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斜率 A 斜坡的斜率 B 斜率和傾角 C 根據等高線求斜率 目錄 斜率 A 斜坡的斜率 B 斜率和傾角 C 根據等高線求斜率 目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50 道基础中考试题 复习课件 勤学苦练. 1 、 -8 的绝对值是. 2 、 函数 y = 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 、 △ ABC 中,∠ A=55  ,∠ B=25  ,则∠ C=. 8 4 .北京时间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 生了 8.0.
Advertisements

2014 年浙江省数量资料 华图网校 刘有珍 数字推理 年份题量数字规律 三级等差 2. 和递推 3. 幂次修正 4. 倍数递推 5. 倍数递推 6. 特殊差级 7. 倍数递推 8. 倍数递推 9. 积递推 10. 分数数列
学年高三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 3 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作课人:李明 单 位: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时 间: 2015 年 10 月 12 日.
1.2 应用举例 ( 一 ). 复习引入 B C A 1. 什么是正弦定理? 复习引入 B C A 1. 什么是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 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龙泉护嗓5班 优秀作业展.
九十五年國文科命題知能 研習分享.
司 法 考 试 题 2002年——2009年.
2011年会计初级职称全国统考 初级会计实务 教案 主讲:高峰 2010年12月.
2009年中考备考 讲座.
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证(四级) 总体情况说明.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Company Logo.
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契机 —努力搞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 专题课件.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高 唱
财产行为税 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或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而开征的税种。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九个税种。由于其税收收入基本上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以又称为地方税。 除财产行为税以外,还有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类税收。
第十六专题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 技术和文学艺术
服务热线: 菏泽教师招聘考试统考Q群: 菏泽教师统考教育基础模拟题解析.
会计从业资格 主讲:栗银芳.
案例分析题 主讲蔡影.
2011年广西高考政治质量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目 录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
知识回顾 1、通过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你可以发现火焰可以分为 、 、 。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2、温度最高的是 。
2016届高三期初调研 分析 徐国民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 10.5《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微观解释》.
洋流(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会计学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2 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虎山中学高一文科备课组 黄小辉.
(一) 第一单元 (45分钟 100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制作人 魏海军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民法概念 P4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三、民法的分类 四、民法的渊源 P10 五、民法的适用范围(效力范围)
第七章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1、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线索一 线索二 复习线索 专题五 线索三 模块二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考点三 配套课时检测.
发展心理学 王 荣 山.
专题复习 时间的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丁竹芳.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 的旋转 绕 的运动 示意图 地轴 太阳.
专题七复习.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课标版 政治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第 十一 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中考数学热点 备考策略(二) 执教人:贺丽珍.
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辩 证 法.
第四章第一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2 主讲老师:梁天 经济法基础.
第七章 财务报告 主讲老师:王琼 上周知识回顾.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第7讲 主讲老师:赵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10.2 排列 2006年4月6日.
练习: 由三个不同的英文字母和三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六位号码(每位不能重复),并且3个英文字母必须合成一组出现,3个阿拉伯数字必须合成一组出现,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第26讲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考点知识精讲 中考典例精析 举一反三 考点训练.
《2015考试说明》新增考点:“江苏省地级市名称”简析
1 在平面上畫出角度分別是-45°,210°,675°的角。 (1) (2) (3)
乘法公式 (1) 乘法分配律 (2) 和的平方公式 (3) 差的平方公式 (4) 平方差公式.
变 阻 器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陆 俊.
中级会计实务 ——第三章 固定资产 主讲:孙文静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主讲:赵钢.
会计基础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刘颖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育 才 中 学.
(1)比例基本性质.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 红寺堡二中 马建鹏.
直线与平行垂直的判定.
孟 胜 奇.
全港性系統評估 題型分析 (中三).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坚持,努力,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章 四大金融资产总结 主讲老师:陈嫣.
10.3 水平面上的方位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3.1 斜率 A 斜坡的斜率 B 斜率和傾角 C 根據等高線求斜率 目錄

