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偏 折.( 填 “ 靠近 ” 或 “ 远离 ” ) 空气 玻璃 靠近 2. 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 ( 如下 图 ), 画出光折射的情况.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菌类植物 主讲教师:布日额教授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第六章 菌类植物 第一节 菌类植物概述 第二节 放线菌的特征及常见的放线菌 第三节 真菌门.
6.5 真菌界 真菌为多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 具有细胞壁,但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生活; 分为真菌门和地衣门。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第六章 菌类植物(fungi) 主要教学内容 1 菌类的特征。 2 常见的药用菌类、菌类的分门。
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 第一节 低等植物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第三节 植物界的进化.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常为单细胞多细胞的丝状或叶状体 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生活环境常为水生或阴湿地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图.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第二章 菌类植物 教学目标与要求: ㈠概述 1. 识记:菌类的几种营养方式、菌类的分门依据; 2. 理解:菌类的概念;
第三章 真 菌(fungi).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节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第二节 食用菌的分类.
情景1-2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食用菌的分类.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真核生物概述 §2-2 酵母菌(yeast) §2-3 霉菌(Molds)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实验九 酵母菌的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的形态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第三十三章 真菌学概述 学习要求 1)掌握真菌的定义、形态结构与培养特性。
呼伦贝尔学院优秀课 第 二 章 真核微生物 Eucaryotic Microorganisms 高明华 呼伦贝尔学院 电子显微镜2400倍.
真菌(Fungus)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广泛存在自然界,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霉菌)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第三节 霉菌 霉菌(mo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hypha)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
医学真菌总论.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十二章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肺结核.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九章 苔藓植物.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真 菌 神木职教中心 李姣.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本章内容:第一节 酵母菌 第二节 霉菌 本章重点:第二节 霉菌 星空8538的个人中心
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 陈学林 生命科学学院.
5、霉菌 5.1 概念 霉菌(mou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hypha)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 5.2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 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
植物病毒.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第4节 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及消化道等处,其中土壤是细菌的主要分布场所,每克干土约含细菌10的8次方~10的10次方个。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重点: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难点:诊断方法,

一.真菌的一般特性 1.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2.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束 组织; 3.典型真菌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特性 1.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2.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束 组织; 3.典型真菌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产生各种孢子; 4.典型的营养体是丝状分枝体,少数是 单细胞和原生质团; 5.以寄生和腐生的方式生存。

二.真菌的营养阶段 真菌营养阶段产生营养体,营养体大多数是丝状体,少数是单细胞和原生质团。 丝状体由菌丝交织组成,又称菌丝体,它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一)菌丝的形状 菌丝是圆管状的,无色透明的。 有的真菌原生质体内有多种色素,使菌丝体呈现不同颜色。

(二)菌丝的类型 有隔菌丝: 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 无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没有隔膜。 (三)菌丝吸收营养的方式 1.菌丝在细胞内蔓延; 2.菌丝在细胞间蔓延; 3.先在细胞间蔓延.然后形成吸器伸到细胞蔓延。

吸器有各种形状: 球形. 棍棒状. 珊瑚状. 指状等。 菌丝和吸器吸收营养主要靠渗透压的作用。

(四)菌丝的变态 1.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坚 硬的休眠体;形状似鼠粪或 不规则形。 2.子座—由菌丝组织或菌丝与寄主组 织结合形成垫状结构。 3.厚垣孢子— 由菌丝体或孢子的某些 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 细胞壁加厚而形成。

4.菌索 — 由菌丝平行排列而形成的 休眠体。 菌丝变态的作用:抵抗不良环境和产 生子实体。 子实体—产生和容纳孢子的结构叫做 子实体。

三.真菌的繁殖体 (一)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 不经性结合,直接从菌丝体或菌丝体分化的孢子梗上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子。 无性孢子有以下几种: 1.芽孢子: 单细胞芽生或菌丝体芽殖的方式形成的孢子,如酵母菌。

