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Things about Catarac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眼科 柯碧莲 电话 转 :
Advertisements

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 白内障. 白内障 定义 主要症状 分类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护理措施.
A A A.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青光眼 济南卫校 王震. 别让青光眼 “ 偷走 ” 你的视力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病因。 2 、熟悉青光眼的概念及眼压正常值。 3 、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 学会指测法测眼压。 情感目标 体察病人疾苦,学会关爱病人。
青光眼. 定义 眼压升高 视神经损害 视盘凹陷性萎缩 视野缺损 房水的产生与循环 小梁网通道 葡萄膜巩膜通道 睫状突产生 → 后房 → 瞳孔 → 前房 → 睫状体带 → 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
老年人常见眼病的诊断与治疗 卢 奕 老年人常见眼病 白内障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干眼 眼球的解剖结构.
白 内 障 晶状体的解剖及生理 透明,呈双凸透镜状,其直径 9mm ,厚度 4mm ,位于虹膜之 后玻璃体之前,靠悬韧带固定 于睫状体上。其前面曲率半径 为 10mm ,后面曲率半径为 6mm 。前后两面交接处称赤道 部。 代谢复杂,营养主要来源于房 水。 组织学上从外向内由晶状体囊、 晶状体纤维(皮质)和晶状体.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 白内障知识培训 南宁爱尔眼科医院 曹珊 电话: # 2 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2.
第13章 土壤.
第四节 相对眼镜倍率.
眼睛和眼镜.
How to Perform Cataract Surgery
白内障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白内障护理 三西 胡瑞芳.
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葡萄膜病.
第2章 给水排水管网 工程规划 土木工程学院 刘宇红.
眼球的生物测量及眼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
白内障病人的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的护理.
肺结核.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2015年全市档案工作培训班 企业文书档案的整理 2015年4月1日.
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眼的屈光和调节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主題:人工水晶體 姓名:鄭詩蓉 謝季翰 指導老師:林鴻儒 老師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晶状体病.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系 林 叶 综述 王勤美 陈 蔚 审校
公 园 大 道 ——公园链住宅社区 组员:张亚辉 程桂华 黄传东.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罗 静 魏 欣 制作.
四、眼睛和眼镜.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与选择.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Progress in Implants for Treatment of Posterior Segment Eye Diseases
晶 状 体 病.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第二章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依氣候條件所區分的成土作用 作用 說明 鐵鋁化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白内障手术的流程与手术室管理 邹城市人民医院 刘凤阁.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白内障新进展-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Advances in cataract surgery-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surgery LIU XIAOYING RN , CHINA 12/1/2018.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類別 特性 計量 (1)測量時可讀出工件之正確尺寸 (2)多用於小量生產的產品,量測與檢驗尺寸是否合乎標準。
塑膠模具設計 與 制造基礎知識 何秀定 2006/05/20.
微机系统的组成.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白 内 障 cataract.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热静力排空气阀 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基础培训课程.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First Things about Cataract 白内障基础知识 First Things about Cataract

请看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关于白内障 凡各种原因诸如老化、外伤、眼病、代谢异常(糖尿病)、中毒等,使眼内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而失去其透明的特性,称为白内障 症状: 早期表现为眼前雾状感、重影,以后视力渐进性下降,直至失明

白内障病人的视力 眼前雾状感 重影 对比敏感度下降 眩光、光晕 视力渐进性下降

白内障 分类: 1、根据病因 2、根据发病年龄 3、根据混浊部位 4、根据混浊程度 5、是否进展

老年性白内障 Senile cataract 又称Age related cataract* 临床表现: 症状 双眼先后发病, 无痛性、渐进性视物模糊 体征 视力下降,晶状体浑浊

老年性白内障 Senile cataract 又称Age related cataract* 分类: 皮质性白内障 cortical cataract 核性白内障 nuclear cataract 囊下白内障subcapsular cataract

