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脏及大血管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超声医学教研室 关丽娜
学习正常心脏及大血管解剖及生理概要;学习超声检查技术;掌握心脏收缩功能的测定,了解心脏舒张功能的测定 教学目的 学习正常心脏及大血管解剖及生理概要;学习超声检查技术;掌握心脏收缩功能的测定,了解心脏舒张功能的测定 教学内容 掌握心脏的解剖概要;心脏收缩功能的测定; 熟悉超声检查中M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心脏的生理概要 了解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测定;右心室功能测定
重点: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及生理概要;超声检查中M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心脏收缩功能的测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及生理概要;超声检查中M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心脏收缩功能的测定 难点:超声检查中M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
第二章 心脏及大血管 第一节 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第二节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第三节 心脏功能测定 第二章 心脏及大血管 第一节 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第二节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第三节 心脏功能测定
第一节 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Heart and great vessels)
一、解剖概要 (一)心包 心包 (pericardium):为纤维浆膜囊,包裹整个心脏和大血管根部,分为脏、壁两层。脏层为浆膜层,覆盖在心肌表面,又称心外膜
左心房 (left atrium) : 肺静脉的入口 左心房的前面有左心耳 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二尖瓣在开放时下垂入左心室内 左心室流出道的前外侧壁由邻近的室间隔和心室壁组成; 后内侧壁为纤维组织,由二尖瓣附属部分和室间隔膜部组成 室间隔 (ventricular septum):由膜部室间隔和肌部室间隔组成
右心房 (right atrium): 壁薄,呈三角形,基底部宽大,其上缘外 侧与上腔静脉交界 房间隔 (atrial septum) : 前缘正对主动脉后窦的中点,下缘正在二尖瓣环之上;后缘正对房间沟;上缘与上腔静脉内侧壁相连续;左侧为二尖瓣环;右侧为三尖瓣和中间间隔 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略呈三角锥体状,右室腔分为流入部(右心室体或窦部)及流出部(漏斗部)两部分
1.主动脉 (aorta):长约 5cm,右侧为上腔静脉,左侧为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根部有左、右冠状动脉分出,主动脉弓在胸骨右缘第二肋软骨处向后,低于第四胸椎左侧。 2.主肺动脉 (pulmonary artery):位于主动脉左前方,根部左侧为左心耳,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右肺动脉较长,几乎成直角自主肺动脉分出。左肺动脉较短,与主肺动脉成角较大。
3. 上腔静脉 (superior vena cava):位于心脏右后上方,远段在心包外。左侧为升主动脉。奇静脉位于无名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后方,上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入口处无瓣膜 4. 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开口于右心房下部,前方为膈肌,后方为奇静脉,外侧有胸膜和膈神经,开口处有一瓣膜
(三)心脏纤维骨架 心脏纤维骨架 (fibrous framework of heart) : 指以主动脉瓣环为中心连接四个瓣膜及瓣环的纤维三角。四个瓣环大致在一个平面上,与心脏长轴相垂直 。 1.主动脉 2.左纤维三角 3.垂幕 4.二尖瓣环 5.肺动脉 6.球部腱索7.右纤维三角 8.室间隔膜部 9.三尖瓣环
(四)心肌 心肌 ( myocardium):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心房肌的浅层沿横径走行,为 左右两房共有,深层各房固有,分纵行与环行纤维两种。 ① 深层球螺旋状肌束,起自膜部螺旋样走行在左心室内面 ② 深层窦螺旋状肌束,起自三尖瓣环,绕过左右两室 ③ 浅层球螺旋状肌束,从二尖瓣环起始,顺时针方向抵心尖移行到肌小梁与乳头肌 ④ 浅层窦螺旋状肌束,起自三尖瓣环,顺时针方向抵心尖移行到肌小梁与乳头肌
