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6.5 真菌界 真菌为多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 具有细胞壁,但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生活; 分为真菌门和地衣门。
花 卉 蚜 虫花 卉 蚜 虫花 卉 蚜 虫花 卉 蚜 虫 属同翅目、蚜科。它体 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 样,为害期长,又是传播病 毒病的主要媒介,必须及早、 连续、彻底防治。为害花卉 的蚜虫种类较多,有时单一 发生,有时混合发生。 属同翅目、蚜科。它体 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 样,为害期长,又是传播病.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第二节 茶枝干病害 概述 目前已发现茶树枝干病害有30多种,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茶线腐病、茶枝癌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等。对于枝干部病害,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鉴别与防控 刘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博士 四川省油橄榄发展促进会 副秘书长.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园艺植物昆虫学 陇东学院 王佛生.
实验七 杂粮、蔬菜害虫鉴定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材料: 识别各类杂粮害虫及蔬菜害虫为害状,掌握杂粮害虫及蔬菜害虫主要种类 的鉴别特征。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园林绿化大讲堂 第二讲.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昆虫标本的鉴定 主讲:上海师大二附中 生态项目组 任方方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电子标本封面 热带作物病害症状电子标本 【返回】.
茄子及辣椒病害.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第2章 草地有害昆虫 3-主要类群.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发霉了.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园林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角膜塑形镜.
葡萄种植技术.
第四章 农药及其应用 农药的含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第九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
第五节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月季叶蜂 属膜翅目,叶蜂科。月季叶蜂又称蔷薇叶蜂,是月季的一种重要害虫,还能危害蔷薇、十姊妹、白玉棠、黄刺玫、玫瑰等。
第七章 果树病害.
《园林植物保护》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甜瓜病害防治技术 主讲:刘凤丽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斜纹夜蛾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14-16mm,翅展35-40mm,体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表面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一条白色带状斜纹.后翅白色,仅翅脉及外缘暗褐色. 2、卵: 呈扁平状,直径0.5mm,表面有网纹.初产时黄白色,后变暗灰色.卵块产,不规则重叠成2-3层,卵块上覆盖灰黄色绒毛.
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蔡银杰 2015年12月.
植物化学保护 7-6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钻蛀性害虫 一、钻蛀害虫的为害特性 1、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少数。
第二章 苗圃及根部害虫 主讲:孙凡 副教授.
子学习情景3.1 蔬菜害虫的防治 工作任务3.1.4 地下害虫的防治.
糖尿病流行病学.
粒杨猎蝽 【简介】:体色 褐至暗褐色。复眼黄褐至灰褐色,有时具深色斑;触角第3节(除基部外)、第4节、腹部各节背板暗红色;前翅革质部分的腹面和爪片基半部、后翅各纵脉的基部、腹部背板上散生的斑点鲜红色;小盾片端、前翅Cu和1A两脉的革质与膜质部分相邻处黄色;侧接缘各节后角褐色;腹部3-6节腹板两侧各具1个小黑点。
优质麦的中后期管理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主讲:XXXXX 优质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八章 地下害虫.
第七单元蔬菜病害的识别的防治.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 更多病虫害防治请参考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栏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Plutella xylostella (L.)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清香优雅的鸡蛋花 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识别及防治.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防蚊灭蚊.
钩虫与旋毛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观赏植物白粉病种类很多,病原菌侵染月季、紫薇、大叶黄杨、黄栌、瓜叶菊、凤仙花等植物的叶片、嫩梢和花器。被害叶、花早落,嫩梢枯死,降低切花产及观赏价值。紫薇白粉病在我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1.症状识别 紫薇白粉病在云南、四川、湖北、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湖南、贵州、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主要侵害紫薇的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病。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白粉斑可相互连接成片,有时白粉层覆盖整个叶片。叶片扭曲变形,枯黄早落,影响树势和观赏。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黑色的小点粒 。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McAlp.) Zhehg &Chen,属子囊菌亚门、小钩丝壳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嫩梢和嫩叶,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紫薇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秋季发病最严重。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 (2)休眠期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 (3)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液防治。