皮质性白内障 cortical cataract 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初发期 incipient stage 肿胀期intumescent stage or immature stage 成熟期mature stage *过熟期hypermature stage

老年性白内障 Senile cataract 又称Age related cataract 治疗: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故白内障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白内停等

先天性白内障 Congenital cataract 分类 前极性白内障anterior polar cataract 后极性白内障 posterior polar cataract 冠状白内障coronary cataract 点状白内障punctat cataract 绕核性白内障 perinuclear cataract 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 全白内障total cataract 膜性白内障membrane cataract

先天性白内障 Congenital cataract 病因 胚胎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发育生长障碍的结果。 临床表现 双侧、多为静止性,根据不同类型表现出不能固视、眼震、弱视等。

先天性白内障 Congenital cataract 治疗: 手术时机 尽可能早 术式选择 增视性虹膜切除 PHACO+IOL

外伤性白内障 Traumatic cataract 定义 由于眼球机械伤、辐射伤及电击伤等引起的晶状体浑浊

分类 眼球穿通伤所致白内障 penetrating cataract 眼部挫伤所致白内障 contusive cataract 辐射性白内障 radiating cataract 红外线性 电离辐射性(X-ray 、- ray) 微波性等

代谢性白内障 伴有相应代谢性疾病的症状

糖尿病性白内障 Diabetic cataract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发生于眼中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出现典型的前囊下点状及雪片状浑浊。

代谢性白内障 半乳糖性白内障 Galactose cataract 手足搐搦性白内障 Tetany cataract

并发性白内障 Complicated cataract 由于眼部的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障碍而混浊除手术外,应治疗原发病。 浑浊部位及形态与原发疾病相关 如:眼后节疾病——晶体后囊膜及囊下颗粒状灰黄色混浊;虹膜炎——前部皮质;青光眼——前皮质及核部;高度近视——核部开始

药物中毒性白内障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corticosteroid cataract) 缩瞳剂性白内障(miotic cataract) 氯丙嗪性白内障(chlorpromazine cataract) 三硝基甲苯性白内障(trinitrotoluence cataract TNT cat.)

后发性白内障 After cataract 术后或穿透性外伤史 YAG激光的使用 再次手术

如何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的治疗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故白内障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将混浊的晶体取出,代之以人工晶体,恢复视力

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史Histor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白内障手术的发展 囊内白内障摘除术 ( ICCE ) 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 ECCE )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 Phcao ) Phacomulsification

囊内白内障摘除术 ( ICCE ) 方法 以冷冻摘除法为例 步骤 结膜瓣 角膜缘板层切开 预置缝线 切开角膜缘 切虹膜 粘结晶体,摘除 方法 以冷冻摘除法为例 步骤 结膜瓣 角膜缘板层切开 预置缝线 切开角膜缘 切虹膜 粘结晶体,摘除 关闭切口 缝合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 ECCE ) 手术特点 步骤 眼科显微手术设备的应用 闭合-注吸系统的使用 粘弹性物质的介入 开睑和上直肌固定缝线 结膜瓣 截囊 娩核 清除皮质 切口闭合

ICCE/ECCE存在的主要问题 手术切口大,易导致术后散光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困扰白内障手术发展的临床问题之一。 1968年,被誉为超声乳化之父的美国Wills医院医生Kelman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终于将第一个实用性的超声乳化头试制完成,解决上述问题。历经30余年的努力,逐渐形成由电脑控制,集灌注、抽吸、乳化等功能一体的全新眼用超声乳化系统,标志着白内障手术进一个全新阶段。

超 声 乳 化 技术 使 用 晶 体 超 声 乳 化 仪 , 通 过 小 的 手 术 切 口 粉 碎 和 吸 出 白 内 障 晶 体, 保 留 後 囊 的 白 内 障 摘 除 术 。 优 点 : 切 口 小 , 在 封 闭 系 统 内 操 作 , 前 房 保持 良 好 , 手 术 後 并 发 证 少 、 术 後 恢 复 快 , 术 後 角 膜 散 光 小 。 缺 点 : 操 作 较 复 杂 , 需 特 殊 机 器 。

