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科室主任一起做教科研 ——一位大学教师的学校科研经历叙事探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实数与代数式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这部分知识散布于多个章节之中, 知识点琐碎,但概念性强,在中考试卷中多以填空题、 选择题、化简、探索或求值的形式出现.在复习中, 一定要加强对各个概念、性质和公式的辨析和理 解.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
Advertisements

第二節-諧聲修辭 一、生活中的音近諧聲 ( 1 )忌諱語及吉祥話 人們因著趨吉避凶的普遍心理,對於有 災厄的諧音,或有吉祥祈福的近音字, 在詞語的使用上,呈現了特殊的習慣和 文化。
性质形容词 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
这是一个数字的 乐园 这里埋藏着丰富的 宝藏 请跟我一起走进数学的 殿堂.
吉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上机答题操作指南.
第七章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本章重点: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净利率、基本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股利支付率的概念计算以及分析评价。 难点: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计算与应用;对影响盈利能力的其他因素的理解。
第十二章 小组评估 本章重点问题: 评估的设计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 与分析.
第二章 企业并购 企 业 并 购 企业 合并 会计 处理 谋求发展: 迅速扩张、突破壁垒、应对外部环境
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会计科目与账户*** 3. 借贷记账法***
基础会计学 设置账户.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世界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当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
第九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合 同 法 主讲人: 教材:《合同法学》(崔建远) 2017/3/10.
七(7)中队读书节 韩茜、蒋霁制作.
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电子演示文稿(PPT)参赛作品
1、分别用双手在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双手交叉
第一課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主讲人:杨菠.
第六章 遺傳 遺傳學:研究親代的性狀如何傳給後代的科學.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职场沟通之 求 职 面 试.
巧用叠词,妙趣横生.
2007年11月考试相关工作安排 各考试点、培训中心和广大应考人员: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分式的乘除(1) 周良中学 贾文荣.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大数的认识 公顷和平方千米 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统计.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教材、教法与评价的交流 金 利 2006年1月10日.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民法总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法律与行政学院 白 非.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成本会计(补修)期末复习
“国培计划(2013)”初中数学简报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几点感悟与建议 屈运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合理安排时间 248.
市级个人课题交流材料 《旋转》问题情境引入的效果对比 高淳县第一中学 孔小军.
致亲爱的同学们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 老师的幸福是因为认识了你们 愿你们努力进取,永不言败.
高二数学 选修2-1(理) 四种命题的关系 湖南省汉寿县第三中学 制作人:艾镇南.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四种命题.
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逻辑用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1.1.2 四 种 命 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
课标版 政治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十二单元 第28讲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中考语文积累 永宁县教研室 步正军 2015.9.
课标教材下教研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山东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允远.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应用题.
倒装句之其他句式.
傣族舞 试讲教师.
尺規作圖的緣起.
我们的家乡—泰州 我们来说.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1-2 正負數的乘除法.
第 22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 .近代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教训: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变法维新等的失败,使孙中山
比與比值 比例式 應用問題 自我評量.
MICROMEGAS位置编码 读出研究 胡荣江, 段利敏, 杨贺润, 鲁辰桂, 李祖玉, 靳根明, 马朋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基础会计.
大綱:整數的加法 整數的減法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利用和的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利用差的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綜合運用
C ( )下圖有 4 個邊長為 x 的正方形,4 個 長為 x、寬為 1 的長方形,以及 1 個 邊長為1 的正方形,則這 9 個圖形的
第八节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數線上兩點的距離.
小梅到麵包店為全家買麵包和果汁當早餐,已知麵包一個25元,果汁一瓶18元;
1.8 完全平方公式(一) 锦州市实验学校 数学组(3).
乘法公式 麗山國中王綉瑗製.
乘法公式 麗山國中王綉瑗製.
畢氏定理(百牛大祭)的故事 張美玲 製作 資料來源:探索數學的故事(凡異出版社).
骆驼祥子 老舍著 教师:李东梅.
成本會計 在決策中的功能 第四課 1.
102年人事預算編列說明 邁向頂尖大學辦公室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与教科室主任一起做教科研 ——一位大学教师的学校科研经历叙事探究 胡定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hudingrong@bnu.edu.cn

课题研究与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课题 1. 《城乡课堂教学差距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 2. 《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3.《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与实施调查》(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0)

主要论著: 一、教学论研究 1.《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3.《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4.《教学哲学发展三题》,《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6):29-34 5.《“走进”与“走出”“元教学论”》,《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 6.《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学论的进展——基于教学目标研究的内容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2期。

