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人生智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 1. 夏朝: 前 2070 年 - 前 1600 年(禹 ---- 桀) 夏朝 2. 商朝 :前 1600 年 - 前 1046 年 (汤) 商朝 3. 周朝 :前 1046 年 - 前 221 年 ( 1 ) 西周 前 1046 年 - 前 771 年 (周武王) 西周 (
Advertisements

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 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 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清朝 B .夏朝 C .唐朝 D .商朝 2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B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二章 夏 商. 第一节 夏  夏年代学研究  1. 文献所见夏代积年  471 年说。《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 “ 自禹至桀 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  431 年说。《易纬 · 稽览图》 “ 禹四百三十一年 ” 。两说相差四 十年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解说,一是.
主讲人:王双怀. 居住区 采集狩 猎区 农业区 粮窖 仓房 粮窖.
爱琴海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克里特岛上米诺斯国王的儿子在雅典被杀害了,暴怒的国王强迫雅典国王签订了条约:雅典每隔九年要供奉七对童男、童女给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牛享用。雅典惧怕克里特的强大,按时纳贡,使得本国父老民不聊生。王子提修斯为拯救自己的子民,自荐为供奉怪物的牺牲。王子行前与父亲爱琴约定,如能杀掉怪物,归来的船上将悬挂白帆。在克里特岛上,英俊年少的雅典王子受到了米诺斯王女儿的倾爱,她帮助提修斯王子走出迷宫杀死了怪物,并营救出被作为贡品的孩子们。
第六章 交际礼仪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主要内容 互动训练 思考练习.
现代文部分教材分析及写作 八年级语文(上)
授課者:陳月端 法律倫理 授課者:陳月端
第三课华夏之祖.
考察报告 日本园林苗木及盆景产销情况 报告人:黄东光 副总裁、研究员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Tel: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学 校 名 称: 乐山师范学院 课 程 名 称: 声 乐 学 课程层次 (本/专): 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 学
公文製作與品質 彰化縣政府秘書 劉玉平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31 日 .
應用文寫作規範 書信 便條 摘要 心得報告.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吕准能.
初念淺~轉念深 網路~小品一則~分享.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主讲人:陈婷婷.
第二学习主题 第7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酝酿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支援報備之重要性.
中国古代史第三讲 夏商周更替 曲阜师范大学.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炎黄战蚩尤 二、黄帝--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华夏族的形成
第 3 课 华 夏 之 祖.
第4节 武王伐纣.
华夏之祖.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华夏之祖.
历 史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代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的兴亡.
你知道今天的海外华人称 自己为什么吗? 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三讲: 如何获取和处理就业信息.
企業設置哺(集)乳室與托兒服務觀摩座談及補助說明會
两晋与南朝.
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如何撰写政协提案 崔冠军 2015-7-12.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之孙”,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拜黄帝陵的活动,这是为什么?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县 长 江 元谋人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开放教育 入学指南.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百家讲坛 中国古代朝代沿革 赵欣.
唐琳 Tel: 财务会计学 唐琳 Tel: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甄广军 Tel: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甄广军 Tel:
大鵬國小 符玉梅 Tel: #202 十分享唸 大鵬國小 符玉梅 Tel: #202.
【鲁人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特殊字体:李旭科毛笔行书 【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刘刚治】 1.
第二章 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西周(前1046—前771年)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本单元是夏朝建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繁荣及走向瓦解的过程,同时也讲述了大变革时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过程。
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2.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1.2.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2.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政治生活:   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18 盘古开天地.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第二课 开天辟地的神话 神话 传说 (myth) (legend) 开天辟地.
西藏 Tibet.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丹凤中学:陈敏.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鹊桥相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版 示 模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国学经典 人生智慧

E-mail: lixun.slyt@sinopec.com 国学经典 人生智慧 李 驯 主要探索方向: 职业生涯 家庭关系 管理沟通 国学经典 Tel: 0546-8521640 Mobile:13506369218 E-mail: lixun.slyt@sinopec.com

