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與死亡教育 何萬貫 背 影 朱自清 不再相見的您 何秀珠  中三級 失眠 梁鈺瑩 中四級 求求你 同學作品 中五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肿瘤病人的护理. 肿瘤是人体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 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 异常的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肿瘤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 复述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 的概念 复述肿瘤的病因、分类 复述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 理解: 描述恶性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 举例说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三级预防 措施.
青少女懷孕之預防與處置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講師 李端容 校園中青少女未婚懷孕事件的 處理方式 :  鄉村的學校多採結婚處理  而城市則採墮胎方式為多 墮 胎.
雷锋主题班会 高一四班下学期第二期班会 此课件由 360 大课堂 收集整理!
閔肖蔓 執業諮商心理師 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中原大學 杏陵基金會+八方文教
兒童悲傷輔導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 何長珠教授.
临终关怀 基础护理教研室.
基督教倫理學 1 原則(一)﹕ 倫理學 及 不同的觀點.
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常州市白云小学 曹月红 去除PPT模板上的--无忧PPT整理发布的文字 首先打开PPT模板,选择视图,然后选择幻灯片母版
产生的原因 正确的预防 常见的损伤 正确的处理
思维与沟通 ——跨文化沟通与护理 王维利.
二十世紀 1940年 組員: 李宛倫 蔡佩君 李致柔 陳佩宜.
探问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毛峰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 北京华文教育顾问
疾病對病患及家屬的社會心理影響 張振成.
2014年預苦期靈修及學習 第五講:「苦難的團契(2)」 —與肢體同苦.
在災後重現微笑 災難學:五理三心二群 黃龍杰心理師 (台北市)中崙諮商中心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 /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大使命门徒训练——第二阶段:栽培课程 新生活 New Living 第十一课 新生活与属灵的得胜 栽培性查经.
感恩❤ 爱的旋律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 二(1)中队.
王 悟 師 衛生署澎湖醫院副院長 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所兼任助理教授
医 学 心 理 学 杨霞 2001年10月 1.
基本設計與細部設計審查會議簡報 100年度新北市河濱公園整建規劃、設計及監造委託技術服務 委託單位: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人類醫學新突破 托拉法爾加‧D‧羅 3/12/ 林承頡.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博士 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所長
處變求存.
弗洛依德與與心理分析 王榮昌 2017/3/15.
台灣自殺防治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鄭泰安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食字路口 飲食看燈行 營養姐姐廖澍君 1.
追求卓越、助力发展 是ARP党支部不断奋斗的目标 ARP中心支部“七一”评优报告 2014年6月20日
第一組成員 蕭毓文(1號) :內壢高中 范美珍(4號) :平鎮高中 林宏茂(6號) :中壢高中 林桂鳳(18號) :竹北高中
失落的幸福經典 王慧珠校長 導讀
苏州市教育局组织讲座 后现代心理学 对教育工作的贡献
102學年度預算編製說明會 主辦單位:會計室 102/02/22.
時間: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國際行銷的政治與法律環境 學生:蘇玉里 ( )
方案名稱:善行小志工 分享人:高雄市河濱國小黃馨緯
第一节 生物与生物学 欢迎大家来到生物课堂.
咨询心理学 卫 博.
Life with Food 生命与食品安全.
學務處課指組 提供 資料來源:取材於長庚技術學院劉學務長杏元於96年12月22日 景文科技大學服務學習研討會演講內容
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课时.
第一節 死亡系統與死亡議題 第二節 生死學的發展 第三節 生死學的範疇 第四節 生死學的應用
浙江省开化中学 郑 华.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第三章 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第五章 李普曼.
医学寄生虫总论 (二).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Horney:心理分析的社會理論 (1885- 出生於德國1952去世)
#10 因祂活著Because He Lives 神差愛子,祂名叫耶穌; 祂愛世人,治傷心者; 又捨生命,使我罪得赦, 但那空墳卻能證明救主活著。 God sent His Son, they called Him Jesus; He came to love, heal, and forgive;
天父深深地愛我 How Deep the Father’s Love For Us.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 第一课: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协雄乡中心小学教师:白玛德西.
健康看待死亡 高雄班/施芳雅
一、真愛密碼 二、尋求真愛 三、有自尊的愛.
福利事業與企業精神的結合 職業復康服務實例分享 < 新生餐廳 >
大學生日常生活壓力與憂鬱症之相關性探討 ─以崑大生為例
7. 出口合同的商订.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第6章 分析組織購買行為 授課老師:請自填.
第五章 小组工作.
松鼠狗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陳文希.
渴慕上主者的詩篇       詩篇63篇1-11節 沙田浸信會  馬鞍山堂崇拜 2018年4月15日.
哀傷輔導工作坊 19/12/2009 prepared by Mok Ping Kan
所得稅法第14條、第126條修正條文 薪資所得計算方式二擇一 定額減除 特定費用減除 維持現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減除方式
渴慕上主者的詩篇         詩篇63篇1-11節 沙田浸信會  瀝源座堂崇拜 2018年4月7、8日.
生活輔導 壹、校園自殺事件之輔導策略 一、自殺成因 (一)生物學觀點 生理變化,內分泌功能不均衡,導致心
因可持續發展的名 - 大澳經驗.
國立空中大學 108上學期開設課程.
第十三章 老人問題與臨終關懷   I.老人問題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 一.前言.
國中生敵意認知、生氣經驗與生氣因應模式之研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慎終」與死亡教育 何萬貫 背 影 朱自清 不再相見的您 何秀珠  中三級 失眠 梁鈺瑩 中四級 求求你 同學作品 中五級