二、课程论研究 1.《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课程改革理论》,《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2.《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1期。 3.《论校本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北京教育》,2003年第1-2期。 4.《新课程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中国民族教育》,2007(11):329-32 5.《文化转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北京教育》,2007年第5期。

三、教育科研方法研究 1.《故事与解读: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困境》,《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1期。 2.《论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8期。 3.《教师教育科研观的误区与出路》,《北京教育》,2004年第4期。 4.《教师教科研需要返璞归真》,《北京教育》,2005年第10期。 5.《把教师教科研的权力还给教师》,《北京教育》,2006/11:48-49 四、教师研究 1.《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2.《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3.《西部地区教师评课标准调查》,《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4.《优秀教师的自我形象——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内容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08(3):14-16 5.《“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对七位初中教师“课例研究”经历的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 五、基础薄弱校研究 1.《北京市公立初中民工子弟学习困难生的个案研究》,《教育学报》,2008年第2期 2.《北京市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初中生生活满意度调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3.《影响薄弱校初中生学业成绩的主因素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0期。

缘起 1.2005年,北京市教委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在城八区拿出32所初中薄弱学校,发挥北师大和首师大的科研优势,成立“加强初中建设专家指导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设计、研究能力、学生管理和教育能力,帮助学校建设学习和研究制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作为北师大专家,被委派到石景山区石景山中学。

2.李先平校长向我反映,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业成绩比较差,在全区15所学校处于垫底位置,老师们教的很辛苦,但质量效率低。李校长向我提出,能否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分派教科室主任黄晓青老师负责与我联系。 3.黄晓青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但没有从事教科研和教科研管理的经验,学校科研整体存在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 如何和教科室主任一起,引领教师们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道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引领,帮助教科室主任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流程,切实发挥教科研管理的管理职能。 2006—2008年,校本课题研究阶段 带领5位教师进行初步探索。 2008—2010年,石景山区,北京市重点课题研究阶段 17位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参与课题研究,完整地经历了选题与研究设计、实施与结题的课题研究全过程。

故事1:课题选题与研究设计引领 故事讲述: 2006年,李先平校长向我提出通过教科研来寻找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业成绩的要求,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有效教学模式?又如何通过教育科研来落实教学模式,验证效果?

如何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科组的调研,教师们提出要加强目标导学,巧设活动,注重反馈订正。 接受李校长的任务后,我带领教科室黄主任到课堂看课,了解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以教研室为单位,了解了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影响,原因及对策。 通过调研,发现各科成绩确实不理想,英语、数学学科尤其严重。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整体不高,学生分化差异大,导致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参与度低,课堂实效性不强。 如何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科组的调研,教师们提出要加强目标导学,巧设活动,注重反馈订正。 (见下表)

接着,我们又对国内外薄弱学校教学改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学习,如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反馈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通过本校经验和外部经验的分析总结,我提出,能否通过“三备”(备目标、备活动、备反馈)四步(出示目标-学法指导-自主活动-当堂反馈)来提高教学质量? 我把想法和教科室黄主任和教导主任老师交流后,两位老师认为,真要按照我说的要求做,教学质量应该能提高。 那么,如何把这一想法变成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接下来,我指导教科室黄晓青主任撰写了本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

石景山中学的校本课题研究方案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初中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实验研究 课题名称: (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反映研究活动的三要素(对象;内容或问题;研究方法) 好的选题的要求: 1.真实 2.明确 3.新颖 4.有价值 5.可行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背景—— 1.国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领域的普遍追求。 2.国内:我国从04年开始重新修订并于06年颁布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北京市在04年教育大会上确定加强初中校建设;石景山区教育大会确立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创新发展,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我校是06年北京市新一轮初中建设校之一,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 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 具体回答: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学校现状—— 1. 干群关系融洽,群众测评满意率较高。 2.学校科技活动有特色 3.教师综合素质较高 4.课堂教学效能较差 教师敬业,投入 教学效果不佳: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均低于区平均水平。 “除了我们那种死缠烂打的方式,能不能再有更先进点的教学模式?” 2.问题提出的针对性;

06年6月初二年级统考成绩 语 语 物 物 英 数 英 数 数 英 语 物 校 区 100 90 80 70 60 50 40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促进低成绩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规律,以及学校整体改进的路径。 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对切实提高本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能为北京市初中校改进工程具体措施的制定提出一些建议和参考,为兄弟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积极有益的借鉴。 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得到什么知识? 意义:研究的成果对谁有用?可以用来干什么?

