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病的概念】 ┌气郁 │ ┌ 气虚 ┤气滞 │ │ │ └气陷 气病 ┤ │ 气滞 ── 肝气郁结与脾胃气滞为主,当 | 行气以解郁散结。 │ └ 气逆 ── 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为主, 当降逆平冲。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病机】 ┌ 气虚发热 劳倦过度 ── 劳则气耗 ┤ 情志失调 ── 气乱 └ 谷气下流 ┌ 寒则气闭 寒温不适 ┤ 饮食失节 ──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 热则气泄 【使用注意】 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更伤其气。 其二,气滞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若兼气虚者,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
行气 代表方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柴胡疏肝散 *金铃子散 *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行气法,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 A:脾胃气滞 ── 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 B:肝气郁滞 ── 胁肋胀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 【常用方药】 肝气郁滞 ── 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汤等。 脾胃气滞 ── 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如陈皮、厚朴、木香、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苏子降气汤等。 代表方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柴胡疏肝散 *金铃子散 *瓜蒌薤白白酒汤 (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
越鞠丸 ( 《丹溪心法》) 【组 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g。
【病机】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痰 ·越鞠丸 【主治】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气郁 – 胸膈痞闷,脘腹胀满 (胸腹胀满) 血郁 – 胸胁刺痛,痛有定处 (胸膈刺痛) 痰郁 阻滞中焦 嘈杂吞酸 火郁 升降失常 胃郁不思饮食 食郁 脾郁不消水谷 恶心呕吐 吞酸嗳腐 【病机】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痰 【治法】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方解】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越鞠丸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 * 配伍要点:香附 + 川芎
【运用】 1、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3、临证加减: ·越鞠丸 1、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3、临证加减: 血郁而瘀者,重用川芎,加红花、赤芍 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 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加山楂、麦芽 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子,加黄芩、黄连 痰郁偏重者,加半夏、陈皮、瓜蒌 4、现代运用: · 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 · 慢性胰腺炎、肝胆疾患等属肝气郁者。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 成】 【用法】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9g) 苏叶二两(6g)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 成】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9g) 苏叶二两(6g) 【用法】 *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病机】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半夏厚朴汤 【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气急作痛 【病机】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方解】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 化痰散结之功。 半夏厚朴汤 【方解】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 化痰散结之功。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佐: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运用】 1.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2 临床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半夏厚朴汤 1.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2 临床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 3.现代运用: · 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气互结者。 4.使用注意 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组 成】 【用法】 陈皮 柴胡 (各二钱) 川芎 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组 成】 陈皮 柴胡 (各二钱) 川芎 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主治】肝气郁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情志不调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散 情志不调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嗳气善太息,脉弦 肝气犯脾,气机不畅:脘腹胀满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柴胡疏肝散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减甘草用量,使得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功效大增 【配伍要点】 柴胡 + 香附、川芎
【运用】 1、本方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以及常用方剂。 2、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脉弦。 3、临证加减: ·气滞兼血瘀,疼痛较甚者,加郁金、当归; ·肝郁化火,口苦舌红者,加山栀子、川楝子 4、现代运用: 肝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滞者。 柴胡疏肝散 实验研究:本方能促进胆汁分泌。用雄性大白鼠制成肝郁模型,然后用本方灌胃,在腹腔麻醉条件下,做胆汁引流,记录1小时胆汁流量,结果显示本方对肝郁动物的泌胆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11)。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组成】 瓜蒌实(一枚)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用法】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病机】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胸阳不振 【主治】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胸阳不振 【病机】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解】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 ─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 两药相合,化痰浊,宣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 瓜蒌薤白白酒汤 【方解】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 ─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 两药相合,化痰浊,宣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运用】 本方是治疗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证的基础方剂。 1、辨证要点: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瓜蒌薤白白酒汤 【运用】 本方是治疗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证的基础方剂。 1、辨证要点: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3、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骨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 实验研究:瓜蒌薤白汤与其方中瓜 蒌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明显提高小白鼠常压缺氧能力,亦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并有一定的促解 聚作用。薤白无明显扩冠、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缩力的影响一般也较弱,其他作用与瓜蒌相似,瓜蒌与薤白组成复方,对提高小白鼠耐缺氧能力及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作用较单用为强(中成药研究,1987年;3:45)。