「慎終」與死亡教育 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論語·學而》) 在這裏,除了把「慎終」解釋為給父母認真辦理喪事之外,還可以作更為廣義的理解,也就是慎重地對待至親和自己壽終這回事,包括壽終時對一生所作的回顧,對人生價值的理解。所謂壽終,不光是指父母去世,同時也包括自己的終結問題。總之一句話,所謂「慎終」,就是認真及正確地面對和處理死亡問題。 死亡教育,是指探究死亡、瀕死與生命關係的歷程的教育,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以虔誠、理解及莊嚴的態度面對死亡及死亡的準備,其宗旨在於使人掌握健康而積極的生命觀,以創造積極而有意義的人生(張淑美,1989,1990)。可以說,「慎終」是死亡教育的具體化。

「慎終」與死亡教育 喪親 (Bereavement) 哀傷(Grief) 死亡教育 妥善地處理「死別」 哀傷理論 哀傷的模式 事實 行動 / 價值觀 / 生活次序深受影響 (黃鳳英,1995) 原有身份和角色改變(Sanders, 1989) 哀傷(Grief) 失去至親 持續性 / 自然性 / 個人化 (Hughes, 1995) 悲傷 / 憤怒 / 痛苦 (Kastenbaum,1991) 死亡教育 妥善地處理「死別」 接納 -> 抒發 -> 適應 -> 成長-> 體會->珍惜->新生 哀傷理論 哀傷的模式

「慎終」與死亡教育 要克服對死亡噤若寒蟬的心態,以健康的觀點談論死亡。 克服哀傷與恐懼情緒,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 通過思考死亡評價生前功過,培養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總結 

一.要克服對死亡噤若寒蟬的心態,以健康的觀點談論死亡。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莊子說:「生之來而不能卻,其去不能止。」   揚雄在《法言·君子》中說,「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如同花開花謝、日出日落、冬去春來一樣,是平常、自然的現象」(張淑美,1996)。黑格爾說:「任何人都要死,自然的死亡是一種絕對的法律,但這是自然對人所執行的法律。」   康閣·史東(1997)又說,   「當你拿到第一個孩子的出生證明時,歡迎之餘,難道沒注意到出生證明的背後也隱隱寫著死亡證明嗎?只是死亡的時間與地點都還空著罷了」。

