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讲:杨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西亭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专 题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欢迎 各位老师光临指导! 经贸艺术部 吴玉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二章 讲授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讲:杨玲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说明和要求 一、总课时 : 45课时.实践教学占50%,包括影象讨论等。单 班每人承担8学时。 二、期末总成绩的评定: 一、总课时 : 45课时.实践教学占50%,包括影象讨论等。单 班每人承担8学时。 二、期末总成绩的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 40%)+ 平时成绩(60%) 1、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 ,出勤、态度以及参与课堂讨论 情况,占总评成绩的60% 2、期末出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三、学 分 :4学分

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把握重点 讲清思路 通过该“体系”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一,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理论素养是人的核心、灵魂,是第一位的素养 教学要求: 把握重点 讲清思路 深入理解 联系实际

相信每一位学生,遵循主体性原则 依靠每一位学生,遵循实践性原则 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创新性原则 关注每一位学生,遵循开放性原则 相信每一位学生,遵循主体性原则 依靠每一位学生,遵循实践性原则 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创新性原则 关注每一位学生,遵循开放性原则 教学理念 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授课方法专题滚动法 专题一邓小平人格魅力 三 人生 启迪 四 人生 启迪 一 生平简介 二 三起 三落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生平简介 (1904—1997)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04年出生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 时的邓小平,时年16岁 邓小平 四川广安人 24 年转往苏联 学习26年回国 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 云逸等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15至 17日,邓小平参加了 仅20人参加的中共中 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 扩大会议。 邓小平在1958年、 1965年两次重游故地。 毛主席在1964年亲笔题写了 “遵义会议会址”6个大字。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37年,抗战初期的邓小平,时年33岁。 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共同领 导创建了晋冀豫等抗日根 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1947年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他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并向华东、中南、西南各省进军。 1947年,解放战争中的 邓小平,时年43岁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6年至1963年,曾多次赴莫斯科同苏共领导人进行谈判和斗争。

1984年1月,邓小平为深圳 1984年10月1 日国庆阅兵 1984年10月1日 国庆阅兵 “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 1984年1月,邓小平为深圳 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 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 策是正确的。” 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年52岁 1984年10月1 日国庆阅兵 1984年10月1日 国庆阅兵

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 视察深圳后,在九0二艇上 发表讲话。

邓小平的 三落三起: 第一次:1933年4月,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由于他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因而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排挤和打击入狱而“一落”,遵义会议才起来。 第二次:68 年被打成“第二号走资派”,发配江西,直到 71 年“九一三“事件后于1973年3月恢复了他的国务院副总理时二起。 第三次:从75年11月开始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76年4月的“天安门事件”而“三落”,到1977年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他所有的职务。

邓小平“文革”时期在江西

邓小平是20世纪最伟大人物之一 他话不多,却有着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并用短短几句话表达出来的高超能力。因此,他能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大量的事情。 ------基辛格 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这位号称小个子的领导人,非常爱他的家,爱打桥牌,爱读书、抽烟,为人朴实,顽强坚定,他带着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精神领导着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古老的国家前进,使这个国家摆脱了贫穷和落后。寻求真理,不照搬外国的经验,构思自己的一个模式,清除中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这些,都是邓小平的座右铭。 《最后一位伟人》载哥伦比亚《时代报》

[美]戴维·W·张:《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富有想象的理想主义者,周恩来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那么邓小平则是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一个坚持斗争并斗争到胜利的对抗主义者 [美]戴维·W·张:《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

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现实生活中存在两条思想路线: 其一、理论脱离实际——主观主义思想路线 其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是反对 教条主义的的思想先导 右倾(落后于客观现实) 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 “左”倾(超越于客观现实) 经验主义 实质:从本本出发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是反对 教条主义的的思想先导 第一阶段: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中央领导层形成共识 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延安整风——七大,全党形成共识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是反对 教条主义的的思想先导 右倾(落后于客观现实) 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 “左”倾(超越于客观现实) 经验主义 实质:从本本出发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是反对 教条主义的的思想先导 第一阶段: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中央领导层形成共识 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延安整风——七大,全党形成共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 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 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全面确立。

