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Advertisements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概念  急性脊髓炎 : 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 贯性损害. 又称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 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分为  感染后脊髓炎  疫苗接种或脊髓炎  脱髓鞘性脊髓炎 ( 急性多发性硬化 )  坏死性脊髓炎  副肿瘤脊髓炎.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神 经 系 统 总 论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吐尔逊.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 Motor system) ( Motor system)
脑脑:延髓 脑桥 脑干 中脑 间脑 小脑 端脑. 脑干 一、外形 (一)前面观:前面观 1 、延髓:脊髓前面的一裂两沟延续到延髓 下端:锥体交叉锥体交叉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出脑 前外侧沟与前正中裂间:锥体( 深面为锥体束) 前外侧沟后方的突起:橄榄( 深面为下橄榄核 ) 橄榄后方: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脊椎外傷 王哲川 奇美醫學中心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脊柱、脊髓伤 骨伤学教研室.
椎管内肿瘤 (Intraspinal tumors)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第七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六讲 主讲教师:刘一兵.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项目: 反射检查 康复教研室.
第一篇 总 论 第二篇 普外科 外科护理学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第三节 :高级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质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二、基底神经节与小脑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The Motor Pathways 运 动 传 导 路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乳 腺 癌.
(三)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为运动神经节,节细胞为多极运动神经元。
第十章 神 经 系 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第十章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准则.
项目: 感觉功能的评定 康复教研室.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骨科 王沛 李晖 孙振辉 冯世庆 雪原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脊髓压迫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脊髓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 商秀丽.
脊 髓 Spinal Cord.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脊柱的CT诊断 Diagnosis of Spine
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周围神经系统
第43、44、45章 骨科一般护理、骨折、关节脱位病人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李坚.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人脑平均重为1400 g,(男性1375.5g ,女性 g)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 2007春 (心理系 双学位) 第二讲: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脊髓.
医大巡诊 周围神经病与脊髓病.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脊 髓 The Spinal Cord.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 腺体等处。 包括: 内脏运动神经 又叫自主神经 autonomic nerve 或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
脑干 brain stem 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椎管内, foramen magnum → L1下缘 cervical enlargement lumbosacral.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第七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神经病学(第 5 版)

本章重点 脊髓与脊柱的解剖关系 脊髓内部结构\血液供应\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 脊髓压迫症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髓内\髓外硬膜内\髓外硬膜外病变的鉴别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第一节 概述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脊髓解剖 脊髓与脊柱的对应关系 脊柱节段=脊髓节段n C1~4, n=0 C5~8, n=1 T1~8, n=2 T9~12, n=3 腰髓对应T10~T12 骶髓&尾髓对应T12, L1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与脊柱长度不等, 神经根由相应椎间孔走出 椎管, 愈下位脊髓节段神经根愈向下偏斜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根 颈膨大: C5~T2节段 腰膨大: L1~S2节段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的3层结缔组织被膜 最外层--硬脊膜 最内层--软脊膜 硬脊膜&软脊膜间--蛛网膜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3层结缔组织被膜间的间隙 硬膜外腔: 硬脊膜&脊椎骨膜间隙, 含静脉丛& 脂肪组织 硬膜下腔: 蛛网膜&硬脊膜间隙, 其间无特殊结构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软脊膜间隙, 与颅内蛛网膜 下腔相通, 充满CSF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解剖 马尾 体表节段性支配 图2-16 体表节段性感觉分布图 三根定律 图2-17 感觉皮节三根支配示意图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脊髓前角 脊髓后角 脊髓侧角 白质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薄束&楔束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 脊髓横切面由白质&灰质组成 灰质为神经细胞核团&部分胶质细胞 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形或“H”形, 中心为中央管 白质为上下行传导束&大量胶质细胞, 包绕在 灰质的外周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灰质 灰质H形中间部称为灰质连合 两旁部分为前角&后角 在C8~L2 & S2~4节段有侧角 前角细胞为下运动神经元, 发出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有关肌肉 后角细胞为痛\温&部分触觉第Ⅱ级神经元, 接受脊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 传递感觉冲动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灰质 C8~L2侧角: 交感神经细胞, 发出纤维经前根\交 感神经径路支配&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C8、T1侧角: 发出交感纤维, 部分沿颈内动脉壁 进入颅内, 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 另一部分支配同侧面部血管&汗腺 S2~4侧角: 脊髓副交感中枢, 发出纤维支配膀胱 \直肠&性腺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白质 白质分前索\侧索&后索, 由上行(感觉)&下行 (运动)传导束组成 前索位于前角及前根内侧,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 与后角\后根之间, 侧索位于前后角之间 下行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 脊髓束等 上行传导束有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束 \薄束&楔束等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传递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冲动至同侧 前角细胞, 支配随意运动 脊髓丘脑束: 传递对侧躯体痛温觉&粗略触觉至 大脑皮质 薄束: 传递同侧下半身深感觉&精细触觉 楔束: 传递同侧上半身(T4以上)深感觉&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传递本体感觉至小脑, 参与维 持同侧躯干&肢体的平衡与协调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脊髓前动脉 起源于两侧椎动脉颅内部分, 在延髓腹侧合成一 支, 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 为全部脊髓供血 每cm分出3~4支沟连合动脉, 左右交替深入脊髓, 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区域(中央灰质\前柱\侧柱 \前索\侧索&皮质脊髓束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脊髓后动脉 起源于同侧椎动脉颅内部分, 左右各一, 沿脊髓 全长后外侧沟下行, 分支供应脊髓横断面后1/3 区域(脊髓后柱\后索) 不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纵行血管, 略呈网状, 分 支间吻合较好, 较少发生供血障碍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根动脉 脊髓接受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 \髂腰动脉\骶外动脉血供, 均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 称为根动脉 进入椎间孔后分为根前动脉与根后动脉, 分别与 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吻合, 构成围绕脊髓的 动脉冠, 再分出小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 小穿通 支进入脊髓, 供血脊髓实质外周部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根动脉 大多数根动脉细小, 但C6\T9\L2 三处根动脉粗大 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动脉血流极丰富, 不易发 生缺血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 脊髓前动脉&根前动脉: 脊髓灰质前角\中央管 周围\灰质后角前半部\前索\前连合&侧索深部 脊髓后动脉&根后动脉&冠动脉: 灰质后角表浅 部\后索\侧索表浅部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特点 相邻的2条根动脉交界处 为循环薄弱区, T4 & L1易发生供血不足 脊髓横断面3个供血薄弱区 中央管部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脊髓静脉 脊髓静脉回流: 经根前静脉\根后静脉引流至 椎静脉丛, 后者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 在胸段 与胸腔内奇静脉&上腔静脉相通, 在腹部与下 腔静脉\门静脉&盆腔静脉相通 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 无静脉瓣, 血流方向常 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重\咳嗽\排便等)而改 变, 常为感染&恶性肿瘤转移入颅途径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脊髓损害主要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前两者有助于脊髓病变水平定位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感觉障碍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 脊髓横贯性损害 受损平面以下 完全性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判定脊髓损害水平主要依据节段性症状 腱反射消失 根痛&根性感觉障碍 节段性肌萎缩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 脊髓横贯性损害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脊髓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出现 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 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 尿潴留 一般持续2~6周逐渐转为中枢性瘫,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反射性排尿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1 高颈段(C1-4)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功能障碍, 四肢&躯干无汗 伴枕&后颈部疼痛, 咳嗽\转颈加重, 可有该区 感觉缺失 C3~5节段病变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 消失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2 颈膨大(C5-T2) 运动: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感觉: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肩&上肢 可有放射性根痛 括约肌障碍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2 颈膨大(C5-T2) C8~T1侧角受损: Horner征(瞳孔小\眼裂小\眼球 内陷&面部汗少) 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变节段定位 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消失, 肱三头肌反射亢进 提示C5或C6病变 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消失 提示C7病变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3 胸髓(T3-12) 运动: 双上肢正常, 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 感觉: 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尿便障碍, 出汗异常 常伴相应胸腹部束带感(根痛) T4、5节段是血供薄弱区&易发病部位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3 胸髓(T3-12) 上、中、下腹壁反射的脊髓反射中枢分别为: T7~8\T9~10\T11~12节段 用力抬头时, 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向 上移动, 称Beevor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4 腰膨大(L1-S2) 运动: 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感觉: 双下肢&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 尿便障碍 腰膨大上段受损: 神经根痛在腹股沟&下背部 腰膨大下段受损: 坐骨神经痛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6 马尾 马尾病变与脊髓圆锥病变临床表现相似, 但症状 &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明显根痛&感觉障碍多见, 位于会阴部\股部\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瘫 尿便障碍不明显或较晚出现 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L1~2以下)&马尾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半切(Brown-Séquard)综合征, 主要特点: 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深感觉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 触觉保留 后角细胞发出纤维先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 再经 灰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 故对侧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受损节段水平低

Brown-Séquard(半切)综合征(慢性脊髓压迫症)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Brown-Séquard(半切)综合征(慢性脊髓压迫症)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2) 中央管附近损害 后角痛温觉纤维在灰质前联合交叉, 病变产生: 双侧对称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减弱&消失, 触觉保留)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刺激性病变: 相应支配区出现电击样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