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观赏植物白粉病种类很多,病原菌侵染月季、紫薇、大叶黄杨、黄栌、瓜叶菊、凤仙花等植物的叶片、嫩梢和花器。被害叶、花早落,嫩梢枯死,降低切花产及观赏价值。紫薇白粉病在我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1.症状识别 紫薇白粉病在云南、四川、湖北、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湖南、贵州、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主要侵害紫薇的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病。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白粉斑可相互连接成片,有时白粉层覆盖整个叶片。叶片扭曲变形,枯黄早落,影响树势和观赏。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黑色的小点粒 。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McAlp.) Zhehg &Chen,属子囊菌亚门、小钩丝壳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嫩梢和嫩叶,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紫薇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秋季发病最严重。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 (2)休眠期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 (3)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液防治。
月季白粉病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叶片皱缩反卷,变厚,呈紫綠色。嫩梢发病,节间缩短,顶端弯曲,影响生长,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梢。花蕾发病,密布白粉,形成畸形花或不开花。
▲锈病类 锈病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梢、果实,造成叶片早落,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失去观赏价值。观赏植物常见的锈病是玫瑰锈病。 1.症状识别 玫瑰锈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很普遍。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果实和幼芽。早春病芽展开,叶片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背面出现黄色略隆起的小斑点即锈孢子器,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出现近圆形的橘黄色粉堆,即夏孢子堆。秋末,叶背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粉堆即冬孢子堆。嫩梢、果实上的病斑明显突起,严重时,导致畸形;病叶提早脱落,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开花。
2.病原 尖多孢锈菌Phragmidium mucronatum ( Pers.) Schl.,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菌属。在其生活史中,要产生5种类型孢子:即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休眠芽内或以冬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次春,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寄主发病。以后顺次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夏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秋末,产生冬孢子并在发病部位越冬。 4.防治要点 (1)休眠期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初春,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菌丝。 (3)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
月季锈病 危害叶片、嫩枝和花。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黄色小斑,外围有褪色环,在黄斑上产生隆起的锈孢子堆,表皮破裂,露出橘红色的粉末,即锈孢子;在叶片正面生有黄色小点,即性孢子器;以后在叶片背面产生略呈多角形的夏孢子堆;秋后在病斑上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
▲炭疽病类 观赏植物炭疽病是一类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和果实,造成叶片、嫩梢枯死,果实腐烂,甚至全株死亡。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病害。兰花炭疽病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上海、广州、福建、北京、天津等地。除危害兰花外,还危害万年青、紫罗兰、金盏菊、桂花等植物。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病害发生于叶缘,病斑为圆形;发生于叶中部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深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生于叶尖端,部分叶段枯死;发生于叶基部,许多病斑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病斑初为红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在病斑上可见轮生的小黑点。潮湿条件下,产生橙黄色粘质物。
2.病原 4.防治要点 兰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 Allesh.,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病残体或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翌年在温、湿度适宜的时候,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老叶一般从4月初发病,新叶则从8月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盆栽兰花放置过密、盆内积水、通风不良发病加重。 4.防治要点 (1)盆栽兰花应置于通风透光处,不能放置过密。 (2)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并销毁。 (3)发病前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君子兰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的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具有轮纹的病斑。潮湿时,涌出粉红色黏液,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发病叶片枯萎脱落。