国内外有关薄弱学校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 国内外有关薄弱学校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1.英美国家的学校效能运动 2.有效教学研究 3.洋思中学的实践探索 4.杜郎口中学的实践探索 5.石景山中学教学情况调查 结合上述分析,如何立足城市学校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以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低成绩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结合教学活动规律的学习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然后,用科学的方法来实施并观测效果,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围绕研究的主题,以研究的问题为组织线索,先述后评。 要求: 全面、深刻地反映出研究者对该领域研究进展和方向的把握。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初中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的具体问题: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初中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 子课题: (1)“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 (2)“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不同年级学生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 (3)“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不同成绩学生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 明确提出研究的问题; 分解问题,形成子课题。

2.研究假设 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研究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假设。 好的假设: 明确 有依据 推测性 可检验

3.理论基础 目标教学理论; 活动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反思性教学理论 理论与要解决的问题一致

对变量进行操作的步骤和观察、测量的描述。 4.核心概念的界定: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三备四步两循环 三备:备目标、备活动、备反馈。 备目标:包括备学年、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要体现学生思维、方法、情感的发展,具有发展性、差异性和可操作性。 备活动:包括两部分: A.知识方面。要体现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相关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明确各任务的先后顺序; B.教与学方面。教师要在教中体现出 形成操作定义 对变量进行操作的步骤和观察、测量的描述。 自变量:操作的步骤 因变量:测量的指标;测量的工具。

目标展示、学法指导、整体调控(了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个体差异,清楚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普遍问题等)、当堂反馈;学生要在学习中明确学习任务,开展不少于20分钟的自主学习活动,活动形式要体现出学科特点。 备反馈:以“练”为主,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练习内容要突出目标,形式多样。 四步:课堂教学过程程序按四步进行。 目标展示。要求情境导入,三维一体; 学法指导。要求提出任务,明确方法与要求; 活动调控。要求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整体性与差 异性。 课堂反馈。要求保证时间,突出目标,形式多样

两循环:研讨课实现两次集体备课—集体观测—集体反思。 课堂教学效能: 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 相对入校成绩有较大提高,合格率、优秀率达到一定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师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了解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学习,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案;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案的效果。 思路与方法: 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 反映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处理的工具与程序。

1.研究对象 以初一年级四个班为研究对象,语文、数学、英语统考科目参加。实验不设对比班。 研究对象: 人数;取样方法;样本特征。

研究工具: 说明工具的来源(自编还是来自他人) 工具的名称与具体内容 工具的信效度特征。 实验材料: 语文、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2、研究工具 实验材料: 语文、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 测查工具: 学习成绩:石景山区统考试卷 学习动机: 学习效能;申继亮等编学习效能问卷 学习能力:自编学生学习能力问卷 教师研究能力:自编教师教学研究能问卷 教师教学能力问卷:申继亮等编教师教学能力问卷 研究工具: 说明工具的来源(自编还是来自他人) 工具的名称与具体内容 工具的信效度特征。

3、研究程序 实验程序 前测:学生学习成绩(统考)与学习动机调查等 实验处理:初一年级语、数、英三科采用“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施教;初一年级主要侧重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培养;初二年级侧重学习能力的提高。 后测:学生学习成绩(统考)与学习动机调查等 6.实验结果的处理 用SPSS13.0对实验前后测数据作差异检验。 说明资料收集的过程 实验研究应说明前测、实验处理、后测及其实验效果的分析处理工具。 调查研究说明工具的发放、回收与处理过程。

五、本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及使用对象 总的研究成果:“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课堂 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研究报告 总研究方案和子研究方案; 总实验报告和子实验报告; 语、数、外、物、化五个学科课堂教学优秀教案与课堂实录,不少于12节; 教师、学生的反思案例,不少于12篇。 说明成果的名称、使用对象及其具体功用。

六、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7年1月) 学校现状调查,撰写总的研究方案和分学科的子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3月) 理论培训;方案的实施;观察记录;研究课展示现场会。 3.结题阶段(2008年3月—6月) 资料的分析处理,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召开结题会。 明确研究的主要阶段和阶段性的具体任务。 确保任务完成。

