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 习题及解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Advertisements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实验9 无水乙醇的制备 ( bp78.5℃、nD 、d )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无水乙醇的制备.
酸碱盐复习之 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天然药物化学 溶剂提取法 通化市卫生学校 李瑛.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实验65 甲基橙的制备 65.1 实验目的 (1)了解重氮化、偶联反应的原理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含氮化合物习题 练习 习题 退出.
蒸馏、分馏及常量法测定沸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意义;
实验二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厚德求是 强学力行.
运城学院应用化学系 有机化学实验课件 (蒸馏、分馏及沸点的测定)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实验八 肉桂酸的合成.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五章 相平衡 (第二部分).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十一 1-溴丁烷制备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及正丁醇制备 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和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重 结 晶 Recrystallization.
基础化学实验Ⅱ (有机化学实验) 重 结 晶 Recrystallization.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Northwest University 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乙 酸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乙 酸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温故知新 写出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的反应方程式 CH3CHO+2Cu(OH)2→Cu2O↓+CH3COOH+2H2O 乙醛 乙酸 反应发生在醛基上,醛基氧化成羧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九章第四、五节 物态变化. 物态的变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凝华 升华 物质具有三种状态,称 为物态。不同物态之间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实验十二  呋喃甲醇和 呋喃甲酸的制备.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Preparation of (di-)n-butyl ether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K2Cr2O7标准溶液 的配置 主讲人:李雪莲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碘量法 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硫酸铜的提纯.
正 丁 醚 n-butyl ether (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有机化学实验 习题及解答

有机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了独立的教学 体系。实验课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 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敢于 动手,不怕挫折,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能力,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便于学习,我们制作了有机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课件,以

全面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本课件将有机化学实验的习题分为以下五类: 思考题(SK) 实验操作(CZ) 实验装置(ZZ) 判断题(PD) 填空题(TK) 试题难度系数分为三级:N 1为容易题;N 2为较难题; N 3为难题。 试题编码为:题类—序号—难度。如: TK — 5 — N 3 ↑ ↑ ↑ 题类 序号 难度

思考题 (SK)

思考题(SK)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 SK-1-N2 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 熔点管壁太厚;(2) 熔点管不洁净;(3) 试料研的不细或装得 不实;(4)加热太快;(5) 第一次熔点测定后,热浴液不冷却立即做 第二次;(6)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 偏高。 (2)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 测得的熔点偏低。 (3)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

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 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4)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 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5) 若连续测几次时,当第一次完成后需将溶液冷却至原熔点 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做第二次测量, 测得的熔点偏高。 (6) 齐列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 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数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SK-2-N1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试料使其固化后 做第二次测定?

答:不可以。因为有时某些物质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物质则 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 SK-3-N2 测得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1) 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降现象且熔程增宽;(2)测得混合物的熔点与 纯A、纯B的熔点均相同。试分析以上情况各说明什么? 答:(1)说明A、B两个样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 当了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增宽。 (2)除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个样品为 同一化合物。 SK-4-N2 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什么能止暴?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

加沸石怎么办?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再重新开始蒸馏时, 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答:(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 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 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 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 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 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 (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 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 石。

SK-5-N2 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 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SK-6-N2 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 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 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 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规则,读数偏低。

SK-7-N2 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 果? 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 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 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 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 量偏少。 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 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 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 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SK-8-N2 用磷酸做脱水剂比用浓硫酸做脱水剂有什么优点? 答:(1)磷酸的氧化性小于浓硫酸,不易使反应物碳化;(2)无 刺激性气体SO2放出。 SK-9-N3 如果你的实验产率太低,试分析主要在哪些操作步骤中造成损失? 答:(1)环己醇的粘度较大,尤其室温低时,量筒内的环己醇很 难倒净而影响产率。 (2)磷酸和环己醇混合不均,加热时产生碳化。 (3)反应温度过高、馏出速度过快,使未反应的环己醇因于水形 成共沸混合物或产物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而影响产率。

(4)干燥剂用量过多或干燥时间过短,致使最后蒸馏是前馏份增 多而影响产率。 SK—10—N2 在环己烯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顶温度不超过73℃? 答:因为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70.8℃,含水 10 %);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64.9℃,含环己醇 30.5 %);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7.8℃,含水80 %),因 此,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易过快,以减少未反应的 环己醇的蒸出。 SK—11—N2 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中,粗产品中除乙酸正丁酯外,还有 哪些副产物?怎样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答:主要副产物有:1-丁烯和正丁醚。 回流时要用小火加热,保持微沸状态,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SK—12—N2 在正溴丁烷制备实验中,硫酸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硫酸浓度太高:(1)会使NaBr氧化成Br2,而Br2不是亲核 试剂。 2 NaBr + 3 H2SO4(浓) → Br2 + SO2 + 2 H2O +2 NaHSO4 (2)加热回流时可能有大量HBr气体从冷凝管顶端逸出形成酸雾。 硫酸浓度太低:生成的HBr量不足,使反应难以进行。 SK—13—N2 在正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答:用硫酸洗涤: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1-丁烯和正

