進族群和諧與融合。 多學會一種語言,就多一份優勢。
概念的再釐清 - 何謂「優質」 - 合教育規準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模式: 1. 合認知性: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教 學目標與期待。 2. 合價值性:有尊嚴的、強調主體性的文 化教育價值。 3. 合自願性:看見必要性,主動學習,營 造學習的氛圍。
概念的再釐清 - 族語學習/教學的定位 - 民族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將個體與文化建立關係。民族教育 = 個體∞母文化的介面 原住民族語教學的定位為民族教育中的文化教學。(文化:knkla kndsan) 文化的根在部落,所以語言的學習,就是要回歸部落學習(或營造教學環境)。
理想中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 無障礙的族語學習環境 ~ ‧何時何地何人,都能自由交談,不受任何拘束。 ‧鼓勵教師於教學過程多使用母語,並營造本土語言 生活情境;多鼓勵、少強逼,推動母語要注意。 ‧主動或安排參加社區部落或他族各樣的文化活動與祭典。
理想中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 具有文化意涵的學習情境/角 ~ 社區/部落營造,部落健康營造的整體規劃與融入。 校園的情境佈置,以及族語學習角,學習空間的佈置。(學習角,學習步道、族語教室…等)。
理想中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 有誘因與多樣性的活動環境 ~ 小孩子不僅會聽,敢說、敢唱,樂於分享,樂於學習。 看重自己,相互理解彼此間的差異。 學習語言樂趣化,是生活的一部份。 家庭、社區部落、教會團體與個人願意參與,更願意承擔。 滿足不同領域專長與興趣的個人,讓族語學習趣味化。
台灣母語運動奮鬥史 1604年,台灣割讓給荷蘭。 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 1945年,台灣光復,1949年宣布戒嚴。 1956年,全面推動「說國語運動」,1957年取締 羅馬字聖經。 1959年,規定電影片不准用台語說明,1972年規 定減少方言節目。 1993年3月31日,內政部長吳伯雄及教育部 長郭為藩表示,過去歧視母語的做 法不當,政府應開始尊重母語。
台灣母語運動奮鬥史(續) 1993年9月20日,教育部修訂國小課程標準。自86 學年度開始將有每週1小時的「鄉土教學 活動」。 1995年起推動中小學鄉土教育。 1996年,實施台灣母語日。 1997年,「國家肯定多元文化」字樣納入中華民 國憲法。 1999年6月4日,教育部公佈「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草案」,規定國小「必選」鄉土語言。 2001年開始實施鄉土語言教學。
現實下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 家庭不常說族語 ~ 怕孩子聽不懂,所以老人家拼命學中文。 怕影響孩子的學習(閱讀、英語、中文理解),競爭力會減弱。 → 競爭力:產品的差異化與獨特性。 族語無用論。 父母親本身不大會說。
現實下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 社區部落~ 社區部落漸漸失去文化守望者與倡導者的功能。 對於族語的學習與文化教育的推動,過度依賴教育部門與公部門,漸失主體性。 有形的建設成績單,總比無形的文化教育多得多。 教會漸漸承擔社區部落文史延續的重要責任。
現實下的兒童族語學習環境與效益 ~ 教育部門與公部門~ 學校/學區族群屬性的定位,母語日相關活動的規劃與實施,確有一定的難度與複雜性,深怕淪落到另一個文化的霸權。 節數(每週1節)夠嗎?要上什麼? 各項活動的排擠效應(節數、經費、觀念….)。
可行的策略 ~ 家庭與社區部落~ 陪伴孩子說族語,養成認同與自信。 自主規劃以社區部落為本位的族語推展與學習活動。(社區部落策略聯盟) 地方在地化的族語教學師資養成與培訓。
可行的策略 ~ 公部門~ 規劃辦理永續性、有誘因與合教育性的語言教育活動或競賽。 本土語言教師的增能研習與分級制度。 寬列經費,推動辦理本土教育活動。(全縣性、鄉鎮市、社區部落)
可行的策略 ~ 學校教育機構~ 活化族語教學。 配合母語日及相關課程,辦理文化性教育活動。 本土語言教師的自主空間。 融入文化意涵的校園情境規劃。
活化族語教學本質的可能模式 教育部原住民語課程綱要簡述 活化族語教學的幾個關鍵因素 教育是慢的藝術 – 本土語言教育亦然
http://teach.eje.edu.tw/9CC/3-2.php 國民教育社群網 / 課程綱要網頁 教育部原住民語課程綱要 擇要簡述 http://teach.eje.edu.tw/9CC/3-2.php 國民教育社群網 / 課程綱要網頁
基本理念 基於多元文化之理念,尊重各民族語言,實施原住民族語教學。 以彈性原則訂立原住民族語教學之實施階段與學習能力指標,提供原住民族語教師與教材編寫者參考。 妥善運用各種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活化原住民族語教學。 重視原住民族語之主體性與現代特色,積極營造適宜的環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族語的興趣,以傳承族語。
學習能力的指標 1.聆聽能力 2.說話能力 3.音標系統應用能力 4.閱讀能力 5.寫作能力
