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郁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概 述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 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病证。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解 表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十五章 理气药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和 解 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妊娠恶阻.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和 解 剂.
王 付 制作.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内科。脾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 作.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经行感冒.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气血同病辩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祛 湿 剂.
呃 逆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老佛爷药方(经验大健脾丸) 【简介】:清代太医院的设制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旧制,顺治1644年设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事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诊视疾病、配制药物,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此为宫廷处方,内容如下: 老佛爷 经验大健脾丸 人参二钱五分 於术五钱,土炒 陈皮二钱五分 茯苓五钱 半夏二钱五分.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 述 第一节 清化热痰药 第二节温化寒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病的概念】        ┌气郁        │    ┌ 气虚 ┤气滞    │   │    │   └气陷 气病 ┤    │ 气滞 ── 肝气郁结与脾胃气滞为主,当 | 行气以解郁散结。    │    └ 气逆 ── 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为主, 当降逆平冲。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病机】               ┌ 气虚发热  劳倦过度 ── 劳则气耗 ┤        情志失调 ── 气乱              └ 谷气下流       ┌ 寒则气闭  寒温不适 ┤       饮食失节 ──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 热则气泄   【使用注意】   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误用补气,则其滞愈增;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更伤其气。   其二,气滞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若兼气虚者,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

行气 代表方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柴胡疏肝散 *金铃子散 *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行气法,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   A:脾胃气滞 ── 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   B:肝气郁滞 ── 胁肋胀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 【常用方药】   肝气郁滞 ── 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汤等。   脾胃气滞 ── 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如陈皮、厚朴、木香、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方,代表方有苏子降气汤等。   代表方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柴胡疏肝散  *金铃子散   *瓜蒌薤白白酒汤 (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

越鞠丸 ( 《丹溪心法》) 【组 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g。

【病机】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痰 ·越鞠丸 【主治】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气郁 – 胸膈痞闷,脘腹胀满 (胸腹胀满) 血郁 – 胸胁刺痛,痛有定处 (胸膈刺痛) 痰郁 阻滞中焦 嘈杂吞酸 火郁 升降失常 胃郁不思饮食 食郁 脾郁不消水谷 恶心呕吐 吞酸嗳腐 【病机】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痰 【治法】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方解】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越鞠丸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 * 配伍要点:香附 + 川芎

【运用】 1、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3、临证加减: ·越鞠丸 1、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3、临证加减: 血郁而瘀者,重用川芎,加红花、赤芍 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 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加山楂、麦芽 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子,加黄芩、黄连 痰郁偏重者,加半夏、陈皮、瓜蒌 4、现代运用: · 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 · 慢性胰腺炎、肝胆疾患等属肝气郁者。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 成】 【用法】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9g) 苏叶二两(6g)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 成】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9g)  苏叶二两(6g) 【用法】 *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病机】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半夏厚朴汤 【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气急作痛 【病机】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方解】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 化痰散结之功。 半夏厚朴汤 【方解】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 化痰散结之功。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佐: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运用】 1.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2 临床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半夏厚朴汤 1.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2 临床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 3.现代运用: · 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气互结者。 4.使用注意 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组 成】 【用法】 陈皮 柴胡 (各二钱) 川芎 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柴胡疏肝散 《医学统旨》 【组 成】 陈皮 柴胡 (各二钱) 川芎 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主治】肝气郁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情志不调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散 情志不调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嗳气善太息,脉弦 肝气犯脾,气机不畅:脘腹胀满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柴胡疏肝散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减甘草用量,使得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功效大增 【配伍要点】 柴胡 + 香附、川芎

【运用】 1、本方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以及常用方剂。 2、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脉弦。 3、临证加减: ·气滞兼血瘀,疼痛较甚者,加郁金、当归; ·肝郁化火,口苦舌红者,加山栀子、川楝子 4、现代运用: 肝炎、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滞者。 柴胡疏肝散 实验研究:本方能促进胆汁分泌。用雄性大白鼠制成肝郁模型,然后用本方灌胃,在腹腔麻醉条件下,做胆汁引流,记录1小时胆汁流量,结果显示本方对肝郁动物的泌胆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11)。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组成】 瓜蒌实(一枚)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用法】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病机】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胸阳不振 【主治】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胸阳不振 【病机】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解】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 ─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 两药相合,化痰浊,宣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 瓜蒌薤白白酒汤 【方解】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臣:薤白 ─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 两药相合,化痰浊,宣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运用】 本方是治疗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证的基础方剂。 1、辨证要点: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瓜蒌薤白白酒汤 【运用】 本方是治疗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证的基础方剂。 1、辨证要点: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3、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骨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 实验研究:瓜蒌薤白汤与其方中瓜 蒌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明显提高小白鼠常压缺氧能力,亦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并有一定的促解 聚作用。薤白无明显扩冠、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缩力的影响一般也较弱,其他作用与瓜蒌相似,瓜蒌与薤白组成复方,对提高小白鼠耐缺氧能力及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作用较单用为强(中成药研究,1987年;3:45)。

