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目 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目 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正确估计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正确估计我国的基本国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十五大报告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前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定名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前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斯大林1936年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毛泽东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 1959年-1961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斯大林1936年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3.逐步作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须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第一次明确作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3.逐步作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并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五大更加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九大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跨越“卡夫丁大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 不断提高的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0年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 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即“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 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随后,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及时提出了这四项基本原则; 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1980年邓小平指出党要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十二大后,逐渐开始将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联系起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三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奋斗目标 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基本途径 根本 立足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 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是强国之路。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党的十五大时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意义 ●正确基本纲领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是对建设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具体化; ●这个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阶段性行动纲领,即为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宣布按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并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这一目标。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问题。1979年12月,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接着又提出把到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1987年初,邓小平把十二大前夕提出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更改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4月,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明确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2.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步骤 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2.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步骤 党的十五大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 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 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二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 50---59%之间为勉强度日, 在中国称为温饱阶段; 40---50%之间为小康; 30---40%之间为富裕; 20---30%之间为最富裕。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分别为57.5%和67.7%;1995年分别为50%以下和58.6%;2001年分别为37.9%和47.7%。
1.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三是人类发展指标(HDI) 0---0.5之间为低水平人类发展国家; 0.51---0.79之间为中等水平人类发展国家; 0.81---1.0之间为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 1980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标为0.554;2000年为0.726,在17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96位;2006年居世界第81位。
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 2.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2.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