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 发展战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四讲: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篇).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 下一页.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讲 科学发展观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实施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章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读名言 品理想 理想是一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俄)托尔斯泰.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K1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2课 工业联系和转移、集聚.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政策环境与旅游投资 Policy environment & Tourism Investment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 发展战略

内容提要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和战略步骤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和战略步骤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正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 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正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 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正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一、正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其特点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战略目标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体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二)战略步骤:“大三步走”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小三步走”(十五大)

小三步走(十六大)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二步,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阶段 经济发展战略 的形成过程 第三步战略目 标提出阶段 第三阶段 (1987 —至今) 经济发展战略 的形成过程 第二阶段 (1982—1987年) 第三步战略目 标提出阶段 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出 第一阶段 (1979—1982年)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第一阶段 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出 1982年党的十二大 1979年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阶段 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提出 1987年党的十三大 1982年党的十二大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第三阶段 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

(人均4000美元) (人均3000美元) (人均800美元) 基本现代化 小康社会 小康 温饱 80年 90年 2000年 2020年 2050年

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四)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和意义 (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2.意义 (四)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明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标准,使综合国力的增强有了定性定量的指标。 第二,丰富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内容,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 第三,充实了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内容,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协调起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如何理解小康

(一)如何理解小康 第一,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小康的涵义 第二,生活质量的提 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第三,根据我国经济 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全国实现小康是逐渐 推进的,不可能规定 一个统一的时刻表。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具体表现: 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第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第三,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第一,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 第二,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 第三,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总体达到小康社会的特点 第一,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 第二,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 第三,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第一,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必须是更高水平的。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第一,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必须是更高水平的。 第二,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必须是更全面的。 第三,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必须是发展比较均衡的。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一,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 40%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项具体的指标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 40%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六是城镇化率超过50% 返回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五)21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21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期遇 它在“三步走”战略中是一个不可逾越和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是一个由贫穷转向富裕的过渡性阶段,也是一个由落后的农业占很大比重到在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完成工业化的阶段,是一个由乡村人口占大多数到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的阶段,也是一个最终以现代文明取代中世纪文明的阶段。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 统筹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 统筹发展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什么是经济结构? 为什么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产业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 技术结构 经济结构 产品结构 供求结构 区域布局结构等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 统筹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二,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依据 第一,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二,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第一,科技含量高。 第二,经济效益好。 第三,资源消耗低。 第四,环境污染少。 第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第一,科技含量高。 第二,经济效益好。 第三,资源消耗低。 第四,环境污染少。 第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2.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首先,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2.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其次,在传统工业内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 注意从我国国情出发,高度重视和正 确处理三方面的关系。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第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第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要性

2. 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要性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3、我国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果它得不到加强,将会制约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农业 农村 农民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途径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途径 1、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农业生产布局上 在农业产业结构上 在种养殖业上

2、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途径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途径 2、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一是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 三是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四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改革现行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这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权益的治本之策。

3.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和保护力度。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途径 3.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和保护力度。

4.积极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途径 4.积极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2% 而金融资产不到30% 社会购买力不到40% 200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6%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东部 中部 西部 年递增速度 国民生产总值 19.88% 16.2% 15.78%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979—1994年的15年间) 年递增速度 国民生产总值 19.88% 16.2% 15.78% 东部 中部 西部

1 : 0.54 : 0.43 1 : 0.67 : 0.55 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979—1994年的15年间) 1 : 0.54 : 0.43 1 : 0.67 : 0.55 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西部地区的划分

西部地区包括: 川、滇、黔、藏、渝、陕、甘、青、宁、新、 面积: 685万平方公里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西部地区包括: 川、滇、黔、藏、渝、陕、甘、青、宁、新、 面积: 685万平方公里

东部、中西部人口分别占36.7%、63.3% 东部、中西部 的自然条件 东部、中西部面积分别占10.7%、89.3%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东部、中西部 的自然条件 东部、中西部人口分别占36.7%、63.3% 东部、中西部面积分别占10.7%、89.3%

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东部、中西部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东部、中西部的自然条件 中西部地区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94%、51%、50% 东部上述资源奇缺,仅占全国的3-8%左右 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 1999年6月18日 提出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要“ 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西部要“ 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   (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建议》)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 水平。 第二,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基础设施建设迈 出实质性步伐。 第三,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 作显著加强。 第四,科技教育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第五,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第六,地区经济合作明显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1)西部地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1)西部地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2)中部地区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综合优势,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2)中部地区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综合优势,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3)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广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4)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家要加大对粮食土产区的扶持。

(5)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今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5)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第一,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第二,它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 第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1、经济发展必须保持较高的速度 2、经济发展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4.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5、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 重要条件 6.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转变增长方式 1、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类 粗放型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方式

(二)转变增长方式 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转变增长方式 2、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二)转变增长方式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转变增长方式 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首先,新的发展阶段要求集约型经济增长。 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增强国际竞争力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第一、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 第二,科学和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 第三,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 第二,科学和教育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 第三,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我国经济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95年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依据 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科技进步要围绕经济发展目标展开 1

“ 高科技领 域的一个突破, 带动一批产业的 发展,我们自己 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高科技领 域的一个突破, 带动一批产业的 发展,我们自己 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在于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在于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3

一是加快改革和建立科研、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机制 三是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四是优化科研组织结构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改革和建立科研、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机制   三是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四是优化科研组织结构

二是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 三是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四是探索与我国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育体制改革   二是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   三是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四是探索与我国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第一,强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潮流。 第二,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第一,强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潮流。 第二,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保护和改善环境。

小 结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六章 小 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返回

第六章 小 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要有新思路 返回

思考演练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单项选择 思 考 演 练 思考演练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D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D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B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A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B 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C 社会主义的本质 D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

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是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A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B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 C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问题 D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C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A 1980年 B 1982年 C 1987年 D 1992年 D

思 考 演 练 6、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 A 精髓 B 核心内容 C 思想基础 D 根本点 C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7.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A.革命 B 改革 C 阶级斗争 D政治运动 A

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A 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 生产力高度发达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9.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 思 考 演 练 一、单项选择 A 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A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 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B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C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D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 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B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C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D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ABCDE

ABD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C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D 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ABD

3.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3.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 A 已经搞清楚 B 没有完全搞清楚 C 什么也不清楚 D 不是完全清醒的

4、社会主义应该是--------- A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B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4、社会主义应该是--------- A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B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C 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 D 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BCD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本质是--------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5.社会主义本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A 是一个长期思考的过程 B 是一个凝结着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思考过程 C 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考过程 D 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ABCD

7.邓小平能够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概括,是因为 思 考 演 练 7.邓小平能够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概括,是因为 A 邓小平具有鲜明特色的务实求新的思维品格 B 邓小平具有面对现实,反思历史的思维品格 C 邓小平具有解放思想、不拘泥于前人的思维品格 D 邓小平具有通过否定达到肯定的思维方法

8.社会主义本质论—— 思 考 演 练 A 既讲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也讲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B 既讲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讲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C.既讲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也讲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D.既讲了社会主义在客观运动规律上的本质要求,也讲了社会主义在主体价值目标 ABD

9.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关系是——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9.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关系是—— A 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着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B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C 两者都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D 两者都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AD

10、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A 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 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ADE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消灭剥削,不等于没有 思 考 演 练 二、多项选择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消灭剥削,不等于没有 A 剥削阶级 B 私有制经济 C 按资分配 D 剥削现象 ABCD

A 同步富裕 B 允许干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 两极分化 D 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 12.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思 考 演 练 ABCDE

思 考 演 练 三、判断分析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4.共同富裕就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 5.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