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康复
颈肩痛 解剖概要 1.脊柱颈段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2-6颈椎的横突有横突孔。钩椎关节为颈椎特有。 2.颈椎之间的连接特点。 3.颈脊柱是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节段。 4.与颈脊柱有关的神经结构较复杂,病变后临 床 表现也多样化。 老年性退行性变(凡是老年人都有退行形变,只是有些程度上的差异,老年人颈肩腰腿痛常见是正常的。)是颈肩痛的重要原因。
(cervical spondylosis) 颈 椎 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概 念 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形变刺激或者压迫其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病理病因学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外伤 颈椎管狭窄 运动和颈椎病的关系 脊髓血供和颈椎病的关系
椎间盘
椎间盘结构
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发展 “离心模式”
椎间盘成分 水 蛋白聚糖 胶原
外伤常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 (1)外伤会加重颈椎病变的压迫作用而发作颈椎病 直接外力打击头部或颈部 间接暴力 医源性 (2)好发部位:下颈椎
颈椎椎管狭窄是颈髓压迫症即脊髓型颈椎病的前置因素 中国人颈椎椎管前后径 X线片:大于13mm正常 小于13mm狭窄 CT: 大于10mm正常 小于10mm狭窄
运动和颈椎病的关系 颈椎和腰椎活动度大,所以颈椎和腰椎病变多,胸椎椎管比颈椎腰椎的小但不发病。 活动时突出物与神经或脊髓相互摩擦,造成局部充血和肿胀,可使症状出现和加重。 突出物和椎动脉摩擦会出现血管痉挛,出现脑缺血症状。 制动和颈椎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一个方法。
颈神经感觉支配区 C5 上臂外侧 C6 拇指 C7 示、中指 C8 环、小指 T1 上臂内侧
上肢肌肉神经支配 C2-3 胸锁乳突肌 C5-6 肱桡肌 C3-4 斜方肌 桡侧伸腕肌 C4-5 菱形肌 旋后肌 C5-7 前锯肌 伸指总肌 C5-T1 胸大肌 外展拇肌 C5 冈上肌 C6-7 旋前圆肌 冈下肌 C6-8 桡侧屈腕肌 背阔肌 C8-T1 拇收肌 三角肌 尺侧屈腕肌 肱二头肌 蚓状肌 C7-8 肱三头肌 骨间肌
X线检查 椎间孔改变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椎管矢状径改变 椎体前阴影增宽 韧带钙化 颈椎失稳 椎间盘钙化 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真空现象 骨赘形成 许莫结节形成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椎体前阴影增宽 颈椎失稳 椎间隙变窄 骨赘形成 小关节增生
分 类 局部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分 类 局部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钙化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症状和体征 颈肩痛 放射痛 牵拉试验 压颈试验 感觉 肌力或肌萎缩 腱反射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史和体征 X线: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伸屈运动 颈椎侧位片上会出现病变节段过度松动,斜位片上看到骨刺突出椎间孔。 MR:对脊髓和椎间盘显示比较清楚。 鉴别: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肌萎缩和侧索硬化症、颈神经根肿瘤。
治 疗 非手术治疗有效 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好发于40-60岁 常是多节段病变 常见侵犯椎体束
症状和体征 症状:四肢麻木,手足无力,行走不稳,持物易坠落,踩棉感,胸或腰部束带感。重者可出现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体征:上下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髌阵挛踝阵挛可以阳性,肌张力高,重症时巴氏征可以阳性。
C4/5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其上部椎后静脉丛淤血、增粗 矢状位T1加权像
矢状位T2加权像
横轴位准加权像
诊 断 X线:病变椎间盘变狭窄、椎体增生,特别是后缘增生有重要性。 MRI:对脊髓和椎间盘显示清晰,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都能看得出。
鉴别诊断 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内肿瘤 脊髓内肿瘤 脊髓空洞症 侧索硬化症
治 疗 非手术治疗:早期轻症 手术治疗:已出现肌张力高等阳性体征,因脊髓受压过久会不可逆转,应早期手术。 1.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 治 疗 非手术治疗:早期轻症 手术治疗:已出现肌张力高等阳性体征,因脊髓受压过久会不可逆转,应早期手术。 1.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 2.前路开长窗减压扩大椎管植骨融合术 3.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4.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
半椎板切除范围
全椎板切除范围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