2.粉孢子: 由菌丝顶端细胞不断分隔形的.串生的.短圆柱形的孢子; 如许多白粉菌所形成的孢子。 3.游动孢子: 菌丝形成游动孢子,在游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游动孢子;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4.孢囊孢子: 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孢囊孢子; 它不能游动,没有鞭毛,如根霉菌。 5.分生孢子: 菌丝上分化出分生孢子梗,在梗上形成的孢子叫分生孢子; 有的分生孢子梗直接着生在菌丝上; 有的着生在分生孢子器内; 有的着生在分生孢子盘内。

无性孢子的特点: (1)数量大,一个生长季节可繁殖若 …….干代; (2)容易传播; (3)寿命短; (4)起再侵染的作用。

(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 由菌丝分化出两性器官或两性细胞,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孢子,叫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有以下几个类型: 1.合子: 由两个同形的配子结合而形成的孢子。

2.卵孢子: 由两个异形的配子囊结合而形成的 孢子; 大的叫藏卵器,小的叫雄器。 由鞭毛菌中卵菌所形成的厚壁孢子。 3.接合孢子: 由两个同形,但性别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形成的了孢子;

4.子囊孢子: 由两个异形的配子囊结合而形成的孢子; 大的叫造囊器,小的叫做雄器。 5.担子孢子: 由两种性别不同的菌丝结合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顶端细胞膨大,形成担子,担子上形成担子孢子。

有性孢子的特点: (1)数量小 在侵染后期或休眠后期产生,一年只有一次; (2)寿命长 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 (3)作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四.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个体发育的全过程;即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发育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

典型真菌的生活史包括三个方面: 1.生长发育方面 有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 2.繁殖方面 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3.核的变化方面 有单倍体.双核.双倍体阶段; 但也有例外的,有的只有营养阶段;有的只有无性繁殖;有的只有有性繁殖。

五.真菌的分类 (一)真菌在生物学的地位 生物分为为: 原核生物. 原生物. 菌物. 植物. 动物. 病毒六个界; 真菌属菌物界。

(二)真菌的分类 1.传统的分类 把真菌分为三纲一类: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 2.安思沃斯新的分类方法 将真菌分为五个亚门: 即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六.各亚门的主要特点

亚门 营养体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 卵孢子.合子 游动孢子 接合菌亚门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 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单细胞 担子菌亚门 担子孢子 没有发现 半知菌亚门

(一)鞭毛菌亚门 1.所至病害的特点, 病状:引植物根部或茎基部腐烂; 病症:在潮湿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的霉 状物。

较高等的鞭毛菌: 病状:多危害植植物的地上部分,引起叶斑或穗变形; 鞭毛菌引起的叶斑不马上引起细胞死亡,多数是叶面呈现局部褪绿变黄的斑纹。 病症:在病部出现类似霜的霉状物和白 色泡状物。

2.与园林植物有关的鞭毛菌 (1)腐霉菌属: 该类菌引起针叶植物根部或茎基部腐烂,如引起松杉立枯病和猝倒病。 (2)疫霉属: 该属菌危害植物表现为芽病.叶枯.鞘枯.茎枯.茎杆溃疡等。 (3)假霜霉属: 引起凤仙花.瓜类霜霉病。

(4)单轴霜霉属:引起葡萄霜霉病。 (5)霜霉属:引起菊花.十字花科霜 霉病。 (6)盘梗霜霉属:引起莴苣霜霉属病。 (7) 白锈菌属:引起空心菜.牵牛花. 马齿苋白锈病。

(二)接合菌亚门 1.所致病害的特点 病状:引起腐烂; 病症:病部有发达的霉状物,其上的黑色的颗粒状。 2.与园林植物有关的接合菌 根霉属: 它引起贮藏器官和果实腐烂病。

(三)子囊菌亚门 1.所致病害的特点 (1)病状: 坏死:一般都形成明的枯死斑,并有明显的 颜色较深的边缘,如多种叶班病, 溃疡病; 畸形:如桃缩叶病; 变色:如各种白粉病。 (2)病症: 在潮湿的情况下,在病斑上产生 各种颜色的霉状物和颗粒状物。