七、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黄晓青、马国红 2.实施阶段:远方、李淑娟、肖辉、杨治炜、袁令 瑞、曹兰 3.结题阶段:马国红、黄晓青 人员的分工: 按照子课题或研究的过程、环节来分工,调动每个研究者的积极性和特长,落实具体任务。

八、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 算出明细 本着节俭原则

九、保障条件 1.成立由教育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师和行政领导组成的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李先平 副组长:胡定荣、孙琳 执行组长:马国红、黄晓青 组员:远方、李润州、李淑娟、肖辉、杨治炜、袁 令瑞、曹兰(按姓氏笔划为序) 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文献资料综述、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实验实施,培训研究人员,组织研讨会和成果验收等。 2.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指导小组 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对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思考。

3.有计划地培训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实验教师 2006年10月—2007年1月 教育研究方法培训:如何撰写研究计划;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开展实验研究。 2007年1月—2007年4月 实验方案培训:个别差异的认识与教学处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课堂参与、教学反馈等等。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严格实验操作,避免主观随意性。 5.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和研究课展示会 6.加强研究的档案建设 7.设立课题专项研究经费 8.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提供相关条件

课题方案撰写后,我组织学校进行了课题开题活动。请了北师大专家和石景山区教委主任来参加会议。

开题会结束后,李先平校长和我说,“原来有大学老师到学校说要做课题带动学校改进,您到学校后也说要通过课题带动学校改进。我就想,你们高校教师是不是只会做课题。等到黄主任拿出课题行动方案后,我觉得您知道做的课题和以往做的不一样。您要解决的问题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您提出的方案是我提不出来。我又私下里用您提出的方案在我的地理课普通班进行了尝试,结果发现,普通班比实验班(成绩好的班)当堂效果好,一周后巩固效果也好。我把想法向教委王兰芳主任汇报后,王主任当即支持我们5万元开展研究。” 课题得到了校内外领导、教师的支持,也就正式启动,学校由此走上了科研兴教的道路。

故事1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课题方案能够赢得校内外的认同和采纳,并走向实施,而有的课题方案只是束之高阁,还没开始,就已结束? 成功的课题研究在课题选题和研究设计环节应该注意什么?教师们感到困难的是什么?

故事1分析 1.选题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寻找迫切需要改进提高的方向作为问题来源。 2.课题研究的问题不是显而易见的,要从日常问题上升到科学研究问题。 日常问题是开放的。如,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学生成绩提不高,我怎么办? 科学问题是有假设的,有方向的。如,采用“三备四步”的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3.假设或行动方案的提出需要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学习,不能主观臆测和闭门造车。

4.在研究方案中,要特别注意明确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和成果 行动研究的问题一般表述为通过X,提高X。需要说明方案的操作步骤,效果如何检测。 研究方法,要明确采用的是何种方法。 一般的方法有定量方法(观察、调查、实验),质性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叙事探究、人种志研究) 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问题 采用每一种研究方法都需要明确对象、资料收集的程序与手段,资料的分析处理方式。 研究成果需要明确成果的名称和形式。要区分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

故事2:课题实施引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收集资料? 故事讲述: 课题组提出了通过“三备”和“四步”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的行动方案,如何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习惯了旧的方式,不愿意改变,怎么办? 我们选择引导教师们做课例行动研究。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开展以课为例的行动研究,收集资料

措施 选课 设计课 观察与实施 教学能力提高 设计教学 调控课堂 研究能力 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通过出示教学目标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反馈来提高课堂实效性 运用课例研究,以课为例,引导教师们开展教学科研 措施 研究能力 提高 八次召开 假期专题研讨 撰写了二十余 篇课例、论文 形成阶段性论文集 《思考的力量》 五次开展课题 研究课交流活动 第一轮学案 实验受到好评 选课 设计课 观察与实施 反思与改进 以“课”为例 的行动研究 教学能力提高 设计教学 调控课堂

如,课题组提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主活动,但是,教师们对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动起来存在疑问和疑虑。 如何帮助教师们消除疑问和疑虑? 我们鼓励教师们开展课例行动研究,以课为例,探索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 课题组王旭老师以《完全平方公式》一课为例,进行了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的行动研究。

王旭:精彩的活动,惊喜的教学效果 批注: 研究是从问题出发的。 教师研究的问题要来自课堂教学实践。 从现象入手,反思原因,提出问题。

二.设计实施 调查问卷 《完全平方公式(一)》课前学生调查问卷 班级: ___姓名:_______调查日期____ 同学们你们好!经过整式乘法计算的愉快学习, 你一定有一些收获吧!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请你认真填写下列各题,让我们在新的学习中 共同进步,真诚欢迎你的参与。谢谢! 计算: (1)(x+3)(2y+4)= (2)(x+3y)(2x+y)= (3) (3n)2= (4) (a+b)2= (5) (a―b)2= 调查问卷