月季白粉病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叶片皱缩反卷,变厚,呈紫綠色。嫩梢发病,节间缩短,顶端弯曲,影响生长,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梢。花蕾发病,密布白粉,形成畸形花或不开花。

▲锈病类 锈病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梢、果实,造成叶片早落,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失去观赏价值。观赏植物常见的锈病是玫瑰锈病。 1.症状识别 玫瑰锈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很普遍。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果实和幼芽。早春病芽展开,叶片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背面出现黄色略隆起的小斑点即锈孢子器,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出现近圆形的橘黄色粉堆,即夏孢子堆。秋末,叶背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粉堆即冬孢子堆。嫩梢、果实上的病斑明显突起,严重时,导致畸形;病叶提早脱落,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开花。

2.病原 尖多孢锈菌Phragmidium mucronatum ( Pers.) Schl.,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菌属。在其生活史中,要产生5种类型孢子:即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休眠芽内或以冬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次春,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寄主发病。以后顺次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夏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秋末,产生冬孢子并在发病部位越冬。 4.防治要点 (1)休眠期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初春,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菌丝。 (3)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

月季锈病 危害叶片、嫩枝和花。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黄色小斑,外围有褪色环,在黄斑上产生隆起的锈孢子堆,表皮破裂,露出橘红色的粉末,即锈孢子;在叶片正面生有黄色小点,即性孢子器;以后在叶片背面产生略呈多角形的夏孢子堆;秋后在病斑上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

▲炭疽病类 观赏植物炭疽病是一类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和果实,造成叶片、嫩梢枯死,果实腐烂,甚至全株死亡。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病害。兰花炭疽病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上海、广州、福建、北京、天津等地。除危害兰花外,还危害万年青、紫罗兰、金盏菊、桂花等植物。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病害发生于叶缘,病斑为圆形;发生于叶中部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深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生于叶尖端,部分叶段枯死;发生于叶基部,许多病斑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病斑初为红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在病斑上可见轮生的小黑点。潮湿条件下,产生橙黄色粘质物。

2.病原 4.防治要点 兰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 Allesh.,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病残体或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翌年在温、湿度适宜的时候,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老叶一般从4月初发病,新叶则从8月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盆栽兰花放置过密、盆内积水、通风不良发病加重。 4.防治要点 (1)盆栽兰花应置于通风透光处,不能放置过密。 (2)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并销毁。 (3)发病前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君子兰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的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具有轮纹的病斑。潮湿时,涌出粉红色黏液,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发病叶片枯萎脱落。

▲叶斑病类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四川、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南京等地尤为严重。 1.症状识别 观赏植物叶斑病是指发生于叶部,除白粉病、锈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以外的真菌性病害。包括黑斑、褐斑、圆斑、轮斑、角斑等。常造成叶片变黄,脱落。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四川、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南京等地尤为严重。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紫黑色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叶片全部落光,呈“光杆”状,枝条枯死 。

3.发病特点 4.防治要点 2.病原 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属半知菌亚门、放线孢属。 以菌丝体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4.防治要点 (1)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2)休眠期喷施1%硫酸铜溶液杀死越冬病源。 (3)发病初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每7~10d喷施1次。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牡丹红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还可危害茎、叶柄、萼片、花瓣、果实甚至种子。 叶片初期症状为新叶背面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有不规则淡褐色轮纹大斑,中央淡黄褐色,边缘暗紫褐色,有时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背面出现暗绿色霉层,似绒毛状。

▲灰霉病类 灰霉病可危害多种观赏植物的叶、茎、鳞茎、球茎、花、果等部位,造成叶斑、溃疡、腐烂等症状,严重影响观赏性。牡丹灰霉病观赏植物常见的灰霉病之一。 牡丹灰霉病分布于吉林、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南昌、福州等地。 1.症状识别 叶、茎、花均可发病。叶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近圆形、不规则形的褐色斑。潮湿时,斑上长出灰色霉状物。茎发病,病斑褐色,软腐,植株倒伏。花被害,变褐腐败。潮湿时,各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有时可见小菌核 。

2.病原 3.发病特点 牡丹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 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次春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幼株最易感病。病害多发生于7~8月。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销毁。 (2)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每隔1~2周喷1次,共喷2~3次。