【衍化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痰浊较盛者)。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 胸,不能安卧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 功效: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胸满而痛,心 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 弦或紧。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金铃子 玄胡索各一两(各9g) 【用法】 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 【治法】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金铃子散 【主治】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 【治法】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方解】 金铃子散 君 金铃子──苦寒,行气疏肝,清泄肝火。 臣┐ ├ 玄胡索──苦辛温,行气活血,增强川楝子止痛之功。 佐┘ ◆两药合用,既可疏肝泄热,又能行气止痛,使肝火清,气血畅,诸痛自止。 【注意事项】 因本方具有活血作用,孕妇慎用。
【运用】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诸痛证的代表方剂 2、临证加减: 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1、辨证要点:以胸腹胁肋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用于疝痛,可酌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力。 3、现代运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均可加减用之 金铃子散 实验研究:瓜蒌薤白汤与其方中瓜 蒌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明显提高小白鼠常压缺氧能力,亦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并有一定的促解 聚作用。薤白无明显扩冠、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缩力的影响一般也较弱,其他作用与瓜蒌相似,瓜蒌与薤白组成复方,对提高小白鼠耐缺氧能力及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作用较单用为强(中成药研究,1987年;3:45)。
行气 主治】降气剂具有平喘或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 A:肺气上逆:气喘咳嗽 B: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常用方药】 肺气上逆常选用降气平喘药物,如苏子、杏仁、款冬花、紫菀等为主组方。胃气上逆常选用降逆止呕药物,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竹茹、丁香、柿蒂等为主组方。 【代表方剂】 定喘汤 苏子降气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丁香柿蒂汤 (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
定喘汤 ( 《丹溪心法》) 【组 成】 【用法】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一钱五分(9g) 桑白皮三钱(6g) 黄芩一钱五分(6g) 半夏三钱(9g) 【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徐徐服。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注意事项】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壅之哮喘证。 风寒束表 微恶风寒 定喘汤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壅之哮喘证。 风寒束表 微恶风寒 痰热内壅, 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 肺失宣降 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注意事项】 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 君:麻黄 ─ 宣肺平喘,兼散风寒 白果 ─ 敛肺定喘,化痰 臣:桑白皮 ─ 泄肺平喘 黄芩 -- 清热化痰 定喘汤 君:麻黄 ─ 宣肺平喘,兼散风寒 白果 ─ 敛肺定喘,化痰 臣:桑白皮 ─ 泄肺平喘 黄芩 -- 清热化痰 佐: 杏仁、苏子 降气平喘 款冬花、法夏 止咳化痰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 两者相配,一散一收,散不耗气,收不留邪, 加强平喘之功 * 配伍要点:麻黄+白果;桑白皮+黄芩
【运用】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哮喘。 2、临证加减: 无表证者,麻黄减量; 痰稠难出者,加瓜蒌、胆南星; 肺热重者,加石膏; 1、辨证要点:以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无表证者,麻黄减量; 痰稠难出者,加瓜蒌、胆南星; 肺热重者,加石膏; 3、现代运用: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蕴肺者,可加减使用之。 定喘汤 临 床报道:用定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气管炎100例,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个别继发感染者,酌加鱼腥草、蒲公英,服药期间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且 均在发作期接受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占83%,好转占14%,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7%。本方确有较好的平喘、止咳、祛痰作用(新医 学,1972;9∶14)。
苏子降气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 成】 【用法】 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每二两半(各9g) 川当归去芦,两半(6g) 甘草炙,二两(6g) 肉桂去皮,一两半(3g) 前胡去芦 厚朴去粗皮, 姜汁拌炒,各一两(各6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片,同煮至八分,去滓热 服,不拘时候。
【治法】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温肾纳气) 苏子降气汤 【主治】 实喘 寒痰壅肺,痰涎壅盛,喘咳短气, 上实 肺失宣降: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下虚 腰失所养:腰痛脚软 不能化饮:肢体浮肿 肺实 肾虚 【病机】痰涎壅盛,肾气不足。 【治法】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温肾纳气) 【注意事项】 方中药多温燥,对肺肾阴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使用。
【方解】 君:苏子 ─ 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臣:半夏 ─ 降气化痰 厚朴 ─ 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佐:前胡 ─ 降气祛痰 苏子降气汤 君:苏子 ─ 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臣:半夏 ─ 降气化痰 厚朴 ─ 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佐:前胡 ─ 降气祛痰 肉桂 ─ 温肾纳气,温化水饮 当归 ─ 养血和血,血和以助气降 — “治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 — 配肉桂温补下元,以治下虚 苏叶、生姜─宣肺散寒、和胃降逆 使: 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调和脾胃 * 配伍要点 (1) 降气化痰药 + 温肾补虚药 (2) 大队降逆药+宣散药
