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薄一波.
Advertisements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四讲: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篇).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小平,您好.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西亭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国情国策和社会责任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 张晓风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读名言 品理想 理想是一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俄)托尔斯泰.
专 题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 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人:孔利娜 孙小燕 蔡 玲.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现阶段的基 本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就理论方面来讲,作为学说它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就实践方面来讲,它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给共产主义下过许多定义,归纳起来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就理论方面来讲,作为学说它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就实践方面来讲,它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就理论与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来  讲,共产主义则是一种崭新的  社会制度。

* 学完本章 任务和目标: 了解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 学完本章 任务和目标: 了解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向   全党、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总动员,你   怎样以实际行动响应?

第一节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 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节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   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  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  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  斗目标,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的最高利益,又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  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  的事业。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对于如何实现最理想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作过孜孜不倦的追求。 例如,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符合实际和难以实现的空想。对于他们的学说,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们学说的合理成 分,抛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 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 社会――共产主义,做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 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作了这样的概述: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  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下写  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源极大丰富。在共产    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入,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学要的程度。 第二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    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    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    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    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

第三 实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    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劳    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    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    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    上的不公平现象。 第四 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    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    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    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    间的差别也将消除。

第五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    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    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    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    识和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    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 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    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    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    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    失去其阶级性质。

已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也表明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所证明。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它的鼓舞下,无 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 开展,无产阶级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 起来,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各国共产党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到20世纪40 年代中后期,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无产阶级没 有取得政权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也蓬勃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烈追求,到20世纪 80年代,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有15个。

第二节 党的现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节 党的现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 【 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 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 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 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 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    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    论武器。

  我们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 过程,走了一段弯路。 1956年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轻 率 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提出在经济上十五年内赶超英国 “左”倾主义 ◇高指标 ◇瞎指挥 ◇“共产风”

再认识的一次新的升华,也可以说是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的透彻提示。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  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相对于资  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但事实上摆脱贫穷的  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  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  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的说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这个路上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  再认识的一次新的升华,也可以说是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的透彻提示。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和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和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出了论述 第一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历史阶段。 第二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    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    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    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    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    阶段。

第四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    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    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们生活水平比    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    历史阶段。 第六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    先有后的发展, 逐步缩小历史差距    的历史阶段。

第七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    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    史阶段。 第八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    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    同时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     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它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  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转变过程。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民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呢? 】    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  社会。”中国人首先实现了从贫困到  温饱的跨越。

☆ 什么是小康社会?     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   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   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   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   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极  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  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提高。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城镇消费结构  和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用于吃饭穿衣的  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缩小,用于住、用的支出  以及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相应扩大,  标志着城镇居民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走  向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国

 农民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其次是从温饱到小康的超越。    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经过20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联合国粮农组织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  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     60%以上为贫困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40%以下为富裕    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  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  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

   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构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是,是从1981年到21世纪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值翻两番。   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形成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     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三大宣布,温饱问题到1987年已经基 本解决。2002年11月8日召开的第十六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宣布,我国已 经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 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  阶段,也就是开始实施第三步的战略部署的新  阶段。我们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人民  世代梦寐以求的,但是小康不是静态的,而是  动态的,它本身有一个从低向高发展的过程。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只是初步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向更高的小康水平迈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江泽民同志强调,21世纪头2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  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在这一时期内,集  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们  生活更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 在小康社会问题上有两种应该注意的倾向: ◆ 看不到我国就要进入小康社会,综合国力有   了很大增强,有可能又有必要集中力量办一   些有力推进现代化的大事,是不对的; ◆ 忘掉我们的基本国情,以为不应实行或者可   以很快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   更是不对的。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世  纪必须继续为完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历史任务而奋斗。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加。基本实现工业 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度和 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 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  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  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这是因为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 实际进程,也有利于向国际社会真实地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第二,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    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    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 第四,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    源是具备的。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    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和    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我们仍然    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 第六,有党的坚强领导。实践证明,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正确    的,基本方针,政策是行之有    效的 。

第一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促进科 技的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 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毋庸讳言,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而有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不会是没有困难和一帆风顺的。十六大清醒地估量了这些困难。“形式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快实现。 第一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促进科    技的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    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 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 第三 积极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    活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对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化认识:    ⑴、 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调动一切有       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构筑       有利于发展的微观基础。

⑵ 、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   市场环境,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 。 ⑶、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转变和规   范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⑷、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既有利于生产特别   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的分配体制和机制。 ⑸、要坚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

第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    系,为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