▲叶斑病类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四川、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南京等地尤为严重。 1.症状识别 观赏植物叶斑病是指发生于叶部,除白粉病、锈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以外的真菌性病害。包括黑斑、褐斑、圆斑、轮斑、角斑等。常造成叶片变黄,脱落。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四川、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南京等地尤为严重。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紫黑色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叶片全部落光,呈“光杆”状,枝条枯死 。
3.发病特点 4.防治要点 2.病原 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属半知菌亚门、放线孢属。 以菌丝体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4.防治要点 (1)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2)休眠期喷施1%硫酸铜溶液杀死越冬病源。 (3)发病初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每7~10d喷施1次。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牡丹红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还可危害茎、叶柄、萼片、花瓣、果实甚至种子。 叶片初期症状为新叶背面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有不规则淡褐色轮纹大斑,中央淡黄褐色,边缘暗紫褐色,有时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背面出现暗绿色霉层,似绒毛状。
▲灰霉病类 灰霉病可危害多种观赏植物的叶、茎、鳞茎、球茎、花、果等部位,造成叶斑、溃疡、腐烂等症状,严重影响观赏性。牡丹灰霉病观赏植物常见的灰霉病之一。 牡丹灰霉病分布于吉林、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南昌、福州等地。 1.症状识别 叶、茎、花均可发病。叶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近圆形、不规则形的褐色斑。潮湿时,斑上长出灰色霉状物。茎发病,病斑褐色,软腐,植株倒伏。花被害,变褐腐败。潮湿时,各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有时可见小菌核 。
2.病原 3.发病特点 牡丹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 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次春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幼株最易感病。病害多发生于7~8月。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销毁。 (2)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每隔1~2周喷1次,共喷2~3次。
扶桑灰霉病 灰霉菌侵染花器,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浅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枝干病害 观赏植物枝干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常导致枝干腐烂、溃疡、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失去观赏价值。月季枝枯病是常见的观赏植物枝干病害。 月季枝枯病分布于湖南、江西、江苏、浙江、上海、云南、天津、河南、辽宁、广东、山东等地。危害月季、玫瑰、蔷薇等植物。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在茎上产生红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中部浅褐色,边缘红褐色或紫色,周缘为红色包围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并出现小黑点。病部的皮层常出现纵裂,严重时包围整个枝条,致使病部以上的枝条全部枯死 。
3.发病特点 2.病原 蔷薇盾壳霉菌Coniothyrium fuckel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 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次春,分生孢子器成熟,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病菌从寄主的伤口侵入。管理不善,过度修剪,树势衰弱,环境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 4.防治要点 (1)剪除病枝,并销毁。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第二节 细菌、病毒类病害 ▲细菌类病害 病原细菌可为害观赏植物叶片、鳞茎、根和块根等,常导致病部腐烂、溃疡、枯萎,甚至全株萎蔫枯死。潮湿时,病部常有菌溢。大丽花青枯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1.症状识别 大丽花青枯病在幼苗至开花期发生普遍。根和块根被病原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
2.病原 3.发病特点 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属细菌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 病原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则大量繁殖,遇寄主便从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带有青枯病菌,最易发病和严重受害。 4.防治要点 (1)加强检疫;培育无病苗;避免在病区调运繁殖材料。 (2)避免连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3)增施钾肥;防止病区灌溉水流向非病区。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喷洒0.2%高锰酸钾液,或95%细菌灵500倍液,或25%叶枯双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灌根。