背离 1957年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人物 邓小平 时间 1、推倒“两个凡是” 2、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针对 1978年12月18日 1、推倒“两个凡是” 2、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针对 “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贡献

“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邓小平风格就是实事求是的风格。 “不管白猫黑猫,捉 住老鼠就是好猫” 正视现实,承认落后。多干少说, 不搞争论。人民满意,国家高兴。

定义 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最 早是由邓小平概括的。他在1980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 概括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人物 江泽民 发展 时间 2002十六大 与时俱进:

3.江泽民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且 把它看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 定性因素,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 线的认识。

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路线的概括: 解放思想、 实事求 是、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辨证关系 实事求是是核心 实事求是是解放 解放思想是实事 思想、时俱进的 求是与时俱进 根据和目的。 的前提和条件。 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和实事求是 是相互包含、相 互依存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的探 索永无止境。

专题二邓小平理论 1、理论综述 2、具体理论 三 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 一讲 社会主 义本质论 二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论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2、历史条件:总结我国胜利失败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3、现实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4、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命题提出 (1978-1982) 第二阶段——轮廓形成 (1982-1987) 第三阶段——体系建立(1987-1992) 5、确立:1997年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98年确立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6、内容: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提出: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形成: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后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内容: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关系: 该体系又都是同一项历史使命的思想求索、同一块实践土壤的认识之花,因而既有独特贡献又紧密相连,既面对共同主题又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既内在统一又层层递进,绚丽多彩,却又同根同源,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鲜明特征。将之统称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再次,它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辨证关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三者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讲 社会主义本质 特点 提出 内容 认识 内涵 原则 意义

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 1认识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该制度不仅无产阶级共产党 人向往它实践它,而且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直在梦想和追寻.从16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学者莫尔到19世纪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一直在梦想和追寻一个无剥削、无压迫、公有的社会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学者莫尔1516年 出版了一本《关于最完美国家制 度和乌托邦最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简称《乌托邦》莫尔在书中抨击 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一切弊端,认 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祸害的总根 源。只有彻底废除私有制度财富 才有可能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 人类才有福利。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主 张 消 灭 私 有 制 度 傅立叶 圣西门 欧文 圣西门他在1893年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

恩格斯曾说:“永远不要忘记,科学社会主义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确立起来的。”

邓小平针对我们对社会主义不 十分清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1992年 南巡,揭示除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1、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探讨社会主义特征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1、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2、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不知道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列宁的社会主义公式 苏维埃政权 + 普鲁士电气化铁路+ 美国托拉斯 + 资本主义管理经验 + …… = 总和 = 社会主义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

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

毛泽东 1956年 . 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也不可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表现为: 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 “ 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 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也不可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表现为: 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 主义;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毛泽东 1956年

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最根本的经验教训(1) 邓小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976年文革结束时,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地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直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都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所导致的。 ?

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2) ? ? ? 邓小平的思考: 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

1985年4月,邓小平说:“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雷尼尔,针对国外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会不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的两种评论发表谈话,“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尼尔

1986年底,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还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1990年2月,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 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 改革开放之际,针对一些人因政策的 调整而产生的困惑和疑惑,第一次提 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谈到计划与市场问题时,全面、深刻、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3内容 上一页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2) 3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上一页 返回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物质条件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奋 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终极的价值取向和 奋斗目标 返回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 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 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 下一页

(批唯生产力论影像) 批唯生产力论 上一页 返回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 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 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剥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消灭。

(消除两极分化影像)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上一页 下一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终极的 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终极的 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下一页

4内涵 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 社会主义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两对基本矛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 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列宁:社会主义就是要创造出 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2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生产力目标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能否达到这两大实际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 生产力目标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人民利益目标

3 五句话体现了: 生产力目标和生产关系目标的统一, 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5原则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公有制 占主体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6意义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明了在实践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政治上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返回

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 定义 形成 长期性 意义 含义 实际 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 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小平提出的。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 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小平提出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 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 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区别,在实践上与其它国家搞过的社会主义也不相同。

? 定义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报告

“特”在哪里 (1) 把今天的社会主义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社会主义对比,有什么差别。概括起来讲有五条: 第一、首先是“特”在改革开放。  (1) 把今天的社会主义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社会主义对比,有什么差别。概括起来讲有五条:  第一、首先是“特”在改革开放。  第二、”特”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  第三、”特”在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虽然理 想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是目标是不能 改变的。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 主义。

