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原核微生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八章 其他微生物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 菌的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诊断 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学习目标 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理解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
奈瑟菌属. 奈瑟菌属( Nersseria ) 是一群革兰阴性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 有菌毛。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氏菌和淋 病奈氏菌。除淋病奈氏菌寄居于尿道粘膜外, 其他奈氏菌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
革兰氏阳性菌 : 葡萄球、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和部分厌氧球 菌等。 第九章 球 菌 ( coccus ) 球菌:能够感染机体并可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又称化脓性细菌 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不同,在临床上常 引起创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支原体( Mycoplasma ) 一. 概念 :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 呈多形性, 可通过除菌 滤器, 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Mycoplasma 支原体. a group of the smallest organisms among prokaryotic without cell wall can be free-living in nature can pass through bacterial filter also.
病原微生物科普讲座. 主要内容 1 细菌及衣原体 2 病毒 3 支原体 一、细菌 细菌 (bacterium) 是原核生物界的一 种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无成形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
支原体科 无胆甾原体科 螺原体科 支原体属 脲原体属 支原体目 支原体目的类别 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抗原结构 四、抵抗力.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 Dermatophytes ) 1 、生物学性状 Sabouraud 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第16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致病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 军团菌属 嗜肺军团菌.
第15章 支原体 概 念: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形性且可通过0.45μm除菌滤器。是目前已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第21章 衣原体 ( chlamydia ).
微生物的种类 一、细胞型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螺旋体。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统编教材第4版 第15、16、17、18、19章课件 肖彭年 厦门大学医学院.
Chap2 其他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nuclear region)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重点把握: 概念;特点; 与细菌的区别; 常见病原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螺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四体”
三、放线菌 1、什么是放线菌(actinomyces)? 放线菌是一类有分枝状的菌丝体 (mycelium) 和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丝状细菌。
常见致病细菌.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十四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多数不致病。分为不含分枝菌酸的放线菌属和含分枝菌酸的诺卡菌属等两大类。
概念: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生活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链球菌属.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毒学诊断 真菌学诊断.
药学微生物基础教案 上课时间: 200 年 月 日 授课内容:三、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 四、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授 课 人: 汪穗福
肺结核.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22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 要求掌握: 1、掌握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 治原则; 2、熟悉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检 验方法及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 要求掌握:   1、衣原体的概念   2、沙眼衣原体亚种和所致疾病   3、衣原体的独特繁殖周期.
第二十七章 衣 原 体 属.
第17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病原教研室.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特点与治疗策略.
第21章 衣原体 (Chlamydiae).
第十七章 螺 旋 体 螺旋体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与细菌相似,如有细胞壁、原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等。 其中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钩端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等3个属。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以动物为传染源,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钩端螺旋体病 ___崇雨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概述 病原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后期并发症.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四节 奈瑟菌属 第三节 肠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立克次体(Rickettsia) 一.概念 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纪念发现并在研究斑疹伤寒时不幸感染而献身的美国青年医生Howard. Ricketts而命名。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引起人畜共患病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19章 衣原体 chlamydia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三.支原体 一类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侵染植物者称类支原体/植原体.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14章 支原体 Mycoplasma 病原教研室.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学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第五章 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其他原核微生物

支 原 体 (Mycoplasma)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形性且可通过0.45μm除菌滤器。是目前已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支原体目的类别 支原体属 支原体科 脲原体属 支原体目 无胆甾原体科 螺原体科

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抗原结构 四、抵抗力

(一)形态与结构: 1、大小: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一般0.2~0.3μm; 2、结构:最外层为细胞膜,三层结构,内外层为蛋白质,中间层为脂质;少数有荚膜,有的有特殊的顶端结构;

3、增殖方式:以二分裂繁殖为主; 4、基因组:为一分子量小的环状双股DNA; 5、形态与染色:多形性,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染。

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二)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较高, 培养基中必须加10%-20%的人或动物血清; 2、 PH:一般 7.8-8.0,溶脲脲原体(PH 6.0-6.5); 3、固体培养基:生长慢,2-3天形成荷包蛋样菌落;

