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你看到了什麼? 森林大火與植物繁衍 第1單元:(1)課程介紹 (2)序言:生命是什麼? 種子 翅膀 逆境生物-松樹的毬果 松樹的種子有翅牓,可以在空氣中隨風飄送。但這些帶翅膀的種子,都藏在紅色箭頭所指的空隙中,這個毬果原先是一個橢圓形閉合物,張開後才能傳播種子,部份松果類的毬果閉合的十分緊密,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讓它打開,僅能藉由森林大火燃燒所產生的高溫,才可使閉合的毬果裂開,經過森林大火後,種子再藉由風力傳播。 森林大火,在我們看來是一件負面不好的事,連燒數百里,製造很多二氧化碳,燒盡地面上所有的植物,但卻是部份植物繁衍新生命的重要方法。 台灣大學 齊肖琪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蘇丹的烈日與一位台灣女研究生的心 在酷熱的共201教室呢? 我看到了… 渴慕知識與追求生命價值的一群學子 原來心靜自然涼是可以被激發的潛能
授課老師:齊肖琪教授 助教:吳育騏 蓋玉軒 方宜鈞 鄭謹和 http://ceiba.ntu.edu.tw/961lifescience 生命的探索 授課老師:齊肖琪教授 助教:吳育騏 蓋玉軒 方宜鈞 鄭謹和 http://ceiba.ntu.edu.tw/961lifescienc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通識課訓練的目標在提高: 知識 與 常識 見識 與 膽識 賞識 我很讚同前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先生對通識教育所提出的訓練目標, 就是訓練學生的知識, 常識, 見識, 膽識與賞識。 雖然大家覺得通識教育只是修一些非本科系的科目來增加自我對其他知識的掌握,但我希望學生們能夠在整個通識教育課程中,藉由小組訓練、討論…等,訓練自我獨立思考,對每一件事情勇於提出看法、勇於辯駁。 經由通識課深入淺出的介紹生命科學領域的知識與常識,能讓跨領域學習的學生們,在觀看發現頻道(Discovery Channel)內容、或閱讀報章雜誌上如幹細胞或癌症治療等報導時,因有基本的認識而不陌生,未來若有需要尋找某生物議題資訊時,也可以知道從何著手。 通識課程可以增加學生的見識與膽識,何謂膽識呢?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站在前人知識的肩膀上繼續搭建。在超越前人之前,我們是先站在前人已經建立的平臺上,累積自我的知識,建立自我的判斷能力,再回頭檢討過去的那塊知識平臺,是否是四平八穩、是否有需要改進。所以,非常歡迎同學們對每一件事情,在學習之後能勇於提出看法,甚至勇於挑戰。 最後一點就是賞識,這學期的課程會運用一些影片,帶領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來欣賞生命的美與價值。所以,我希望朝著知識、常識、見識、膽識、賞識這幾方面,來與同學們一起努力。
全人教育的目標 天 物 我 人 均衡發展和睦關係 一個生命能夠活得充實且有意義,應該包含天、人、物、我這四個項目。 我們都活在“關係”當中,這個關係包含了我與自己(即我對我自己的認識、我對我自己的接納度、我對我自己的期許…等),及我與他人(即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我與同儕之間的關係、我與工作夥伴之間的關係…等)。 也包含了我與物質界,例如,為了維持台灣的產業,所以我們研究電子、研究醫學、研究物質界…等。 但人之所以為人,還有精神的層面,我們會追求永恆的價值,會問意義。 你有無信仰?你的人生價值觀為何?你相信人是只有魂跟體,還是你相信人有在魂跟體之上更高的一層靈魂體? 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你覺得有哪些是很不一樣的差別?人類有反思的能力,人類有文化的承傳,而信仰是文化中很寶貴的一部分。 因此,一個均衡的人生,應該是如何讓天、人、物、我之間關係達到和諧。
