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dvertisements

薄一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四讲: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篇).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滁州中学政治组:赵美芹 2007年11月27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章总纲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小平,您好.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西亭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国情国策和社会责任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 张晓风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读名言 品理想 理想是一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俄)托尔斯泰.
专 题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十年前半套房,没钱没车整天忙 二十年后几套房,开着小车上银行.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讲人:孔利娜 孙小燕 蔡 玲.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正确估计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正确估计我国的基本国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十五大报告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前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定名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前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毛泽东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 1959年-1961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逐步作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须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第一次明确作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逐步作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界定了“初级阶段”的含义,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并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十三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教科文发展等几个方面概括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逐步摆脱贫穷、落后阶段;(2)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阶段;(3)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4)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的阶段;(5)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十五大更加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九大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一,它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个不发达状态,主要是指生产力及国家的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总体上是落后的。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比重还比较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贫困人口,据国家公布的资料,还有两千多万。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以及各个省市之间的不同地区的发展都是很不平衡的。 按人均GDP算的话,大西南的贵州地区和上海相比较,人均的GDP相差十多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这九条,其中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第九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两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 这九条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它表明,我国已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 我国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跨越“卡夫丁大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含义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含义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不断提高的现代化水平和标准决定了我国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 1956年“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党的基本路线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的十二大,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2、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通常称为“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 3、十三大前夕又进一步将这一思路,上升到基本路线的高度; 4、1987年的十三大,以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奋斗目标 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基本途径 根本 立足点

4.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4.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是强国之路。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十五大时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意义 正确基本纲领的制定是中共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是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具体化; 这个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阶段性行动纲领,即为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在处理最高纲领领与最低纲领关系方面,中共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1957年以后,一度对共产主义看得过于简单,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长期处于不清醒状态,做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设想和描绘,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江总书记:“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这个道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宣布,按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并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这一目标。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问题。1979年12月,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接着又提出,把到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1987年初,邓小平把十二大前夕提出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更改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步骤 十三大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步骤 十五大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1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一是人均收入指标 二是恩格尔系数 三是人类发展指标(HDI)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一,是人均收入指标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人均GDP800$以下的,为低等收入国家;800---3000$的为中下收入国家;3000---12000$的为中上收入国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 50---59%之间为勉强度日, 二,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 50---59%之间为勉强度日, 在中国称为温饱阶段; 40---50%之间为小康; 30---40%之间为富裕; 20---30%之间为最富裕。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分别为57.5%和67.7%;1995年分别为50%以下和58.6%;2001年分别为37.9%和47.7%。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收入/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三,是人类发展指标(HDI) 0---0.5之间为低水平人类发展国家;0.51---0.79之间为中等水平人类发展国家;0.81---1.0之间为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 1980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标为0.554;2000年为0.726,在17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96位;2006年居世界第81位;2010年第103位。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提出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