症状和体征 症状: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 眼花、记忆力减退。 特点:头颅旋转引起晕眩发作。晕眩发作时头颅的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 症状: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 眼花、记忆力减退。 特点:头颅旋转引起晕眩发作。晕眩发作时头颅的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 可有猝倒(drop attack)。
诊 断 病史、发作情况、 X线:正位及斜位片钩椎关节横向突出有诊断价值。 椎动脉造影:可发现椎动脉扭曲或狭窄,为手术指征。
鉴别诊断 椎动脉先天闭塞 锁骨下动脉栓塞性脉管炎 内听动脉栓塞 美尼尔症
治 疗 制动:可以限制椎动脉和钩椎关节摩擦产生椎动脉痉挛,故可限制发作。 手术:椎动脉松解术横突孔切开术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切开术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发生,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 这种交感神经症状很难确定是哪一部位的交感神经受压或刺激引起: 1.是颈椎骨关节炎症刺激交感神经引起。2.是脑缺血引起。
后纵韧带骨化(OPLL) 好发于颈椎 发病年龄平均50岁左右 引起脊髓压迫症状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 X线分型:分节型、连续型、混合型、局限型。
治 疗 早期手术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分为基本项目的评定和专项评定。 一、一般状况的评定 二、专项评定
一、一般状况的评定 1、活动范围的确定,以及患者对活动的反映。 2、肌力的测定。 3、感觉和反射的测定 4、疼痛和压痛点的确定 5、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 6、影像学评定 7、ADL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tivity of daily living.例如对患者的饮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使用厕所等进行功能评定。
二、专项评定 日本骨科学会对脊髓型颈椎病的17分评定法,分值越低表示功能越差,可以评定手术前后的功能变化,其康复疗效也用这种办法。 1、上肢运动功能4分 2、下肢运动功能4分 3、感觉 6分 4、膀胱功能 3分
三、康复治疗 颈椎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良好,但是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不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在不同的病理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 1、卧床休息 2、物理治疗 3、注射疗法 4、颈椎牵引 5、手法治疗 6、药物治疗 7、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减少颈椎负载 利于椎间盘创伤炎症消退 卧床休息要注意枕头的选择与颈部姿势,枕头高度和硬度应该适当。根据不同的体位选择枕头的性状和硬度。
物理治疗 1、物理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镇痛,消炎,减轻粘连,解除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与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并促进肌肉恢复。 2、常用方法: 石蜡疗法:42度 红外线: 磁疗 直流电离子导入
物理治疗 超短波 微波 超声波 低频调制中频电疗:颈后并置或者颈后、患侧上肢对置,止痛处方、调节交感神经处方、促进需液循环处方,15分钟一次,15-20次一疗程。 运动疗法:增加肌肉的力量,增强颈部的稳定性。在急性期应用物理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小剂量的主动运动,在恢复期和慢性期应用适当的大一些的主动运动。
注射疗法 痛点注射 地塞米松,利多卡因 每周一次,连续2-3次一疗程。 注意硬膜外注射,如果到硬膜下那么会出现危险。掌握深度非常必要。
颈椎牵引 牵引时间:20分钟,如果牵引时间长,那么牵引力量一定要减小,研究表明,牵引30分钟和60分钟的区别不大,30分钟就达到目的了。至于卧床牵引6小时以上者,只适用于重症或者已有骨折脱位的病例。 牵引方式:座位、卧位 牵引角度:一般选择15度角。
颈椎牵引 牵引次数:每天一次,10-20次一疗程 牵引重量:3公斤起,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以患者的自身感受为主要指标。通过人体标本检测,发现牵引力为5公斤的时候,髓内核压力稍微降低,当牵引力为10公斤和15公斤的时候,内压下降幅度增加很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认为20公斤拉力可能是影响随内和压力的一个临界值。所以相对于身体好,相对比较年轻,,无颈椎动脉异常者,倾向于大重量短时间牵引维持, 局部热敷:计算机控制的电动牵引床自带红外线热敷。 加用中频治疗:刺激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手法治疗 中医疗法 风池、太阳、肩井、印堂、合谷进行推拿 关节松动术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我们医院自己发明的乌龙麝香丸 活血化瘀药:丹参片 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
牵引后的康复措施 注意保暖 注意不要过分的运动,治疗结束要休息片刻在进行活动。 平时在打字或者伏案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姿势,走路挺胸抬头,不能低头过久。 做颈部体操锻炼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