影響社會與國家發展的內在因素 知識 制度 價值觀 信仰 影響一個社會及國家的進步與否,不只有在知識與制度上。 我們常說知識產生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帶來經濟、知識帶來科技,知識幫助我們建立社會制度,但同一個制度在不同國家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會不一樣。同樣的交通規則在各國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願不願意守法除了是一種習慣外,也與各國的價值觀及信仰有關係。 回教國家、佛教國家、天主教國家或基督教國家,不同的國家訂定典章制度所依據的精神不一樣時,整體國家建立的基礎就會不一樣,整個國家的社會進步情況也會不一樣,所以真正影響社會與國家發展的層面是這四點:知識、制度、價值觀與信仰,但我們通常就只看到了知識與制度,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全人教育裡我希望探討的不只是物跟我,而是探討天、人、物、我。
本課程目標: 藉由生命科學知識的傳遞、分享與討論,重新觀察生命的特質、思考生命的意義, 建立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維護生命的理念。 為了達到本課程的目標,我從生命科學中尋找了一些議題,除了介紹生物的基本知識與常識外,並從這些議題裡,延伸我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後再思考其中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探索內容: 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起源與演變 生命體結構與功能上的奧秘 生命的互動 生命的意義
學習方式: 演講 影片教學 課外閱讀與看版討論 分組討論及課堂座談會
照片中的小孩子非常專注的在一塊石頭上看著池塘,他是在看夕陽的倒影呢?還是在看水面上的昆蟲?還是在看水面下游動中的魚呢? 不知各位是如何看待生命?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是非常有好奇心的,對很多事情,會問個沒完沒了,什麼事情都會問,但當我們慢慢長大後,問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 照片中的小孩子非常專注的在一塊石頭上看著池塘,他是在看夕陽的倒影呢?還是在看水面上的昆蟲?還是在看水面下游動中的魚呢? 「看」是一種關心生命、找到生命樂趣最原始、最基本的一個動作。 Flickr D'Arcy Norman
你曾經好奇過嗎? 生物如何有別於無生物? 鮭魚自大海迴游,如何能找到牠出生時的溪流? 種子那麼小,為何能破土而出? 胎兒出生時為何會哭? 葉子為何是綠的? 海中的活貝殼為何不會被海浪沖走? * 生物如何有別於無生物? 活的生物會對環境有反應、且可以抗拒環境中的逆境,反之,如果沒有生命力,即便它有DNA、有細胞,亦無法稱其為活物。 * 鮭魚自大海迴游,如何能找到牠出生時的溪流? (詳見課外閱讀文章) * 種子那麼小,為何能破土而出? * 胎兒出生時為何會哭? 當媽媽在走動時、睡覺翻身時,胎兒在子宮裡因為有羊水保護,才不至因磨擦而受傷。那麼,泡在水裡的胎兒可以用肺呼吸嗎?胎兒是如何交換氧氣呢? 胎兒靠著臍帶裡的紅血球將氧氣與二氧化碳做交換。出生時,臍帶剪斷的瞬間,沒有氧氣再供給他,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會在短時間內急速上升,反而刺激新生兒,導致呼吸中樞的開啟。新生兒的哭聲,讓我們確認,他真的開始呼吸了。所以胎兒哭是一件好事哦! * 葉子為何是綠的? * 海中的活貝殼為何不會被海浪沖走? 二枚貝(文蛤)在海沙中,靠什麼不會被沖走? 有些貝類,會在瞬間噴出液體,此液體就像是超級強力膠,如同電影中蜘蛛人一般,噴出液體狀的線,瞬間變成固體的膠,固著在附近的物體上,就不會被海浪沖走。 當我們發現貝類有這麼好的產物時,生物學家便將貝類產膠的那段基因剪接到大腸桿菌中表現該基因產物。這種基因產物被用在哪裡呢? 當手指頭不小心被截斷時,除了骨頭外還有肌肉和神經。肌肉可以用縫合的方式,但神經纖維則需要這種可以在液體狀態下有黏著能力的強力膠來接合了。 所以看似平常的事,你曾經好奇過嗎?生物與無生物之間有什麼差別?活的生物與死的生物之間有什麼差別?活的生物當中,人與其他生物又有什麼差別?大家可以再想想看!