13.3 方位 基本方位 A 準確表示方位的方法 B 涉及方位的實際問題 C 目錄

13.1 斜率 A) 斜坡的斜率 1. 對於右中的斜坡 AB ,我們可以用斜率來表示它的傾斜程度: AB 的斜率 目錄

13.1 斜率 例題演示 A) 斜坡的斜率 2. 斜率通常表示成 (或1 : n) 的形式,其中 n 是一個整數。 目錄 13.1 目錄

13.1 斜率 求圖中 AB 的斜率。 AB 的斜率 目錄

13.1 斜率 求圖中 PQ 的斜率。 PQ 的斜率 重點理解 13.1.1 目錄

斜率和傾角 B) ‧ 在右圖 中, 是斜坡 AB 與水平線 AC 的夾角,稱為 AB 的傾角。 AB 的斜率 = tan 目錄 13.1 斜率 例題演示 B) 斜率和傾角 ‧ 在右圖 中, 是斜坡 AB 與水平線 AC 的夾角,稱為 AB 的傾角。 AB 的斜率 = tan 目錄 13.1 目錄

13.1 斜率 求圖中 PQ 的斜率,準確至三位小數。 PQ 的斜率 = tan18° = 0.325 (準確至三位小數) 目錄

圖中的路標表示某道路的斜率是 1 : 10。如果該道路的傾角是 ,求 的值,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 13.1 斜率 圖中的路標表示某道路的斜率是 1 : 10。如果該道路的傾角是 ,求 的值,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 tan  ∴  = 5.7° (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目錄

在圖中, AB 和 AD 代表兩條直路。已知 AC  BD ,∠ABC = 12° , AC = 2 m 及 BD = 19 m 。 13.1 斜率 在圖中, AB 和 AD 代表兩條直路。已知 AC  BD ,∠ABC = 12° , AC = 2 m 及 BD = 19 m 。 (a) 求每條路的斜率,準確至三位小數。 (b) 哪一條路比較斜? 目錄

(a) AB 的斜率 = tan 12° = 0.213 (準確至三位小數) 在 △ABC 中, ∴ CD = BD – BC 目錄 13.1 斜率 返回問題 (a) AB 的斜率 = tan 12° = 0.213 (準確至三位小數) 在 △ABC 中, ∴ CD = BD – BC 目錄

(a) AD 的斜率 = 0.209 (準確至三位小數) (b) ∵ AB 的斜率 > AD 的斜率 ∴ 直路 AB 比較斜。 13.1 斜率 返回問題 (a) AD 的斜率 = 0.209 (準確至三位小數) (b) ∵ AB 的斜率 > AD 的斜率 ∴ 直路 AB 比較斜。 習題目標 涉及斜率、傾角或斜坡上距離的綜合題。 重點理解 13.1.2 目錄

13.1 斜率 例題演示 C) 根據等高線求斜率 ‧ 根據等高線地圖上的比例尺和等高線,我們可以求出地圖上兩點之間的上升距離和平移距離,從而求出連接該兩點的直線的斜率。 目錄 13.1 目錄

附圖是大嶼山昂坪附近的地圖。現正計劃沿 AB 興建一條纜車路軌,連接東涌和昂坪。在地圖上, AB 的水平距離是 4.8 cm 。 13.1 斜率 附圖是大嶼山昂坪附近的地圖。現正計劃沿 AB 興建一條纜車路軌,連接東涌和昂坪。在地圖上, AB 的水平距離是 4.8 cm 。 目錄

(a) 求 AB 的斜率,答案以 1 : n 的形式表示, 其中 n 須準確至最接近的整數。 13.1 斜率 (a) 求 AB 的斜率,答案以 1 : n 的形式表示, 其中 n 須準確至最接近的整數。 (b) (i) 求 AB 的傾角,準確至最接近 的度。 (ii) 求 AB 的實際長度,準確至最 接近的10 m 。 目錄

(a) AB 的上升距離 = 400 m AB 的平移距離 = 4.8  60 000 cm = 4.8  = 2 880 m 13.1 斜率 返回問題 (a) AB 的上升距離 = 400 m AB 的平移距離 = 4.8  60 000 cm = 4.8  = 2 880 m ∴ AB 的斜率 目錄

(a) 設 AB 的斜率是1 : n 。 = 7 (準確至最接近的整數) ∴ AB 的斜率是 is 1 : 7。 目錄 13.1 斜率 13.1 斜率 返回問題 (a) 設 AB 的斜率是1 : n 。 = 7 (準確至最接近的整數) ∴ AB 的斜率是 is 1 : 7。 目錄

(b) (i) 設 AB 的傾角是  , 則 tanθ θ = 8° (計確至最接近的度) ∴ AB 的傾度是 8°。 目錄 13.1 斜率 返回問題 (b) (i) 設 AB 的傾角是  , 則 tanθ θ = 8° (計確至最接近的度) ∴ AB 的傾度是 8°。 目錄