一.要克服對死亡噤若寒蟬的心態,以健康的觀點談論死亡。 盧克萊修(約西元前九九年—西元前五五年) 時間是永恆的,空間是無限的,而在永恆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中,誕生的世界萬物乃至構成宇宙的諸世界,其本身都是「不免於死的」。 他指出,既然世界萬物都面對著「無限的空間和無底的深淵,都面對著無限時間的「暴力」,則凡在一定時間中誕生出來的事物,都必定抵抗不住無數年代中時間的暴力,從無限的過去直到現在,都必定有死(段德智,1994)。「可以說,人之必有一死,是一種生物現象,是人與其他禽獸所共有的命運」,「死亡是人作為『生的存有』(living being)的最大極限」(梁美儀、張燦輝,2005)。

一.要克服對死亡噤若寒蟬的心態,以健康的觀點談論死亡。 《荀子·禮論》中說:「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 有始有終是一個必然的規律 對死亡的恐懼 一個是怕難以抗拒死亡時的痛苦 二是不知身後會如何 「死亡不單能在瞬間使人所親所愛的人永遠消失,而且更將個人的自身引向一絕對不可知的境地」(梁美儀、張燦輝,2005)。 宗教的角度 人可以得到永生 不應感到痛苦 生物學 老的不斷死亡,新的不斷生長

一.要克服對死亡噤若寒蟬的心態,以健康的觀點談論死亡。   死亡是事實,只能掩蓋,不能消滅。無論醫療事業如何發達,都無法改變人必有一死的命運,人在事實面前只能妥協。庫柏爾-羅斯在她1969年的著作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講,在她觀察的200位垂死病人當中,197位在面對將近死亡的事實時,都經歷相近的心理轉變,這些心理轉變且能歸納成一個有秩序的過程(黃天中,1991)。她於是把絕症病人這些心理反應加以整理,再把整個心理過程結構性地劃分為5個階段:震驚與否認(denial and shock)、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和接納(acceptance)。   不管每個人有甚麼想法,最後都會「平和地準備接受死亡」(N.DOYIE,1986)。   人們在心理上不願意有「死亡」,不等於現實中就可以沒有「死亡」。 既然是必然會出現的大事,就要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它

二.克服哀傷與恐懼情緒,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 唐君毅(1982)說:「親愛的人死亡,是你永不能補償的悲痛。」 人長期哀傷會帶來危害。 哀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恢復過程 孔子曰「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宰予:『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 慎重不等於煩瑣,不等於持續時間長。 孔子「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人應該有自主權地去選擇怎樣面對困境和適應挑戰。 追悼會「這悼念活動除了追憶、紀念死者的主要功能外,還保留了親朋好友聚會聯絡的傳統功能」(郭於華,1994)。

三.通過思考死亡評價生前功過,培養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面對死亡的人會開始修補、維繫和加強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人際關係,亦會關注和預備身邊的人如何適應自己的離世,如立遺囑、把孩子交托給親人照顧等;到最後,在靈性方面的任務,就是繼續尋求及解決個人對「人生有甚麽意義」、「我的個人價值」、「人生能否超越死亡」、「宗教怎樣說」和「死後世界是怎樣的」等問題   父母「終」的時候,自己曾考慮過學習父母高尚的精神和品格的問題;在若干年後,作為子女的父母「終」的時候,自己又有甚麼高尚精神和品格可以為後輩所學呢?這就要看自己生前所作的努力了。   在為父母「慎終」的過程中,人們不應只重視為父母辦喪事這種形式,而應該同時注重悼念死者、學習和繼承死者高尚精神和品德等豐富的內容。在對待自己如何「慎終」的問題上,也不應該局限在如何為自己準備「後事」的問題上,而應該更好地思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問心無愧的歷史,將來對自己的子孫有個好的交代。   如果自己的父或母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生默默無聞,那又該如何肯定?其實,從事平凡的事業,也可以體現出一個人不平凡的精神和品格。 總結

哀傷理論 與逝者切斷關係,重現生命活力 (Freud, 1917) 心中常懷逝者,才能走出悲傷路(Walter, 1996) 認知環境的改變,修正逝者所代表的意義,並重訂生命的目標(Bowlby, 1971)