你曾經好奇過嗎? 人和其他動物之間有何區別呢? 無性生殖既然比較節省能源,為何還會有雌雄兩種性別的有性生殖呢? 為何鼓勵餵母乳,母乳到底有多棒呢? 為何鳥飛得起來,人飛不起來呢? 細胞一定老了才會死嗎?細胞之死重要嗎? * 人和其他動物之間有何區別呢? * 無性生殖既然比較節省能源,為何還會有雌雄兩種性別的有性生殖呢? 生殖是為了繁殖後代,分為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動物有沒有無性生殖? 有,孤雌生殖,即不需要配偶。 有性生殖比無性生殖消耗更多的能量,為什麼在生物界中,有性生殖還是占了大部份?有性生殖有什麼好處是優於無性生殖呢? 某個人是矮個子,若為孤雌生殖,他的後代永遠是矮個子,但如果他跟高個子結婚,至少他的後代有機會是高個子或矮個子。 * 為何鼓勵餵母乳,母乳到底有多棒呢? * 為何鳥飛得起來,人飛不起來呢? 鳥類的骨骼非常的輕卻很堅硬,像海綿一樣有很多空洞,有羽毛,有發達的胸肌,肌肉裡有非常多可以產生能量的粒腺體,所以鳥兒可以飛。人類相對沒有這類組合性的條件(Structure fit function),所以人飛不起來。 * 細胞一定老了才會死嗎?細胞之死重要嗎? 如果胚胎發育期間細胞都不死,那麼我們的手可能會長的像鴨子的手掌,我們的手雕塑出五支手指頭,是因為細胞有計畫性的死亡。 我們的身體大約有1012的細胞,但卻有107的細胞每天都在汰舊換新(turnover)。 現在正在講話,口腔黏膜細胞也正在死亡;血球細胞也每天在汰舊換新。 如果細胞不死,胚胎長出來的不會是一個有形有體的東西,而是一坨肉,所以細胞有計畫性的死亡是好的。
你曾經好奇過嗎? 小如手指直徑的子宮口,為何生產時可以大到讓三千到四千克的胎兒通過? 冷凍後的線虫還能活過來嗎? 為何梅花開花前要有夠冷的寒流才能甦醒呢? 葡萄或是西瓜為何要在酷熱乾燥的生長環境才更甜呢? * 小如手指直徑的子宮口,為何生產時可以大到讓三千到四千克的胎兒通過? 現在出生嬰兒的平均體重是3000克到4000克左右,但女性的子宮開口在平常的狀態下卻只有一根指頭粗細,嬰兒卻可以經由一根指頭粗細的孔徑出來,是如何辦到的?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慢慢長大,肚皮不會被撐破嗎? 肚皮不會被撐破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肌肉彈性組織可以忍耐,但那麼小的一個孔徑,是如何讓胎兒通過呢? * 冷凍後的線虫還能活過來嗎? 寄生性的線蟲冰凍後再解凍卻還活著,是如何辦到的? 當我們知道線蟲有此特性時,藉由科學找出讓它抗凍不死的蛋白質,再把它的抗凍基因調出,運用在台灣的活魚輸出上。 * 為何梅花開花前要有夠冷的寒流才能甦醒呢? 我們說梅花越冷越開花,如果今年梅花沒有開,人們就會說去年寒流不夠冷,為什麼花要經過這樣的寒流才能夠甦醒呢?你有沒有好奇過? * 葡萄或是西瓜為何要在酷熱乾燥的生長環境才更甜呢? 我們常說新疆的葡萄很甜是因為那邊很乾旱,為什麼乾旱能幫助葡萄或西瓜更甜呢?
生命有何特質呢? 藉由前面的問題,我們來探討生命的特質,下面收集了一些圖片,請同學們彼此互相包容,因為有些同學生物背景很強,可是還有一些同學是完全沒有上過生物學,所以我們還是會複習基本的生物學喔!