丁醚。 第一次水洗:除去部分硫酸及水溶性杂质。 碱洗(Na2CO3):中和残余的硫酸。 第二次水洗:除去残留的碱、硫酸盐及水溶性杂质。 SK—14—N2 何谓酯化反应?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答:羧酸和醇在少量酸催化作用下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 应。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质子酸,也可用固体超强 酸及沸石分子筛等。 SK-15-N2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答:该反应是可逆的。

本实验是根据正丁酯与水形成恒沸蒸馏的方法,在回流反应装 置中加一分水器,以不断除去酯化反应生成的水,来打破平衡,使 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从而达到提高乙酸正丁酯产率之目的。 SK-16-N2 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中,除产品乙酸正丁酯外,还有什么杂质? 怎样将其除掉? 答: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中,除产品乙酸正丁酯外,还可能有 副产物丁醚,1-丁烯,丁醛,丁酸及未反应的少量正丁醇,乙酸和 催化剂(少量)硫酸等。可以分别用水洗和碱洗的方法将其除掉。 产品中微量的水可用干燥剂无水氯化钙除掉。 SK-17-N2 对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进行水洗和碱洗的目的是什么?

答:(1)水洗的目的是除去水溶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醇,过量碱 及副产物少量的醛等。 (2)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酸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醋酸,硫酸,亚硫 酸甚至副产物丁酸。 SK-18-N2 合成乙酰苯胺时,柱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5ºC左右? 答: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过程中不断分出产物之一 水,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因水的沸 点为100ºC,反应物醋酸的沸点为118ºC,且醋酸是易挥发性物质, 因此,为了达到即要将水份除去,又不使醋酸损失太多的目的,必 需控制柱顶温度在105ºC左右。 SK-19-N2

合成乙酰苯胺的实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答:(1)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使冰醋酸过量一倍多)。 (2)减少生成物之一的浓度(不断分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两 者均有利于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 SK-20-N1 合成乙酰苯胺时,锌粉起什么作用?加多少合适? 答:只加入微量(约0.1左右)即可,不能太多,否则会产生不 溶于水的ZnOH2,给产物后处理带来麻烦。 SK-21-N2 合成乙酰苯胺时,为什么选用韦氏分馏柱? 答:韦氏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 的混合物的分离,合成乙酰苯胺时,为了把生成的水分离除去,同

时又不使反应物醋酸被蒸出,所以选用韦氏分馏柱。 SK-22-N3 在重结晶过程中,必须注意哪几点才能使产品的产率高、质量好? 答:1. 正确选择溶剂; 2. 溶剂的加入量要适当; 3. 活性炭脱色时,一是加入量要适当,二是切忌在沸腾时 加入活性炭; 4. 吸滤瓶和布氏漏斗必需充分预热; 5. 滤液应自然冷却,待有晶体析出后再适当加快冷速度, 以确保晶形完整; 6. 最后抽滤时要尽可能将溶剂除去,并用母液洗涤有残留

产品的烧杯。 SK-23-N2 选择重结晶用的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溶剂不应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重结晶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 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 (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4)溶剂应容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 (5)溶剂应无毒,不易燃,价格合适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SK-24-N2 合成乙酰苯胺时,反应达到终点时为什么会出现温度计读数的 上下波动?

答:反应温度控制在105摄氏度左右,目的在于分出反应生成 的水,当反应接近终点时,蒸出的水份极少,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 蒸气包围,从而出现瞬间短路,因此温度计的读数出现上下波动的 现象。 SK-25-N3 从苯胺制备乙酰苯胺时可采用哪些化合物作酰化剂?各有什么 优缺点? 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酰氯、乙酸酐和乙酸等。 (1)用乙酰氯作乙酰化剂,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反应中 生成的HCl可与未反应的苯胺成盐,从而使半数的胺因成盐而无法 参与酰化反应。为解决这个问题,需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反应;另外, 乙酰氯价格昂贵,在实验室合成时,一般不采用。

(2)用乙酐(CH3CO)2O作酰化剂,其优点是产物的纯度高,收率 好,虽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H3COOH可与苯胺成盐,但该盐不如 苯胺盐酸盐稳定,在反应条件下仍可以使苯胺全部转化为乙酰苯胺。 其缺点是除原料价格昂贵外,该法不适用于钝化的胺(如邻或对硝 基苯胺)。 (3)用醋酸作乙酰化剂,其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反应时间长。 SK-26-N3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实验中,中和酸时,为什么用NaHCO3 而不用Na2CO3? 答:因为用NaHCO3中和生成具有酸性的NaHSO4,其水溶性 较大;而用Na2CO3中和,易将硫酸完全中和,生成中性的Na2SO4, 且水溶性较小,从而易使产品中夹杂有硫酸钠,影响产品质量。

SK-27-N2 用浓硫酸作磺化剂制备对甲苯磺酸钠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用浓硫酸作磺化剂的优点是: 1 1.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2.可以避免使用氯磺酸、发烟硫酸等磺化剂带来的麻烦,减少 环境污染。 3.操作简单,反应温度适宜。 用浓硫酸作磺化剂的缺点是: 1.与氯磺酸、发烟硫酸等磺化剂比较,浓硫酸的磺化能力相对 较弱,因此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温度相对较高,产率较低。 2.因使用过量的浓硫酸,使对甲苯磺酸钠的分离相对困难些。 SK-28-N2