▲病毒病类 美人蕉花叶病分布于上海、北京、南宁、杭州、南昌等地。 1.症状识别 观赏植物病毒病,是一类常见病害。发病植株常表现畸型、变色、坏死等症状。开花植株花数少,花朵小,呈现种质退化现象。美人蕉花叶病发生很普遍。 美人蕉花叶病分布于上海、北京、南宁、杭州、南昌等地。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褪绿小点,后出现黄绿相间的条斑,条斑与叶脉平行。严重时,叶缘的黄色条纹相互连接,致叶片黄化、卷曲、甚至枯萎,植株矮小 。
2.病原 3.发病特点 4.防治要点 主要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汁液的致死温度为70℃,在20℃的条件下体外保毒期为3~6d。 带毒母体植株是病毒的重要来源,分株繁殖是主要的扩散途径。田间通过蚜虫传播,蚜虫在病株上取食lmin即可带毒,在健康植株上取食lmin,即可将病毒传上,病毒在虫体内的有效时间不超过4h,病、健植株间的接触,田间操作,也可以传播病毒。 4.防治要点 (1)蚜虫盛发期,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灭蚜。 (2)清除病株及周围的其他寄主,以减少侵染源。 (3)发病初期喷洒10%病毒灵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防治。
月季花叶病 初期在叶面出现失绿小斑点,有时呈现多角形纹饰。病斑周围的叶面常呈畸形。有些症状呈环形、不定形的波状斑纹,以及褪绿斑。
第三节 食叶性害虫 食叶性害虫是指以咀嚼式口器为害植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包括大多数蛾类、蝶类、叶蜂类幼虫,少数叶甲和蝗虫等。主要为害叶片、嫩梢、嫩枝、幼果,造成孔洞缺刻或咬断嫩梢,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观赏价值。 ▲刺蛾类 刺蛾类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黄刺蛾 Cnidocampa slavescensWalker、绿刺蛾 Ltoia consocia Walker、扁刺蛾 Thosoa steinonsisWalker、丽绿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桑褐刺蛾 Setora pastornata Hampson等。均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以幼虫危害刺梅花、海棠,月季、紫荆、桂花、紫薇、石榴、樱花、丁香、芍药、广玉兰、白玉兰、枫、柳及山楂、梨、苹果、柑橘、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6~18 mm,头、胸及前翅绿色,胸背及前翅基部各有1个褐色斑纹,外缘呈褐色宽带,后翅灰褐色 。成熟幼虫体长15~30 mm,头褐色,体翠绿色。背中央有3条蓝紫色条纹和成对的蓝色斑块,体侧有灰白色波状条纹。第一腹节背面有1对橘红色枝刺,腹末有黑色绒球状毛丛。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结茧越冬。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块产于叶背。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6龄后才分散为害,先食叶呈网状,再食叶呈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幼虫老熟后在叶背、枝干等处结茧化蛹 。 3.防治要点 (1)结合冬季修剪,摘除虫茧,消灭越冬虫源。 (2)利用低龄幼虫期群集叶背危害习性,摘除带虫叶片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 (3)利用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 (4)保护利用上海青蜂等自然天敌。 (5) 低龄幼虫期用20%的除虫脲8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毒蛾类 毒蛾是为害观赏植物的又一大类食叶性害虫。常见的种类有舞毒蛾 Lymantri dispar L.、角斑古毒蛾 Orgyia gonosigma L.、黄尾毒蛾 Euproctis similis Fueezssly.、棉古毒蛾 Orgyia postia Walker.等。均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以幼虫为害紫薇、紫荆、月季、梅花、海棠、李、梨、苹果、山楂、核桃、柿、杏等多种植物。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叶片。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2~19mm,体翅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黑褐色斑纹,腹未有金黄色毛丛。成熟幼虫体长30~40mm,黄色,背线红色,亚背线黑色断续,每节有3对毛瘤。
2.发生特点 1发生1~6代。以3~4龄幼虫或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或枯叶结茧越冬。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块产于叶背或树干,表面覆盖绒毛。初孵幼虫群集危害芽,有假死性(吐丝下垂)。幼虫老熟后在树干裂缝或土块下,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黑光灯或性引诱剂诱杀成虫。 (2)人工刮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虫茧,或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集中处理。 (3)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及多种捕食性天敌。 (4)低龄幼虫期喷洒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20%的菊杀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袋蛾类 袋蛾,又名蓑蛾,常见的种类有大袋蛾 Cryptotherea variegata Snellen.、茶袋蛾 Cryptothelea minusula Butler.。均属鳞翅目,袋蛾科。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吐丝缀合碎叶成虫囊,护囊危害蔷薇、玫瑰、紫薇、紫荆、月季、梅花、丁香、茶花、梅、柑橘、桃、柿、石榴、枇杷、葡萄、梨、荔枝、龙眼、枇杷、橄榄等多种植物的叶片。 1.形态识别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26mm左右,纺缍形,翅退化,头部黄褐色,胸部黄白色,腹末有一带状褐色毛环和肉质突起。雄虫体长18mm左右,黑褐色,前后翅均为褐色,前翅近外缘有4~5个半透明斑。幼虫体扁圆,有3对胸足,腹足及臀足退化。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的护囊内越冬。成虫白天羽化,夜间交配。卵产于虫囊内。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经3~5d后吐丝下垂,随风飘逸扩散,落于寄主上后,吐丝缀合碎叶成虫囊,终身护囊而行,危害叶片。老熟幼虫吐丝封囊越冬 。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冬季结合修剪摘除虫囊。 (3)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及病毒等。 (4) 在低龄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用20%的菊杀乳油2000倍液于傍晚或阴天喷雾防治。