亂中有序的構造 花 序 植物剖面 鸚鵡螺剖面 生物是千變萬化,亂中有序的。 齊肖琪 台灣大學 齊肖琪 生物是千變萬化,亂中有序的。 生物的結構看似非常混亂,但仔細看,其實每一種生物的結構,不論是貝類的剖面、植物的剖面或是一個花序,都是有次序存在的。 我們的身體會趨向穩定、平衡、次序。 物質界從有次序到沒有次序是容易的、是散熱的。 但是要從沒有次序到有次序則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 原子彈,一個原子裡的質子、中子有次序的排列與互動時,是需要很大的能量將其維持在其正常軌道上,若把次序打亂,中子或質子脫離軌道的時候,原本維繫次序的整個能量就會爆發出來,此爆發出來的威力極為巨大,就是我們看到原子彈的威力! 生物體的每一個層面,不僅是一個分子、一個組織、一個器官,也都有很多次序、很多能階(energy level),是非常有組織的,要維持“活”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活的生物,是需要非常龐大的能量投入(energy input)。 Flickr jitze 植物剖面 鸚鵡螺剖面
攝取能量並轉換能量 動物如果沒有植物就會餓死;植物需要有葉綠素才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得到能量,植物沒有陽光就會死亡。他們有各自攝取能量並且轉換能量的功能,植物可以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動物吃下植物再轉換成動能、熱能繼續活下去。所以凡是活的生物都有攝取能量並且轉換能量的本領。 Wiki Arnaud Gaillard Flickr tinken
會對環境的刺激有反應 捕蠅草 狐獴 活的動物一定對環境的變化有反應, 狐獴 Wiki che 活的動物一定對環境的變化有反應, 狐獴 早上太陽出來時,全體會站立在外面東張西望。遇到危險時,其中一隻會站在明顯的地方發出警戒的聲音(alarm call),警告同伴快點離開。 Flickr robotpolisher 捕蠅草 狐獴
會繁衍後代 生物的本領-繁衍後代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台灣大學 齊肖琪 Flickr D.Meutia Wiki Mila Zinkova Flickr pixie_bebe
會發育成長 生物會發育成長 Flickr andrewasmith Flickr rouwkema Flickr Aranya Sen (bangalore)
會因環境而調適 生物會因環境而調適 生物會因為環境而調適,甚至會模擬環境保護自己, 例如海馬,會模擬藻類在水中游動。 Flickr Benjamin Pender Flickr Nemo's great uncle 生物會因環境而調適 生物會因為環境而調適,甚至會模擬環境保護自己, 例如海馬,會模擬藻類在水中游動。
生物的恆定現象 調節: 正回饋 負回饋 雪地裡的動物毛都很厚,整體較圓潤,耳朵也會較小。沙漠地帶的兔子或動物其耳朵都很大,為什麼呢? 正回饋 負回饋 雪地裡的動物毛都很厚,整體較圓潤,耳朵也會較小。沙漠地帶的兔子或動物其耳朵都很大,為什麼呢? 因為耳朵的地方較薄,有很多的血管可以散熱。 這也是為什麼打球後會面色紅潤,因為打球後身體過熱使周邊血管皆舒張,血液就會流到體表以把過多的熱量散掉。冬天為什麼會臉色蒼白?因為要保住身體內部器官恆溫,所以外部周邊血管皆縮小以避免散熱,所以臉色就會變蒼白。 只要是活的生物,生理會趨向一個平衡,包括 溫度、血糖、鹽度等…各式各樣的調適。 何謂恆定現象? 身體太熱時會流汗,因為藉由水分的蒸發散熱, 降低體表的溫度。身體太冷時會發抖,因為藉由肌肉的顫動,產生熱能增加身體的熱量。 肚子餓時會頭昏眼花,因為血糖開始降低; 此時儲存在肝臟裡的多糖類、肝糖會分解成單糖、葡萄糖,進入血液中流向大腦以補充熱量。吃飽後,過多的單糖在血液裡,此時肝臟會將單糖轉換,儲存成為多糖。 恆定,就像是一個蹺蹺板,可以靠正回饋或負回饋來達成 。 當血糖過低時,身體的感應器(sensor)會傳達訊息到另一個地方以啟動一系列的動作,將儲存的多糖分解並釋出,待血糖升高後,低血糖的警報就會停止,這就稱為負回饋。 若在警報(alarm)後,原本的反應變得更大,就稱為正回饋。我們的身體有一件事情一定要靠正回饋,就是生產。生產時子宮肌肉收縮,壓迫胎兒,子宮壁也承受來自胎兒的反作用力,這訊號傳達大腦,結果大腦再傳出來的指令,不是叫子宮肌肉減緩收縮(負迴饋) ,反而是更加強收縮(正迴饋) ,因為正迴饋,子宮收縮強度一次比一次大,最後孩子才生得出來。直到胎兒完全出來,子宮壁不再受刺激,肌肉收縮的正回饋反應才停止。 Flickr JoshuaDavisPhotogr aphy.COM
同中有異 同樣是人, 但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這就是同中有異。 同樣是馬或其他動物,也會有外型上的多樣性。 Wiki Cook D, Brooks S, Bellone R, Bailey E.
