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1 奔豚病 ---- 阳虚寒逆、阳虚饮动 第三组倾情打造 组长:何乐梅 资料收集 : 张志强、叶露 、易玉辉、何乐梅 资料整理:潘早波、王芳 讲稿:申子里扎、梁凡 PPT 制作:龚海波、何乐梅 讲解:梁凡.
Advertisements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 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152 )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伤寒杂病论》及其思想. 内容提示: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与整理 《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 要求: 了解《伤寒杂病论》的曲折命运 理解《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妇人妊娠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
水肿.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补益药对.
水气病脉证并 治第十四 2017/3/1.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第十讲 温里药 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P 何明洋先生p 伍哲欣醫師 p 陳武將醫師 p 公告 p 旺杉, Justin p 福蘭, 郁芬 p 柯慶宗醫師 p 何明洋先生p 伍哲欣醫師 p 陳武將醫師.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七章 温里药.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属“十剂”中“涩可去脱”范畴。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表259 妇人杂病概念 张仲景把不属于妊娠病和产后病之外,而与妇女生理病理有关的多种妇科疾病归于本篇称为妇人杂病。本篇涉及的范围较广,首先提出因虚,积冷,结气,是妇人杂病的总的病因病机。其次论述了热入血室,经水不利,带下,脏躁,梅核气,漏下,腹痛,转胞和前阴疾患,如阴吹,阴痒,阴疮等十余种病证,为后世妇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良好了基础。
经行感冒.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病 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③病机分析:风袭皮毛,肺失宣降, 水泛肌肤 皮水 ①名称由来: ②脉证特点:其脉亦浮、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 ③病机分析: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停皮中。 正水 ①名称由来: ②脉证特点:腹部胀大,气喘,或伴身.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厥阴病的证治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祛 湿 剂.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第 八 章 固涩剂.
利水渗湿药.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消 食 剂.
中药学 第十四章 温里药.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教学大纲 教学教案

医案医话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一)四逆汤证 【原文】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323) 显示少阴不足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一)四逆汤证 【原文】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323) 显示少阴不足 但阳虚不甚 少阴病 脉沉未至脉微或脉微欲绝 急温之 四逆汤 病入少阴,涉及根本,阳亡迅速,死证太多 医案医话

(二)通脉四逆汤证 【原文】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317)

医案医话 下利清谷:脾肾阳虚,水谷不化 手足厥逆: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四末 里寒 脉微欲绝:脾肾阳虚,鼓动无力 身反不恶寒:阴寒内盛,虚阳浮越于外 【脉证】 外热 其人面色赤:阴寒内盛,虚阳浮越于上 腹痛:阴寒凝结,脾络不通 干呕:阴寒犯胃,胃气上逆 咽痛:虚阳循经上扰 利止脉不出:阳气欲绝,下利至甚,无物可下 【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治法】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医案医话 【方药】通脉四逆汤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 甘草二两

医案医话 (三)白通汤证 【原文】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314) 下利:脾肾阳虚,水谷不化 戴阳证 【脉证】 脉微:肾阳虚衰,鼓动无力 面赤:阴盛于下,格阳于上 【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方药】白通汤 附子 干姜 葱白 温肾回阳 温中阳 宣通上下

医案医话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原文】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幹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315) 利不止:脾肾阳虚,水湿下渗 厥逆:阳虚失于温煦 【脉证】 无脉:阳气大伤,阴液将竭 干呕:阴寒犯胃,胃气上逆 心烦:阴寒内盛,虚阳上扰 【病机】阳亡阴竭,寒热格拒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咸寒反佐,滋阴养液 【方药】白通加猪胆汁汤

(五)附子汤证 【原文】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4) 【原文】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305)

医案医话 其背恶寒:阳虚背部失于温煦 手足寒:阳虚失于温煦四末 口中和:排除热证 【脉证】 骨节痛: 肾阳虚衰,寒湿留着于筋脉 骨节肌肉,经气不利 身体痛 脉沉:阳气不足 【病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 治法】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淡渗利水 利小便 【方药】附子汤 附子 茯苓 白术 芍药 人参 健脾燥湿 温经回阳祛湿止痛 温补元阳

(六)真武汤证 【原文】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316)

医案医话 腹痛:阳虚寒凝气滞 小便不利:阳气虚气化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水气浸渍肌肉 【脉证】 自下利:水湿下渗大肠 咳:水饮犯肺,肺气上逆 小便利:阳虚固摄失常 呕:水饮犯胃,胃气上逆 【病机】肾阳虚衰,水饮泛滥 【治法】温阳利水 温肾阳 宣散水气 【方药】真武汤 茯苓 附子 白术 生姜 芍药 淡渗利水 健脾燥湿 活血脉利小便 制约其刚燥之性

(七)桃花汤证 【原文】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306) 【原文】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307)

医案医话 下利便脓血:脾肾阳虚,固摄失常 腹痛:脾肾阳虚,寒凝气滞 【脉证】 小便不利:阳虚气化不利 【病机】脾肾阳虚,固摄失常 【治法】温涩固脱 温中散寒 补益脾胃 【方药】桃花汤 赤石脂 干姜 粳米 医案医话 涩肠固脱

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