扶桑灰霉病 灰霉菌侵染花器,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浅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枝干病害 观赏植物枝干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常导致枝干腐烂、溃疡、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失去观赏价值。月季枝枯病是常见的观赏植物枝干病害。 月季枝枯病分布于湖南、江西、江苏、浙江、上海、云南、天津、河南、辽宁、广东、山东等地。危害月季、玫瑰、蔷薇等植物。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在茎上产生红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中部浅褐色,边缘红褐色或紫色,周缘为红色包围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并出现小黑点。病部的皮层常出现纵裂,严重时包围整个枝条,致使病部以上的枝条全部枯死 。

3.发病特点 2.病原 蔷薇盾壳霉菌Coniothyrium fuckel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 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次春,分生孢子器成熟,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病菌从寄主的伤口侵入。管理不善,过度修剪,树势衰弱,环境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 4.防治要点 (1)剪除病枝,并销毁。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第二节 细菌、病毒类病害 ▲细菌类病害 病原细菌可为害观赏植物叶片、鳞茎、根和块根等,常导致病部腐烂、溃疡、枯萎,甚至全株萎蔫枯死。潮湿时,病部常有菌溢。大丽花青枯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1.症状识别 大丽花青枯病在幼苗至开花期发生普遍。根和块根被病原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

2.病原 3.发病特点 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属细菌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 病原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则大量繁殖,遇寄主便从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带有青枯病菌,最易发病和严重受害。 4.防治要点 (1)加强检疫;培育无病苗;避免在病区调运繁殖材料。 (2)避免连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3)增施钾肥;防止病区灌溉水流向非病区。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喷洒0.2%高锰酸钾液,或95%细菌灵500倍液,或25%叶枯双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灌根。

▲病毒病类 美人蕉花叶病分布于上海、北京、南宁、杭州、南昌等地。 1.症状识别 观赏植物病毒病,是一类常见病害。发病植株常表现畸型、变色、坏死等症状。开花植株花数少,花朵小,呈现种质退化现象。美人蕉花叶病发生很普遍。 美人蕉花叶病分布于上海、北京、南宁、杭州、南昌等地。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褪绿小点,后出现黄绿相间的条斑,条斑与叶脉平行。严重时,叶缘的黄色条纹相互连接,致叶片黄化、卷曲、甚至枯萎,植株矮小 。

2.病原 3.发病特点 4.防治要点 主要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汁液的致死温度为70℃,在20℃的条件下体外保毒期为3~6d。 带毒母体植株是病毒的重要来源,分株繁殖是主要的扩散途径。田间通过蚜虫传播,蚜虫在病株上取食lmin即可带毒,在健康植株上取食lmin,即可将病毒传上,病毒在虫体内的有效时间不超过4h,病、健植株间的接触,田间操作,也可以传播病毒。 4.防治要点 (1)蚜虫盛发期,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灭蚜。 (2)清除病株及周围的其他寄主,以减少侵染源。 (3)发病初期喷洒10%病毒灵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防治。