異中有同: 細胞與核酸(DNA) 細胞與核 雙股DNA Flickr ynse
異中有同 蝙蝠前臂 人類前臂 腕骨 尺骨 肱骨 肱骨 指骨 橈骨 尺骨 橈骨 腕骨 腕骨 指骨 異中有同 上圖分別為人類的上肢、貓的上肢、鯨魚的上肢、蝙蝠的上肢, 外型上很不一樣,但從解剖學的結構來看,這幾種動物的上肢骨骼都包含了 肱骨、橈尺骨、腕骨及指骨這四部份。 腕骨 腕骨 人類前臂 指骨 Flickr thraxil
異中有同 大腸桿菌鞭毛 縱切都是9+2小管系統 人類氣管纖毛 異中有同 人類是多細胞生物,氣管有纖毛,由 9+2 小管系統組成; 在水裡的單細胞生物,一種纖毛蟲類,其纖毛也由 9+2小管系統組成。 人類氣管纖毛
突現的特性 (Emergent Properties) 1 + 1 > 2 突現的特性 (Emergent Properties) (例如:思考力與記憶力是複雜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系統後突現出來的能力) 在生物裡1+1永遠不會等於2,1+1永遠可以產生更多更大的功能。 一個精子加一個卵子變成一個受精卵細胞,但這個細胞後分裂分化成為有1012 細胞的人。 一個受精卵細胞,不只有分裂,還能分化成不同性質、功能的細胞。 Wiki Mehregan Javanmard 每秒有107 cells 在汰舊換新
1+1>2 生命有階層性 核 酸 序 細 列 胞 族 群 個 體 生 態 生命的階層性 去氧核糖核酸 ,DNA,是生物才有的特有分子。 Wiki IP:69.226.103.13 Wiki user:Mrbean427 族 群 個 體 Flickr chrispearson72 Wiki Mila Zinkova 生命的階層性 去氧核糖核酸 ,DNA,是生物才有的特有分子。 核酸的出現可否算是生命的開始? 核酸只是生命的藍圖,核酸要能表現出來蛋白質之後才能執行生命的新陳與代謝功能,所以細胞的出現才能算是生命的開始。 核酸加上細胞質與細胞膜之後,就形成細胞,細胞能新陳代謝與分裂,其功能是大過核酸的。 相同細胞群組成了組織(Tissue),例如表皮組織,可以隔絕個體的內在與外在環境,保護自己不易受到病原的感染,其功能就大於一個表皮細胞所能達到的功能。 一個個體含有不同組織組成的很多系統(神經系統, 循環系統等) ,但一個個體是無法完成有性生殖, 一個族群卻可以,所以族群的階層性又大於個體。 Flickr Guwashi999 生 態 1+1>2 生命有階層性
會說話與回應的細胞 活化連鎖反應 細胞上有一個受器,就像棒球手套一樣,當細胞受器與荷爾蒙結合時,就會一層又一層地把接受刺激的訊息傳遞至細胞內部,最後傳到細胞核來產生反應。 台灣大學 齊肖琪
生物資訊的龐雜度 細胞 外膜和細胞表面 細胞核 細胞質 這裡的每一個點跟另一個點之間的一條線就是一個生化反應。 何謂生物資訊? 所有與生命、細胞、生物體有關的資訊即為生物資訊。 在活細胞中,超乎我們想像,有極多的生化反應與資訊在發生與交流,讓我們這樣的個體能正常存活。 細胞中的生物資訊是極其龐雜的,讓人嘆為觀止。 台灣大學 齊肖琪
生物多樣性 細菌 藻類 蕈類 動物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可以很小,小到像細菌,也可以很大,大到像動物、植物。 Flickr INeedCoffee / CoffeeHero Wiki NEON/NEON_ja 蕈類 動物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可以很小,小到像細菌,也可以很大,大到像動物、植物。 Wiki Jeffrey Schwartz Flickr mikebaird
生物因能量的攝取與轉換所建立有依存關係的 生態系: 生產者(植物) 消費者(動物) 分解者(微生物) 熱散失 植物會把光能變成化學能,動物吃了植物,再把化學能轉換成動能跟熱能; 動物死後,細菌會進行分解,又把化學能回歸到自然界, 所以生物彼此間是有能量的互動跟轉換。 Wiki Jjw
生物會因適應環境而演化 加拉巴哥群島的雀鳥 Wiki Lantios Wiki Lantios
生命 與 科學
Q:只有研究自然科學現象的科學方法,才是可靠知識的唯一來源嗎? 科學的精神在於 追求真理(Final Truth) Q:只有研究自然科學現象的科學方法,才是可靠知識的唯一來源嗎? 科學的精神是什麼? 科學的精神在於追求真理(Final Truth)。 科學是收集或累積知識唯一可靠的來源嗎? 科學是一個精緻的理性活動,是追求知識的一個很好的工具及途徑,但科學不是追求知識的唯一來源。
現今科學的特質: Materialism Testability Falsifiability 只有暫時性的權威 無法直接證之為真,只能證偽以趨真 (Materialism) 現今科學的研究大多是在物質層次。 例如,為什麼會全球暖化? 我們可以測到溫度的上升,可以看到冰雪的融化,可以測量二氧化碳濃度,這些都是屬於物質層次。 可測試性(Testability) 例如,什麼東西燒了之後會產生二氧化碳? 例如,因為地心引力,所以會有自由落體,因此一根粉筆會掉在地上,不論是誰丟的結果都一樣。 這些都是可觀察、可驗證、可重複的事情。 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 科學的特質是我們無法證明它是最終的那個對,但可以用我們現有的知識或理論證明前先知識的不足或錯誤。這就是[證之為偽],這是現今科學的一個特質。