2.与花木病害有关的类群 (1)外囊菌属:该属危害桃树嫩梢,引起桃缩叶病。 (2)白粉菌目:该目中六个属危害多种植物,引起各种白粉病。 六个属是白粉菌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叉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单囊壳属。 (3)小煤炱菌属:引起桂花.山茶.大叶黄杨.芸香科等多种植物烟煤病。

(4)丛赤壳属:引起槐树.榔树.榆树等枝枯病。 (5)小丛壳属:引起杉木.樟树.女贞.桂花等炭疽病。 (6)黑痣菌属:引起禾本科黑痣病。 (7)黑虎皮壳属:引起梨.桃等木本植物腐烂病。

(8)瘤座菌属:引起竹类丛枝病。 (9)斑痣盘菌属:引起杜鹃黑痣病。 (10)散斑壳属:引起马尾松落针病。 (11)葡萄座腔菌属:引起樟树溃疡病。 (12)球腔菌属:引起山茶花叶斑病。

(四)担子菌亚门 1.所致病害的特点 锈菌所致病害的的特点在病部可见到锈粉状物; 黑粉菌所致病的特点在病部可见到黑粉状物; 外担子菌引起组织肥大并产生白色粉霉状物。

2.与园林植物有关的病原物 担子菌分三个纲: 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 主要是冬孢菌纲引起植物病害。 冬孢菌纲有两个目: 锈菌目.黑粉菌目;

锈菌目引起许多植物的锈病; 黑粉菌目引起许多植物的黑粉病。 (1)锈菌目 ①锈菌目特性: A.多型性 典型的锈菌历经五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五种不同的孢子; 有的锈菌只有三种孢子, 有的锈菌只有四种孢子

孢子类型 孢子器 发育阶段 代表符号 性孢子 性子器 单倍体 锈孢子 锈子腔 双核 Ⅰ 夏孢子 夏孢子堆 Ⅱ 冬孢子 冬孢子堆 双倍体 Ⅲ 担孢子 产生于冬孢子上 Ⅳ

B.点发性 锈病是点发性的,形成局部病斑; 凡是产生夏孢子的锈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初期产生小的褪绿斑,然后产生褪绿的小泡斑,其内充满夏孢子,夏孢子冲破表皮,散发出黄色的粉末状物,像铁锈,故名锈病。

C.转主寄生现象 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的阶段时,必需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现象,称为转主寄生现象。 例如梨—桧柏锈病,必需在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柏树上产生冬孢子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与园林植物有关的锈菌 蔷薇多孢锈菌属:它引起月季.玫瑰等的锈病。 柄锈菌属:引起禾本科(竹类)锈病。 胶锈菌属:引起梨.海棠—桧柏锈病。 层锈菌属:引起葡萄锈病。 花孢锈菌属:引起香椿、臭椿锈病。

(2)黑粉菌目 黑粉菌属: 引起禾本科植物黑粉病. (3) 隔担子菌目 隔担子菌属: 引起多种植物的膏药病。 (4) 外担子菌目 外担子菌属: 引起杜鹃等多种植物的叶.花.果畸形肥大;例如杜鹃饼病.油茶茶泡.茶耳病。

(五)半知菌亚门 1.所致病害特点: 同子囊菌亚门。 2.与园林植物有关的病原菌 (1)小核菌属:引起许多苗木白绢病。 (2)丝核菌属:引起许多植物根腐病. 茎腐病.立枯病等。 (3)镰刀菌属:引起许多植物根腐病. (4)粉孢属:引起许多植物白粉病。

(5)葡萄孢属: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 (6)链格孢属:引起多种植物叶枯.叶斑 病。 (7)尾孢属:引起多种植物叶枯.叶斑 (8)炭疽菌属:引起多种植物炭疽病。 (9)盘多毛孢属:引起多种植物叶枯. 叶斑.赤枯病。