“荷包蛋”状菌落

(三)生化反应 肺炎支原体 + — — 人型支原体 — + — 生殖器支原体 + — — 穿透支原体 + + — 溶 脲 脲原体 — — + 支原体 葡萄糖 精氨酸 尿素 肺炎支原体 + — — 人型支原体 — + — 生殖器支原体 + — — 穿透支原体 + + — 溶 脲 脲原体 — — +

抗原结构 1、蛋白质抗原:血清学分型依据 2、糖脂抗原

(四)抵抗力 1、弱,对理化因素较细菌敏感 2、对醋酸铊、结晶紫有抵抗 3、化学消毒剂敏感 4、对干扰细胞壁的抗菌素耐药 5、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素敏感

支原体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人类主要支原体所致疾病 支原体 吸附细胞 引起疾病 肺炎支原体 RBC 肺炎、支气管炎 人型支原体 —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吸附细胞 引起疾病 肺炎支原体 RBC 肺炎、支气管炎 人型支原体 — 泌尿生殖道感染 生殖器支原体 — 泌尿生殖道感染 穿透支原体 RBC 、Tly、M 继发于AIDS 溶脲脲原体 — 泌尿生殖道感染

致病物质与机制 1、细胞膜损伤 2、有毒代谢产物 神经毒素、H2O2、超氧离子 3、共同抗原

2、致病机制 (1)定植:肺炎、生殖器、穿透支原体以其顶端结构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2)损伤细胞: A:从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固醇; B: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C:其他:溶脲脲原体可粘附精子且与精子有共同抗原而致免疫损伤,导致不孕;穿透支原体则可侵犯CD4阳性T细胞而致免疫损伤。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一、所致疾病 二、诊断与防治

所致疾病 诊断与防治 支原体肺炎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痰、咽拭 检测方法:分离培养 血清学测定 支原体DNA测定 防治:无疫苗、抗菌素有效

溶脲脲原体 一、所致疾病 二、诊断与防治

所致疾病 诊断与防治 泌尿生殖道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类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检测方法:分离培养 血清学测定 免疫斑点试验 防治—无疫苗、抗菌素(强力霉素)有效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Howard Taylor Ricketts

概 念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立克次体目的类别 斑疹伤寒群 立克次体属 斑点热群 柯克斯体属 东方体属 恙虫病群 立克次体目 犬埃立克体群 埃立克体属 腺热埃立克体群 嗜吞噬细胞埃立克体群 巴通体属

共 同 特点: 1、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繁殖; 2、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3、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G-,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4、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宿主、储存宿、传播媒介); 5、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 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

立克次体目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抗原结构 四、抵抗力

形态结构 1、形态:G - ,多形性,0.3-0.6x0.8-2.0m 2、结构:细胞壁(同G - 菌) 细胞膜(同G - 菌) 微荚膜

立克次体 贝纳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

柯克斯体

培养特性 1、专性细胞内生长 2、以动物体内、鸡胚、细胞接种 为主要培养方式

抗原结构 1、脂多糖抗原:群特异性 (与变形杆菌有交叉) 2、外膜蛋白抗原:种特异性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抗原交叉 立克次体 变形杆菌菌株 OX19 OX2 Oxk 普氏立克次体 +++ + — 立克次体 变形杆菌菌株 OX19 OX2 Oxk 普氏立克次体 +++ +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 + — 恙虫病立克次体 — — +++ Q热柯克丝体 — — — 五日热巴通体 — — —

抵抗力 1、无体外生活阶段 2、对抗菌素敏感

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病原体 所致疾病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 加拿大斑疹伤寒) 斑点热群(洛矶山斑点热、纽扣热、昆士兰热、 立克次体痘、北亚蜱传斑疹伤寒) 柯克斯体属 Q热 东方体属 恙虫病群(恙虫病) 埃立克体属 犬埃立克体群(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腺热埃立克体群(腺热埃立克体) 嗜吞噬细胞埃立克体群(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 巴通体属 战壕热、猫抓病、Oroya热、秘鲁疣、杆菌性血管瘤、 心内膜炎

致病物质与机制 1、内毒素 2、磷脂酶A

普氏立克次体 一、所致疾病 二、传播方式 三、诊断与防治

流行性斑疹伤寒

所致疾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虱传斑疹伤寒) 传播方式 人——人虱——人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病人血液 检测方法:分离培养(豚鼠接种) 血清学测定、外-斐反应 2、防治 疫苗:灭活全细胞疫苗 抗菌素(氯霉素、四环素)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一、所致疾病 二、传播方式 三、诊断与防治

