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试验 TUMU GONGCHENG SHIYAN 王吉民 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03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面波法检测地基波速中 振源与测点布置的影响因素 陈龙珠,宋春雨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 严细水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Soft Tissue Elasticity Meter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1.非线性振动和线性振动的根本区别 §4-2 一维非线性振动及其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 方程
工程振动与测试 第2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主讲 贾启芬.
定 向 猎 狐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0米 北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0米 ● 北 ● ● 目标2 ● ● 目标1 ● ● 西 东 ● 起点 南.
§3-1概述Summarize: 一、地震作用的定义the definition for earthquake actions: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十四章 结构动力学 §14-1 概 述 §14-2 结构振动的自由度 §14-3 单自由度结构的自由振动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六章 振动的测试 第一节 概述 振动作用的结果: 振动的测试 1. 设备或结构振动参数的测量 机床设备工作时 传感器 放大器 记录/分析.
第5章 振动测量技术 5.1 振动和振动测量系统 5.2 振动参量的测量 5.3 机械阻抗测量 5.4 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
第六章 振动的测试 返 回 第一节 概述 第五节 振动的测量方法及测振传感器 第二节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第六节 振动的分析方法与仪器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五:键的选择和强度验算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课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第十章 IDL访问数据库 10.1 数据库与数据库访问 1、数据库 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字段、记录、表、数据库四种。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实验21 动态法测金属的杨氏模量 制作:章可钦.
8 结构的动力计算.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利用TMA进行动态粘弹性的研究 测量案例 概 要 PMMA*树脂的动态粘弹性测量结果 粘弹性分析 SS曲线分析 2009.10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2019/5/4 实验三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06:11:49.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21 动态法测金属的杨氏模量 制作:章可钦.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B12 竺越
位似.
质量控制(QC)模式 BrookFIELD.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土木工程试验 TUMU GONGCHENG SHIYAN 王吉民 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03月

结构的动载试验 1.1 概述 1.2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1.3 工程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1.4 工程结构疲劳试验 1.5 工程结构的风洞试验

1.1 概述 1.1.1 桥梁动力荷载的类型 1.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激励振动 2.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产生的激励振动 3.在风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悬索桥等大跨度桥梁的激励振动 4.在风、雨共同作用下斜拉桥的斜拉索等结构的激励振动 5.爆炸等冲击作用对桥梁结构的振动激励

1.1 概述 1.1.2 结构动力试验的内容 1. 测定动力荷载或振源的特性 引起振动的作用力的大小、作用方向、作用 频率及其规律 2. 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和振型 3. 测定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 位移、速度、加速度、动应变、动力系数 4. 测定结构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反应 疲劳强度

1.1 概述 1.1.3 结构动力试验程序 1.估计需要测量的振动类型(周期性、随机、冲 击、瞬变)、振动频率和振型; 1.估计需要测量的振动类型(周期性、随机、冲 击、瞬变)、振动频率和振型; 2.确定测试参数和记录分析方式; 3.选择合适的测振传感器类型,记录环境条件; 4.正确选择量测仪器的上、下限频率; 5.标定量测仪器; 6.确定测振传感器最理想的安装方式(消除寄生振动); 1.确定荷载行程的水平情况,确定荷载的行驶 速度和通过建筑物某指定地点的时间和方法。

1.2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1.2.1 结构动力特性的定义及其实际作用 1.定义:结构动力特性是结构本身固有的动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系数等,它们取决于结构的组成形式、刚度、质量分布、材料形式等,与外荷载无关。 2.测定结构动力特性的实际作用 (1)在结构抗震设计时确定地震作用的大小; (2)避免动荷载使结构产生自振或拍振; (3)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资料 和数据(刚度—阻尼比、固有频率)。