月季花叶病 初期在叶面出现失绿小斑点,有时呈现多角形纹饰。病斑周围的叶面常呈畸形。有些症状呈环形、不定形的波状斑纹,以及褪绿斑。

第三节 食叶性害虫 食叶性害虫是指以咀嚼式口器为害植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包括大多数蛾类、蝶类、叶蜂类幼虫,少数叶甲和蝗虫等。主要为害叶片、嫩梢、嫩枝、幼果,造成孔洞缺刻或咬断嫩梢,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观赏价值。 ▲刺蛾类 刺蛾类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黄刺蛾 Cnidocampa slavescensWalker、绿刺蛾 Ltoia consocia Walker、扁刺蛾 Thosoa steinonsisWalker、丽绿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桑褐刺蛾 Setora pastornata Hampson等。均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以幼虫危害刺梅花、海棠,月季、紫荆、桂花、紫薇、石榴、樱花、丁香、芍药、广玉兰、白玉兰、枫、柳及山楂、梨、苹果、柑橘、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6~18 mm,头、胸及前翅绿色,胸背及前翅基部各有1个褐色斑纹,外缘呈褐色宽带,后翅灰褐色 。成熟幼虫体长15~30 mm,头褐色,体翠绿色。背中央有3条蓝紫色条纹和成对的蓝色斑块,体侧有灰白色波状条纹。第一腹节背面有1对橘红色枝刺,腹末有黑色绒球状毛丛。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结茧越冬。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块产于叶背。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6龄后才分散为害,先食叶呈网状,再食叶呈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幼虫老熟后在叶背、枝干等处结茧化蛹 。 3.防治要点 (1)结合冬季修剪,摘除虫茧,消灭越冬虫源。 (2)利用低龄幼虫期群集叶背危害习性,摘除带虫叶片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 (3)利用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 (4)保护利用上海青蜂等自然天敌。 (5) 低龄幼虫期用20%的除虫脲8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毒蛾类 毒蛾是为害观赏植物的又一大类食叶性害虫。常见的种类有舞毒蛾 Lymantri dispar L.、角斑古毒蛾 Orgyia gonosigma L.、黄尾毒蛾 Euproctis similis Fueezssly.、棉古毒蛾 Orgyia postia Walker.等。均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以幼虫为害紫薇、紫荆、月季、梅花、海棠、李、梨、苹果、山楂、核桃、柿、杏等多种植物。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叶片。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2~19mm,体翅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黑褐色斑纹,腹未有金黄色毛丛。成熟幼虫体长30~40mm,黄色,背线红色,亚背线黑色断续,每节有3对毛瘤。

2.发生特点 1发生1~6代。以3~4龄幼虫或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或枯叶结茧越冬。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块产于叶背或树干,表面覆盖绒毛。初孵幼虫群集危害芽,有假死性(吐丝下垂)。幼虫老熟后在树干裂缝或土块下,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黑光灯或性引诱剂诱杀成虫。 (2)人工刮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虫茧,或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集中处理。 (3)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及多种捕食性天敌。 (4)低龄幼虫期喷洒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20%的菊杀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袋蛾类 袋蛾,又名蓑蛾,常见的种类有大袋蛾 Cryptotherea variegata Snellen.、茶袋蛾 Cryptothelea minusula Butler.。均属鳞翅目,袋蛾科。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吐丝缀合碎叶成虫囊,护囊危害蔷薇、玫瑰、紫薇、紫荆、月季、梅花、丁香、茶花、梅、柑橘、桃、柿、石榴、枇杷、葡萄、梨、荔枝、龙眼、枇杷、橄榄等多种植物的叶片。 1.形态识别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26mm左右,纺缍形,翅退化,头部黄褐色,胸部黄白色,腹末有一带状褐色毛环和肉质突起。雄虫体长18mm左右,黑褐色,前后翅均为褐色,前翅近外缘有4~5个半透明斑。幼虫体扁圆,有3对胸足,腹足及臀足退化。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的护囊内越冬。成虫白天羽化,夜间交配。卵产于虫囊内。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经3~5d后吐丝下垂,随风飘逸扩散,落于寄主上后,吐丝缀合碎叶成虫囊,终身护囊而行,危害叶片。老熟幼虫吐丝封囊越冬 。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冬季结合修剪摘除虫囊。 (3)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及病毒等。 (4) 在低龄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用20%的菊杀乳油2000倍液于傍晚或阴天喷雾防治。