▲大造桥虫 大造桥虫 Ascotis selenaria S.,属鳞翅目,尺蛾科。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等地区。危害菊花、秋葵、月季、杜鹃、山茶、一串红、大丽花、美人蕉、唐菖蒲、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18mm,多为浅灰褐色,翅面有黑褐色波状纹,外缘有半月形斑纹。成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体色变化大,多为黄绿色、青白色或灰黄色,体背有明显的毛瘤,具腹足和臀足各1对 。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或枝干等处。初孵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移,寻找寄主,蚕食叶片,食叶成孔洞或缺刻。危害严重时仅留叶柄和叶脉。幼虫还取食花蕾和花冠,影响植物生长与开花。幼虫拟态性明显,不活动时停止于植物上形似枝条,行走时曲腹如拱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冬春翻地消灭越冬蛹。 (3)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及病毒等自然天敌。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蓝目天蛾 蓝目天蛾Smerinthus planus Walker,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危害梅花、海棠、樱花、苹果、梨、核桃、李、杏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2~36mm,灰黄色。胸背中央有1个深褐色大斑,前翅有深褐色的波状纹,中部有肉色新月形斑1个。后翅浅灰褐色,中央有1个深蓝色大圆斑,斑外灰白色,周围蓝黑色,上方粉红色。 成熟幼虫体长50~80mm,黄绿色、胸腹两侧有黄白色颗粒组成的斜线,腹末有尾角 。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在夜间羽化,飞翔力强。卵散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少数产卵成串。低龄幼虫取食嫩叶成缺刻,4~5龄幼虫常吃光叶片,仅留枝干。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人工捕杀幼虫和翻土灭蛹。 (3)在低龄幼虫期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人纹污灯蛾 人纹污灯蛾 Spilarctia subcarnea W.,别名红腹白灯蛾,人字纹灯蛾,桑红人纹污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西南、台湾等地区。危害月季、菊花、蔷薇、芍药、木槿、鸢尾、萱草、腊梅、香石竹、荷花、碧桃、苹果、杏、李、向日葵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mm左右,胸部和前翅白色,前翅有两排黑点,停息时,黑点合并成“人”字形,后翅略带红色, 腹部背面呈红色。成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黄褐色,体背有暗绿色线纹,各节有突起,并有红褐色长毛。
2.发生特点 在我国从北向南1年发生2~6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日伏夜出,趋光性强。卵块产于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花和嫩梢,造成孔洞和缺刻。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冬季翻地灭蛹。 (3)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10%联苯菊酯1000倍液,或用20%氰戊菊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棉大卷叶螟 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cus,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华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危害锦葵、蜀葵、海棠、绣球、大丽花、木槿、木芙蓉、女贞、苹果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mm左右,浅黄色。前翅有深褐色波状纹,近前缘外有似“OK”形褐斑。成熟幼虫体长26mm左右,绿色,头和胸足墨褐色,各节有黑色毛瘤,老熟后变成桃红色。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华北地区3~4代,华南则有5~6代。以幼虫在杂草或落叶下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块产于叶背面。初孵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吐丝卷叶成筒状,在其内取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有转株危害习性。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 3.防治要点 (1)在幼虫卷叶期,人工捏杀幼虫和蛹 。 (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 (4)在低龄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20%桃小灵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玫瑰巾夜蛾 玫瑰巾夜蛾 Paralleliaar ctotaenia Guence.,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华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台湾等地。危害玫瑰、石榴、蔷薇、月季、大丽花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8~20mm,灰褐色,前后翅中部有一条白色宽带,外缘灰白色。成熟幼虫体长60mm左右,褐色,体表有黑点;第一腹节背面有一对黄白斑,第8腹节背面有1对黑斑,臀足发达。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片上。