哀傷的模式 哀傷的模式 任務模式 (Task Model) 階段模式 (Stage Model) 震驚與逃避 (Shock and Denial) 面對與瓦解 (Confrontation and Disorganization) 接納與重整 (Acceptance and Reorganization) 任務模式 (Task Model) 強調生者在經歷悲傷過程需要完成的任務(Worden, 1991) 體認失落(Recongnizing the loss) 體會哀痛(Experience the pain) 體現新生(Realization of New Life)

背 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父親,…….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 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 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到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   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不再相見的您 何秀珠 中三級 親友相遇, 卻無 喜在 , 您已西去, 只有 愁在 。 難忍悲哀,靜坐門外 , 音容笑貌,眼前晃過 。 不再相見的您 何秀珠 中三級   親友相遇, 卻無 喜在 ,   您已西去, 只有 愁在 。   難忍悲哀,靜坐門外 ,   音容笑貌,眼前晃過 。   您可知我們就在 您 身後?   您可知我們 將 伴您走最後一路?   您可知這刻的晴空有多美好?   您可聽到我們的哭聲 一直跟隨 ?   (註 : 寫於祖父在我生日的前一日離世,我回鄉舉殯後所寫)

失眠 梁鈺瑩 中四級 我慢慢 地 把被掀開,爬進了被窩,努力地叫著自己快些入睡,不可再讓自己有任何意識。她的死對於我是太突然,太震撼了。 失眠 梁鈺瑩 中四級   我慢慢 地 把被掀開,爬進了被窩,努力地叫著自己快些入睡,不可再讓自己有任何意識。她的死對於我是太突然,太震撼了。   閉著眼睛,卻沒有絲毫睡意。家中只有我和空氣,夜實在是太靜,靜得令人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孤單。沒有車聲,沒有人聲,沒有風聲,死寂的氣氛冷冰冰,這份寒意狠狠的霸佔著我整個身體,冷得我睡不著,我開始失去溫暖,失去熱情。過份的寧靜開始令我耳鳴,頭像被千斤擔子壓著般沉重。   這一切都太熟悉,太理所當然, 可是在今夜之後,它們都變得遙遠,變得不可能。

求求你 同學作品 中五級   這裏,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四周都是嚴肅、安靜的氣氛,就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難道這就是要告訴我,爺爺將要和我隔絕嗎?除了沉重的腳步聲,我甚麼也聽不見,可是,我卻寧願多點聲音,請再嘈吵一點!請吵醒我熟睡中的爺爺,求求你!   這裡,也有爺爺至愛的親人,當中也包括我這個「乖孫女」,我們都穿著白襯衣、白褲子,還披著一件黑色的輕紗,跪在他的照片旁燒紙錢,每摺好一張紙錢,就放在火盤裡燃掉,紙錢幻化成一隻隻灰色的蝴蝶,請你們替我告訴爺爺,我真的很掛念他, 幻化的蝴蝶,求求你!   隨著各親友向爺爺的送別,棺木的蓋漸漸合攏,他的身邊只有一些舊衣和鮮花陪著他,眼見他一步步地走遠,我感到不知所措,無能為力,爺爺,我能再看見你嗎?若你在宇宙某一角落看著我,請盡你的一切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你的關懷、你的愛,爺爺, 親愛的爺爺,求求你!

總結   以上所講是在「慎終」過程中如何進行死亡教育的問題。在死亡教育的過程中,涉及到他人給自己的教育,包括作為喪者的父母、參加喪禮者等等給自己的教育。在某種意義上說來,他們是教育者,自己是受教育者。有些問題是自己在「終」的問題上領悟的,那麼自己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這個意義上,說「死亡教育」是「死亡學習」也未嘗不可。當初曾子講「慎終追遠」,是從「民德」也就是道德的層面上來講的。我現在所講的「死亡教育」,涉及到人生觀、價值觀、心理、風俗、教育等多個領域,當然也涉及到道德。死亡教育應該在成年人中進行,也應該在青少年中進行;應該在社會上各個領域,包括學校中進行。在學校,可以編寫專門課程,也可以利用現有課程進行死亡教育。比如語文課的文化知識、品德情意等教學環節,就可以進行死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