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Advertisement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Welcome ! DREAM.
薄一波.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小平,您好.
复习提问: 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国情国策和社会责任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 张晓风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专 题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人:孔利娜 孙小燕 蔡 玲.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引言: 对社会发展阶段给予科学分析的重要性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综述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列宁 社会主义将经历若干不同阶段而达到共产主义 。 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斯大林:1936年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1952年宣布苏共的主要任务是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 赫鲁晓夫 苏联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 建设的时期 ---“土豆烧牛肉”

80年代末期,戈尔巴乔夫讲: 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80年代初,安德罗波夫认为: 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二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比较发达阶段 1957年,毛泽东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

启示: 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有一定的历史课题。 超越阶段,必然会超之过急,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任务,勉强去做在当前阶段无法实现的事情;落后于现实,则必然会因循保守,不敢大胆提出现实生活发展已经成熟的任务,束缚群众的手脚,丧失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时机和机遇. 科学分析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如此重要,对于一个人也是如此,也必须对自己的人生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 2.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3.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4.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首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 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5.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特别是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阶段性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两层,每句话都须完整表述) 1.含义: (两层,每句话都须完整表述)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从生产关系的性质上界定我国社会性质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都已经确立.)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界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水平的: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备.)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一是特指而非泛指的概念。 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二是一个定性定位的概念。 定性:我国的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共产主义?) 定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

三是一个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般或共性; 初级阶段,是个别或个性、中国特色在此概念上的表现。(特色,特别出色;实质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四是一个既反对右又防止左的概念 右,认为我国不能搞社会主义. 这是机械论; 左,认为我国不用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 这是空想论.

3.特征:(含历史任务)十三大初步描述,十五大再概括 总特征: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从产业结构上看,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从经济形态上看: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看,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从人民富裕程度上看,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从地区差别状况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从体制上看,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从精神文明建设看,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从奋斗目标上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七大又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总的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1.必然性: 2.长期性: ①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必然进入社会主义 ②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所决定:必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长期性: ①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条件所决定的 ②中国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③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各自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⑤我国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3.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变化。 2.由于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是,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讨论:落后的社会生产与追赶发达国家要求的矛盾;或与消除同发达国家之差距要求的矛盾。 4.“落后的社会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一个中心”确立的依据。 5.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尽快搞上去,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搞改革开放是重要手段和途径。 6.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容 1.概念:基本路线,又称总路线,是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2.党史上曾形成有过5个基本路线 ①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②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60年代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要正确区别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条路线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头脑。

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和谐,社会现代化。 解析: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和关键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发展动力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保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点、总方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 简明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和谐,社会现代化。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各项政策的基础,是指导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开放的纲领。 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关键 ②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起来。 ③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基本纲领的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实现基本纲领的要求: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此乃政党或一个主体在理论上政治上是否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她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而每一阶段上都需要提出并形成行动纲领。中共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战略及战略研究的构成要件 思维特点:全局、长远、根本 (将军赶路,不追狡兔) 战略指导思想――-灵魂 战略目标―――核心 战略重点―――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 战略步骤―――对战略目标的细化 战略方针与措施――保证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流变 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这是特指后进国家的,即后进国家的产物。 先进国家是增长问题,落后国家是发展问题 增长:经济的持续前进,社会不发生巨大变动 发展:除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位居最领先,高处不胜寒)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流变 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目标 60年代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生产的商品化→生产的市场化→ →生产的社会化→生产的现代化 社会的理性化、法治化等

4.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3.现代化概念的一般含义和特定含义 一般含义: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只有真正做到了以开拓发展性资料为主导时,才可以称之为实现了现代化。 特定含义:是指该落后国家与当时的代表现代发展的先进国家的实质差距,以及消除这一差距的具体内容和基本途径。 4.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①60年代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自50年代到70年代,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经济工业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②80年代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到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此目标早已经提前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此目标也已基本实现。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 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5.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1)改革开放前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及特点 ①基本或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封闭型) ②重点赶超,强调高速增长(赶超型)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重工业 (战备型) ④一定时期的目标单一明确(单项型) ⑤粗放型增长为基本形式(粗放型) 如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体制模式来为之服务。

(2)传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①建国初期的一段时期内,恶劣的国际环境 ②历史上,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成功;苏联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孤立搞成经济建设的经验 ③认为苏联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标准 ④大国所具有的“四感”作用 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在国际社会中的民族尊严感 希望国家尽快强大起来的历史紧迫感 光大自己璀璨文明的伟大使命感

(3)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①旣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②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注重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此战略不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邓:从“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新解为“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 02年党的十六大:当前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由此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思考题: P159~160页 第1、2、3、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