在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实验中,NaCl起什么作用?用量过多或 过少,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NaCl的作用是: 1.第一次是使对甲苯磺酸转化成钠盐。 2.第二次是起盐析作用,使对甲苯磺酸钠晶体析出。NaCl 用 量过多,产品中将混有NaCl杂质,降低产品纯度。NaCl用量过少, 不能使对甲苯磺酸钠结晶完全析出,降低产率。 SK-29-N1 具有何种结构的醛能发生Perkin反应? 答: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芳香醛能发生Perkin反应。 SK-30-N3 在Perkin反应中醛和具有(R2CHCO)2O结构的酸酐相互作用能

能否得到不饱和酸?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具有(R2CHCO)2O结构的酸酐分子只有一个α- H原子。 SK-31-N2 苯甲醛和丙酸酐在无水K2CO3存在下,相互作用得到什么产物? 答:得到α-甲基肉桂酸(即:α-甲基-β-苯基丙烯酸)。 SK-32-N3 苯甲醛分别同丙二酸二乙酯、过量丙酮或乙醛作用应得到什么 产物?从这些产物如何进一步制备肉桂酸? 答:将得到:

SK-33-N2 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能否在水蒸汽蒸馏前用氢氧化钠代替碳 酸钠来中和水溶液? 答:不能。因为苯甲醛在强碱存在下可发生Cannizzaro反应。 SK-34-N2 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水蒸汽蒸馏除去什么?是否可以不用水 蒸汽蒸馏? 答:除去苯甲醛。不行,必须用水蒸气蒸馏。

SK-35-N2 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水蒸汽蒸馏? 答:下列情况需要采用水蒸气蒸馏: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 都不适用。 (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采用通常的蒸馏、萃取等方法都 不适用。 (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 SK-36-N2 制备肉桂酸时为何采用水蒸汽蒸馏? 答:因为在反应混合物中含有未反应的苯甲醛油状物,它在常 压下蒸馏时易氧化分解,故采用水蒸汽蒸馏,以除去未反应的苯甲

醛。 SK-37-N2 何谓韦氏(Vigreux)分馏柱?使用韦氏分馏柱的优点是什么? 答:韦氏(Vigreux)分馏柱,又称刺形分馏柱,它是一根每 隔一定距离就有一组向下倾斜的刺状物,且各组刺状物间呈螺旋状 排列的分馏管。 使用该分馏柱的优点是:仪器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残留在分 馏柱中的液体少。 SK-38-N1 在合成液体有机化合物时,常常在反应液中加几粒沸石是为什么? 答: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

细小的空气流泡,这一流泡以及随之而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 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 液体过热而产生暴沸。 SK-39-N2 何谓分馏?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分馏柱使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 种方法称为分馏。 利用分馏柱进行分馏,实际上就是在分馏柱内使混合物进行多 次气化和冷凝。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液互相接触时,上升的 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气化,两者之间发生了 热量交换。其结果,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份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 中高沸点组份增加。如果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

即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这样,靠近分馏柱顶部易挥发物质的组 份的比率高,而在烧瓶中高沸点的组份的比率高,当分馏柱的效率 足够高时,开始从分馏柱顶部出来的几乎是纯净的易挥发组份,而 最后的烧瓶里残留的几乎是纯净的高沸点组份。 SK-40-N2 进行分馏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1. 在仪器装配时应使分馏柱尽可能与桌面垂直,以保证上 面冷凝下来的液体与下面上升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和质交换, 提高分离效果。 2. 根据分馏液体的沸点范围,选用合适的热浴加热,不要在石 棉网上用直接火加热。用小火加热热浴,以便使浴温缓慢而均匀地 上升。

3.液体开始沸腾,蒸气进入分馏柱中时,要注意调节浴温,使 蒸气环缓慢而均匀地沿分馏柱壁上升。若室温低或液体沸点较高, 应将分馏柱用石棉绳或玻璃布包裹起来,以减少柱内热量的损失。 4.当蒸气上升到分馏柱顶部,开始有液体馏出时,应密切注意 调节浴温,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每2~3秒一滴。如果分馏速度太快, 产品纯度下降;若速度太慢,会造成上升的蒸气时断时续,馏出温 度波动。 5.根据实验规定的要求,分段集取馏份,实验结束时,称量各 段馏份。 SK-41-N2 在粗产品环已烯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什么? 答:加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尽可能的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有

有利于分层。 SK-42-N2 为什么蒸馏粗环已烯的装置要完全干燥? 答:因为环已烯可以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如果蒸馏装置没有 充分干燥而带水,在蒸馏时则可能因形成共沸物使前馏份增多而降 低产率。 SK-43-N1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来证明最后得到的产品是环已烯? 答:1.取少量产品,向其中滴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溴的红 棕色消失,说明产品是环已烯。 2.取少量产品,向其中滴加冷的稀高锰酸钾碱性溶液,若高锰 酸钾的紫色消失,说明产品是环已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