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肿瘤知识点滴 湘潭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 周伏初. 一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影 响的基础上,由于外界致病因素(物理、 化学、生物)的作用而发生一系列质的 改变,形成一种异常的增生。这种异常 增生一旦形成,即使外界至病因素停止 作用,也还能继续自然发展,这说明肿 瘤是整体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
Advertisements

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0~18 μm ,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稍 偏位或着边,核染色质细致,呈颗 粒状,较原粒稍粗,着色较浅,核 膜浓厚而清楚,核仁多为 1~2 个, 小而清楚,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 量少,呈透明天蓝色,不含颗粒。原始淋巴细胞.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食 品 微 生 物 学食 品 微 生 物 学 西昌学院 轻化工程学院. 绪 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 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1 微生物与免疫学 Microbiology & basic imumunology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薛长艳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 、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二 ) 类型 :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制作 :汪 勇 时间: 适用年级:高一.
(二) 微生物学发展史 8000年前-1676年,酿造、医疗、其他 1676年-1861年,发现、描述微生物
霍乱知识讲座 (Cholera)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癌 症 發 生 的 秘 密 食 品 與 癌 症 授課教師:吳進益 老師.
神创造万物及人类.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高中一年级生物 授课人:刘敏 授课班级:C332.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选修Ⅲ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1 基因工程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淮南一中 张秀娥.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基因工程及应用.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王楠楠 赤峰二中.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王楠楠 赤峰二中.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肥西中学 蔡林.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一、问题的提出 1. 计算圆的面积 正六边形的面积 正十二边形的面积 正 形的面积.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生物體的構造 細胞的構造 物質進出細胞的 方式 從細胞到個體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三峡大学医学院 2010年3月1日.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微生物生物技术及应用 张 松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地球生物的共同特徵(上).
食品微生物学 (第2版) 主编 杨玉红 陈淑范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
司法机关.
3.2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CHAPTER . 2 基礎微生物認識 第一節微生物發展史 第二節細菌 第三節真菌 第四節病毒 第五節寄生蟲.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生物總複習 陳思婷老師編輯.
复习:蛋白质的形成 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氨基酸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授课教师:王建友.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 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走上成功讲台 --从评委视角谈魅力课堂! 温州市第八中学 李先明
第二章生物體的組成 南一版.
狂牛症.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00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绪 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 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 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 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 生物。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属之。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分为古生菌(archaea)和细菌(bacterium)二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

原核微生物细胞 模式图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细胞模式图

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微生物特点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以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微生物特点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等。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中微生物是无害的。 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氮的循环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及与人、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医学微生物学是人类在探讨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过程中伴随微生物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为促进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一、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古人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之中。 制醋、酒、酱、沤粪积肥等 每种传染病由独特的活物所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数种途径;鼠疫的流行环节等 将水煮沸后饮用;病人的衣服蒸过再穿就不会感染到疾病 已康复者去护理天花病人,则不会再得天花。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一)微生物的发现 1676年——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9世纪60年代—— 巴斯德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1676年——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9世纪60年代—— 巴斯德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李斯特—— 创立外科无菌术 郭霍——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微生物学奠基人 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 上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 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首先证实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由微生物引起的,而酒类变质是由于污染了酵母菌以外的另一些杂菌的结果。 为防止酒类及牛乳变质,创用了加热60℃,作用30分的巴氏消毒法并沿用至今。还证明鸡霍乱、炭疽病、狂犬病等均由相应微生物所致。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从病人或动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的纯培养并证实其是病原菌。 德国人郭霍(Robert Koch) 创用固体培养基,几年内相继发现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 为证实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的病原菌,他将其接种于健康动物,结果引起了同样的疾病,从感染动物体内分离出同样细菌。这种从有病机体分离出纯种细菌,感染健康动物后再分离出同一菌种,证实了微生物的致病学说称为郭霍法则。 另一贡献是创用了染色法,它利用苯胺染料使细菌着色,为染色技术奠定了基础。 德国人郭霍(Robert Koch) ( 1843~1910)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首先发现燃油烟草花叶病的菸草叶汁通过细菌滤器后仍有传染性。直到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上述试验才明确提出,叶汁中存在一种比细菌更小的滤过性病原体。与此同时,德国Frasch发现牛口蹄疫病毒。人类病毒是在1901年美国科学家Walter Reed首先分离出黄热病病毒。 病毒学进入兴盛时期是40年代后开始的。随着微量化学、生化分析方法的进展,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超速离心技术、组织培养方法的进展,使得许多病毒被分离出来。1971年美国病毒学家Diener发现了无蛋白质外壳的环状RNA分子——类病毒,后来又发现植物病害的拟病毒。羊瘙痒病、人和牛患的疯牛病等可能由亚病毒引起。

我国古代首创人痘法预防天花后,直到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创用牛痘预防天花,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开端。以后巴斯德发明炭疽、狂犬病、鸡霍乱疫苗,为自动免疫法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前景。 德国学者贝林格于1891年用含白喉抗毒素的动物免疫血清成功治疗了白喉患者。 自1950年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免疫学也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著名免疫学家Burnet(1959)开创了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研究,大大推动了免疫化学和免疫诊断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现:1929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直到1940年Florey等将青霉素培养液予以提纯,才获得青霉素结晶纯品。 1963年以来,抗生素合成方面又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由于广泛应用造成耐药性问题,给当今抗菌治疗带来愈来愈严重的困难。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二)免疫学的兴起 英国琴纳:牛痘预防天花 法国巴斯德: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 德国贝林格:被动免疫治疗 对免疫机制的认识 澳大利亚伯耐特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三)化学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艾利希: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新砷凡纳明 弗莱明:青霉素 瓦克斯曼:链霉素 随后,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相继发现,使许多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和传染病得到控制和治愈,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一)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二)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三)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四)疫苗研制的高速发展

我国学者的贡献: 发现旱瀨为鼠疫杆菌的储存宿主 黄桢祥首创病毒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马脑炎病毒 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朱既明将流感病毒分解为亚单位等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以及肝炎病毒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列。

目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居第一位。 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不断发生; 迄今仍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未发现;某些病原体致病和免疫机制还未阐明; 大量广谱抗生素滥用,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某些微生物快速变异给疫苗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障碍。

医学微生物学需继续加强的研究: 1.加强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生物恐怖的处理能力。 2.深入开展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功能的研究。 3.加强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研制开发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疫苗。 4.加强极端环境微生物、难培养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的调查和研究,开发微生物资源,提升微生物产业。

思考题 1.在微生物发展史上都有哪些科学家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