(五)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 (cardiac valve):心脏通过两侧房室瓣和两大动脉瓣的作用,产生单向前进血流,带动血液循环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二、生理概要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指的是心脏的一个活动周期,由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动作构成。
(二)心脏泵功能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的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心脏的泵功能是通过心肌收缩实现的,而心肌收缩又是通过兴奋-收缩偶联机制实现的。因此,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有着不同的特点:第一,心肌细胞的收缩依赖细胞外的Ca+;第二,心肌呈“全或无”的收缩方式。
(三)正常心内压与心内血液循环 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一般代表右心室或者腔静脉胸腔段内的压力的变化。对其的连续测定、动态观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准确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情况。
(四)心脏自身血液供应 即心脏的冠脉循环,来自心脏的左、右冠状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走向可有多种变异。但在多数人中,左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前部,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冠脉血流量为每百克心肌每分钟60-80ml。冠脉血流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长短。
第二节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标识方法及命名 前 右 后 左 前 后 足侧 头侧 心尖部 右 心底部 左 扇形扫查仪的探头上方有一识别方向的标志(index mark)。该标志所指方向显示在荧光屏的右侧(以检查者的左、右侧为准)。以被检查者解剖学方位而定切面图像方位。断面图像用长轴、短轴、四腔心分别命名。长轴图像为超声束平面垂直于胸廓的胸、背侧,扫描方向与心脏的长轴平行;短轴图像为超声束平面垂直于胸廓的胸、背侧,但扫描方向垂直于心脏的长轴;四腔心图像为超声束平面扫查心脏时与胸廓的胸、背面平行。 前 右 后 左 前 后 足侧 头侧 心尖部 右 心底部 左 A:长轴切面 B:短轴切面 C:四腔心切面
成人检查用2.5MHz或3.0MHz的频率,婴幼儿可用5.0MHz。 (二)检查方法与正常切面 仪器条件 成人检查用2.5MHz或3.0MHz的频率,婴幼儿可用5.0MHz。 灵敏度调节以使心血管各结构清晰为度
检查方法 分5个检查区: 胸骨左缘区 心尖区 剑下(肋下) 区 胸骨上凹 胸骨右缘区 胸骨左缘区、心尖区是常规检查部位,剑下及胸骨上凹根据需要而使用, 胸骨右缘区应用较少
1.胸骨左缘区 (1)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2) 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断面图 1. 胸骨左缘区 1)检查方法:探头上移至第3肋间紧贴胸骨缘向右上方倾斜(或嘱患者左侧30°卧位)。 2)观察内容: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肺动脉及肺动脉瓣,右心室流出道和三尖瓣等的病变。 RVOT: 右心室流出道;STV: 三尖瓣隔瓣;R: 右冠瓣;L: 左冠瓣; N: 无冠瓣; PA: 肺动脉;RA: 右心房;IAS: 房间隔;LA: 左心房
(3)胸骨旁肺动脉分叉短轴切面 1. 胸骨左缘区 1)检查方法:探头在第3肋间(少数人上移至第2肋间)。 2)观察内容:肺动脉、肺动脉分叉的病变,动脉导管未闭也常在此显示。 PA: 肺动脉; AO:主动脉; RPA:右肺动脉;LPA:左肺动脉;RA:右心房; LA: 左心房
RV: 右心室;LV: 左心室;AML: 二尖瓣前叶;MVO: 二尖瓣口;PML: 二尖瓣后叶 1. 胸骨左缘区 (4)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检查方法:探头置于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稍远处,探头方向垂直向后,可以显示二尖瓣口水平处的左心室短轴切面。 观察内容:二尖瓣口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大小、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活动及二尖瓣口形态等。 二尖瓣口水平短轴切面 RV: 右心室;LV: 左心室;AML: 二尖瓣前叶;MVO: 二尖瓣口;PML: 二尖瓣后叶