(10)痂圆孢属:引起多种植物疮痂病. 黑痘病。 (11)叶点霉属:引起许多植物叶斑病。 (12)大茎点霉属:引起多种植物枝枯. 溃疡.叶枯.叶斑病。 (13)叶痣菌属:引起多种植物黑痣病. 漆斑病。

七.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和识别 (一)特点 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一般都较明显,有明显的病状和明显的病症。 (二)识别方法 1.症状观察 2.镜检 直接挑起病原镜检或保湿培养镜检。

3.柯赫氏证病法 (1)从感病的寄主上分隔得到病原菌纯种; (2)将纯种接种到分离植物上,得到与原来相同的症状; (3)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分离,得到与原来相同的病原。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一.病毒的性状 病毒是一类个体很小.非细胞形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分子生物。 (一)形态 植物病毒有杆状.球形.线形.还有子弹状。烟草花叶病毒是杆状,黄瓜花叶病毒是球形,马铃茹晚疫病毒是线条形状,水稻矮缩病毒是子弹状的。

(二)结构 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前者占百分之六十到九十五,后者占百分之五到四十。 (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具有传染性 例如将有花叶病毒的烟草汁液接种于无病烟草,结果出现同样的花叶。

2.具有增殖性 病毒没有酶系统,但能自我复制,它不严重破坏寄主细胞,也不将寄主致死,而是利用寄主细胞的氨基酸.核酸等作为原料,以细胞质.细胞核作为场地,自我模拟。 3.具有寄生性 病毒属专性寄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生存,不能人工培养。

七.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和识别 (一)特点 真菌有明显的病状和明显的病症。 (二)识别方法 1.症状观察 2.镜检 直接挑起病原镜检或保湿培养镜检。

3.柯赫氏证病法 (1)从感病的寄主上分隔得到病原菌 纯种; (2)将纯种接种到分离植物上,得到与 原来相同的症状; (3)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分离,得到与 原来相同的病原。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一.病毒的性状 病毒是一类个体很小.非细胞形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分子生物。 (一)形态 植物病毒有杆状.球形.线形.还有子弹状。 (二)结构 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前者占60-95%,后者占5-40%

(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具有传染性 例如将有花叶病毒的烟草汁液接种于无病烟草,结果出现同样的花叶。 2.具有增殖性 例如将烟草花叶病毒汁液在健康植株上少许磨擦,十天后全株发病m二个月后1000ml病株汁液中提纯2g病病毒结晶,增加了五千万倍。 3.具有寄生性 病毒属专性寄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生存,不能人工培养。

4.具有变异性 (1)突变 病毒突然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用高温或化学药剂处理病毒,可使病毒发生变异,例如用亚硝酸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可得到弱株系。 (2)适用性变异 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例如马铃茹X病毒,在甜菜上多次接种,可降低其致病力。 (3)杂交 通过杂交使遗传基因重新组合,可发生变异。

5.对环境具有稳定性 (1)致死温度 将病毒汁液放在不同的温度下处理10分钟,使病毒失出传染力的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致死温度。 例如烟草花叶病毒(TMV)致死温度为90-96℃;黄瓜花叶病毒(CMV)致死温度为摄氏55-65℃。前者Tobacco mosaic Virus,后者 Cucumber mosaic Virus。

(2)稀释限点 病毒汁液用灭菌水稀释后,能保持传染力的最大倍数,超出这个限度就失出传染力,这种最大的稀释限度称为稀释限点。TMV为105,CMV为103-4。 (3)体外保毒期 将病毒汁放在室温摄氏20—22℃,能保持传毒草力的最长时间,称为该病毒的体外保毒期。TMV11个月,CMV1-6个月

二.病毒的侵染和在植物体内的扩展 (一)病毒的侵染 植物病毒只能通过微伤口侵入。 包括人事操作,介体.昆虫.真菌.螨类.线虫等创成的伤口.人工嫁接。

(二)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展 1.局部性的 通过胞间连丝在薄壁细胞内扩展,每天移动只有1㎜,花叶病毒一般在薄壁细胞内扩展。 2.全株性的 TMV在薄壁细胞内运转每小时6-13um,形成枯斑,到达维管束以后,每小时可移动1.5-8㎝。 黄化型病毒在韧皮部,木质部及其邻近细胞中扩展。