所致疾病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 传播方式 鼠——鼠蚤——人 诊断与防治 (同普氏立克次体)

汉赛巴通体 一、所致疾病 二、传播方式 三、诊断与防治

所致疾病 猫抓病(CSD) 传播方式 猫、狗抓咬伤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病灶组织 检测方法:病理切片 2、防治 无疫苗 抗菌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

衣 原 体 (Chlamydia)

概 念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衣原体属的类别 沙眼亚种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沙眼衣原体 鼠亚种 肺炎衣原体 衣原体属 鹦鹉热衣原体 兽类衣原体

衣原体属的生物学特性 1、发育周期 2、形态结构 3、培养特性 4、抗原结构 5、抵抗力

发育周期 0 h 0 h 48 h 30 h 8 h 包涵体 始体 原体 24 h

形态结构 形态:原体,球型或梨型,0.2-0.4m Macchiavello染色—红色 始体,圆型,0.5-1m

原体与始体的性状比较 性状 原体 始体 大小(m) 0.2-0.4 0.5-1.0 细胞壁 + — 代谢活性 — ++ 胞外稳定性 + — 性状 原体 始体 大小(m) 0.2-0.4 0.5-1.0 细胞壁 + — 代谢活性 — ++ 胞外稳定性 + — 感染性 + — 繁殖力 — + 毒性 + —

培养特性 1、专性细胞内生长 2、6-8天鸡、鸭胚卵黄囊繁殖

抗原结构 1、脂多糖抗原:属特异性 2、外膜蛋白抗原:种特异性、型特异性

抵抗力 1、热敏感(60 ℃ 5-10min) 2、对抗菌素敏感 3、化学消毒剂敏感

衣原体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衣原体所致疾病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兽类衣原体 人类疾病 沙眼 肺炎 肺炎 呼吸道感染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兽类衣原体 人类疾病 沙眼 肺炎 肺炎 呼吸道感染 性病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幼儿肺炎 对磺胺敏感 + — — — 自然宿主 人、小鼠 人 鸟类 牛、羊 低等哺乳动物 血清型 18 1 不明 3

致病物质与机制 1、内毒素 2、磷脂酶A

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一、所致疾病 二、诊断与防治

所致疾病 沙眼亚种:(沙眼、包涵体结膜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性病淋巴肉芽肿)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结膜、宫颈刮片,分泌物涂片 检测方法:直接镜检(包涵体) 分离培养:接种、 核酸测定 2、防治: 无疫苗 抗菌素有效(磺胺、红霉素、诺氟沙星)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一、所致疾病 二、诊断与防治

所致疾病 肺炎、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冠心病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咽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检测方法:分离培养:接种细胞 抗体测定、核酸测定 2、防治 无疫苗 抗菌素有效

螺 旋 体 (Spirochete)

概 念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螺旋体目的类别 苍白密螺旋体 品他密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杜通氏疏螺旋体 赫姆斯疏螺旋体 奋深疏螺旋体 螺旋体科 疏螺旋体属 螺旋体目 钩端螺旋体科 钩端螺旋体属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苍白亚种:人类梅毒 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 极细亚种:雅司 苍白密螺旋体种 品他密螺旋体种 引起人类品他病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TP菌体细长,大小为7-8μm×0.10-0.15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用普通染料不易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染成棕褐色

2、培养: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3、抵抗力: 极弱,对青霉素、 红霉素、砷剂敏感

(二)致病性 1、所致疾病:获得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 2、致病物质: 透明质酸酶 外膜蛋白

传染源: 梅毒病人为唯一传染源,成年男女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性接触;胎儿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 所致疾病:梅毒 先天梅毒 :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后天梅毒 :通过性接触传染

性接触 后天性梅毒 (Ⅰ) 硬性下 (II)全身梅 (III)皮 疳、大量梅 毒疹、淋巴 肤粘膜溃 毒螺旋体。 结肿大。 疡,坏死 病人 性病变, 内脏器官 肉芽肿样 病变。 胎盘 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 TP 流产、早产 或死产 胎盘 扩散至多 器官繁殖 胎儿血 全身感染 梅毒儿 马鞍鼻、锯齿牙 间质性角膜炎 先天性耳聋