幼虫蚕食嫩叶、花蕾和花瓣。幼虫老熟后在叶面、落叶或土壤中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参照斜纹夜蛾。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20%桃小灵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大红蛱蝶 大红蛱蝶 Vanes saindica Herbst,属鳞翅目,蛱蝶科。分布于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中南等地区。危害菊花、牡丹、芍药、一串红、紫藤、葡萄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mm左右,黑褐色,密被绒毛。前翅基部及后缘深褐色,中部红色近顶角外有多个小白斑,后翅深褐色,外缘红色,列生4个黑斑。成熟幼虫体长32mm左右,背面黑色,腹面黄褐色,体背有7个黑褐色枝刺。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中,落叶下等处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叶面。初孵幼虫吐丝结网,卷叶危害嫩叶。幼虫老熟后,吐丝倒悬虫体,再蜕皮化蛹。 3.防治要点 (1)清除枯枝落叶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人工捕杀受害植株上的幼虫和蛹。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茧蜂、金小蜂等; (4)在低龄幼虫期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叶蜂类 常见的叶蜂种类包括月季叶蜂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又名玫瑰三节叶蜂、蔷薇叶蜂、黄腹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于湖南、湖北、北京、安徽、山东、四川、福建、广东、青海、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姊妹、黄刺玫、粉团蔷薇等植物。杜鹃叶蜂 Arge similis saindica Vollenhoven,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危害杜鹃、五月红、石榴红等植物。叶蜂均以幼虫咬食花木的叶片,造成缺刻。虫口密度大时,数十头幼虫群集在叶片上取食,将叶片吃光,仅留下粗大的叶脉。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7.5 mm左右,头、胸、足蓝黑色,有光泽。中胸背面具“X”型凹陷;翅蓝褐色,半透明;腹部橙黄色,背中央有舌状黑斑。 幼 虫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年5~6月羽化,用产卵管在月季新梢基部刺成纵向裂口,在其中产卵2~3粒。孵化后,新梢就完全破裂变黑并折断。幼虫有自相残杀和迁移危害习性。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冬季结合冬耕,消除土中越冬幼虫,或清除残株落叶,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人工捕杀幼虫。 (3)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或40%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第四节 吸汁性害虫 ▲蚧类 蚧类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吸汁性害虫。除“柑橘害虫”中已提及的种类外,常见的还有日本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 Kuwana,属同翅目,蛛蚧科。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危害玫瑰、蜡梅、月季、樱花、海棠、扶桑、玉兰、大丽花、苹果、板栗、柿等植物。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japonicus Green属同翅目,蜡蚧科。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及北方温室等地。危害含笑、梅花、玉兰、海棠、月季、桂花、紫薇、紫荆、牡丹、蔷薇、剑兰、石榴、无花果、柑橘等等41科150多种植物。月季白轮盾蚧Aulacaspis rosarum Borchsenius ,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及北方温室等地。危害月季、蔷薇、玫瑰、米兰、苏铁、桂花、海棠、南天竹、九里香、柑橘等植物。
1.形态识别 雌虫体长4mm左右,红褐色。蚧壳灰白色,上部隆起呈龟甲状。雄虫体长1 mm左右,棕褐色,具1对无色透明翅。 若虫体被白色蜡质物,周围有12个三角形蜡芒。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上越冬,次年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母体下。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孵化为若虫。初孵若虫爬至叶片上吸取汁液,逐渐分泌蜡质物形成蜡芒。9月上旬受精,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雌虫10月下旬越冬 。 3.防治要点 (1)剪除被害虫枝,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3)在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康福多乳油4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冬季或早春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6~18倍松脂合剂,或20~25倍机油乳剂喷雾防治。
▲蚜虫类 为害观赏植物的蚜虫包括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世界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菊花、牡丹、芍药、紫荆、百合、茉莉、芙蓉、扶桑、木槿、兰花、梅花、茶花、锦葵、玫瑰、仙客来、一串红、六月雪、大丽花香石竹、鸡冠花、郁金香、美人蕉、报春花、金橘、橙、茄子、黄瓜等300多种植物,并传播55种病毒。月季长管蚜Macrosiphum rosivorum Zhang,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危害月季、白兰、玫瑰、梅花、七里香、十姐妹等植物。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der Goot,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天津、浙江、内蒙古、台湾等地区。危害绣线菊、海棠、含笑、樱花、白玉兰、广玉兰、柑橘、脐橙、苹果、梨、山楂、枇杷等80余种植物。均属同翅目,蚜科。