▲大造桥虫 大造桥虫 Ascotis selenaria S.,属鳞翅目,尺蛾科。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等地区。危害菊花、秋葵、月季、杜鹃、山茶、一串红、大丽花、美人蕉、唐菖蒲、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18mm,多为浅灰褐色,翅面有黑褐色波状纹,外缘有半月形斑纹。成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体色变化大,多为黄绿色、青白色或灰黄色,体背有明显的毛瘤,具腹足和臀足各1对 。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或枝干等处。初孵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移,寻找寄主,蚕食叶片,食叶成孔洞或缺刻。危害严重时仅留叶柄和叶脉。幼虫还取食花蕾和花冠,影响植物生长与开花。幼虫拟态性明显,不活动时停止于植物上形似枝条,行走时曲腹如拱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冬春翻地消灭越冬蛹。 (3)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及病毒等自然天敌。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蓝目天蛾 蓝目天蛾Smerinthus planus Walker,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危害梅花、海棠、樱花、苹果、梨、核桃、李、杏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2~36mm,灰黄色。胸背中央有1个深褐色大斑,前翅有深褐色的波状纹,中部有肉色新月形斑1个。后翅浅灰褐色,中央有1个深蓝色大圆斑,斑外灰白色,周围蓝黑色,上方粉红色。 成熟幼虫体长50~80mm,黄绿色、胸腹两侧有黄白色颗粒组成的斜线,腹末有尾角 。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在夜间羽化,飞翔力强。卵散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少数产卵成串。低龄幼虫取食嫩叶成缺刻,4~5龄幼虫常吃光叶片,仅留枝干。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人工捕杀幼虫和翻土灭蛹。 (3)在低龄幼虫期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人纹污灯蛾 人纹污灯蛾 Spilarctia subcarnea W.,别名红腹白灯蛾,人字纹灯蛾,桑红人纹污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西南、台湾等地区。危害月季、菊花、蔷薇、芍药、木槿、鸢尾、萱草、腊梅、香石竹、荷花、碧桃、苹果、杏、李、向日葵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mm左右,胸部和前翅白色,前翅有两排黑点,停息时,黑点合并成“人”字形,后翅略带红色, 腹部背面呈红色。成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黄褐色,体背有暗绿色线纹,各节有突起,并有红褐色长毛。

2.发生特点 在我国从北向南1年发生2~6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日伏夜出,趋光性强。卵块产于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花和嫩梢,造成孔洞和缺刻。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冬季翻地灭蛹。 (3)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10%联苯菊酯1000倍液,或用20%氰戊菊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棉大卷叶螟 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cus,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华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危害锦葵、蜀葵、海棠、绣球、大丽花、木槿、木芙蓉、女贞、苹果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mm左右,浅黄色。前翅有深褐色波状纹,近前缘外有似“OK”形褐斑。成熟幼虫体长26mm左右,绿色,头和胸足墨褐色,各节有黑色毛瘤,老熟后变成桃红色。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华北地区3~4代,华南则有5~6代。以幼虫在杂草或落叶下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块产于叶背面。初孵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吐丝卷叶成筒状,在其内取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有转株危害习性。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 3.防治要点 (1)在幼虫卷叶期,人工捏杀幼虫和蛹 。 (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 (4)在低龄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20%桃小灵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玫瑰巾夜蛾 玫瑰巾夜蛾 Paralleliaar ctotaenia Guence.,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华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台湾等地。危害玫瑰、石榴、蔷薇、月季、大丽花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8~20mm,灰褐色,前后翅中部有一条白色宽带,外缘灰白色。成熟幼虫体长60mm左右,褐色,体表有黑点;第一腹节背面有一对黄白斑,第8腹节背面有1对黑斑,臀足发达。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片上。幼虫蚕食嫩叶、花蕾和花瓣。幼虫老熟后在叶面、落叶或土壤中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参照斜纹夜蛾。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20%桃小灵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大红蛱蝶 大红蛱蝶 Vanes saindica Herbst,属鳞翅目,蛱蝶科。分布于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中南等地区。危害菊花、牡丹、芍药、一串红、紫藤、葡萄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mm左右,黑褐色,密被绒毛。前翅基部及后缘深褐色,中部红色近顶角外有多个小白斑,后翅深褐色,外缘红色,列生4个黑斑。成熟幼虫体长32mm左右,背面黑色,腹面黄褐色,体背有7个黑褐色枝刺。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中,落叶下等处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叶面。初孵幼虫吐丝结网,卷叶危害嫩叶。幼虫老熟后,吐丝倒悬虫体,再蜕皮化蛹。 3.防治要点 (1)清除枯枝落叶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人工捕杀受害植株上的幼虫和蛹。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茧蜂、金小蜂等; (4)在低龄幼虫期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叶蜂类 常见的叶蜂种类包括月季叶蜂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又名玫瑰三节叶蜂、蔷薇叶蜂、黄腹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于湖南、湖北、北京、安徽、山东、四川、福建、广东、青海、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姊妹、黄刺玫、粉团蔷薇等植物。杜鹃叶蜂 Arge similis saindica Vollenhoven,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危害杜鹃、五月红、石榴红等植物。叶蜂均以幼虫咬食花木的叶片,造成缺刻。虫口密度大时,数十头幼虫群集在叶片上取食,将叶片吃光,仅留下粗大的叶脉。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7.5 mm左右,头、胸、足蓝黑色,有光泽。中胸背面具“X”型凹陷;翅蓝褐色,半透明;腹部橙黄色,背中央有舌状黑斑。 幼 虫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年5~6月羽化,用产卵管在月季新梢基部刺成纵向裂口,在其中产卵2~3粒。孵化后,新梢就完全破裂变黑并折断。幼虫有自相残杀和迁移危害习性。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3.防治要点 (1)冬季结合冬耕,消除土中越冬幼虫,或清除残株落叶,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人工捕杀幼虫。 (3)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或40%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第四节 吸汁性害虫 ▲蚧类 蚧类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吸汁性害虫。除“柑橘害虫”中已提及的种类外,常见的还有日本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 Kuwana,属同翅目,蛛蚧科。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危害玫瑰、蜡梅、月季、樱花、海棠、扶桑、玉兰、大丽花、苹果、板栗、柿等植物。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japonicus Green属同翅目,蜡蚧科。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及北方温室等地。危害含笑、梅花、玉兰、海棠、月季、桂花、紫薇、紫荆、牡丹、蔷薇、剑兰、石榴、无花果、柑橘等等41科150多种植物。月季白轮盾蚧Aulacaspis rosarum Borchsenius ,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及北方温室等地。危害月季、蔷薇、玫瑰、米兰、苏铁、桂花、海棠、南天竹、九里香、柑橘等植物。