梅毒疹

(三)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硬下疳渗出液、梅毒疹渗出液、淋巴结抽出液 检测方法:直接镜检 血清学诊断: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2、防治 加强性卫生教育 治疗:大剂量青霉素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有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状。对人致病的有伯氏疏螺旋体和回归热螺旋体等。

一、伯氏疏螺旋体——引起莱姆病的病原体 (一)引起莱姆病的疏螺旋体种类: 1、伯氏疏螺旋体:美国和欧洲; 2、伽氏疏螺旋体:欧洲和日本; 3、埃氏疏螺旋体:欧洲和日本。

(二)致病性: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储存宿主——野生或驯养的哺乳动物;啮齿类的 白足鼠;畜类中的鹿等 传播媒介——硬蜱 致病物质:粘附素和内毒素。

所致疾病: 螺旋体 免疫性:体液免疫为主。 早期: 乏力、头痛 发热、肌痛 蜱叮咬 3-30天 2-3周 慢性移动 性红斑 红斑皮损 自行消退 螺旋体 晚期: 慢性关节炎、 慢性神经系统 及皮肤异常 未治疗者80% 可发展为晚期 免疫性:体液免疫为主。

二、回归热疏螺旋体——回归热的病原体 临床特点: 急起急退的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一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重症者可出现黄疸和出血倾向。 分类: 1、虱传回归热:即流行性回归热,病原体为回归热疏螺旋体; 2、蜱传回归热:即地方性回归热,病原体多至15种。

三、奋森疏螺旋体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大量繁殖,协同引起奋森咽峡炎、牙龈炎、口腔坏疽等。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 螺旋较密螺旋体更细密而规则, 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生物学特性 1、培养特性 2、抗原结构 3、抵抗力

培养特性 抗原结构 微需氧,28-30 ℃ ,pH7.2-7.6 Korthof培养基(营养要求复杂) 脂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糖-蛋白复合物(型特异性抗原)

抵抗力 弱,对热、干燥敏感 湿土、水中存活数月 化学消毒剂敏感 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 1、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2、致病物质: 内毒素样物质(ELS) 溶血素(鞘磷脂酶) 细胞毒性因子(CTF)

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染源—鼠和猪(肾长期带菌)、疫水 传播途径:被宿主动物菌尿污染的疫水和泥土,经皮肤、黏膜感染 所致疾病: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

钩端螺旋体的传播方式

(三)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对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以体液免疫为主。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血液(10d)、尿液(1w-3m)、脑脊液 检测方法: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Korthof培养基、动物接种 血清学检测:凝集试验 2、防治 疫苗:外膜疫苗 治疗:青霉素、四环素

放线菌目

放线菌目的类别 星型诺卡菌 巴西诺卡菌 豚鼠诺卡菌 诺卡菌属 含分枝菌酸放线菌 分枝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衣氏放线菌 牛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粘液放线菌 龋齿放线菌 放线菌目 不含分枝菌酸放线菌 放线菌属

诺卡菌属(革兰染色)

诺卡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生物学特性 1、培养:严格需氧 腐生菌,普通培养基 菌落:黄白色,干燥,蜡样 2、抗原结构:不详 3、抵抗力:抗菌素敏感

致病性 1、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肺炎、肺脓肿—吸入 脑膜炎、脑脓肿—血行播散 足菌肿—创口 2、致病物质 不详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痰、脓液 检测方法:直接镜检(菌丝、颗粒) 分离培养:沙氏培养基、 心、脑浸液琼脂平板 生化鉴定 2、防治 手术清创、磺胺药、环丝氨酸

放线菌属(革兰染色)

放线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生物学特性 1、培养:正常寄生菌,培养困难,血平板 厌氧/微需氧 2、抗原结构:不详 3、抵抗力:弱, 抗菌素敏感

致病性 1、所致疾病: 放线菌病:面颈部感染、肺部感染 (类似结核)、腹部感染、 皮肤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牙周病 2、致病物质: 不详

放线菌病(皮肤感染)

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痰、脓液 检测方法:直接镜检(硫磺样颗粒) 2、防治 治疗:大剂量青霉素、TMP-S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