题目 正确率 错解统计 1 .(x+3)(2y+4)= 100% 2. (x+3y)(2x+y)= 94% 有两人在进行多项式乘多项式后,没有合并同类项。 3. (3n)2= 97% 有一人写成(3n)2=3n2,在积的乘方中,系数没有乘方。 4. (a+b)2= 35% 有22人写成 (a+b) 2=a 2+b 2 5. (a―b)2= 有12人写成(a―b) 2=a 2―b 2 有8人写成(a―b) 2=a 2+b 2 有2人写成(a―b) 2=a 2―2ab―b 2

思考:对于公式的教学,也应该改变以往教师枯燥的讲授,学生机械计算的教学方式。采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式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公式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活动一 (1)算一算: (a+1) 2= (x+3y) 2= (2m+n) 2= (2)议一议: 结果的三项有什么共同点? (3) 猜一猜 (a+b) 2= (4)证一证:(a+b) 2= 1.产生了认知的冲突, 学生自己会感到推导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 初步帮助学生在理解 公式基础上有意义进行 记忆。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因此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因此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所以在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让他们的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二 (1)拼图游戏:如图,有四张纸片,请用这四张纸片 为小区设计一个正方形花园。 (1)拼图游戏:如图,有四张纸片,请用这四张纸片 为小区设计一个正方形花园。 (2)画一画: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再设计出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

活动三 1.枯燥无味的变式练习,却 变成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课 堂,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善于 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编题: 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x+3y)2= (2) (―2x+3y)2= 1.枯燥无味的变式练习,却 变成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课 堂,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说话,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善于 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教学效果 1.定量的分析 当堂反馈 一周后反馈 题目 正确率 错误原因 (a+2b) 2= 88% (1) (a+2b) 2= a2 +2(a+2b)+2b 2 (2) (a+2b) 2= a2 +2b 2―(2ab)2 两人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计算 (3x-2y) 2= (1)(3x―2y) 2=3x2+12xy―4y 2 (2)(3x―2y) 2=9x 2+12xy+2y 2 两人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计算 当堂反馈 三、教学效果 1.定量的分析 一周后反馈 题目 正确率 错误原因 (2x+3y) 2= 94% (1) (2x+3y) 2=4x2+4x·6y+9y2    =4x2+24xy+9y2 (2)(2x+3y) 2=4x2+18xy+9y2 (―4x+2y) 2= (1)(―4x+2y)2=16x2―8x·4y+4y =16x2―32xy+4y2 (2) (―4x+2y) 2=16x2+16xy+4y2

对行动研究的效果通过访谈和学生日记来获取质性资料,有利于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2.学生收获: 1.会推导 一位学生在本节课后写道:“不光记公式,还要会推导。如果不会推导,久而久之,脑子里的公式就会忘了,题就不会做了。” 2.知道公式的几何意义 一个学生写道:“我对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几何意义的表示印象最深,我学会了公式。” 3.转变了情感态度 一位学生写道:“我有了很大收获,虽然课前错了三道题,但我课上都学会了,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增长了技能,我喜欢上数学课。” 还有一位学生写道:“课前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很麻烦,上课讲的方法简单,我都能口算做题了。” 评析: 对行动研究的效果通过访谈和学生日记来获取质性资料,有利于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通过行动反思,得出措施和效果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四、行动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属于定理、法则、公式的教学。笔者依据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心理特点,安排了算一算——议一议——猜一猜—— 证一证—— 拼一拼——说联系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公式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明白算理,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公式的学习方式。 由此得出的发现是:,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背后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师公式教学中,既要讲“法”,又要讲“理”;既要讲“联系”,又要讲“对比”。这样,学生才能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学生在当堂反馈中,仍有两个学生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在公式的运用中,有两个学生对公式中“a2,b2,2a b”的意义认识不清;一周后的反馈中,又出现了新的“真问题”,个别学生对公式中2a b的含义还不清楚,个别学生还有符号错误,虽然是个别问题,但又将给教学设计提出新的挑战。 评析: 通过行动反思,得出措施和效果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明白采取何种措施才是有效的。 反思发现不足,有利于持续深入思考。

