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国策和社会责任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届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 浅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属支部:第八党支部 汇 报 人:隋跃宇 2010年12月22日.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薄一波.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滁州中学政治组:赵美芹 2007年11月27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复习提问: 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西亭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 张晓风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读名言 品理想 理想是一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俄)托尔斯泰.
二十年前半套房,没钱没车整天忙 二十年后几套房,开着小车上银行.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要坚持党的领导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国情国策和社会责任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国情国策和社会责任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陶秀妹 2010.10

一、初三《思想品德》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领悟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党与国家的重大决策,理解青少年成才必备的条件和公民的社会责任;初步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收集资料,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初步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立志成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初三《思想品德》教材的基本内容 1、我国的自然国情和历史国情 (1)我国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一百年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三次历史性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性变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的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着重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含义和基本特点。含义: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发展程度来说,仅是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基本特点。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达百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还没有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着重把握五个要点: 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三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 四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五是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着重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是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要“分三步走”。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的目标,实现了人民生活由贫穷向温饱、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第三步目标前进。 三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是根据国家的部署,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着重把握两个要点: 一是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加全面的小康、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着重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经济与社会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把发展经济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是社会和谐要共建共享。和谐社会需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和谐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着重把握两个要点: 一是要把科技与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①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②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速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和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着重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 二是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资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要努力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5、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 (1)振兴中华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着重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振兴中华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振兴中华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推动力。 二是提高综合国力是振兴中华的基础。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在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三是提高综合国力需要长期的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2)振兴中华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着重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既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和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三是我国积极倡导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人民在21世纪振兴中华、谋求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历史过程中,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6、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成才和共担社会责任 (1)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着重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要不断弘扬民族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二是以热爱祖国为荣。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当代,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祖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是增强国家观念。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有对国家的责任感,要有为国分忧的意识,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 四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具有新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全面发展 立志成才 着重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人才必备的条件: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各类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人文精神是成才的重要素养。 三是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多因素的综合效应所造成的。个人的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在人才的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 着重把握四个点: 一是要增强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倡导树立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公民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就是个人尽社会责任的基本立足点。为社会尽责,要求确立社会责任意识,还要具备为社会尽责的能力。

二是为社会尽责,最重要的是遵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承担公民责任,要求珍惜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认真履行基本义务,是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尽责的表现。

三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①我国公民依照宪法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国家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②我国公民依照宪法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以及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四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统一的。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三、初三《思想品德》教材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情与基本国情 国情可分为历史国情、自然国情和现实国情,现实国情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社会的基本制度等等。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概括。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正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由于我国生产力不发达,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由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阶段历史任务,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要全面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现代化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决策。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因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6、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实现现代化,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振兴中华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我国现阶段,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初三《思想品德》教材国情国策教育内容的理论依据 (一) 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十三大报告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江泽民同志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9个基本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3、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作出进一步的阐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同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1、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江泽民同志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肯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需分“三步走”的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近期和长远的三个奋斗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江泽民同志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江泽民同志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内容有: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主要内容有: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六)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江泽民同志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4、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

(七)关于我国的基本国策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2、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3、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199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八)关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决策 1、1990年4月,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 2、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

3、199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完整提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 4、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5、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