超声乳化的发展史 History of Phaco

1962 散瞳 溶解晶体悬韧带 将晶体摇到前房 用可折叠的袋子装起晶体 用微型器械将其弄碎并移出

1963 用旋转的钻头打碎

1965 牙科高频去牙石仪器 改为轴向运动 改良为钛合金探头

1966 改良为中空探头 加进抽吸功能 四月份时进行了动物实验

1967 第一例人眼实验 76分钟的超乳时间 前房塌陷了20次之多 大的悬吊装置支撑手柄

1968 改良为小的40千赫的手柄 九月 - 改良为蠕动泵 软的硅胶套代替了金属套

1970 Kelman-Cavitron 超声乳化系统上市了 (只生产了30台)

1971 六月二十九日, # 3,589,363号专利授予了 Dr Charles Kelman & Anton Banko

发展的四个阶段

前房超乳阶段: 1967 - 1977 强调能量 在前房里进行 抽吸只是用于移走形成的碎屑 泵系统不重要

后房超乳阶段 1977 - 1987 强调能量 在后房里进行以保护角膜内皮 抽吸只是超乳的辅助部分

囊袋内超乳阶段 1987 - 1998 引入连续环形撕囊的技术 (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 ) 引起了两项重要革新 劈核 (Cracking or Chopping) 抽吸力Aspiration outflow

囊袋内超乳的新篇章 强调高真空 新技术 - 新技巧 真空成为超乳的工具 各种碎核技巧 高真空,低能量

进入屈光手术阶段 1998-今后 引入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entral Continuo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C ) 发明了多焦点人工晶体 ARRAY 改善全程视力

更小的切口 小针头,激光 更高的速度 高真空,各种高效碎核技术 更安全 卓越的前房稳定性,针头不伤及囊袋 仿生学 多焦晶体,自动调焦晶体 未来的白内障手术 更小的切口 小针头,激光 更高的速度 高真空,各种高效碎核技术 更安全 卓越的前房稳定性,针头不伤及囊袋 仿生学 多焦晶体,自动调焦晶体

人工晶体的发展史 ( History of Intraocular lens )

无晶体眼矫正方法 普通眼镜矫正 产生33%物象放大效果,且不美观 角膜接触镜矫正 许多老年人护理镜片有困难且佩戴不舒服 (眼外镜片矫正)

无晶体眼矫正方法 人工晶体矫正 引起的物象大效果最小 (眼内镜片矫正)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历史和发展 Ridley早期后房型人工晶体 1949年11月29日,英国Harold Ridley首次植入,1951年在牛津眼科会议上首次报告 1952年Baron首次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以后有Strampelli、Dannheim、Choyce等不断改进此类型晶体 Epstein瞳孔型人工晶体 1953年Epstein和Binkhorsf开始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 Binkhorsf虹膜夹型人工晶体 1958年8月1日植入第一例4襻虹膜夹型人工晶体 Binkhorsf虹膜囊膜人工晶体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雏型 1970年Binkhorsf 重新开始后房型晶体植入 1975年Simcoe的C 襻及J 襻晶体开始流行 1977年Shreaing才真正开始后房晶体的植入,普遍应用改良C或J襻

人工晶体的分类 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先后应用于临床的人工晶体不下百种 按固定方式:前房角固定、虹膜固定、睫状沟固定、囊袋内固定 按光学部分所在位置:虹膜前型(前房型)、虹膜平面型、瞳孔 后型(后房型) 按晶体襻类型:环形襻(闭合襻)、开放襻、爪型襻、硬质支撑板 和夹型襻 按光学部分和支撑部分的几何关系:单平面晶体和二平面晶体 按发明者的名字:如Choyce Mark晶体 (前房型) Binkhorst晶体 (虹膜平面型) Shearing 晶体 (后房型)