1.形态识别 雌虫体长4mm左右,红褐色。蚧壳灰白色,上部隆起呈龟甲状。雄虫体长1 mm左右,棕褐色,具1对无色透明翅。 若虫体被白色蜡质物,周围有12个三角形蜡芒。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上越冬,次年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母体下。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孵化为若虫。初孵若虫爬至叶片上吸取汁液,逐渐分泌蜡质物形成蜡芒。9月上旬受精,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雌虫10月下旬越冬 。 3.防治要点 (1)剪除被害虫枝,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3)在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康福多乳油4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冬季或早春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6~18倍松脂合剂,或20~25倍机油乳剂喷雾防治。

▲蚜虫类 为害观赏植物的蚜虫包括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世界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菊花、牡丹、芍药、紫荆、百合、茉莉、芙蓉、扶桑、木槿、兰花、梅花、茶花、锦葵、玫瑰、仙客来、一串红、六月雪、大丽花香石竹、鸡冠花、郁金香、美人蕉、报春花、金橘、橙、茄子、黄瓜等300多种植物,并传播55种病毒。月季长管蚜Macrosiphum rosivorum Zhang,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危害月季、白兰、玫瑰、梅花、七里香、十姐妹等植物。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der Goot,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天津、浙江、内蒙古、台湾等地区。危害绣线菊、海棠、含笑、樱花、白玉兰、广玉兰、柑橘、脐橙、苹果、梨、山楂、枇杷等80余种植物。均属同翅目,蚜科。