科學研究對象按性質分: 規律的、重覆發生的 (Regular, recurring) 操作性科學 (Operation science) 例如: 自由落體 經驗性科學 (Empirical science) 例如: 膝反射弧 無法觀察的、發生在過去的 (Unobservable, past) 起源科學 (Origin science) 例如: 生命起源 預測科學 (Forensic science) 例如: 米勒實驗以今鑑古 在自然界中,我們看到的現象分為兩種: 一種是可以觀察、重複發生的(Regular, recurring);另外一種是不能觀察、不能重複發生的(Unobservable, past)。 可以觀察、重複發生的(Regular, recurring) 關於有規律而且可以重複發生的事情,稱之為操作性科學(Operation science),例如自由落體。 我們有神經、有反射弧,所以拿橡皮槌敲打膝蓋時,小腿會不自覺得跳起,稱之為經驗性科學(Empirical science )。 不能觀察、不能重複發生的(Unobservable, past) 例如,在地球上,從無生物到有生物,只發生過一次,生命的起源到現在就只發生過一次,那麼最早的生物分子-DNA、氨基酸是怎麼來的?他們可否在早期的大氣環境下產生?這種研究方法稱之為Origin science,即以模擬推測的方式以古鑑今。
科學的因果律: 自然原因 (Natural cause) 智慧原因 (Intelligent cause) 次因 (secondary cause) 什麼 (What)? 如何(How)? 花開花落,潮漲潮退 智慧原因 (Intelligent cause) 首因 (primary cause) 為何(Why)? 誰(Who)? 創作(藝術、寫作、發明…),意志… Primary cause 每一張骨牌之所以會倒,是因為前一張骨牌的推壓,所以每一張骨牌都是下一張骨牌會倒的原因(cause),我們稱最開始啟動讓骨牌倒的那個原因為首因primary cause。 創見(Creative idea)就是一種Primary cause。 創造、意志、感情、思考、記憶不只是化學跟物理就可以解釋的,所以物理、化學這些可以解釋的事情,是在What?How?這個層次。
智慧原因(intelligent cause), 如果能傳達訊息的文章有 智慧原因(intelligent cause), Q:那麼,能產生生物訊息的DNA序列有沒有智慧原因(intelligent cause)在其中呢? DNA是生物很重要的訊息傳遞物質, 單有DNA序列,到DNA為何具有能產生意義與功能蛋白質的序列,這中間要解釋的層面是有很大的距離。
DNA的特質: 速率 無誤 調節 DNA 複製酶(DNA polymerase) ,複製DNA的速率是 1000 核苷酸/秒 不同時間不同的基因被開啟表現
一種魚類病毒鞘蛋白質基因的DNA序列 AGACGTCCATCTCTCAGGTATGTCGAGAATCTCCCAGGCCGTCCTCCCAGCCGGGACAGG AACAGACGGATACGTTGTTGTTGACGCAACCATCGTCCCCGACCTCCTGCCACGACTGGG ACACGCTGCTAGAATCTTCCAGCGATACGCTGTTGAAACACTGGAGTTTGAAATTCAGCC AATGTGCCCCGCAAACACGGGCGGTGGTTACGTTGCTGGCTTCCTGCCTGATCCAACTGA CAACGATCACACCTTCGACGCGCTTCAAGCGACTCGTGGTGCAGTCGTTGCCAAATGGTG GGAAAGCAGAACAGTCCGACCACAGTACACCCGTACGCTCCTCTGGACCTCGTCGGGAAA GGAGCAGCGTCTCACGTCACCTGGTCGGCTGATACTCCTGTGTGTCGGCAACAACACTGA TGTGGTCAACGTTTCGGTGCTGTGTCGCTGGAGTGTTCGACTGAGCGTTCCGTCTCTTGA GACACCTGAAGAGACCACCGCTCCCATCATGACACAAGGTCCCCTGTACAACGATTCCCT TTCCACAAACGACTTCAAGTCCATCCTCCTAGGATCCACACCACTGGACATTGCCCCTGA TGGCGCAATCTTCCAGCTGGACCGTCCGCTGTCCATTGATTACAGCCTTGGAACTGGAGA TGTTGACCGTGCTGTCTATTGGCACCTCAAGAAGTATGCTGGAAATACTGGCACACCTGC AGGCTGGTTTCGCTGGGGCATCTGGGACAATTTCAACAAAACGTTCACAG ATGGCGTTGC TTACTACTCTGATGAGCAGCCTCGTCAAATTCTGCTGCCTGTTGGCACTG 這是一個魚類病毒蛋白的基因序列,這個蛋白質很小, 核酸序列中只有4個字母,就是A,T,G,C,每三個字母決定一個氨基酸(amino acid), 這些字母絕對不能隨便排列,否則就無法表現出正確有功能的病毒蛋白質。 現今的科技要照這版本合成人工的核酸序列不難,但難解答的是,最初這樣的序列版本是如何在自然界中產生呢?
單股DNA(模板) 密碼子 從核苷酸語言到蛋白質語言 分子 轉錄(transcription) 轉譯(translation) 蛋白質(protein) 胺基酸(amino acid) 台灣大學 齊肖琪