王旭老师通过课例行动研究,尝到了精彩的活动设计带来的精彩的教学效果,增添了她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在访谈中,王旭老师说她作为数学高级教师,一度失去了上研究课,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索,让她重新找到的教学研究的动力。 课题组其他教师通过课例行动研究,也尝到了甜头。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后,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不觉间正悄然变化:对学生少了些抱怨、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猜测、多了些研究;少了些等待、多了些行动。自己变得爱查找资料读理论书籍了;爱琢磨学生了;而且常常思考:怎样才能上好有实效、高质量、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的课呢?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呢?”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有一种吃到甜枣的感觉。因为它让我在繁难的教学工作中,理出了头绪,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并能及时做好目标落实的检查与反馈,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实惠,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自己逐渐改变了过去的那种粗放的备课方式,将授课计划安排得更细致,课堂教学中各环节联系更紧密,内容安排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方法指点更加到位。教学站位有了提高,掌控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有了提高,调控课堂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随着学生学习‘开窍’的越来越多,学生成绩逐步提升,教师自己也不再愁眉苦脸,而是乐此不疲。高效能的教学引发了学生高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又带来了更高效能的教学。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岂不美哉!” ——摘自《教师课题结题报告》

故事2反思: 课题实施过程中,如何让教师们实质性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掉队? 教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故事2分析: 我们的体会: 1.教给教师提出问题、假设、设计行动方案、观测实施效果和行动反思的课例行动研究程序。 2.发挥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帮助教师设计方案,观察效果。 3.让教师尝到行动的甜头。

故事3:课题结题引领:通过行动反思得出规律性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及时总结课题活动成果? 由于学校没有经历过结题活动,我组织召开了学校课题结题工作动员会,对结题工作做了如下布置安排:

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 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8年9月——2010年10月 编 号ABA08006 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 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 第八次会议:结题报告会 胡定荣 2010年7月9日

内容 课题结题会的目的与内容 总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框架 结题与成果展示会内容与要求

课题结题会的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课题结题会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评价。 它是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结束时对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鉴定、展示与交流。

二、课题结题材料内容 课题结题时应向课题主管机构提供课题结题报告、研究报告、课题成果材料等 结题报告内容:研究问题与目标——研究过程与方法——预计目标达成度——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建议 研究报告:围绕具体研究问题开展的具体研究。 附件材料:已发表成果清单,奖励证书,优秀教案等

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 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 总课题组结题报告框架 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 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问题与目标 结合学校校情分析和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调查。 本课题提出,学校教学质量和效能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结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信心。

缺乏知识基础 不爱学 缺 乏 学 习 信 心 课堂被动参与、 不参与 缺乏学习方法、 策略 学不好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需要从改进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策略,提高课堂参与和改善学习结果的评价入手。

本课题提出的两分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三备(备目标-备活动-备反馈)——四步(出示目标-学法指导-自主活动-当堂反馈矫正)。 通过领受切实可行、有意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掌握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主动性; 通过自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积极的、及时的课堂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学习信心。

本课题假设: 在不改变教材、教学管理体制,不增加教学时间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研究能力,自觉运用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能、学习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研究能力。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制定了分学期的工作计划 2.召开了8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2008年12月4日),总课题开题报告会 第二次会议(2009年1月16日),子课题方案研讨 第三次会议(2009年3月20日),课例研究培训 第四次会议(2009年4月17日),课例研究中的有效教学设计 第五次会议(2009年6月5日),学情调查交流会 第六次会议(2009年7月8-9日),课题阶段小结 第七次会议(2010年1月26-27日),课题中期检查,自主活动专题交流 第八次会议(2010年7月9日),课题组内部结题会

(二)研究方法 1.课题活动方式 课题领导小组每月例会 每周一专家指导 学科组为单位的课例研究 2.研究方法 学科组为单位的以课为例的行动研究 选课——设计课——实施与观察课——反思课——改进与重新设计课——实施与观察课——反思课——撰写颗例研究报告 一共上了 轮研究课,有 门学科 位教师上了研究课。

三、预计目标达成度 (一)本课题预计成果 1.“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初中课堂学习效能的影响(总报告和各学科报告) 2.有效的教学目标展示策略研究 3.有效性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4.有效的研教学反馈策略研究 5.目标管理对教学效能的影响研究 6.目标-活动-反馈技能培训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研究 7.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研支持系统研究

(二)本课题预计目标达成度 各子课题开展了实质性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正在总结提升过程中。