IVS: 室间隔; RV: 右心室; LV: 左心室; PM: 乳头肌 1. 胸骨左缘区 (4)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检查方法:探头位置同上,但向左下方倾斜程度减小,如探头位于心脏搏动处,则向上稍向内倾斜。 观察内容:左心室壁及乳头肌的病变和测量心腔面积。 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切面 IVS: 室间隔; RV: 右心室; LV: 左心室; PM: 乳头肌
(4)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1. 胸骨左缘区 左心室心尖短轴切面 检查方法:探头置于患者胸壁上扪及心尖搏动处,或探头从扫查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位置下移一个肋间,在第4肋间,探头方向朝向左下方。 观察内容:左心室近心尖部的病变,如心尖室壁瘤、血栓等。 左心室心尖短轴切面 RV: 右心室;LV: 左心室
1. 胸骨左缘区 (5)胸骨旁四腔切面 1) 检查方法:探头下移一个肋间置于胸骨稍远处, 探头扫描的方向是由上述切面旋转约90°,并朝向右肩方向,超声扇形面与胸廓胸、背面呈平行方向。 2)观察内容:四个心腔、房室瓣、房间隔以及室间隔的病变。
2. 心尖区 (1)心尖四腔心切面 1) 检查方法:患者左侧30~45°卧位,探头置于左心室心尖搏动点稍内侧,超声扫查平面平行于胸廓的胸、背部,探头方向指向右肩。 2) 观察内容:心尖四腔切面的用途广泛,为测量四个心腔大小的标准切面。 RV: 右心室; LV: 左心室; MV: 二尖瓣; TV: 三尖瓣; RA: 右心房; LA: 左心房; SVC: 上腔静脉; PV: 肺静脉
胸骨旁心尖两腔心切面示意图
(2)心尖五腔心切面 1)检查方法:探头位置同上,略向前倾斜 2. 心尖区 (2)心尖五腔心切面 1)检查方法:探头位置同上,略向前倾斜 2)观察内容: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左心室流出道、房室瓣、房室心腔、室间隔等的病变
(1)剑下四腔心切面 3. 剑下区
RA: 右心房; LA: 左心房; IAS: 房间隔 3. 剑下区 (2)剑下心房两腔长轴切面 1)检查方法:探头位置与剑下四腔心图相同,顺时针方向转动探头,至心室部分的图像消失,只显示心房及房间隔。 2)观察内容:房间隔的病变。 RA: 右心房; LA: 左心房; IAS: 房间隔
4.胸骨上区 (1)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1)检查方法:探头置于胸骨上窝或右锁骨上窝处,超声束向下投射,扫查平面与主动脉弓的走向平行,即超声束平面介于冠状面与矢状面之间。 2)观察内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病变。 AAO: 升主动脉; ARH: 主动脉弓; DAO: 降主动脉; RPA: 右肺动脉; LI: 头臂动脉; LA: 左心房; LCCA: 左颈总动脉; LSCA: 左锁骨下动脉
(2)胸骨上区降主动脉长轴切面 2) 观察内容:降主动脉的病变 1) 检查方法:探头从胸骨上区主动脉短轴图的位置向后倾斜, 4.胸骨上区 可显示降主动脉的上段及主动脉弓的一部分 2) 观察内容:降主动脉的病变
二、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二维实时显像仪的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用二维实时超声仪进行M型检查,扫描速度用50mm/s,必要时用100mm/s。根据需要在二维切面图上取样,显示M形曲线,可供测量该结构的运动幅度与速度。
二尖瓣 (1) A峰:A峰是由于心房收缩引起。 B点:心房收缩后,心房压力下降,左心室压力大于左心房,由于左心房、室压差的关系,二尖瓣前叶又恢复半关闭状态,即向后运动,出现B点,B点与F点在同一水平。 C点:相当于心电图的R波后,与第一心音中的第三部分(二尖瓣关闭)同步,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左心室压急剧升高,左心房压下降,二尖瓣前叶迅速向后运动达最低点即C点,C点标志着二尖瓣关闭。 BC段:左心室收缩,二尖瓣关闭所致。也有认为BC段可相当于等容收缩期。 CD段:相当于心室收缩期,在收缩期二尖瓣处于关闭状态,形成CD段。 D点:D点为二尖瓣开放点,等容舒张期的终点,第二心音第一部分在D点前约0.03~0.05s,心电图T波在D点之前。 DE段:相当二尖瓣开放。此时左心室压低于左心房压,左心房血液迅速推开二尖瓣灌注入左心室,由于左心房、室压差大及血流大量涌进左心室,故二尖瓣开放运动速度很快,形成快速向前活动的DE段(DE斜率快)。 (2)E峰:为二尖瓣前叶最大开放的位置,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约0.13s,与心音图的开瓣音同步。 EF段: EF段的形成,是由于左心室快速充盈,左心室压随之上升,左心房压下降,房室压差使二尖瓣前瓣产生向后呈半关闭状态,也由于左心室充盈的血流从瓣叶背面(心室面)推动瓣叶向左心房方向(向后)漂浮运动。 DE段、E峰及EF段,共同构成舒张期的快速充盈期。 F点:出现在P波前,为舒张中期二尖瓣前叶活动的最低点,此时房室压差很小,所以二尖瓣呈现半闭合状态。F点或G点以后,为舒张期的心房收缩期,因心房收缩,压力上升,使瓣膜再次向前开放运动,形成FA段或GA段,A峰如前所述,是二尖瓣前活动的第二个峰。