DNA ≠ Gene 基因:能表現功能或結構蛋白質的一段DNA序列 人約有10萬基因 每人的DNA長度可以來回月球與地球 20趟 次序 意義 價值 你愛我≠我愛你 窗(window)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微軟 DNA≠基因 人類約有10萬個基因,每一個人都有1012的細胞,如果把每一個細胞核裡的DNA拉成一直線並連接起來,你知道一個人的DNA有多長嗎? 總長度是從地球到月球來回20趟的距離。 人類的DNA約有10萬個訊息, 訊息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次序的排列才能產生功能的蛋白質,才能帶出生命。 有次序的排列帶出意義,意義帶出價值。 『你愛我』與『我愛你』是不同的排列次序,也帶出不一樣的效果。 一個有限的視窗,當接上網際網路(internet)後,便可在世界各地的資料庫搜尋資料,成為一個無線的視窗,所以一個微軟、一個網際網路(internet)可以創造出這麼多的財富、這麼多的知識及這麼多的力量,是因為有很多知識、意義在裡面,進而產生價值。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古代一直流傳、歌頌到現在,但如果把這幾個字改變順序,就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意涵,也不一定能流傳至今。
生命只是一堆化學物質的組成? 只是一堆生化反應? 元素 所佔重量 氧 65% 碳 18% 氫 10% 氮 3% 鈣 1.5% 磷 1.2% 鉀 0.2% 硫 氯 鈉 0.1% 鎂 0.05% Flickr adria.richards 生命之所以奇妙,就在於最早的次序是如何產生的,沒有次序如何產生意義,沒有意義如何帶出價值, 所以生命是什麼? 對我來說, 生命絕不只是物理、化學而已, 生命是一個奇蹟 (miracle)。
Life is a miracle ! Flickr ZacharyTirrell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D'Arcy Norman http://www.flickr.com/photos/dnorman/3626610557/ 2010/04/18 visited Flickr ynse http://www.flickr.com/photos/ynse/542370154/ Wiki Mariana LadyofHat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iagram_cell_nucleus_no_text.svg Wiki Jypx3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C_base_pair_jypx3.png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T_base_pair_jypx3.png Wiki Cook D, Brooks S, Bellone R, Bailey E.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hampagneKopf.jpg Flickr thraxil http://www.flickr.com/photos/41894171126@N01/71346239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user: Petwoe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ledermaus_rechter_Fluegel-drawing.jpg 2010/04/18 visited Wiki Louisa Howard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ronchiolar_epithelium_4_-_SEM.jpg Wiki Louisa Howard, Michael Binder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ronchiolar_area_cilia_cross-sections_2.jpg Wiki E. H. White, Content Provider: Peggy S. Haye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Escherichia_coli_flagella_TEM.png Wiki Magnus Manske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ray9.png Wiki user: Tronicum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perm-egg.jpg Wiki Mehregan Javanmard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nfant_looking_at_shiny_object.jpg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user:Mrbean427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na_segment.JPG 2010/04/18 visited Wiki IP:69.226.103.13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APIMitoTrackerRedAlexaFluor488BPAE.jpg/2010/04/18 visited 台灣大學 齊肖琪 Flickr INeedCoffee / CoffeeHero http://www.flickr.com/photos/digitalcolony/2689103249// 2010/04/19 visited Wiki NEON/NEON_ja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hytoplankton_Lake_Chuzenji.jpg