1.形态识别 有翅雌蚜体长3.5mm左右,草绿色,第八腹节有宽横斑,尾片有曲毛9~11根。无翅雌蚜体长4mm左右,黄绿色,有时橘红色。腹管长圆柱形,端部有瓦纹,尾片较长,圆锥形,有7~9根曲毛。若虫似无翅雌蚜。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0~20代。以成蚜和若蚜在寄主上越冬。次春月季萌芽后,成、若蚜开始活动、取食嫩梢、嫩叶和花蕾,并繁殖。经2~3代后产生有翅蚜,蚜虫数量明显上升,5月中旬出现第一次繁殖高峰,7~8月气温升高,虫口密度下降,9~10月,出现第二次繁殖高峰。每年以5~6月,9~10月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晚秋后,以无翅胎生雌蚜或若蚜在月季等腋芽处越冬。 3.防治要点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霉等。 (2)剪除被害严重的嫩梢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3)有翅蚜虫发生时采用黄板诱杀。 (4)初发期用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大青叶蝉 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L.,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杜鹃、梅花、菊花、月季、茶花、海棠、丁香、樱花、木芙蓉、柑橘、苹果、葡萄、核桃、枣、梅、杏等植物,能传播病毒病。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mm左右,头黄绿色,三角形,顶部有两个黑斑。前翅青绿色,后翅烟黑色,前胸前缘黄绿色,后部青绿色。大龄若虫似成虫,黄绿色,有翅芽,体背有褐色纵纹。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以卵在嫩枝条的皮层内越冬。次年4月越冬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危害,稍大后,渐迁至禾本科植物上繁殖危害。10月成虫开始迁至花木上产卵越冬。成虫趋光性强,需取食。卵块产于嫩枝或叶片主脉及茎杆组织内。成、若虫群集嫩叶背面危害。初期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枯死脱落。枝干被害形成伤疤,导致失水枯死,并传播病毒病。 3.防治要点 (1)清除杂草,剪除有产卵痕的枝条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灯光诱杀成虫。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 (4)在低龄若虫期用20%的叶蝉散乳油800倍液,或20%速灭威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达嗪酮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花蓟马 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n,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山东等地。危害菊花、月季、蜀葵、牡丹、茉莉、兰花、荷花、玫瑰、扶桑、香石竹、九里香、凤仙花、夜来香、美人蕉、大丽花、唐菖蒲等50多种花卉植物。以成、若虫锉吸花、果、叶、芽的汁液。被害花冠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致叶片及花瓣卷曲,甚至落叶落花。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3mm左右,雌虫褐色,雄虫灰白色,前翅有两行均匀排列的脉鬃。若虫黄色或淡褐色。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寄主上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趋花香味习性。卵散产于花瓣,花丝,花柄或叶背组织内。初孵若虫活动力弱,喜群集。同一花卉植株上常有2~3种蓟马混合发生,在不同植株间可相互转移危害。 3.防治要点 (1)清除杂草及摘除虫叶、虫花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蜘蛛、赤眼蜂等。 (3)害虫发生初期用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第五节 蛀干害虫 ▲菊天牛 菊天牛 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又名菊小筒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危害各种菊花、朱顶红等植物。成虫产卵时将菊花嫩梢咬成一圆孔,嫩梢易折断或萎蔫。幼虫从上而下蛀食茎杆,造成不能开花或整株死亡。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mm左右,体黑色,腹部及足橘红色,前胸背板有一个橙红色卵圆形斑,鞘翅密布灰色绒毛。成熟幼虫体长10mm左右,淡黄色,前胸背板前端有一个褐色大斑,中央有白色皱纹一条,背板后1/3处有颗粒状的“蝙蝠形”斑,腹末有刚毛。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成虫、老熟幼虫或蛹在根际附近的根茎内越冬。成虫5月开始在叶背活动,有假死性。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初孵幼虫在茎内由上向下蛀食,9月后深入根部化蛹,10月羽化为成虫越冬。 3.防治要点 (1)及时剪除萎蔫茎梢,集中处理。 (2)5~7月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人工捕捉成虫。 (3)成虫期喷施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者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防治。
▲玫瑰茎蜂 玫瑰茎蜂 Neosyrista similis Moscary,又名月季茎蜂,蔷薇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分布于西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等地区。以幼虫蛀食月季、蔷薇、玫瑰、十姊妹等植物的茎杆,造成嫩梢、茎杆折断,在萎蔫处发现有一针刺状伤口,去皮可见“人”字形伤痕。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mm左右,体黑色,有光泽。翅茶褐色,半透明,腹末有3根尾刺。成熟幼虫体长17mm左右,乳白色,头部淡黄色,腹末有褐色尾刺。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茎杆内越冬。次年4月化蛹,5月出现成虫。卵散产于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幼虫孵化后,即由髓部不断向下蛀食,将粪便充实于空茎内,不外排。秋季幼虫蛀入枝条,地下部分或多年生较粗的枝条里作薄茧越冬。 3.防治要点 (1)发现被害嫩梢和枝条,立即剪除被害部位并集中处理。 (2)成虫盛发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或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在5月幼虫初孵期喷施灭蛀灵200倍液防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