历史性回顾:前房型人工晶体

历史性回顾: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

历史性回顾:后房型晶体

晶体植入位置 (前房角固定) (睫状沟固定) (囊袋内固定) 后房型晶体放置 前房型晶体放置

主流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突破性进展是近几十年眼科临床最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之一。这一进展主要归因于: 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超生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取得成功 人工晶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显微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改进和普及 后房型人人晶体有具有其他类型人工晶体无可比拟的优点,其中包括: 最佳生理位置,双眼不等视可减少到最低程度 与角膜相距较远,故角膜失代偿发生率明显降低 排除与虹膜受损伤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保存正常的生理性瞳孔

主流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 所以,目前临床大多数医生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 而且首选 囊袋内固定型,其次为睫状沟固定型。在极特殊情况下,才选择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已基本被淘汰。

晶体参数 厂家、类型、有效期及型号 光学部分 襻部分 光学材料 光学直径 光学形状 定位孔 屈光度 A常数 前房估计深度 折射率 襻全长 襻类型 襻材料 夹角

人工晶体参数介绍 厂家、类型、型号及有效期 表明生产国别和厂家;根据植入位置和切口大小选择类型或型号,如:前房型或后房型,硬性晶体或折叠晶体,单焦点、双焦点或多焦点,一体化或异体化;有效期是保证人工晶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光学材料:目前用于人工晶体的光学材料主要包括: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最早用于制造人工晶体的材料经 长期临床验证,是一种较理想的硬性人工晶体材料 Silicone(硅凝胶):是软性人工晶体的主要材料 Acrylic(丙烯酸酯):也是软性人工晶体的主要材料 Hydyogdl(水凝胶):不仅是软性人工晶体的材料, 也是软性隐性眼镜的材料

人工晶体参数介绍 光学直径 现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5.5mm、6.0mm和6.5mm直径的规格。 光学形状 圆型、椭圆形晶体;双凸、平-凸、凸-平晶体 定位孔 作用:调整晶体的位置,定位孔直径很小,一般0.3mm,且位于极周边部,无视力干扰 屈光度 不同的屈光度表示人工晶体的屈光能力不同. 常用度数一般为:+18D~+23D A常数 取决于晶体类型、材料、及操作技术,一般后房型的此常数为116~118. A常数在人工晶体包装说明书内标明。计算晶体度数时用到此常数 前房估计深度 一般是指晶体前极角膜内皮表面间距离,正常平均为4mm, 由于前房深度测量误差较大,在计算中已不作为变量,只做参考用

人工晶体参数介绍 折射率 人工晶体材料的折射率大致可反应光学部分的厚薄 襻全长 如 图中黄线所示,一般为12mm~13.5mm 襻类型 目前流行改良型J 襻和C襻, 近年来ALCON公司推出L形襻 襻材料 PMMA、聚丙烯材料较多使用 夹角 人工晶体光学部分与襻结合部分形成的角度,一般为5度或10度 改良J 大C 改良C

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方法 根据原屈光状态推算 精确测量及计算公式 坐标图及计算盘 计算机程序

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P = A-2.5L-0.9K P = A1-2.5L-0.9K 计算公式繁多,理论上无懈可击,实际应用有局限性,有时产生较大误差 1980年,经过对诸多理论公式反复对比研究,它们可以用回归分析加以改进。对大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病人详细观察基础上,利用三元回归分析法,找到角膜屈率、眼轴长度和人工晶体度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形成了以Saunders、Retzlaff、Kraff 为主要倡导者的 SRK 公式: SRKII公式: P = A-2.5L-0.9K P = A1-2.5L-0.9K 其中:P 为所需人工晶体度数(D) 其中:L<20.0mm A1=A+3 A 为常数(包装盒上有表明) 20.0mm < L>21.0mm A1=A+2 L 为眼轴长度(mm) 21.0mm<L>22.0mm A1=A+1 K 为角膜屈率(D) L>=24.5mm A1=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