第五、“特”在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2)还体现在“四个特”上: “特”在公有制与市场经 济结合上; “特”在共产党领 导、人 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上; “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 会意识 上; “特”在以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为基础的和平 发展道路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社会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定义 探索 形成 含义 实际 特征 长期性 意义

1定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 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 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 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历史阶段。 ——十三大报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路 2探索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 命问题的基本的根 据”。“认清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 发展阶段。

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可分为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 的发展阶段没有作出进一步判断 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可分为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2、 苏联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 未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判断 列宁是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第一人。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但没有来及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

斯大林: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经历不同阶段,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之时。”认为社会主义是短暂阶段。1936年斯大林就急于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1939年又提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任务。由于当时仍处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导致我国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失误,并 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赫鲁晓夫: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表现得更加急迫。1959年苏共21 大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已全面进入了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在1961苏共二十二大上,公开宣称苏联用二十年即1980年将建成共产主义,还说:“这一代苏联人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度过。

勃列日涅夫: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并向共产主义过渡。

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则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入口处” 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 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 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 巩固。”

1958年,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认为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195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我党对中国国情缺乏全面认识,特别是“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的探索。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作出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这就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使我们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国 情 构成要素 对中国社会主义国情的重新认识 阶 级状 况 国 际环 境 历 史特 点 文 化教 育 人 口因 素 政 治制 度 国 情 构成要素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地 理状 况 民族构成及传统 生产力 发展水平

3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判断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真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的。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概念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理论

1987年8月,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 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 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 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 来制定规划。”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阶段的特 征和历史进程做了全面的展开和说明,第一次系统 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4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已经是社会 主义必须坚 持不能离开 定性 正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 段不能超越 定位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特殊的阶段 社会发展程度 社会性质 社会发展历史地位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是 我 国 最 大 实 际 5实际 历史前提 时代特点 国情基础

历史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历史起点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40

国情基础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生 产 力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 。

中国人口金子塔 人 口 多 2000年底: 祖国大陆126,8万, 香港678万, 澳门44万, 台湾2228万。 全国总人口达到 : 12.9533亿。2005.1全国总人口达到13亿。

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所代表的意义: 中间的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围绕着大星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国旗上的红色象征革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 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黄色象征光明,也代表我们黄皮肤的中华民族。

底 子 薄

新 疆 25 个市级贫困县 哈密市 (1): 巴里坤縣 和田市 (6): 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皮山 縣、策勒縣、民丰縣 哈密市 (1): 巴里坤縣 和田市 (6): 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皮山 縣、策勒縣、民丰縣 阿克蘇市(2): 柯坪縣、烏什縣 喀什市 (8): 塔什庫爾干縣、岳普湖縣、疏附 縣、疏勒 縣、 葉城縣、英吉沙縣、伽師縣、 莎車 縣 阿圖什市(4): 阿合奇縣、烏恰縣、阿克陶縣、阿 圖什县 伊寧市 (2): 尼勒克縣、察布查爾縣 塔城市 (1): 托里縣 阿勒泰市(1): 青河縣

人均资源占有量确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比较 中国(单位美元) 世界排名 第一位 中国(单位美元) 世界排名 第一位 GDP 8154亿 4 美国75761亿 人均GDP 663 45 瑞士41208 总生产率:每位劳动 者创造GDP1118 45 日本70919 劳动生产率:人/小时 创造GDP0.55 44 卢森堡45.33 每km公路长度 0.12千米 36 铁路0.0056千米 35

中国仍然是贫穷的发展中家 2007年中国总量GDP为246619亿元,尽管跃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还在100位以后。中国还有2300万绝对贫困人口,若按联合国人均每天1美元的标准计算,全国还有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恩格尔系数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标准 60以上贫困; 撒哈拉大沙漠60%。 50-59为温饱; 部分发展中国家; 40-49为小康, 部分发展中国家; 30-39相对富裕,东欧国家; 20-29富裕状态;欧洲、日本、加拿大; 20以下极其富裕。美国,达到16%;

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1978年 57.5 67.7 80年代初 59 62 90年代初 51 60 2000年 39.4 49.1 2007年 35.8 43