1.2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1.自由振动法 加载方法:初位移加载法,初速度加载法。 测量方法:将测振传感器布置在结构可能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记录结构的有阻尼自由振动曲线。只能测定结构的一阶频率。多取几个波形。 T nT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2.强迫振动法 加载方法:用激振设备使结构产生共振。 测量方法:将激振器及测振传感器安装在结构上,将激振器的转速由低到高连续变换(频率扫描),在达到一定频率时结构产生共振,该频率即为结构的自振频率。 1 2 3  A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x 3.结构阻尼系数的测量 1)自由振动法 N时刻的振幅 xn+1 xn t N+1时刻的振幅 T 对数衰减率: 阻尼比: ; 阻尼系数: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xn 3.结构阻尼系数的测量 xn+k 1)自由振动法 T xn xn+k 1)自由振动法 (1)实际阻尼比计算取k个周期的衰减进行计算: (2)对于实际测试曲线无零线的情形(上图):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3.结构阻尼系数的测量 2)强迫振动法 自由振动0 强迫振动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3.结构阻尼系数的测量 2)强迫振动法  1 2 ()  当=0(无阻尼),=时,产生共振,B。 当0(有阻尼),=时,产生共振,()=1/2。 半功率法:()= 时,对应1及2,阻尼比为:

1.2.2 人工激振法测定结构动力特性 4.结构振型的测量 振型: 测量原理: 将若干个测振传感器沿结构的高度或跨度方向连续布置(至少5个),当结构自由振动或共振时,同时记录下结构各部位的振动情况,通过比较各点的振幅和相位,并将各测点同一时刻的位移值连接成一条曲线,即可得到结构的振型图。 结构按某一固有频率做振动时形成的弹性曲线。 2 3 4 5 6 +0.1 -0.3 1 +0.3 -0.8 -0.5 2 3 4 5 6 A1 /A1=1.0 A2 /A1=0.1 A3 /A1=0.3 A4 /A1=-0.3 A5 /A1=-0.8 A6 /A1=-0.5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1.脉动法及其特点 建筑物由于受外界干扰而处于微小而不规则的振动中。 (1)振幅小 A<10m。 (2)不规则 x f(t)。 (3)频谱丰富 T=0.1~0.8s。 (4)能明显反映建筑物的固有频率及自振特性。 (5)适用于测量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2.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的要求 (1)要求记录的仪器有足够宽的频带,使所需要的主要频率分量不失真; (2)脉动记录中不应有规则的干扰或仪器本身带近来的噪音;—平稳过程 (3)记录时间应足够长,并重复几次(排除偶然因素);—各态历经 (4)如果仪器数量不足,可以分多次测量,但应有一个测点(比较点)保持不动; (5)要有专门的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得到高频振动周期)。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拱圈自振时域图谱(2.5m)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拱圈自振频域图谱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3.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1)主谐量法 建筑物固有频率的谐量是脉动里的主要成分,当脉动信号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接近时信号被放大,因此在脉动图上,凡是振幅最大,波形最光滑的地方总是多次重复出现,如果建筑物各部位各有同一频率处的相位和振幅符合振型规律,该频率即为建筑物的固有频率。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3.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2)频谱分析法 a.结构物脉动记录可以看成是各种频率谐量的合成结果(即结构振动时不只是以单一的频率振动) b. 每一种频率引起的结构振幅是不相同的 c. 建筑物固有频率的谐量和脉动源频率处的谐量为起主要成分。 d.用傅立叶变化将各种频率的正弦波分离出来,每一种频率对应一个振幅(时域信号A-t频域信号A-),对应振幅最大的频率即为结构的自振频率。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3.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2)频谱分析法 时域图—时程曲线 1 2 3  A 傅立叶变换 频域图—功率谱密度函数

FFT傅立叶变换后(2048点,50Hz)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3.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2)频谱分析法 阻尼比:由分析软件可在图形上得出1,并找出0.101倍最大振幅所对应的两个频率’和’’,即可计算出阻尼比1。 A 1 2 3 

1.2.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3.脉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2)频谱分析法 振型:由分析软件可查出两点振动的幅值A1及A2,两数值的比值即为振幅比;由分析软件还可查出两点的相位差(0°—同相,180°—反向),即可得到振动方向的关系。 1 2 3  A A1 1 2 3  A A2

