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食 疗 学 主 讲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丁艳蕊 中 医 食 疗 学 主 讲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丁艳蕊
总 论 一、食疗的概念 1、食疗:即饮食疗法,亦称“食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的防病治病方法之一,即以食物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 “养”与“疗” 2、食疗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保健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
二、食疗学的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食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规律、食用价值、饮食卫生、加工炮制。 2、完善理论,积累经验,注重实用。 3、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思路相结合,并注重现代营养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烹饪技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三、食疗学的特点 1、经验丰富,行之有效。 2、方法简便,形式独特。 3、有节有度,调适合理。 4、辨证施食,个体调整。 四、食疗的目的 1、以辨证施食达到治病目的。 2、以饮食宜忌达到健身效果。
1、西周: 西周~ 食医 唐~食疗医 元~饮膳太医 明、清~御膳太医 第一章 中医食疗学的发展与沿革 1、西周: 西周~ 食医 唐~食疗医 元~饮膳太医 明、清~御膳太医
2、战国: 《黄帝内经》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先,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把食物与药物在作用上进行了区别,并强调了食物的合理应用)。 3、东汉: 《神农本草经》中十分注意收藏记载无毒而有补益、防老、抗衰老的可食性药物或食物,并列为上品,对后世食疗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伤寒杂病论》创造了独特的猪肤汤、苦酒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方。
4、唐代: 唐代由于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也有较高的要求,食疗已发展成为专门的学科。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已有“食疗”的专门论述,提出要注意调节饮食,有病要先用食疗而后用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保健放在首位。
张鼎《食疗本草》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是我国第一本“食物疗法”的专著。成书于唐显庆四年间(公元704年) 开始注意食物防病治病的作用,记载了食品的性味和保健功效。 注意到某些食物多食或偏食后引起的副作用和疾患。 介绍了一些食物的烹调加工和贮存等方法。 总结了唐以前所积累的食物疗病养生知识,对食疗学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5、宋元时期 在食疗保健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贡献。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了各种普通易得的食物共230种(饮膳方238方),本书对每一种食品的叙述都涉及到养生和医疗两方面的效果和作用,是一部较完整的营养、治疗学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著。主要特点有: 着重研究了膳食中加入各种性能不同的中药后,对机体和疾病所产生的作用。 主张食物制作方法多样化,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配。 重视饮食卫生,如夜不可多食,食后漱口,清早刷牙不如夜间刷牙,齿疾不生。 提示了食物中毒的防治。
6、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对食疗的贡献:(收载食物500余种) 6、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对食疗的贡献:(收载食物500余种) 不但扩展了食治食物的品种,同时也提出了对疾病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提高了不少食疗方剂和药膳配方。 发展和丰富了食疗学的内容和经验,仅药粥一项就有62方,鱼63种。
《随息居饮食谱》 王孟英著(王世雄) 《食鉴本草》 费伯雄著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著 本书作者是清末至民国年间的医家,是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张氏一生的临床经验总结,对辨证论治,选药立方,注重实践,讲求疗效,并有不少独特见解。作者对食治也颇有研究,立了一些食疗方,并记载了一些食治的医案,如山药、萝卜等30余种食物用于临床,独具风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纵观古今,食物疗法渊源流长,据统计,仅从汉至清代,我国较为有影响的食疗著作约300多部,但现存可见的仅有16部。
第二章 食物的性能特点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第三章 食物的运用 一、运用食疗的基本原则 1、整体原则 : 因时制宜 人与自然, 因人制宜 个体差异 2、辨证施食原则: 因人、因食、因地制宜 施治、施药、施食 3、 辨病施食的原则: 食不偏嗜 饮食有节 饮食忌宜 平衡膳食(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金匮要略》“饮食三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
二.食物的应用方式 1.服用方法:食用、饮用二大类 2.应用类型:单用、联用、药食兼用 3.食品类型:共有12种。 4.加工方式:烤、焖、煨、蒸、炒、卤、炸、烧。 三.食物禁忌 1.病中禁忌 2.配伍禁忌 3.胎产禁忌 4.时令禁忌 5.腐败食物禁忌 6.偏食禁忌
与现代营养学联系 维生素C、B1、铜、铁、蛋白质缺乏 ~产生坏血病、脚气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缺乏性肝硬化 维生素c过多~生殖衰竭 大量吸收维生素E~恶心、胃肠不适 大量吸收维生素A~头痛、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