三尖瓣 三尖瓣在M型上的图形与二尖瓣相同,也分为A、C、D、E、F各点及AC、DE、EF各段,但运动幅度较二尖瓣大,形成机理与二尖瓣相同。
肺动脉瓣 肺动脉瓣后瓣在M型上显示为一活动的曲线。从荧光屏上观察,舒张期曲线向前运动,收缩期向后活动。肺动脉瓣曲线各个点也有统一的命名。 a波:在心电图p波之后,反映右心房收缩对肺动脉瓣活动的影响,吸气时可加深。 b点:a波的终点,是心室射血开始点,从b点开始,瓣叶出现快速开放运动。 bc段:反映了在收缩期开始时,瓣叶在右心室压力的推进下,向肺动脉腔快速开放运动。 cd段:瓣膜处于开放状态,瓣叶有轻度的向前运动。 de段:收缩末期,瓣叶快速关闭运动,到e点时,瓣膜完全关闭。 从b点~e点:右心室射血时间,从心电图QRS波起点到b点,为右心室射血前期时间。 e点:是舒张期开始点,瓣叶逐渐向后运动到达f点。 ef段:代表肺动脉的脉动运动对肺动脉瓣的影响。f点后,有时呈一平直曲线,然后轻微向后运动形成a波,或从f点向后直接形成a波。
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的M型运动曲线为一六边形盒样曲线。收缩期瓣口开放,故两线分开且相互平行。舒张期瓣囗关闭,两线合并。其中前线代表右冠状动脉瓣,后线代表无冠状动脉瓣。曲线分开处为k点,r波及第一心音之后。闭合处为g点,与第二心音在同一时间。k-g间期代表左心室射血期。
三、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
(一)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spectral echocardiography) 可提供有关心脏血流特征的信息: (1)通过取样容积(脉冲多普勒,PW)或沿整个取样线 (连续多普勒,CW)途径上的血流速度 (2)心动周期中血流变化的时相 (3)与探头相对应的血流方向
2.注意事项: 为了理解正常血流频谱是如何产生的,必须了解在不同的探头位置和取样部位,通过心脏的血流方向。探头在不同位置探测、同一部位的血流可产生不同的频谱图像。现在使用的彩色超声仪,均具有二维切面、脉冲、连续和彩色血流成像功能。一般在二维切面或彩色血流引导下行频谱多普勒取样,能显示“最佳”多普勒血流频谱的切面和多普勒血流信号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指标示意图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指标: 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 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积分 舒张早期加速度 舒张早期减速度 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 加速度时间 减速度时间 0.33充盈分数 0.50充盈分数 E充盈分数 A充盈分数 E、A充盈分数之比 Ei: E峰血流速度积分;Ai: A峰血流速度积分;1/3EF: 1/3充盈分数;1/3DFT: 1/3舒张期充盈时间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指标 最大血流速度 加速度 减速度 血流速度积分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和肺动脉长轴切面引导脉冲波多普勒取样肺动脉口过瓣血流速度频谱示意图
各瓣口及大血管内的血流频谱特征 部 位 切 面 取样部位 频谱特征及时相 正常参考值(m·s-1) 二尖瓣口 心尖四腔心 二尖瓣瓣尖 舒张期窄带双峰形 (0.60~1.30) (正向) 平均0.90 三尖瓣口 心尖四腔心 三尖瓣瓣尖 舒张期窄带双峰形 (0.30~0.70) (正向) 平均0.50 肺动脉瓣口 胸骨旁大 肺动脉瓣上 收缩期窄带单峰形 (0.50~1.00) 血管短轴 (负向) 平均0.75 主动脉瓣口 心尖五腔心 主动脉瓣上 收缩期窄带单峰形 (0.90~1.70) (负向) 平均1.35 左室流出道 心尖五腔心 主动脉瓣下 收缩期窄带单峰形 (0.70~1.10) LVOT内 (负向) 平均0.90 右室流出道 胸骨旁大 肺动脉瓣上 窄带单峰呈匕首状 (0.60~0.90) 血管短轴 RVOT内 (负向) 平均0.75 下腔静脉 剑下四腔心 下腔静脉向右房 收缩期和舒张期 (0.28~0.80) 入口处管腔内 呈窄带双峰形 平均0.51)
(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正常人各心腔及大血管的彩色血流是均匀的,并不完全充满心腔,各瓣口上下显示的血流充盈较满