【衍化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痰浊较盛者)。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 胸,不能安卧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 功效: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胸满而痛,心 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 弦或紧。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金铃子   玄胡索各一两(各9g) 【用法】 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 【治法】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金铃子散 【主治】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 【治法】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方解】 金铃子散 君  金铃子──苦寒,行气疏肝,清泄肝火。 臣┐    ├ 玄胡索──苦辛温,行气活血,增强川楝子止痛之功。 佐┘   ◆两药合用,既可疏肝泄热,又能行气止痛,使肝火清,气血畅,诸痛自止。  【注意事项】 因本方具有活血作用,孕妇慎用。

【运用】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诸痛证的代表方剂 2、临证加减: 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1、辨证要点:以胸腹胁肋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用于疝痛,可酌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力。 3、现代运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均可加减用之 金铃子散 实验研究:瓜蒌薤白汤与其方中瓜 蒌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明显提高小白鼠常压缺氧能力,亦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并有一定的促解 聚作用。薤白无明显扩冠、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缩力的影响一般也较弱,其他作用与瓜蒌相似,瓜蒌与薤白组成复方,对提高小白鼠耐缺氧能力及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作用较单用为强(中成药研究,1987年;3:45)。

行气  主治】降气剂具有平喘或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   A:肺气上逆:气喘咳嗽   B: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常用方药】   肺气上逆常选用降气平喘药物,如苏子、杏仁、款冬花、紫菀等为主组方。胃气上逆常选用降逆止呕药物,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竹茹、丁香、柿蒂等为主组方。 【代表方剂】    定喘汤     苏子降气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丁香柿蒂汤   (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

定喘汤 ( 《丹溪心法》) 【组 成】 【用法】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一钱五分(9g) 桑白皮三钱(6g)  黄芩一钱五分(6g) 半夏三钱(9g) 【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徐徐服。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注意事项】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壅之哮喘证。 风寒束表 微恶风寒 定喘汤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壅之哮喘证。 风寒束表 微恶风寒 痰热内壅, 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 肺失宣降 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注意事项】 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 君:麻黄 ─ 宣肺平喘,兼散风寒 白果 ─ 敛肺定喘,化痰 臣:桑白皮 ─ 泄肺平喘 黄芩 -- 清热化痰 定喘汤 君:麻黄 ─ 宣肺平喘,兼散风寒 白果 ─ 敛肺定喘,化痰 臣:桑白皮 ─ 泄肺平喘 黄芩 -- 清热化痰  佐: 杏仁、苏子 降气平喘 款冬花、法夏 止咳化痰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 两者相配,一散一收,散不耗气,收不留邪, 加强平喘之功 * 配伍要点:麻黄+白果;桑白皮+黄芩

【运用】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哮喘。 2、临证加减: 无表证者,麻黄减量; 痰稠难出者,加瓜蒌、胆南星; 肺热重者,加石膏; 1、辨证要点:以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无表证者,麻黄减量; 痰稠难出者,加瓜蒌、胆南星; 肺热重者,加石膏; 3、现代运用: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蕴肺者,可加减使用之。 定喘汤 临 床报道:用定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气管炎100例,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个别继发感染者,酌加鱼腥草、蒲公英,服药期间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且 均在发作期接受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占83%,好转占14%,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7%。本方确有较好的平喘、止咳、祛痰作用(新医 学,1972;9∶14)。

苏子降气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 成】 【用法】 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每二两半(各9g) 川当归去芦,两半(6g)  甘草炙,二两(6g) 肉桂去皮,一两半(3g)   前胡去芦 厚朴去粗皮, 姜汁拌炒,各一两(各6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片,同煮至八分,去滓热 服,不拘时候。

【治法】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温肾纳气) 苏子降气汤 【主治】 实喘 寒痰壅肺,痰涎壅盛,喘咳短气, 上实 肺失宣降: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下虚 腰失所养:腰痛脚软 不能化饮:肢体浮肿 肺实 肾虚 【病机】痰涎壅盛,肾气不足。 【治法】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温肾纳气) 【注意事项】 方中药多温燥,对肺肾阴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使用。

【方解】 君:苏子 ─ 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臣:半夏 ─ 降气化痰 厚朴 ─ 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佐:前胡 ─ 降气祛痰 苏子降气汤 君:苏子 ─ 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臣:半夏 ─ 降气化痰 厚朴 ─ 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佐:前胡 ─ 降气祛痰 肉桂 ─ 温肾纳气,温化水饮 当归 ─ 养血和血,血和以助气降 — “治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 — 配肉桂温补下元,以治下虚 苏叶、生姜─宣肺散寒、和胃降逆 使: 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调和脾胃 * 配伍要点 (1)   降气化痰药 + 温肾补虚药 (2)   大队降逆药+宣散药