(b) (ii) ∵ ∴ = 2 91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 10 m) ∴ AB 的實際長度是 2 910 m 。 習題目標 目錄 13.1 斜率 返回問題 (b) (ii) ∵ ∴ = 2 91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 10 m) ∴ AB 的實際長度是 2 910 m 。 習題目標 涉及等高線地圖的問題。 重點理解 13.1.3 目錄

仰角和俯角 1. 當一個人觀察位於他上方的物體時,視線與水平線所形成的角稱為仰角。 例如:在右圖中,由 P 測得 Q 的仰角是  。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例題演示 仰角和俯角 1. 當一個人觀察位於他上方的物體時,視線與水平線所形成的角稱為仰角。 例如:在右圖中,由 P 測得 Q 的仰角是  。 目錄

仰角和俯角 2. 當一個人觀察位於他下方的物體時,視線與水平線所形成的角稱為俯角。 例如:在右圖中,由 P 測得 Q 的俯角是 。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仰角和俯角 2. 當一個人觀察位於他下方的物體時,視線與水平線所形成的角稱為俯角。 例如:在右圖中,由 P 測得 Q 的俯角是 。 目錄

仰角和俯角 由一點 B 測得另一點 A 的仰角等於由 A 點測得 B 點的俯角。 13.2 仰角和俯角 例題演示 仰角和俯角 由一點 B 測得另一點 A 的仰角等於由 A 點測得 B 點的俯角。 4. 透過測量仰角或俯角及運用三角比的知識,我們可以計算出一些難以直接量度的距離和高度。 目錄

參看附圖,求 (a) 由 Q 測得 P 的俯角; (b) 由 R 測得 Q 的仰角。 (a) 由 Q 測得 P 的俯角 = 30° 13.2 仰角和俯角 參看附圖,求 (a) 由 Q 測得 P 的俯角; (b) 由 R 測得 Q 的仰角。 (a) 由 Q 測得 P 的俯角 = 30° (b) 由 R 測得 Q 的仰角 = 15° + 60° = 75°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在圖中, 一架飛機 A 正飛近大帽山的山頂 B 。已知大帽山的高度是 958 m 。如果 A 高於海平面 2 500 m 及 AB = 5 000 m ,求由山頂 B 測得 A 的仰角,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 目錄

參看下圖,其中 CD 代表海平面,  是所求的仰角。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參看下圖,其中 CD 代表海平面,  是所求的仰角。 目錄

在 △AEB 中, sinθ = 0.308 4 ∴ θ= 18.0° (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在 △AEB 中, sinθ = 0.308 4 ∴ θ= 18.0° (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即 由山頂 B 測得 A 的仰角是 18.0° 。 習題目標 求仰角或俯角。 目錄

附圖所示的建築物為香港的中環廣場。已知從距離該大廈 100 m 的地面上一點 B ,測得大廈頂部 A 的仰角是 75° 。 13.2 仰角和俯角 附圖所示的建築物為香港的中環廣場。已知從距離該大廈 100 m 的地面上一點 B ,測得大廈頂部 A 的仰角是 75° 。 (a) 求中環廣場的高度,準確至最接近的 10 m 。 (b) 由中環廣場某單位的窗口 D 測得 B 點的俯角是 ∠ABC 。判斷 D 是否 AC 的中點。 目錄

(a) 在 △ABC 中, AC = 100 tan 75° m = 37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10 m)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a) 在 △ABC 中, AC = 100 tan 75° m = 37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10 m) ∴ 中環廣場的高度是 370 m。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b) 參看右圖, 設該俯角是。 = 37.5° 在 △BCD 中, DBC = 37.5° 目錄

(b) ∴ DC = 100 tan 37.5° m = 8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10 m) 但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習題目標 涉及仰角或俯角、水平或鉛垂距離的綜合題。 (b) ∴ DC = 100 tan 37.5° m = 8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10 m) 但 = 190 m (準確至最接近的10 m) ∴ 即 D 點不是 AC 的中點。 目錄

由 369 m 高的中銀大廈頂層,測得鄰近的滙豐銀行 大廈頂部及底部的俯角分別 是 29° 和 47°。求滙豐銀行大 13.2 仰角和俯角 由 369 m 高的中銀大廈頂層,測得鄰近的滙豐銀行 大廈頂部及底部的俯角分別 是 29° 和 47°。求滙豐銀行大 廈的高度,準確至二位有效 數字。 目錄

