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和 国 之 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dvertisements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试验及失败 主讲人:张永.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社科部 李慧.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落后就要挨打.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回顾知识: 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国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QQ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请问: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代表 基本主张 实践效果 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付诸实践
辛亥革命.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900········ XY.
三次历史巨变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推 翻帝制,成 三民主义 立中华民国
Sssss.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共 和 国 之 恋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怎么办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抗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 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 走不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 一 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民族民主革命

第 三 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它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民族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社会性质 : 半殖民地 半封建 革命对象 :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革命目标 :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革命性质 : 民族革命 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 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

1900-辛亥革命前内政外交形势概略 1.1899-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入京津;扶清灭洋。1900.4下旬入北京城。6月八国联军抵天津,遭义和团阻击。联军8月14日进北京。1901.9签《辛丑条约》。 2.1900.7:70天内俄侵东北,东北沦陷。 3.1904-1905:日俄在我东北发生战争。1905.9鉴定和约。俄承认日保护朝鲜。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库页岛南部让于日本。 4.1903:印总督带兵入藏。 1904.8.3,英军入拉萨。 1908.4,中英再订《藏印通商章程》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工人的罢工斗争 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反赔款、 反洋教斗争 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

中国社会宛若一艘破舟,在颠簸的历史长河中风雨飘摇地度过悲苦岁月。 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晚清之际内忧外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难以调和的结局。

(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预备立宪。 实质: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结果:没有挽救清王朝, 反而激化矛盾和加重危机。 新政破产.wmv

清末“新政” 1901.4,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新政内容: 兴学育才;整顿中法;采行西法 初步成效: 主持者:荣禄 辅佐:鹿传霖 瞿鸿玑 列名:奕劻 李鸿章 昆冈 王文韶 刘坤一 张之洞 袁世凯 1.新政内容: 兴学育才;整顿中法;采行西法 初步成效: a.废科举;建立现代教育框架;放开留学 b.军事:学堂、编制、指挥、后勤保障系统 c.自由经济获得发展 d.重建现代司法体制:建立法律体系

清末“新政”(1904短暂徘徊) 2.袁世凯练兵 a.1895,袁世凯天津练兵 b.1902,袁创设军政司,常备军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由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主持。 c.1904,北洋三镇成军(每镇约1.25万人) 1905,称北洋陆军 至1911,全国新军计16镇,16混成协旅 训练装备以北洋六镇为精,分驻直隶、山东、东北,袁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清末“新政”(1904短暂徘徊) 2.袁世凯练兵 d.1902-1910,办将牟学堂 1906:保定军官学堂(最高军事教育机构),派员留学 至1910,毕业于士官学校者,共670余名 清末及民国初年的重要将领,除北洋武备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出身外,余多受日本军事教育。参加革命者,不乏其人。

清末“新政” 3.日俄战争与师学日本:君主立宪 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明确了清改革新政的方向,向日本学习君主立宪。 一是革命运动的高潮,触动君主立宪主义异军突起,形成了舆论环境。 二是立宪刊物、立宪团体相继成立。 于是,立宪成为除革命之外最重要的政治诉求。

清末“新政” 4.仿行宪政 1906.9.1,清宣布仿行宪政,并制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1916年结束。 1908.8.27,颁行《钦定宪法大纲》 设定1908-1916完成: 宣布宪法、皇室大典;颁行议院法、上下议员选举法、举行上下议院选举;确定预算决算、制定预算案、向议院提议;实行新内外官制,设顾问大臣;人民识字者达1/20。

清末“新政”(1908.11,光绪、慈禧死) 5.两大败笔 a.1911.5.8,《内阁官制》、《内阁办事章程》,宣布第一届内阁名单: 13名大臣,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舆论哗然。 b.1911.5.9,宣布全国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引发保路风潮。 6.立宪终结 1911.10.10 武昌起义;11.3颁布《宪法十九信条》;11.16袁世凯内阁组成;12月,各省独立。1912.2,清帝退位,立宪终结。

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阶 级 基 础 思 想 先 导 骨 干 力 量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 3.清政府兴建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阶 级 基 础 思 想 先 导 骨 干 力 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1925),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人。7岁入私塾,13岁去檀香山,就读英美学校。19岁以后,学于广州、香港,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话说孙中山

弃医从政 立志救国 “救人应先救国”。1894年春,北去上海,晤王韬、郑观应。

思想觉悟 上书遭贬 1894年夏上书李鸿章,提出兴利除弊、改良政治的方法。 旋去北京,并入武汉,再赴檀香山。赴檀前,中陆海战败。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他觉醒