RV:右心室;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MV-F:二尖瓣口血流 1.探查切面:取心尖四腔心或左心室二腔心切面。 2.血流特征 (1)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可见一宽阔明亮的红色带状血流充满左心室流入道,中央有鲜亮区。瓣口两侧见蓝色较暗血流系瓣口血流产生旋涡所致。 (2)舒张中期: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瓣口血流减少、颜色变暗。 (3)心房收缩期(舒张晚期):二尖瓣口再度开放,红色血流由暗再度变亮,但强度不如舒张早期。 (4)收缩期:二尖瓣关闭,左心室流入道及瓣口左心房侧无血流信号。 RV:右心室;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MV-F:二尖瓣口血流
RV:右心室;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TV-F:三尖瓣口血流 1.探查切面: 取心尖四腔心、胸骨旁四腔心及右室流入道切面。 2.血流特征 (1)舒张早期随着三尖瓣开放,可见一条宽阔明亮的红色带状血流充满瓣口和右室流入道,中央区较鲜亮。 (2)舒张中期由于三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血流变暗变小。 (3)心房收缩期见三尖瓣口血流再度增多,颜色变亮。 (4)收缩期三尖瓣口关闭,流入道及瓣口右房面无血流显示。 RV:右心室;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TV-F:三尖瓣口血流
主动脉瓣口血流 1.探查部位: 取心尖五腔心或心尖位左室长轴切面。 2.血流特征 (1)收缩早期随着主动脉瓣开放,可见一股宽大的带状蓝色血流充满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口。中央可夹有鲜亮的稍花彩血流。瓣口远端升主动脉内血流信号较弱。 (2)收缩中期血流充盈减少,颜色变淡,说明流速减慢。 (3)收缩晚期基本不显示血流色彩。 (4)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瓣口及主动脉内无血流信号显示。 AO-F:主动脉瓣口血流;RV:右心室;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
RVOT:右心室流出道;RA:右心房;LA:左心房;AO:主动脉;PA-F:肺动脉瓣口血流 肺动脉瓣血流 1.探查切面: 左侧卧位取胸骨左缘大血管短轴切面及右室流出道肺动脉长轴切面。 2.血流特征 (1)收缩早期随着肺动脉瓣的开放,可见宽阔的带状蓝色血流充满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主干内可见该带状回声中央色彩较鲜亮,周边较暗。 (2)收缩中晚期可见血流色彩变暗消失。 (3)舒张期由于肺动脉瓣关闭,右室流出道内及肺动脉内无血流信号。 RVOT:右心室流出道;RA:右心房;LA:左心房;AO:主动脉;PA-F:肺动脉瓣口血流
AO-F:升主动脉血流; DAO:降主动脉;AO: 升主动脉; DAO-F:降主动脉血流; LCCA:左颈总动脉; LSCA:左锁骨下动脉 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血流 1.探查切面: 嘱病人头后仰位,肩部垫高,取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2.血流特征 (1)收缩期升主动脉血流朝向探头,可见宽阔的红色带状血流充盈升主动脉及近端主动脉弓。舒张期无血流信号。而且随二维图像质量不同彩色血流及充满情况亦不同。 (2)主动脉弓近中央部由于血流和探头垂直无血流显示,故在收缩期出现红色和蓝色血流分割线。 (3)降主动脉及其近端两条分支显示清晰时,可见收缩期蓝色血流充盈降主动脉,越远端色彩越暗→消失。 AO-F:升主动脉血流; DAO:降主动脉;AO: 升主动脉; DAO-F:降主动脉血流; LCCA:左颈总动脉; LSCA:左锁骨下动脉
第三节 心脏功能测定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心脏功能的变化是决定患者预后及某些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多普勒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较全面的定量估测或定性分析心脏的功能状态,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检查技术之一 超声心动图能反映心脏的结构状态、大小、心肌的运动幅度、方向及速率等。超声多普勒可检测心血管内的血流方向、性质及速度。
一、左心室功能测定
(一)左心室收缩功能 1.局部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冠心病患者中,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测量对于估测缺血范围、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指标有:局部室壁运动幅度及增厚率、室壁运动计分指数、局部射血分数、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现象、应变、应变率等