四、取得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学情调查报告 2课例研究报告 3模式运用效果报告 4模式中若干策略研究报告 (二)实践效果及相关奖励 1学校发展 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和整体改进框架 2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能、课堂参与、学习成绩的变化 3教师发展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效能的变化 4大学与中学合作的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建议 本课题属于探索性研究,在模式的严格操作和实验变两方面没有做严格控制。 进一步研究,应在严格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作应用推广研究。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作理论的梳理与提升。

结题与成果展示会内容与要求 时间:2010年10月 目的:成果的鉴定与展示、交流、宣传 通过本次活动宣传学校、推出教师,届时将邀请若干专家、区教委领导,兄弟学校,新闻媒体等。 主持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活动内容安排: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领导主持会议,宣布结题会专家组名单和结题会议程。 总课题负责人介绍结题报告(20分钟) 李校长、张校长、黄主任子课题报告(每人10分钟) 目标出示、学法指导、自主活动、课堂反馈的有效策略(四组发言,每组5分钟) 课题研究带给我的显著变化(2位教师代表发言,每人5分钟) 课堂观摩(平行开出研究展示课若干) 专家组讨论,宣布课题结题意见

需要课题组教师准备的材料 1进一步体会总课题的思路,修改完善子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 2围绕模式中的具体策略,撰写专题研究论文(侧重点,总结出一些东西) 3提供运用模式的成型教案1-2份: 4成长叙事:课题研究带给我的变化

课题组教师根据要求作了认真总结,撰写了课例行动研究报告和个人科研成长经历报告。其中,课题组曹兰老师的以课为例的行动研究报告获得了北京市教学论文一等奖。

——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公理》一课为例 交代问题和背景:是学区组织的教学设计活动、课题材料、有同伴的参与等信息 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公理》一课为例 案例2 主题明确 回想从教二十余年,无论是常规课还是研究课,如何恰当地调控课堂时间一直是我教学中一个倍感头痛的问题,之前尝试着做过一些调整与改变,但收效不佳,这问题反倒似“瓶颈”般缠绕着我、困扰着我。课堂45分钟,完不成教学设计内容,严重影响着我课堂教学的自信心和我课堂教学的效能感。 然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因此,怎样提高个人课堂时间调控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45分钟教学时间,一直是我总想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而又能自如的控制时间,当堂完成教学任务?2009年10月,结合我区“第七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践大赛”,我认真学习,精心准备,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公理》一课为例,决心借“大赛”之机,借助于课题组成立的课例研究小组同伴的支持,攻克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课堂调控”的难题。 交代问题和背景:是学区组织的教学设计活动、课题材料、有同伴的参与等信息

第一次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我校《“目标活动反馈”模式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提高数学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相关理念,我按照指导思想、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综合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流程图六个部分进行教学设计,计划从以下5个方面对§13.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1)——角边角公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得出“角边角公理”(ASA); 2. 低起点设置满足具体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ASA公理进行判断,从而加深对ASA公理的理解和记忆; 3. 通过拼图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运用平移变换,建立起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小步子引领课堂教学,降低学生证明难度;在拼图中产生的思维是更深层的自主学习; 4. 运用板书的示范作用,规范学生运用ASA公理证明格式; 5. 分层设置课堂反馈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我初步完成了教学设计后,向前辈史老师汇报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得到前辈的认可和鼓励。课例研究组长王旭老师对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提出了具体指导:“课标写的太多了,应该用到哪一点,就写哪一点;建构主义的理论是不是也写一些?”等。张校长看过我的设计后也鼓励说挺好的,希望我上课时能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展示出来。我一边享受着被大家帮助的幸福,一边体验着教学大赛前的紧张和不安,一边思考着课堂上如何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资料

第一次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前预设创境引入5分钟,但试讲用时长达8分10秒,超出预设3分10秒。 10月26日,根据教学设计,我在初二(4)班进行第一次试讲,结果是教学过程不完整,45分钟时间内仅完成设计内容的一半任务,且没有实现当堂反馈。在情境引入、例1环节,用时较长,进度有些慢。 课前预设创境引入5分钟,但试讲用时长达8分10秒,超出预设3分10秒。 在角边角定理的教学上,课前预设用时5分钟,但试讲用时长达用时9分20秒,超出课前预设4分20秒。 在连线练习中,课前预设用时3分钟,但试讲用时长达5分30秒,超出课前预设时间2分30秒。 课前预设的2分钟课堂小结与10分钟课堂反馈,没有时间再进行,教学设计任务没完成,教学环节不完整。我真的很郁闷! 教学过程的资料