建立组织 筹划起义 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2,回香港合并辅仁文社,正式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揭示民族、民权主义。 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伦敦遇难 轰动国际 革命党声名远播。广州事败东渡日本。在横滨设兴中会分会。1896转美赴伦敦。1896年10月,在伦敦遭遇清朝使馆绑架。清政府想把他偷运回国,清算他在广州起义的“叛逆之罪”。

早 年 时 期 以上内容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宣传与组织工作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为革命提供组织力量。 国内以上海为中心: 1901:《大陆月刊》,宣传反清 1902:蔡元培、章炳麟等成立中国教育会,成立爱国学社。 1903:邹容《革命军》 1903:黄兴(1874-1916)、陈天华、宋教仁在湖南成立华兴会。蔡元培、徐锡麟成立光复会。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为革命提供组织力量。 留日留学生: 成立励志会,《译书汇编》介绍西方革命思想和历史。 1901:《国民报》宣传革命排满,广东独立协会 1902:章炳麟在东京办“中夏亡国242年纪念会” 1903:东京留学生千余人新年团拜,演说 1904:湘籍学生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 国外留学生: 1903:排满学生留学欧洲 1905:孙中山赴欧洲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陈天华 《警世钟》《猛回头》 邹 容 《革命军》 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号 太炎

1644 - 1840 《猛回头》 右 国民教科丛书之一 左 二百年后先回头者署 陈天华 1875-1905 1644:明朝灭亡 右 国民教科丛书之一 左 二百年后先回头者署 1644 - 1840 1644:明朝灭亡 清朝全国性政权建立 陈天华 1875-1905

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 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 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 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 论物产,本是个,取之不尽; 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 看起来,那一件,比人不上; 照常理,就应该,独称霸王。 为什么,到今日,奄奄将绝; 割了地,赔了款,就要灭亡? 《 猛 回 头 》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俺汉人,自应该,想个计策; 为什么,到死地,不慌不忙? 《 猛 回 头 》

“国不安 爱国志士 吾不娶” 热血青年 辛亥革命先驱 为国家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 陈天华 当时流学日本,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为对抗歧视、激励国人,留下绝命书后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

米兰.昆德拉 捷克裔法国作家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人与权力的斗争, 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历史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寄语同学们: 铁肩担道义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热血铸青春

革命组织力量不断增强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兴中会 1894 华兴会 1903 光复会 1904 科学补习所 1904 …… 兴中会 1894 华兴会 1903 光复会 1904 科学补习所 1904 ……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团 体 (中国第一个) (国内第一个)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 科学补习所及中国留日学生,1905年8月 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这是近代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革命政党:统一的革命纲领、统一的组织领导、公认的领袖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中国同盟会纲领

创立《民报》为机关报。 主要编辑、撰稿人: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 1905.11-1908.10共24号,1910年初,又出25、26号。 第一期: 朱执信《论满清政府虽欲立宪而不能》 陈天华《论中国宣改创民主政体》 斗争目标:清的假立宪真独裁;保皇派的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

第三期: 《民报之六大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近期的国内外政治目标和政治诉求: a.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 b.建设共和政体 c.土地国有 d.维持世界真正和平 e.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间的联合 f.要求世界各国赞成中国革新之事业

三. 三民主义学说 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革命主张 针对当时中国急需解决的 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 人民生活 社会进步 民族独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主共和 民生主义

三 民 主 义 —— 针对当时中国急需解决的 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 革命主张.wmv 孙中山讲解三民主义.WMV

1.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推行 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推行 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鞑虏:指清政府和满清统治者、贵族

民权主义 三民主义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解决土地问题 既使中国富强 又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 社会革命

评析 三民主义 积极作用 局限性

积 极 作 用 初步描绘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发展具有重大和积极影响。

局 限 性 民族主义: 没有鲜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主张 革命对象没有完全明确 民权主义: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人民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真正保证 民生主义: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VS 1905-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激烈论战。

辩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方面: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焦点 民权主义方面: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民生主义方面: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焦点 民权主义方面: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民生主义方面: 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

论 战 结 果 随着辩论的深入,革命派的理论也深入人心,改良派的主张则逐步被人们抛弃。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基本上澄清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也暴露了革命民主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问题: 1.清朝“新政”为什么会破产? 2.清为什么会向日本学习君主立宪?是日俄战争确定了其改革方向吗? 3.清朝“新政”有何积极意义? 4.为什么革命派会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问题: 5.在新政形势下,改良派的辩论战为何会败于革命派? 6.怎样看“三民主义”? 7.革命派为何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的任务? 8.革命派为何没有动员起广大民众? 为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