1) M型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收缩功能 ① 局部室壁运动幅度及速率 ② 收缩时间间期(STI) ① 局部室壁运动幅度及速率 a 室间隔、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IVSE、PWE),系IVS在心室面和PW心内膜舒张末期(Ed)位置至IVS和PW收缩末期(Es)最大幅度之垂直距离。 b 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率(△IVST%,△T%) ST:室间隔厚度;PWT:左心室后壁厚度。正常值>30%。 c 室壁收缩速度(Vs) 室间隔收缩速度(IVSVs) 左心室后壁收缩速度(PWVs) IVSE:室间隔运动幅度;ET:射血时间;PWE: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 ② 收缩时间间期(STI) a 射血前期(PEP) ECG的Q波至M型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开放时间;ECG的Q波至Doppler主动脉血流频谱起点,正常值:95.7±11.4ms。 b 射血期(LVET) M型主动脉瓣开放点之主动脉关闭点间期;Doppler主动脉血流频谱起始点至终点,正常值:260~360ms。 c PEP/LVET 正常值:0.35±0.04 d 等容收缩时间(ICT) M型:同步纪录主动脉曲线,测从二尖瓣关闭至主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用ECG:R波至主动脉Doppler频谱始点间距减去ECG的R波至二尖瓣Doppler频谱止点间距,正常值:34±11.9ms。
左心室收缩功能 2) 二维超声心动图 ① 目测评定室壁运动 a 正常运动 b 运动减弱 c无运动 d矛盾运动 e运动增强
② 人工或计算机分析计算RLVF的方法 左心室收缩功能 人工或计算机软件系统快速描绘出2D图像的左心室心内膜轮廓,从圆心到心外膜各点画一系列半径,每两条相邻半径与心外膜之间分为多个扇形,分别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心室半轴长(ΔH),局部周长(ΔP),及扇形面积(ΔA,ΔAWTh),并根据公式计算其差值的变化可定量评价RIVF
左心室收缩功能 3) CK技术 CK(color kinesis,彩色kinesis),CK技术跟踪血液与心肌组织的界面即心内膜边界,然后将运动的心内膜边界用彩色标出,清楚的、逐帧的、实时的显示出心脏收缩或舒张期的室壁运动的各个顺序阶段 CK图像可以更高效地评价室壁运动的程度与时间
左心室收缩功能 CK的临床应用 ① 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② 负荷试验
左心室收缩功能 2.整体左心室收缩功能 整体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指标,以心脏机械工作的最终效果—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搏量评价整体收缩功能。心搏量、射血分数是通过计算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的变化差值由公式换算获得的。因此,准确得测定左心室容积对于评价左心室功能非常重要
1)左心室容量 (V) 测定 ① M型超声心动图 a 椭圆体法 左心室收缩功能 b 立体法 V=D3 D:左室径(前后径或横径) V:容量; D:左室短轴径; L:左室长轴径 b 立体法 V=D3 D:左室径(前后径或横径)
② 二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收缩功能 a 单平面法 b 双平面法 c 立体法 d Simpson法 1)左心室容量(V)测定 V:容量; D:左室短轴径; L:左室长轴径 b 立体法 V=D3 D:左室径(前后径或横径) ② 二维超声心动图 a 单平面法 ⅰ面积长度法 ⅱ椭圆公式法: b 双平面法 ⅰ圆柱-圆锥体法: Am:二尖瓣水平左心室面积 ⅱ圆柱-半椭圆体法: c 立体法 V=D1×D2×D3 D1:左心室前后径; D2:左心室横径; D3:左心室长径 d Simpson法 依Simpson法则,规则或不规则的大容积均可分解为一系列简单形式的小容积,这些小容量的总和即为大容积容量。