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厥热厥病机总纲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十二经络走向图. 手太阴肺经 寅时( 3 点至 5 点) 能量亢进 = 实证状态 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支气管 哮喘,血液充于头部,背、肩部酸痛,肩 部肌肉紧崩,掌部疼痛不可触摸,粗咳胸 痛 能量衰退 = 虚证状态 寒栗,冷汗出,鼻炎,咽喉干燥,锁骨、胸部 疼痛,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异常,失眠,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伤寒杂病论》及其思想. 内容提示: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与整理 《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 要求: 了解《伤寒杂病论》的曲折命运 理解《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介绍  阴阳,有名而无形,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事物 或现象才能体现出来。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 道理,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其象相 应,故曰阴阳应象。正如马莳所言: “ 以天地 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 象相应。 ”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 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主要内容: 1 、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针灸治疗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洪 杰.
和 解 剂.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Acupoints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中医 经络养生.
眼针疗法的理论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鹏琴.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视神经萎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韦企平.
刺 法 灸 法 学 针灸基础教研室 秦晓光.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素问·厥论 主讲人 王洪京.
阴阳学说.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第二章 腧穴总论.
足厥阴肝经.
月经不调.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八章 病 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金 匮 要 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厥阴病的证治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内经刺法.
《针灸学》 第七章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 况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教授.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X-射线荧光分析.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一、寒厥热厥病机总纲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素问·厥论 一、寒厥热厥病机总纲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二、寒厥的病因病机 秋冬夺于所用 纵欲过度 劳倦太过 阴气独在 阳气衰 精气耗损 寒厥 阳气衰于下

三、热厥的病因病机 精气耗损 肾气有衰 阴气虚 阴气衰于下 入房太过 数醉饱 热厥 酒气与谷气相搏 两热相合 阳气独盛

注意 《素问·厥论》 《伤寒杂病论》 热厥概念不同。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 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 者热亦微。……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 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四、昏厥的病机 阴阳逆乱、气机升降出入紊乱

五、厥的治疗 针刺法:调节逆乱之气,补虚泻实 《素问·厥论》 “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针刺之道,在于调气。”

针刺寒厥: 补阳泻阴法:阳气胜,阴气去 《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二阳 二刺其阳经以补之 一阴 一刺其阴经以泻之 二阳 二刺其阳经以补之 一阴 一刺其阴经以泻之 留针法: 阳气来复 《灵枢·终始》 “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 “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 阴刺法: 温通阳气 《灵枢·官针》“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 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针刺左右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如太溪、大踵、水泉等。

热厥的针刺方法 补阴泻阳法: 《灵枢·终始》“刺热厥者,二阴一阳。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 留针法:阴气来复 《灵枢·终始》“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 “留针反为寒” 。

放血: 疏决阴阳气血痹阻 祛除外邪 调节阴阳盛衰 《灵枢·经脉》曰:“泻其邪而出其血” 、“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 《灵枢·五乱》治四厥者 “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 。

火灸: 阴阳气血俱虚或经脉痹阻不通的手足寒 《灵枢·官能》 “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 “阴阳俱虚,火自当之。” “结络坚紧,火所治之。” 《灵枢·刺节真邪》“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热熨:助气血流通 寒凝气滞而厥者较适用 《灵枢·刺节真邪》“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以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上” 。

药物: 《素问·缪刺论》左角发酒,“剃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人发,血余 《本草纲目》 “疗惊痫,去心窍之血,消瘀血”。 美酒能温通经脉 二药配伍,活血通络,开其心窍。 先针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等,后再以左角发酒治之。

治法小结 以针刺为主 + 放血 火灸 热熨 药物

《名医类案·厥》 江篁南治一妇,忽如人将冷水泼之,则手足厥冷,不知人,少顷发热,则渐省,一日二三次。 江诊六脉俱微,若有若无,欲绝非绝,此气虚极之证也。 人参三钱,陈皮一钱,枳壳二分。 人参渐加,服参六两而愈。

要点回顾: 寒厥、热厥的总纲 寒厥、热厥的病因病机

《古今医案按·类中》 一妇人,先胸胁胀痛,后四肢不收,自汗如雨,小便自遗,大便不实,口紧目闭。病已十日。或以为中脏,甚忧,请薛立斋视之。 曰:“非也。若风既中脏,真气既脱,恶证既见,祸在反掌,安能延至十日?” 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或青。 诊其脉,左三部洪数,惟关尤甚。 乃知胸乳胀痛,肝经血虚,肝气痞塞也; 四肢不收,肝经血虚,不能养筋也; 自汗不止,肝经血热,津液妄泄也; 小便自遗,肝经热甚,阴挺失职也; 大便不实,肝木炽盛,克脾土也。 遂用犀角散四剂,诸证顿减。 又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