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 第一课时 ). 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 性质各 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 人们 常常要对它们分门别类. 怎样对自然界物质进行分类呢 ? ( 1 )仔细观察和研究 ( 2 )选择标准 ( 3 )分类.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因数 因数 5555 积 75 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积 也扩大(或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 仔细观察,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观察 白醋的特点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的细小晶体, 粉末状 无色透明的液体, 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糖 类.
热烈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2 练习题.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制取氧气 肖红昌 ——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
制取氧气.
课 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苏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NaCl、Na2CO3、NaHCO3 CaCO3 丰台八中 滕朝辉.
欢迎指导.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欢迎步入知识的殿堂,感受其独有的乐趣。 制作人:吴亚玲.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测试酸碱的指示剂.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热烈欢迎各位 莅 临 指 导! 卢龙镇中学 马艳玲.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实验学校施继红.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O C O 二氧化碳.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第二节 原子.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探究实验一:物质溶于水会形成什么? 药品:硫酸铜晶体 酒精 泥沙 食用油 仪器:试管(四支) 步骤: 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 酒精放入水中
同学们好! 欢迎步入神奇而又充满乐趣的化学殿堂,让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钟灵街学校:王明友 电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金 属 的 化 学 性 质.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Review Three states of matter are ( ). solid, liquid and gas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德市一中.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第四、五节 物态变化. 物态的变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凝华 升华 物质具有三种状态,称 为物态。不同物态之间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铝的重要化合物 桑植一中高一年级化学组.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专题四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6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厦大附中 欧昌友.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恶心的 水垢.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N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牛奶变质

溶 洞 钟 乳 石 的 形 成

你会观察实验现象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时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观察反应发生的条件(加热、点燃等)。发生的现象(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气体)。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1-1(1)】 操作: 现象: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实验1-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实验1-1(3)】 操作: 现象: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操作: 现象: 【实验1-1(4)】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石灰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3) (4) 液态的水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无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的蓝色粉末 无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出现 有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

想一想: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1、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变化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变化 ⑵特征: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⑶形式: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 它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⑷判断方法:

2、化学变化 ⑴定义: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⑵特征: 生成了其他物质 ⑶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吸)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⑷判断方法: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蜡烛融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且放热。

练一练: 变化是 (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D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C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 变化是 (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D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C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 “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A是化学性质,B是物理性质,C是化学变化, D是物理性质,E是物理变化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A是化学性质,B是物理性质,C是化学变化, D是物理性质,E是物理变化

4.性质和用途的联系 例: 汽油可燃烧 汽油可以做燃料; 决定 反映 决 定 性 质 用途 反 映

【实验1-2】 操作: 现象: 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 2.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3.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现象: 1.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燃着的木条在氧气瓶中燃烧得更加剧烈。 3.燃烧的木条在二氧化碳瓶中熄灭。

思考与讨论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试试尽可能 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2.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物质的区分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

练习: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⑨、⑩ 1.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度8.9 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 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⑨、⑩

练习: 2.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颜色: 。 化学性质有: 该金属能够与 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 (放热或吸热)反应。 较 小 比煤油大而比水小 较 低 银 白 色 水 放 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