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进行Simpson法测定时,是沿其切面,的公共长轴,将左心室分成一系列均匀片段,每片段大致相近于椭圆圆柱体,而其高度(H)等于心室长径除以片段数,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V=(A1+A2+A3)H+(A4H/2)+(π/6)H3 A1:二尖瓣水平面积; A2:高位乳头肌水平面积; A3:低位乳头肌水平面积 A4:心尖部面积; H:等于L/4,L为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左室长径 SV=VD-VS SV:心搏量; VD:舒张期容积; VS:收缩期容积 CO=SV×HR CO:心输出量; HR:心率 CI=CO/体表面积 CI:心脏指数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的方法是根据流体力学方程和血流频谱分析计算主动脉流量 左心室收缩功能 ③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的方法是根据流体力学方程和血流频谱分析计算主动脉流量 a 心输出量 ⅰ 计算心搏量(SV) SV=A×VTI 测量主动脉环内径(D),求出横截面积(A)或输入仪器分析系统。 A=(π/4)×D2 连续测量5个主动脉环水平收缩期频谱曲线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平均值。 ⅱ 计算心输出量(CO) CO=SV×HR b 心内压 ⅰ右心房压测定 轻度三尖瓣返流:右心房大小正常,右心房平均压约为5mmHg(0.66kPa);中度三尖瓣返流:右心房轻度扩大,右心房平均压约为10mmHg(1.3kPa);重度三尖瓣返流:右心房明显扩大,右心房平均压约为15mmHg(2.0kPa)。 ⅱ右心室收缩压测定 对于三尖瓣返流患者,先测三尖瓣返流最大速度(V),并根据上述方法估测右心房平均压。右心室收缩压=4V2+右心房平均压 ⅲ 肺动脉收缩压测定 在无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时,右心室收缩压等于肺动脉收缩压。当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时,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狭窄压差=主动脉收缩压-分流压差。
④ 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fication, AQ)技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 ④ 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fication, AQ)技术 声学定量技术具有自动边界检出功能,智能超声定量技术可快速计算和显示多种心功能参数
2)左心室重量计算 ① M型超声心动图 LVM=0.80×1.04[(LVDd+PWT+IVST)3-(LVDd)3]+0.6 条件:左心室近似椭圆形,长径等于短轴径2倍
② 二维超声心动图 简单面积长度法:LVM=1.035×5/6(AtLt-AcLc) 左心室重量计算
左心室重量计算 ③ 三维超声心动图 3DE数据库由8~10个从主动脉瓣平面贯穿心尖部一系列短轴切面组成。计算机标记从心内膜或(心腔)和心外膜边界轮廓,分别描画心腔和心外膜边界,分别计算心外膜与心内膜容积。公式为:LVM=1.05×(心外膜容积-心腔容积)。
(二)左心室舒张功能 1.局部左心室舒张功能 1) CK技术 正常情况下,心内膜运动是均匀和相对一致的。均一的局部左心室充盈时间曲线证实了这一结论;左心室肥厚患者舒张期局部心内膜运动不同步,表现为异常节段充盈曲线下沉。
左心室舒张功能 2) 局部舒张功能异常的CK特点 ① 曲线显示节段舒张运动不一致 ② 节段平均充盈时间延长 ③ 异常节段充盈曲线下沉
2.整体左心室舒张功能 1)M型超声心动图 ① 二尖瓣前叶舒张早期后退速度(EF斜率):7~19cm/s ② 左心室后壁舒张速度:正常时室壁舒张速度大于吸收速度 ③ 二尖瓣前叶E峰与室间隔左心室面的距离(EPSS):正常0~5mm
2)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① 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正常值平均约73cm/s ② 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正常值平均约40cm/s 左心室舒张功能 2)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① 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正常值平均约73cm/s ② 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正常值平均约40cm/s ③ 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正常值>1 ④ 舒张早期减速度(DC):正常值平均约310cm/s2 ⑤ 充盈分数(0.33充盈分数;0.50充盈分数)
3)AQ技术(acoustic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 左心室舒张功能 3)AQ技术(acoustic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 AQ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的心脏功能定量检测方法。智能AQ(AQi)在原有的超声定量技术的基础上加入许多实用性强的项目,包括心搏选择标准,心搏波形平均技术及快速产生的感兴趣区。可用含信息量较大的容积曲线资料,计算更多的心功能参数
