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背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Advertisements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学习经验谈. 引言 “ 学习方法 ” 是学习的 “ 内功心法 ” ,掌握好 “ 内功 心法 ” ,能够事半功倍,学习不累。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 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复习专题 文言文 (09 年)一、童趣 二、字词解释 余余  明察秋毫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 私拟作私拟作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以虫蚁为兽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一、相关文学常识,文中注释,全文翻译.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 孔子与孟子 新建路中学 刘海燕.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被尊为 “ 圣人 ” 和 “ 亚圣 ” 。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 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人物.
寓 言 四 则.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中五名句精华 1—7句 朝代:先秦 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221年.
成语与故事 Idiom and Story 杨凯茜 Kaixi Yang 赵怡玥 Yiyue Zhao.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有谁? 但成功的我只有一个 成功的人很多 你敢于、乐于与其交往吗?.
寓 言 四 则.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孔 子 游 春.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 育英中学政史教师 许雷玉.
鷸蚌相爭 鷸鳥:種類繁多,體格大小不一。大多數嘴、頸、腳均長,也有少數三者皆短。羽毛多為黑褐等暗色系,長涉水捕食昆蟲、小魚與貝類等。
文言文断句方法.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2016湖南面试视频演练1 现象类 主讲: 灵犀 时间: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简析.
精彩记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小组名称:羽墨云轩 班级:五(4) 姓名:叶嘉莹
孔子拜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名句背诵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2.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1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2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2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2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5.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3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论语》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3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40.既来之,则安之。

41.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4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4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5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5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5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5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 5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5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 6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6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6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6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6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6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6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6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7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7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7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7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7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7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7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 7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8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司马迁《史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8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8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史记》 8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司马迁《史记》 8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86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司马迁《史记》 8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 8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史记》 8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9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9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9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 9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9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9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陈寿《三国志》

9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陈寿《三国志》) 9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9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9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0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1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02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0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10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0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0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10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太子少傅箴》 10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1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 1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史记》 1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115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范晔《后汉书》)

11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117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1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1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12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