1.形态识别 有翅雌蚜体长3.5mm左右,草绿色,第八腹节有宽横斑,尾片有曲毛9~11根。无翅雌蚜体长4mm左右,黄绿色,有时橘红色。腹管长圆柱形,端部有瓦纹,尾片较长,圆锥形,有7~9根曲毛。若虫似无翅雌蚜。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0~20代。以成蚜和若蚜在寄主上越冬。次春月季萌芽后,成、若蚜开始活动、取食嫩梢、嫩叶和花蕾,并繁殖。经2~3代后产生有翅蚜,蚜虫数量明显上升,5月中旬出现第一次繁殖高峰,7~8月气温升高,虫口密度下降,9~10月,出现第二次繁殖高峰。每年以5~6月,9~10月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晚秋后,以无翅胎生雌蚜或若蚜在月季等腋芽处越冬。 3.防治要点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霉等。 (2)剪除被害严重的嫩梢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3)有翅蚜虫发生时采用黄板诱杀。 (4)初发期用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大青叶蝉 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L.,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杜鹃、梅花、菊花、月季、茶花、海棠、丁香、樱花、木芙蓉、柑橘、苹果、葡萄、核桃、枣、梅、杏等植物,能传播病毒病。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mm左右,头黄绿色,三角形,顶部有两个黑斑。前翅青绿色,后翅烟黑色,前胸前缘黄绿色,后部青绿色。大龄若虫似成虫,黄绿色,有翅芽,体背有褐色纵纹。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以卵在嫩枝条的皮层内越冬。次年4月越冬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危害,稍大后,渐迁至禾本科植物上繁殖危害。10月成虫开始迁至花木上产卵越冬。成虫趋光性强,需取食。卵块产于嫩枝或叶片主脉及茎杆组织内。成、若虫群集嫩叶背面危害。初期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枯死脱落。枝干被害形成伤疤,导致失水枯死,并传播病毒病。 3.防治要点 (1)清除杂草,剪除有产卵痕的枝条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灯光诱杀成虫。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 (4)在低龄若虫期用20%的叶蝉散乳油800倍液,或20%速灭威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达嗪酮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花蓟马 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n,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山东等地。危害菊花、月季、蜀葵、牡丹、茉莉、兰花、荷花、玫瑰、扶桑、香石竹、九里香、凤仙花、夜来香、美人蕉、大丽花、唐菖蒲等50多种花卉植物。以成、若虫锉吸花、果、叶、芽的汁液。被害花冠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致叶片及花瓣卷曲,甚至落叶落花。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3mm左右,雌虫褐色,雄虫灰白色,前翅有两行均匀排列的脉鬃。若虫黄色或淡褐色。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寄主上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趋花香味习性。卵散产于花瓣,花丝,花柄或叶背组织内。初孵若虫活动力弱,喜群集。同一花卉植株上常有2~3种蓟马混合发生,在不同植株间可相互转移危害。 3.防治要点 (1)清除杂草及摘除虫叶、虫花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蜘蛛、赤眼蜂等。 (3)害虫发生初期用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第五节 蛀干害虫 ▲菊天牛 菊天牛 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又名菊小筒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危害各种菊花、朱顶红等植物。成虫产卵时将菊花嫩梢咬成一圆孔,嫩梢易折断或萎蔫。幼虫从上而下蛀食茎杆,造成不能开花或整株死亡。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mm左右,体黑色,腹部及足橘红色,前胸背板有一个橙红色卵圆形斑,鞘翅密布灰色绒毛。成熟幼虫体长10mm左右,淡黄色,前胸背板前端有一个褐色大斑,中央有白色皱纹一条,背板后1/3处有颗粒状的“蝙蝠形”斑,腹末有刚毛。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成虫、老熟幼虫或蛹在根际附近的根茎内越冬。成虫5月开始在叶背活动,有假死性。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初孵幼虫在茎内由上向下蛀食,9月后深入根部化蛹,10月羽化为成虫越冬。 3.防治要点 (1)及时剪除萎蔫茎梢,集中处理。 (2)5~7月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人工捕捉成虫。 (3)成虫期喷施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者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防治。

▲玫瑰茎蜂 玫瑰茎蜂 Neosyrista similis Moscary,又名月季茎蜂,蔷薇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分布于西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等地区。以幼虫蛀食月季、蔷薇、玫瑰、十姊妹等植物的茎杆,造成嫩梢、茎杆折断,在萎蔫处发现有一针刺状伤口,去皮可见“人”字形伤痕。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0mm左右,体黑色,有光泽。翅茶褐色,半透明,腹末有3根尾刺。成熟幼虫体长17mm左右,乳白色,头部淡黄色,腹末有褐色尾刺。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茎杆内越冬。次年4月化蛹,5月出现成虫。卵散产于当年的新梢和含苞待放的花梗上。幼虫孵化后,即由髓部不断向下蛀食,将粪便充实于空茎内,不外排。秋季幼虫蛀入枝条,地下部分或多年生较粗的枝条里作薄茧越冬。 3.防治要点 (1)发现被害嫩梢和枝条,立即剪除被害部位并集中处理。 (2)成虫盛发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或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在5月幼虫初孵期喷施灭蛀灵200倍液防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