5)CK技术 从CK图像中颜色的变化可目测或通过定量分析评价整体左心室舒张功能 4)组织多普勒成像法 5)CK技术 从CK图像中颜色的变化可目测或通过定量分析评价整体左心室舒张功能
二、右心室功能测定
(一)右心室收缩功能 1. 局部右心室收缩功能 采用以左心室腱索、高位乳头肌及低位乳头肌为解剖标志的右心室短轴 切面,分别称为腱索切面、高位及低位乳头肌切面。将右心室拟为半圆,以 前、后交界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后交界开始每30°为一节段,将每个切面 分为6个节段,从后交界按序称为1~6区,分别计算各节段的收缩功能
2. 整体右心室收缩功能 1) 右心室心肌收缩性能 M 型超声心动图 a 室壁运动及增厚率 b 收缩时间间期 右心室收缩功能 1) 右心室心肌收缩性能 ① M型超声心动图 a 室壁运动及增厚率 右心室前壁运动幅度,即右心室前壁心内膜收缩期向后移动的距离。测量方法和切面水平与测左心室壁运动可在同一扫描区。正常值与左心室后壁收缩幅度相近,因右心室前壁超声图像清晰度不能保证,故此指标未普及应用。近来小探头、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器的出现,右心室前壁显示明显改进。尤其对心梗的病人,观测右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b 收缩时间间期 ⅰ右心室射血前期(PEP) 正常值:90.23±11.2ms,范围:77~115ms(阜外医院)。 ⅱRPEP/LVET比上述单纯指标敏感。正常值: 0.28±0.06(阜外医院); 0.26(0.16~0.30)(Mayer)。 b 收缩时间间期
右心室收缩功能 二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的复杂形态及位置使其在多数切面中均不能清晰地显示,仅心尖四腔心可用。对心尖部四腔心的右心室壁可进行心内膜追踪及分区计算分析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a 肺动脉收缩期血流最大速度。 右心室收缩功能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a 肺动脉收缩期血流最大速度。 b 肺动脉平均血流加速度:从肺动脉血流频谱起点至最高峰之时间除肺动脉血流 最大速度。肺动脉血流加速度明显低于主动脉 ③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a 肺动脉收缩期血流最大速度:正常值:成人:0.75(0.6~0.9)m/s(Hatle),0.62(0.44~0.77)m/s(Gardin);儿童:0.90(0.7~1.1)m/s(Hatle)。 b 肺动脉平均血流加速度:从肺动脉血流频谱起点至最高峰之时间除肺动脉血流最大速度。肺动脉血流加速度明显低于主动脉。正常值:3.96(2.70~5.15)m/s2(Gardin)。
a 单平面法:把右心室看做底呈三角形的棱锥体,其长径是从心底至心尖的右心室长轴,则其容量公式如下:V=底面积×1/3高度。 右心室收缩功能 2) 右心室容量 二维超声心动图 a 单平面法:把右心室看做底呈三角形的棱锥体,其长径是从心底至心尖的右心室长轴,则其容量公式如下:V=底面积×1/3高度。
b Simpson法 右心室收缩功能 ⅰ椭圆圆柱体公式:把右心室分成许多片段,假设每段为椭圆柱体的一部分,则右心室总容量即为这些片段的总和。 ⅱ长方体公式: L:右心室长径;W:右心室宽度; H :每一片段的高度; 用此式测定结果仍偏高,但有较好相关。
(二)右心室舒张功能 1. M型超声心动图 1)三尖瓣EF值(三尖瓣舒张早期关闭速度)。 2)三尖瓣AC值(三尖瓣舒张晚期关闭速度)。 此方法受一定限制,现已很少用。
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三尖瓣血流 a 时间指标 右心室舒张功能 b 速度指标 c 充盈分数 1)三尖瓣血流 a 时间指标 1/2E峰加速时间:正常值约72ms。 1/2E峰减速时间:正常值约82ms。 b 速度指标 E峰速度:正常平均值约50cm/s。 A峰速度:正常平均值约35cm/s。 A/E比值:正常平均值约0.72。 E峰平均速度:正常平均值约为26cm/s。 c 充盈分数 E充盈分数(快速充盈分数):E峰速度积分包络的面积被整个三尖瓣频谱积分的面积除则得此分数。正常平均值约54℅。 1/3充盈分数:将三尖瓣频谱按时间分为3段,用全频谱速度积分除第一个1/3时间的速度积分得1/3充盈分数。三尖瓣此分数的值小于二尖瓣。
右心室舒张功能 2)肝静脉血流 肝静脉血流速度是反映右心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均可满意获得肝静脉血流频谱。因探头方向不同,二者的频谱形态也不同。分析肝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可评价右心收缩与舒张功能,特别采用TEE方法对评价手术中的右心功能观测有重要价值。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