Wiki Jeffrey Schwartz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rontyard_fungus.jpg Flickr mikebaird http://www.flickr.com/photos/mikebaird/397190113/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Jjw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rophic_dynamics.png 2010/04/19 visited Wiki Lantio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orseevolution_Russian.png Wiki John Gould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arwin%27s_finches.jpeg 2010/4/19 visited 台灣大學 齊肖琪 Flickr adria.richards http://www.flickr.com/photos/adriarichards/2798736890/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jitze http://www.flickr.com/photos/jitze1942/3114723951/ 2010/04/24 visited Wiki Ryan R.McKenzie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abeledstemforposter_copy.jpg Flickr Tinken http://www.flickr.com/photos/tinken/99206505/ 2010/4/24 visited Wiki Arnaud Gaillard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Koala-ag1.jpg Flickr robotpolisher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ntbrush/196788337// Wiki che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ionaea_muscipula_trap.jpg Flickr D.Meutia http://www.flickr.com/photos/dewimeutia/2199166062/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台灣大學 齊肖琪 Wiki Mila Zinkova (user: Mbz1)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ating_Fairy_terns.jpg 2010/04/24 visited Flickr pixie_bebe http://www.flickr.com/photos/pixie_bebe/30335860/ 2010/4/24 visited Flickr andrewasmith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drewasmith/4395999496/ Flickr Aranya Sen (bangalore) http://www.flickr.com/photos/aranyasen/1558676713/ Flickr rouwkema http://www.flickr.com/photos/rouwkema/3708858511/ Flickr Benjamin Pende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pender/480494623/in/set-72057594137006971/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Nemo’s great uncle http://www.flickr.com/photos/maynard/4007569323/ 2010/04/24 visited Flickr JoshuaDavisPhotogr aphy.COM http://www.flickr.com/photos/articnomad/180092696/ Flickr Guwashi999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washi999/3378522703// 2010/4/24 visited Flickr chrispearson72 http://www.flickr.com/photos/53175227@N00/2376592289/ Wiki Mila Zinkova (user: Mbz1)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King_Penguins_at_South_Georgia_Island.jpg/2010/04/24 visited Flickr ZacharyTirrell http://www.flickr.com/photos/tirrell/149037977/ 台灣大學 齊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