【运用】 本方主治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 2、临证加减: 喘咳甚者,加沉香、紫苑、冬花 兼表证,加麻黄、杏仁、荆芥 1、辨证要点:喘咳气急,痰多色白,胸膈满闷,苔白滑或腻。 2、临证加减: 喘咳甚者,加沉香、紫苑、冬花 兼表证,加麻黄、杏仁、荆芥 3、现代运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不张、嗜酸细胞增 多症、肺气肿等属上实下虚者。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 〖附方〗 三子养亲汤  方源: 《韩氏医通》  组成: 白芥子(6g)   苏子(9g)   莱菔子(9g)  用法: 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9g),用生绢小袋盛之,      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功用: 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三方均有降逆平喘,祛痰止咳之功。用治痰涎壅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证。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故以降气祛痰平喘,温肾纳气立法,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证为特征。 苏子降 气汤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伴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征。 定喘汤 本方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特征。 小青龙汤

*旋复代赭石汤(《伤寒论》) 【组成】 【用法】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0g)  代赭石一两(9g) 甘草炙,三两(6g) 半夏洗半升(9g)  大枣十二枚,擘(4g)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 (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注意事项】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旋复代赭石汤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痰浊内阻于下心:心下痞硬,苔白滑 胃虚气逆:频频嗳气,或反胃,恶心呕吐。  胃虚痰阻之象:舌淡,脉弦虚, 伤寒误吐、 下, 伤及 胃气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   (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注意事项】 方中药多温燥,对肺肾阴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使用。

【方解】 君:旋覆花 ─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臣:代赭石 ─ 质重降逆,下气止呕 * 君臣相配,降逆下气,止呕化痰 旋复代赭石汤 君:旋覆花 ─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臣:代赭石 ─ 质重降逆,下气止呕 * 君臣相配,降逆下气,止呕化痰   生姜 ─ 温胃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佐:人参 、大枣 — 益气补虚 使:炙甘草 ─ 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 (1) 旋覆花+代赭石

【运用】 本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 1、辨证要点: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苔白腻,脉弦虚。 2、临证加减: 气逆较著,胃虚不甚者,重用代赭石; 痰多苔腻者,加茯苓、陈皮 腹胀较甚者,加枳实、厚朴 脾阳不足者,加干姜、吴茱萸 内有蕴热者,加黄连、竹茹  3、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 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胃气虚弱, 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者。 旋复代赭石汤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用法】 橘皮二升(12g) 竹茹二升(12g)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大枣三十枚(5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法】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注意事项】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证。 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橘皮竹茹汤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证。 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呃逆或干呕,舌嫩红,脉虚数   【病机】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法】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注意事项】 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

【方解】 君:橘皮 ─ 行气和胃止呃, 竹茹 ─ 清热安胃止呕 * 两药相配,既能降逆止呕,又能清热安胃 臣:人参─益气补中 生姜─和胃止呃 橘皮竹茹汤 君:橘皮 ─ 行气和胃止呃, 竹茹 ─ 清热安胃止呕 * 两药相配,既能降逆止呕,又能清热安胃  臣:人参─益气补中 生姜─和胃止呃  佐使:甘草、大枣─益气和胃   * 配伍要点 (1) 橘皮+竹茹

【运用】 本方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 2、临证加减: 胃阴不足甚者,加石斛、麦冬; 胃热较甚者,加黄连; 1、辨证要点:呃逆或干呕、舌嫩红,脉虚数。 2、临证加减: 胃阴不足甚者,加石斛、麦冬; 胃热较甚者,加黄连; 呃逆重而气虚不甚者,去参、枣, 加杷叶、柿蒂。 3、现代运用: · 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妊 娠恶阻属于胃虚有热者。 橘皮竹茹汤

本方重在降逆化痰,辅以益气和胃,用治 旋覆代赭汤 胃虚,痰阻气逆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呕吐之证。 两方均有降逆气,止呕呃,益气和胃之功, 旋覆代赭汤 胃虚,痰阻气逆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呕吐之证。 两方均有降逆气,止呕呃,益气和胃之功, 用治胃虚气逆之呕呃证。  橘皮竹茹汤 本清方重在热安胃以止呕,降逆化痰之力 弱,用治胃虚有热,气逆之呕呃证。

*丁香柿蒂散(《伤寒论》) 【组成】 丁香(6g) 柿蒂(9g) 人参(3g) 生姜(6g) 【用法】 水煎服。

【病机】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治法】 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 【注意事项】 【主治】 虚寒呃逆。 丁香柿蒂散 【主治】 虚寒呃逆。 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治法】 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 【注意事项】 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

【方解】 丁香柿蒂散      ┌丁香──温胃以行滞气   君  │      └柿蒂──降逆以止呃逆   臣  生姜──温中降逆   佐  人参──补中益气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气行,胃虚恢复,则呃逆可止。 

【运用】 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 2、临证加减: 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 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1、辨证要点: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 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3、现代运用: 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者,可加减使用。 丁香柿蒂散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理气剂概念、分类、使用注意。 2、越鞠丸用治六郁证,为何方中不用化痰药? 3、试分析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方意义? 4、分析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在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