PS’ = CC’ = 369 m 在 △CPS’ 中, ∴ CP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 如圖所示,設 CC’ 和 SS’ 分別代表中銀大廈和滙豐銀行大廈。延長 S’S 使其與通過 C 點的水平線相交於 P 點,則∠SPC = 90° 。】 PS’ = CC’ = 369 m 在 △CPS’ 中, ∴ CP 目錄

在 △CPS 中, ∴ PS = CP tan29° ∴ SS’ = PS’ – PS = 180 m (準確至二位有效數字)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在 △CPS 中, ∴ PS = CP tan29° 習題目標 已知仰角或俯角,求水平或鉛垂距離。 ∴ SS’ = PS’ – PS = 180 m (準確至二位有效數字) ∴ 滙豐銀行大廈的高度是180 m 。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在圖中,由兩艘觀光船 P 和 Q 測得自由神像頂部 A 的仰角分別是 30° 和 40° 。兩船相距 271 m ,並且 PBQ 成一直線。求自由神像的高度 (AB),準確至二位有效數字。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參看右圖, 設 AB = h m。 在 △APB 中, ∴ 在 △AQB 中, ∴ 目錄

∵ PB + BQ = PQ ∴ = 93 (準確至二位有效數字) ∴ 自由神像的高度是 93 m。 習題目標 目錄 13.2 仰角和俯角 13.2 仰角和俯角 返回問題 ∵ PB + BQ = PQ 習題目標 涉及仰角或俯角、水平或鉛垂距離的綜合題。 ∴ = 93 (準確至二位有效數字) ∴ 自由神像的高度是 93 m。 重點理解 13.2.1 目錄

基本方法 A) ‧ 右圖所示為常用的方位: 東(E)、東南(SE)、南(S)、 西南(SW)、西(W)、西北(NW) 13.3 方位 A) 基本方法 ‧ 右圖所示為常用的方位: 東(E)、東南(SE)、南(S)、 西南(SW)、西(W)、西北(NW) 、北(N) 和東北(NE)。 目錄 13.3 目錄

O A B 在圖中, 我們說: (a) A 點 位於 O 點的 西方 (正西方) ; (b) B 點 位於 O 點的 東南方。 目錄 13.3 方位 O A B 在圖中, 我們說: (a) A 點 位於 O 點的 西方 (正西方) ; (b) B 點 位於 O 點的 東南方。 重點理解 13.3.1 目錄

13.3 方位 例題演示 B) 準確表示方位的方法 1. 象限角 它的形式是 Nx°E 、Nx°W 、Sx°E 或 Sx°W ,其中 x° 是由 N 或 S 開始量得的角度,且 0 < x < 90 。 例如:在右圖中,由 A 測得 B 的象限角是 S58°E 。 目錄

13.3 方位 例題演示 B) 準確表示方位的方法 2. 方位角 方位角的形式是 y°,其中 y° 是由正北開始,並按順時針方向量得的角度,其中 0 ≤ y < 360 。 例如:在右圖中,由 A 測得 B 的方位角是 073° (或只寫成 73°)。 目錄 13.3 目錄

參看附圖,求由 O 點分別測得 A 點和 B 點的象限角。 13.3 方位 參看附圖,求由 O 點分別測得 A 點和 B 點的象限角。 由 O 點測得 A 點的象限角是 N50°E 。 ∵ θ = 90° – 62° = 28° ∴ 由 O 點測得 B 點的象限角是 S28°W 。 目錄

參看附圖,求由 O 點分別測得 A 點和 B 點的方位角。 13.3 方位 參看附圖,求由 O 點分別測得 A 點和 B 點的方位角。 由 O 點測得 A 點的方位角是 008° 。 由 O 點測得 B 點的方位角是 290° 。 目錄

在圖中, A 、B 、C 是三艘船,其中∠CAB = 70° 及∠ACB = 45° 。如果由 A 測得 C 的象限角是 N10°E ,求 13.3 方位 在圖中, A 、B 、C 是三艘船,其中∠CAB = 70° 及∠ACB = 45° 。如果由 A 測得 C 的象限角是 N10°E ,求 由 A 測得 B 的象限角; (b) 由 C 測得 B 的方位角。 目錄

(a) 設 P 是位於 A 正北方的一點。 PAB = 10° + 70° = 80° ∴ 由 A 測得 B 的象限角是 N80°E。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a) 設 P 是位於 A 正北方的一點。 PAB = 10° + 70° = 80° ∴ 由 A 測得 B 的象限角是 N80°E。 目錄