国学经典 人生智慧 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国学的定义

国学经典 主要内容 国学经典 《易经》——中国文化的根基 《诗经》——平民文化的风采 《老子》——道家先驱的智慧 《论语》——儒家思想的启迪 《孟子》——浩然之气的风范 《荀子》——服绝人性的恶本 《庄子》——逍遥世外的洒脱 国学经典 主要内容

国学经典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夏(禹、启、桀) 商(汤、纣) 西周(文王、武王、周公) 东周(春秋、战国) 国学历史

国学经典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盘古开天

国学经典 盘古开天 《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这样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国学经典 女娲补天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国学经典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女娲造人

国学经典 女娲造人 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国学经典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后世对远古时期帝王的简称。一般来说,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国历史的早期,是中华民族从懵懂进入文明的那一段历史时期。

国学经典 三皇五帝 三皇是早期的三个帝王,更可信的是燧人、伏羲和神农,通常也指上古的三个时代,分别是燧人氏所代表的文明启蒙,伏羲氏所代表的文明时代,神农氏所代表的农耕时代,这三个时期历史久远,相当于三个朝代,时间跨度至少有几千年之久。

国学经典 三皇五帝 五帝是神农氏之后夏禹之前出现的五个帝王,属于轩辕一族,从断代上来说,应属于一个独立的朝代,其时间跨度约四五百年,其开朝之祖当属黄帝。《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前2717-前2599)、颛顼 (前2514~前2437 )、帝喾[kù] (公元前2480~前2345 )、唐尧(前2377—前2259)、虞舜(前2277 –前2178 )为五帝。

国学经典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

姒启建夏 国学经典 启,姒姓 夏氏 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夏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已经彻底瓦解,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姒启建夏

国学经典 姒启建夏

国学经典 后羿篡位 后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有穷国国君,他也是一个射术高超的英雄。夏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后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王,是为夏朝第六任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杀.寒浞[zhuó]要继承后羿的权位,按当时习俗,应该烝娶羿妻嫦娥。嫦娥奔月,入住“广寒宫”,这就是“寒舍”,即“寒浞之舍”。

国学经典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夏桀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暴虐夏桀

国学经典 商汤(?-前1588),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 商汤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今河南商丘)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当时夏桀王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缗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成为中国继夏王朝之后,第二个王朝。 商汤灭桀

国学经典 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商初大臣。伊尹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 传伊尹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   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死于沃丁时。他为商朝理政安民5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3代元老。 伊尹辅政

国学经典 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 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牧野之战后,终于被周武王姬发所灭。 纣王失国

比干剖心 国学经典 比干,姬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比干剖心

国学经典 儒家先驱 箕子,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名胥余,作为中华第一哲人,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箕子作为儒家前驱,其思想上承大禹,下开周公“明德保民”和孔子的“仁”。

国学经典 微子死谏 微子是周代宋国的始祖。姓子,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殷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辛(纣王)的庶兄,封于宋国,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   以纣王淫乱,商代将亡,屡次劝谏。王不听,遂出走。武王克商,他肉袒面缚乞降。后纣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旦攻灭,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

国学经典 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华夏族(汉族)人,西周奠基者。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yǒu]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文王周易

国学经典 西周世祖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大周的创建者,华夏杰出领袖,汉族,姬姓,名发,谥号武王 庙号世祖,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6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   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南宫括为元帅,武吉为将军;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姬发抓住时机,观兵孟津,大会一千诸侯。两年后时机成熟,姬发亲率大军伐商。牧野大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后姬发建都镐京,改国号为大周,在位13年崩,谥号“武”。 武王伐纣

国学经典 周公治礼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

国学经典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 伯叔采薇

国学经典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迁都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战国 国学经典 春秋(前770-476); 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齐代姜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属于春秋时期的人物: 老 子 孔 子 属于战国时期的人物: 列 子 孟 子 庄 子 荀 子

黄帝 玄嚣 昌意 颛顼 帝喾 蟜极 穷蝉 尧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舜 鲧 禹 启 契 汤 弃 昌 姬发 夏朝 商朝 周朝 历经13代 历经14代 昌 姬发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