分段學習階段的劃分 第一階段:國小1、2年級 第二階段:國小3、4年級 第三階段:國小5、6年級 第四階段:國中7、8、9年級
原住民語課程綱要示例 1-1-1能聽懂簡單的單詞。 1-2-8能運用資訊科技媒體,進行聆聽學習。 2-1-6能簡單描述家庭生活。 2-3-4能分享簡單的生活經驗。 3-2-1能拼讀簡單的書寫符號。 3-3-1能唸出書寫符號。 3-4-1能藉由書寫符號,寫出簡單的單詞與句 子。 【閱讀及寫作能力部分,都列入第四階段。】
從課程綱要反思 這樣的課程綱要訂定,是教育部召集語言課程發展專家學者所擬定、審定而成;一般學科常用來做學習評量的依據。 對我們做為族語教學的第一線教師而言,課程綱要的意義在哪裡?依循、參酌…。 在實際的教學現場而言,各學習指標與學習階段的劃分,是否可以依照學童的起點能力、認知與接受度,做調整? 回歸基本理念重新思考。
活化族語教學的幾個關鍵因素 教學現場訪視後的經驗談
課程教學安排 每週每班一節本土語言課。跑班式、年段集中上課,各校排課形式都不同。 部分學校都集中將本土語言課程,排定在母語日,搭配各科聯絡教學與本土教育活動。 族語學習手冊,毎階排定10個單元,分成兩學期授課,也就是每一學期20週上5單元,如何更縝密、更有系統化、更生活化、更有價值的編排課程,端看各位老師與學校的溝通與智慧。不要忘記,適時發揮你應有的教學主體性。
課程教學安排(續) 學習手冊的關鍵字彙與對話,可以集中在前10-12週(5個單元)教學。視需要可以進行辨識、認唸羅馬字母的學習活動。 其餘8-10周的族語教學,可以採班級或年段連節(2-3)時間,進行多元型式的校外教學,如部落田野踏查、探訪同族群學校或部落、族群異文化交流,數位學習登錄部落格等學習活動。
妥善運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設備 善用學校現有的資訊設備,如電腦、網際網路、投影機、投影幕及音響等設備,做為活化教學模式的助力。 設有民族教育資源教室的學校,請善加運用現有的設備、書籍及影音資料,做為補充教材的一環。 可以搭配各校的母語日活動,進行不同的本土教學活動,以活化族語教學的內涵。
妥善運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設備 因應E化教育效能,各校將有下列的資訊設備,了解後可善加利用: 1. 班班有電腦,投影機、幕。 2.各校配有一部實體投影機、DV攝影機。 3.各校配有一間E化專科教室。 若有需要,可以請學校在e化專科教室或電腦教室配有耳機,進行視訊或聽讀教學。
校園情境的本土化 與學校共同建置本土語言專用的布告欄或區位,進行情境佈置。 配合部落慶典或有意義的時日,隨時更換;視狀況可與導師協調在班及分享原地擺設相關圖片或資料。 走道或動線位置,可以張貼字彙介紹,甚至可以以名言佳句來呈現。(可參考聖經) Smparu meisug Thlangan Baraw o kika pyahan kkla.(Kari pusu 1:7)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箴言書1章7節〉
教育是慢(內化)的藝術(品味)
教育是慢的藝術 「不改變,就會被淘汰」;「不求創新,就是落伍」。對我,對所有老師的激勵與共勉。 目前教學現場,特別是本土語言教學這一塊,總覺得缺了三個味道: 教師缺乏信心。學童的認同感不夠。 教師缺乏活力。無法吸引學童的注意。 教師缺乏感動。學童無法從中獲致樂趣。
找回教學現場的三個味道 教師缺乏教學信心。學童的認同感不夠。 什麼是族語教學的核心本質? 國家推動本土語言教學的用意是……。 我決定在學校現場投入族語、文化保衛戰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不足在哪裡?我的優勢在哪裡? 了解課程綱要,觀照自己的教學初衷與想法 善用優勢,活絡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
找回教學現場的三個味道 教師缺乏活力。無法吸引學童的注意。 我的教學是照本宣科,還是重新整理彙編成適合我的學生、我的在地口音、在地文化的主體性設計。 教學現場的教學方法很多樣。我知道有哪些教學方法是我的優勢,也是很適合我的學生的。 有時因為學生常規很差,班級導師沒能配合我在教室管理秩序,我會很無奈,也很無力。 參加增能研習,幫助自己教學成長。 嘗試整合現有教材,以簡案方式自編教材;並做好回饋機制。 請導師現場協管班級秩序,並可做教學 / 室觀察。
找回教學現場的三個味道 教師缺乏感動。學童無法從中獲致樂趣。 隨時檢視自己的教學初衷與想法,不要放棄。 如果許可,隨時做教學省思札記,放到自己的部落格。(本土語言教學網站可以考慮來設置族語教師的心情札記與教學心得分享) 建立地區性的族語教師策略聯盟,相互打氣。若有可能,可以朝向以教學單元為主,來籌編補充教材的方式,以達相互分享與支援的實質意義。
活化教學的方法 講述法。(文化課程,神話傳說故事),可以加上圖片。 角色扮演、互換的對話方式。(左右兩邊即可) 善用節奏方式對話。x xx x xx (Ima ka ngahan su? Ipay ka ngahan mu. Ima ka tama、bubu su?) 音樂、樂符教學:數數歌、人體器官、家庭歌;除傳統歌謠外,若是引用而歌等,請注意著作權。 善用資訊設備(聽讀、回答問題、整體練習)。 多元化的校外教學。
結語 失去了母語,就失去了與眾不同的認同。 語言的死亡是族群的大浩劫。 傳承各族群語言、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榮耀。 不要讓你我成為台灣母語送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