1.3 工程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1.3.1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的任务与内容 确定动荷载特性—寻找主振源、确定其特性; 确定动荷载在结构中引起的附加动应力 ——验算结构强度; 确定动荷载引起结构物的振动位移 ——判断结构刚度; 确定移动的动荷载对结构物的动力效应 ——提供实测动力系数; 测试内容:振幅、频率、速度、加速度、动应变。

1.3 工程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1.3.2 探测主振源的方法 1.直接测定法:通过测定动荷载本身参数以确 定其特性。 1.直接测定法:通过测定动荷载本身参数以确 定其特性。 2.间接测定法:将动力机器安装在专用的、有足 够变形的弹性结构上,测试结构的振动情况。 3.比较测定法:将待测振源的振动情况与已知 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情况进行比较。

1.3 工程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1.3.3 结构特定部位动参数的测定 1.动应力的测定   用动态电阻应变仪配合高速记录仪(磁带记录仪或计算机)测试记录动态应变。 测量要求: 1.选用疲劳寿命长的应变片; 2.选用小标距应变片用以进行高频测量; 3.连接应变片的导线捆扎成束,消除电容; 4.仪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大于被测动应变信号频率; 5.若测试时间较长,试验前后要对仪器进行标定。

1.3 工程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1.3.3 结构特定部位动参数的测定 2.动位移(挠度)的测定 ×-表示测点位置;●-表示实测振幅 图1-13 楼层振动传布图 2.动位移(挠度)的测定   在结构控制断面或在有特殊生产工艺要求的位置布置位移测点。(可选用机电百分表或其他动态位移测量仪器)。

1-时间信号; 2-结构 (梁); 3-拾振器; 4-记录曲线; 5-t=t1时结构变位图 1.3.4 测定结构振动变位图  测量方法与结构振型的测量方法基本相同,但其区别在于结构的振型是由惯性力引起的弹性振动曲线,与外荷载无关,属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而振动变位图时结构在特定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曲线。一般说,两者的图形不相一致。 曲线图——弹性曲线方程: 1-时间信号; 2-结构 (梁); 3-拾振器; 4-记录曲线; 5-t=t1时结构变位图 图1-14 结构振动变位图 弯矩: 剪力:

1.3.5 结构动力系数的试验测定   对于承受动力荷载的桥梁结构等,需要考察的动力系数包括挠度、应力等,称为动力放大系数或冲击系数:   动挠度>静挠度 有轨动荷载 f动 f静 以各种速度通过结构物 以慢速通过结构物 无轨动荷载

1.4 工程结构疲劳试验 1.4.1 概述    疲劳现象:桥梁等承受往复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在远低于材料强度的工作应力水平下发生的累计损伤断裂破坏。   疲劳检试验测目的:了解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疲劳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结构的疲劳极限值。   疲劳包括材料疲劳和构件疲劳: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疲劳;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的疲劳;组合构件如结合梁的连接疲劳等。

1.4.2 疲劳试验项目 (二)研究性试验 (一)鉴定性试验 1.抗裂性及开裂荷载 1.各阶段截面应力分布状况,中和轴变化规律。 2.裂缝宽度及其发展 2.抗裂性及开裂荷载 3.最大挠度及其变化幅度 3.裂缝宽度、长度、间距及其发展 4.疲劳强度及其疲劳寿命 4.最大挠度及其变化规律 5.疲劳强度的确定 6.破坏特征分析

(A) 一般气流试验位置 (B) 斜风试验位置 (C) 不规则风试验位置 1.5 工程结构的风洞试验 (A) 一般气流试验位置 (B) 斜风试验位置 (C) 不规则风试验位置 图1-20 大型风洞试验设施构成图 风是由强大的热气流形成空气动力现象,其特性主要表现在风速和风向 。而实测试验要等待有强风的情况下才能测量,耗时很长,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度较大。为此,科学家们为了系统地研究风力对各种结构的作用,除了实测试验之外,还采用缩小模型或相似模型在专门的试验装置内模拟风力试验,即风洞试验。

1.5 工程结构的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