生 产 水 力 平 低

初级阶段 科技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 时代特点 竞争深层化 政治多级化 国际环境

6特征 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不发达社会义 具体来说十五大概括出 九个方面 :P97

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从现代化水平看: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阶段; 从经济现代化程度看: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 多数的工业化国家的历 史阶段;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 转变 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从经济市场化程度看: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 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 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 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 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 裕的历史阶段; 从地区经济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 从人民富裕程度看: 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 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 裕的历史阶段; 从地区经济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 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 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从体制建设看: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从精神文明建设看: 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 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 段; 从历史任务看: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社会主 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 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 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 述。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些阶段 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 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 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只有正 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 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 。

7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 年时间。

一百年 2050 1956 100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十七大报告指出: 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叫好声不绝于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前途的漫长和任务的艰巨,居安思危,克服盲目乐观情绪,戒骄戒躁,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这也是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用意。

8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首先, 最后 其次 这一理论 这一理论 这一理论 深化和发 是邓小平 是我们在 理论的基 实践中警 展了马克 思主义关 于社会发 展阶段的 基本原理 其次 这一理论 是邓小平 理论的基 石是我们 党制定现 行路线方 针政策的 基本依据 最后 这一理论 是我们在 实践中警 惕右主要 是防止“左” 的有利的 思想武器

总结 从以上八个方面的分析和阐述使我们得出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要坚持不能离开,初级阶段不能超越.

三十年 1978 200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 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 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出发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初级阶 段实际。

三十 充满 信心 充满 希望

三十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7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24.66万亿,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我国人均GDP达到2456美元; 全国财政达5.13万亿元; 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75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 2007年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三讲 目标 提出 三步走 意义 定义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1定义 所谓发展战略:是指一个 国家或地区根据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分 析,从全局出发,制定较 长时间内社会发展所要达 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 途径。

2提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实现现代化问题上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倾向,对现代化建设作了重新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战略构想。 1987年四月第一次 提出三步走的战略

老三步战略目标(邓小平) 3三步走 10年 10年 5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50年 第一阶段 78—82 第三阶段 87年以来 第二阶段 82—87 时间:1990年 基数:250美元 一番:500美元 目标:温饱 结果:87年提前 3年完成 时间:2000年 基数:500美元 一番:1000美元 目标:达到小康 结果:95年提前 5年完成 时间:2050年 基数:1000美元 二番:4000美元 目标:基本实现 现代化 结果:正在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目标 1、定义:所谓小康是指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 的一种生活发展状态。 2、提出: “小康”概念 是邓小平1979年 2、提出: “小康”概念 是邓小平1979年 会 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 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 的一个概念。他说“所谓小康社 会,就是 虽不富裕,但日子好 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 3、时间:2000年——2020年 4、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我国从上世纪末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21世纪新三步战略目标(江泽民) 30年 10年 1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50年 建党100周年 建国100周年 时间:2010 年 基数:1000美元 一番:2000美元 目标:小康生活 更加宽裕 市场经济 更加完善 时间:2020年 基数:2000美元 一番:3000美元 目标:国民经济 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 更加完善 时间:2050年 基数:2000美元 一番:4000美元 目标:基本实现 现代化

具体地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 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经济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小康社会的十项指标 到2020年, 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 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000元; ③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④恩格尔系数低于40%; ⑤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⑥城镇化率超过50%; ⑦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⑧大学入学率20%; ⑨每千人医生数2.8人; 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000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恩格尔系数低于40%;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城镇化率超过50%;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大学入学率20%; 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新三步走”战略重要意义 “新三步走”战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具重要意义 “新三步走”战略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这对于全面继承和完成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全面规划党和国家未来50年发展的蓝图,是非常必要的;对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非常有利的;是新世纪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方向和旗帜。比较起来,“新三步走”战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新三步走”战略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时代条件下,中国人民全面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努力与追求。完成这个阶段之时,中国社会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不仅完全实现了小康,而且全面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将得以实现。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和壮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开辟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温故知新 思考题 1 2 3

参考文献 邓小平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 话》 《十七大报告》 邓小平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 话》 《十七大报告》 王梦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 发展性特征》 方立: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道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