三.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类型 1.变色 (1)花叶.斑驳 凡是花叶都是病毒引起的;斑驳发生在花瓣上的称为碎锦。 (2)黄化 黄化大多数由类菌质体引起,少数由病毒引起。 2.坏死 叶上有枯斑.环斑.环纹;茎.叶柄和主脉出现褐色坏死纹,茎顶坏死或溃疡可引起顶枯和芽枯。 3.畸形 全株性的矮化.丛生.丛枝,局部性的卷叶.缩叶.蕨叶.线叶等。

四.植物病毒的传染方式及侵染来源 (一)传染方式 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染和接触传染。 1.接触传染 (1)人事操作 如中耕.施肥.打药等造成伤口传染; (2)风雨传染 使病健组织相撞; (3)菟丝子传染 桥接; (4)嫁接传染 病健组织相接。

2.昆虫传染 其中蚜虫就有200多种,叶蝉130多种,其它还有飞虱.蜘蛛.螨类.线虫。 根据保持传染能力时间的长短,把病毒分为三种类型: 即非持久性病毒.半持久性病毒.持久性病毒。 持久性—是昆虫保持传毒时间的长短。

(1)非持久性病毒---指由昆虫口针带毒而传播的植物病毒。 传播机制: 口针型病毒,即病毒→口针→植物。 特点: ①昆虫吸毒时间隔短,在病株上取食只需30秒至2分钟就可以获毒;

循环期—昆虫从获毒到具有传毒能力所经过的时间隔。 ②没有循环期(潜伏期),吸毒后马上就可以传毒; ③失毒快,3—5分钟就失出传毒能力。 循环期—昆虫从获毒到具有传毒能力所经过的时间隔。

(2)持久性病毒--- 指经昆虫体液循环系统增殖后,由唾腺排出而传播的植物病毒。 传毒机制:增殖型病毒; 病毒→昆虫胃→血淋巴→增殖→再由唾腺→口针→植物。

特点: 这类型的昆虫传播黄化类型的病毒。 ①昆虫获毒时间长,至少半个小时; ②不能马上伟传毒,吸毒后不能马上传毒,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期; ③传毒时间长,一般一周以上,有的终身传毒,有的经卵传到下一代。 这类型的昆虫传播黄化类型的病毒。

(3)半持久性病毒 --- 指经过昆虫体液特环系统后,由唾腺排出而传播的植物病毒。 传毒机制: 循环型病毒,病毒→血淋巴→唾腺→植物。 特点: ①昆虫获毒时较长, 介于前二者之间; ②不能马上传毒,有循环期,但不在昆虫体内增殖; ③传毒时间较长,100小时以内。

(二)侵染来源(初侵染来源) 1.种苗及无性繁殖材料 种子传播的病毒有80多种,主要传播花叶类型病毒; 无性殖材料传的播较多,例如甘蔗花叶病插条可作为初侵染来源,马铃茹块茎可作为病毒的初侵染来源。 2.园林病株 有病的寄主植物.野生杂草等

3.昆虫 昆虫传播病毒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病株取食获得病毒,再将病毒传给健株;二是虫体本身带毒,例如黑尾叶蝉能将病专职到卵,再传给下代。 4.其它 土壤中的线虫、真菌、病残体等。

五.植物病毒的防治 (一)消灭初侵染来源 1.选择无病种苗和无性繁殖材料; 2.清除园林杂草; 3.轮作 可消灭土壤中的病残体.真菌.线虫所传播的病毒。 (二)治虫 用药剂将传播病毒的蚜虫.叶蝉等杀灭。

(三)种植抗病品种 利用耐或抗病的品种都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四)改变载培条件 1.是改变播种期,使作物的易感期避开昆虫的盛发期。 2.是合理施肥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