【运用】 本方主治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 2、临证加减: 喘咳甚者,加沉香、紫苑、冬花 兼表证,加麻黄、杏仁、荆芥 1、辨证要点:喘咳气急,痰多色白,胸膈满闷,苔白滑或腻。 2、临证加减: 喘咳甚者,加沉香、紫苑、冬花 兼表证,加麻黄、杏仁、荆芥 3、现代运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不张、嗜酸细胞增 多症、肺气肿等属上实下虚者。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 〖附方〗 三子养亲汤 方源: 《韩氏医通》 组成: 白芥子(6g) 苏子(9g) 莱菔子(9g) 用法: 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9g),用生绢小袋盛之, 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功用: 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三方均有降逆平喘,祛痰止咳之功。用治痰涎壅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证。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故以降气祛痰平喘,温肾纳气立法,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证为特征。 苏子降 气汤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伴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征。 定喘汤 本方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特征。 小青龙汤
*旋复代赭石汤(《伤寒论》) 【组成】 【用法】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0g) 代赭石一两(9g) 甘草炙,三两(6g) 半夏洗半升(9g) 大枣十二枚,擘(4g)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 (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注意事项】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旋复代赭石汤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痰浊内阻于下心:心下痞硬,苔白滑 胃虚气逆:频频嗳气,或反胃,恶心呕吐。 胃虚痰阻之象:舌淡,脉弦虚, 伤寒误吐、 下, 伤及 胃气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 (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注意事项】 方中药多温燥,对肺肾阴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使用。
【方解】 君:旋覆花 ─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臣:代赭石 ─ 质重降逆,下气止呕 * 君臣相配,降逆下气,止呕化痰 旋复代赭石汤 君:旋覆花 ─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臣:代赭石 ─ 质重降逆,下气止呕 * 君臣相配,降逆下气,止呕化痰 生姜 ─ 温胃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佐:人参 、大枣 — 益气补虚 使:炙甘草 ─ 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 (1) 旋覆花+代赭石
【运用】 本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 1、辨证要点: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苔白腻,脉弦虚。 2、临证加减: 气逆较著,胃虚不甚者,重用代赭石; 痰多苔腻者,加茯苓、陈皮 腹胀较甚者,加枳实、厚朴 脾阳不足者,加干姜、吴茱萸 内有蕴热者,加黄连、竹茹 3、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 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胃气虚弱, 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者。 旋复代赭石汤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用法】 橘皮二升(12g) 竹茹二升(12g)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大枣三十枚(5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法】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注意事项】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证。 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橘皮竹茹汤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证。 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呃逆或干呕,舌嫩红,脉虚数 【病机】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法】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注意事项】 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
【方解】 君:橘皮 ─ 行气和胃止呃, 竹茹 ─ 清热安胃止呕 * 两药相配,既能降逆止呕,又能清热安胃 臣:人参─益气补中 生姜─和胃止呃 橘皮竹茹汤 君:橘皮 ─ 行气和胃止呃, 竹茹 ─ 清热安胃止呕 * 两药相配,既能降逆止呕,又能清热安胃 臣:人参─益气补中 生姜─和胃止呃 佐使:甘草、大枣─益气和胃 * 配伍要点 (1) 橘皮+竹茹
【运用】 本方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 2、临证加减: 胃阴不足甚者,加石斛、麦冬; 胃热较甚者,加黄连; 1、辨证要点:呃逆或干呕、舌嫩红,脉虚数。 2、临证加减: 胃阴不足甚者,加石斛、麦冬; 胃热较甚者,加黄连; 呃逆重而气虚不甚者,去参、枣, 加杷叶、柿蒂。 3、现代运用: · 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妊 娠恶阻属于胃虚有热者。 橘皮竹茹汤
本方重在降逆化痰,辅以益气和胃,用治 旋覆代赭汤 胃虚,痰阻气逆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呕吐之证。 两方均有降逆气,止呕呃,益气和胃之功, 旋覆代赭汤 胃虚,痰阻气逆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呕吐之证。 两方均有降逆气,止呕呃,益气和胃之功, 用治胃虚气逆之呕呃证。 橘皮竹茹汤 本清方重在热安胃以止呕,降逆化痰之力 弱,用治胃虚有热,气逆之呕呃证。
*丁香柿蒂散(《伤寒论》) 【组成】 丁香(6g) 柿蒂(9g) 人参(3g) 生姜(6g) 【用法】 水煎服。
【病机】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治法】 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 【注意事项】 【主治】 虚寒呃逆。 丁香柿蒂散 【主治】 虚寒呃逆。 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治法】 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 【注意事项】 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
【方解】 丁香柿蒂散 ┌丁香──温胃以行滞气 君 │ └柿蒂──降逆以止呃逆 臣 生姜──温中降逆 佐 人参──补中益气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气行,胃虚恢复,则呃逆可止。
【运用】 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 2、临证加减: 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 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1、辨证要点: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 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3、现代运用: 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者,可加减使用。 丁香柿蒂散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理气剂概念、分类、使用注意。 2、越鞠丸用治六郁证,为何方中不用化痰药? 3、试分析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方意义? 4、分析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在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