(b) 作 DC // AP。 (參看右圖。) ACD = PAC = 10° DCB = 45° – 10° = 35°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b) 作 DC // AP。 (參看右圖。) ACD = PAC = 10° DCB = 45° – 10° = 35° 由 C 測得 B 的方位角 = 180° – 35° = 145° 習題目標 求象限角、方位角或與方位相關的角度。 重點理解 13.3.3 目錄

13.3 方位 例題演示 C) 涉及方位的實際問題 ‧ 根據已知的方位(象限角或方位角),我們可以求出一些未知距離或角度,所用的方法是在圖形中辨認出適當的直角三角形,然後應用三角比的知識。 目錄 13.3 目錄

一艘船從碼頭 P 出發,向東航行 4 km ,然後向北航行 8 km ,再向東航行 2 km 到達碼頭 Q 。 13.3 方位 一艘船從碼頭 P 出發,向東航行 4 km ,然後向北航行 8 km ,再向東航行 2 km 到達碼頭 Q 。 求由 P 測得 Q 的方位。(答案以象限角表示,並須準確至最接近的度。) (b) 求兩個碼頭 P 和 Q 之間的距離。 目錄

(a) 連接 PQ ,延長 PA 至 C 使 QC ⊥ PC 。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a) 連接 PQ ,延長 PA 至 C 使 QC ⊥ PC 。 在 △PQC 中, PC = PA + AC = PA + BQ = (4 + 2) km = 6 km 目錄

∴ θ = 37° (準確至最接近的度) ∵ = θ ∴ 由 P 測得 Q 的方位是 N37°E 。 (b) PQ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 θ = 37° (準確至最接近的度) ∵ = θ ∴ 由 P 測得 Q 的方位是 N37°E 。 (b) PQ 習題目標 涉及方位和距離的綜合題。 ∴ 兩個碼頭之間的距離是 10 km 。 目錄

13.3 方位 在圖中, A 和 B 代表兩艘船, C 代表蒲台島上的一座燈塔,它是香港境內最南端的燈塔。由 C 測得 A 和 B 的方位分別是 197° 和 160° ,而由 A 測得 B 的方位是 070° 。如果 BC = 100 m ,求燈塔 C 和船 A 之間的距離,準確至最接近的 m 。 目錄

如圖標明, x + 160° = 180° x = 20° ∴ y + 70° = 180° y = 110° 在 △BCD 中,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如圖標明, x + 160° = 180° x = 20° ∴ y + 70° = 180° y = 110° 在 △BCD 中, ABC + x = y ABC + 20° = 110° ABC = 90° ∴ 即 △ABC是直角三角形。 目錄

在 △ABC 中, ACB = 197° – 160° = 37° cos ACB = 125 m (準確至最接近的 m)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在 △ABC 中, ACB = 197° – 160° = 37° cos ACB 習題目標 根據已知方位求未知距離。 = 125 m (準確至最接近的 m) ∴ 燈塔 C 和船 A 之間的距離是 125 m 。 目錄

一艘船以 10 km/h 的速率向東航行。在上午 10:00 時,該船到了浮標 P 。從那况該船測得正 13.3 方位 一艘船以 10 km/h 的速率向東航行。在上午 10:00 時,該船到了浮標 P 。從那况該船測得正 北方有一座燈塔 A ,而在 080° 的方位有另一座 燈塔 B 。在上午 10:30 時,該船到了位於燈塔 B 正南方的浮標 Q , 而從那 裏測得燈塔 A 的方位是 320° 。哪一個燈塔( A 或 B) 較接近浮標P ? 目錄

PQ = 30 分鐘內船航行的距離 = 5 km 在 △APQ 中, AQP = 320° – 270° = 50° tan AQP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PQ = 30 分鐘內船航行的距離 = 5 km 在 △APQ 中, AQP = 320° – 270° = 50° tan AQP PA ∴ = PQ tan AQP = 5 tan50° km = 5.96 km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目錄

在 △BPQ 中, BPQ = 90° – 80° = 10° PB ∴ = 5.08 km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13.3 方位 返回問題 在 △BPQ 中, BPQ = 90° – 80° = 10° PB ∴ 習題目標 根據已知方位求未知距離。 = 5.08 km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因此 PA > PB. 即 燈塔 B 較接近浮標 P 。 重點理解 13.3.4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