第一次课后个人与集体反思 新的教学决定 产生过程 课前(尤其是公开课)我十分注重在教学预案中列出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表,以避免虎头蛇尾的课堂结构;然而我对课堂时间的预设只是纸上谈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屡遭失败——这次试讲依然如旧。这是为什么呢? 之后,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课后反思: 1.个人反思 看录像,回观课堂;查根源,找症结所在。深挖思想深处,本人潜意识中一直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要靠学生自己“悟出”、“思考得出”、“解出”、“证出”、“说出”或“做出”,因此,每当做课时本人就格外注意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己设计的任务摆出来后,就一味地等着学生靠他们的“自主学习”生成呢!其实是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到位。 比如,试讲课上,在归纳角边角公理、对例2及练习的证明,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一味地等着学生做出结果,这样,时间也就悄悄地流走了!思想认识的偏差,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自以为是:自认为学生会在我板书时跟着记笔记,自认为学生能够做出题目等等;思想认识的偏差,使自己忽略设计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自己课堂调控不积极、组织不得力。 “课堂时间调控”,从表象看是时间问题,实在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

第一次课后个人与集体反思 新的教学决定 产生过程 2.集体反思 大家一致认为引入时间太长,教学内容较多,一堂课无法完成。前辈史老师一针见血地、严厉地、几近失望地指出:“教师上课没精神,语言不简练、不跟劲儿,课堂组织不紧凑;时间都让老师给耽误了,不怨学生!!!”王旭老师提出:“教师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较多,因为我们的学生书写速度太慢,而写的东西再多的话,会占用不少时间,咱们的学生完整地写出四个目标会需要好几分钟,因此不如改为关键词填空。

有教学决定的过程再现 同时,删掉练习第2题(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纸片摆放成下图。结合所给已知证明,如图右中 反思之后,同组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切实的意见,如吕芹老师建议在导入时删除掉原有的动画,改为教师自己不小心撕掉了三角形纸片的一个角需要学生帮助,这样一个自然合理的学习情境;把例1“找出下列所给三角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将它们用线连起来”的连线改成填空,以避免学生将只满足两角相等两个三角形连线(见下图): 同时,删掉练习第2题(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纸片摆放成下图。结合所给已知证明,如图右中 有教学决定的过程再现

组长王老师建议我将学习目标的书写改为关键词填空,把之前让学生完整写出学习目标之一“能叙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ASA公理”,改为关键词填空“能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ASA公理”,学生只需要填写熟练叙述四个字;做题小结没必要写;课堂测验两道题,可改为学生任选其一或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第二题。 我深深地感受到同事们对我的诚恳评议,也深刻认识到她们建议的科学性,如吕芹老师提出删掉练习第二题,没删掉之前我其实感觉到是有些重复,但设计时在小步子教学原则的指引下,认为先练习一下,可以为下一道探究题做适当的铺垫,事实证明删除后结构更合理。还有前辈史老师提出的“完不成任务就怨老师” (而我自己还一直抱怨是学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个长期以来困扰我、影响着我课堂调控的大问题,看来我确实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了。 结合大家的建议和我对试讲录像的观感,我认为要想解决好课堂调控这个问题,自己至少要保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只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处进行启发、讲授或示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做的,就一定放手让学生做,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予学生,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因此,依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认识,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修改与完善。 有教学决定的过程再现

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完不成任务就怨老师”这个尖锐问题的深入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要想解决课堂“时间调控”问题,至少要保证做到以下三点: (一) 创设“经济实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大赛课堂上,我对引入情境简化如下:我在做剪纸贴画时,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彩色纸片扯掉一个角(如下图),你能帮我重新剪一块和原来完全一样的纸片吗?要求学生思考后,在黑板上将残片补全成三角形图形。教师再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如何完善三角形——完善后的三角形通过平移与原三角形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使得课堂教学生动饱满。用时4分37秒,比课前预设少用23秒。 教学过程的资料

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的资料 (二)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为突破角边角公理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两人一组做一做、观察、归纳的基础上,我重新设计了以下活动: (1)首先组织学生结合公理内容和图形,口述满足什么条件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运用角边角公理,根据不同假设进一步补充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在△ABC和△中,已知∠A=∠A′,∠B=∠B′,运用角边角公理需要添加条件(AB=A′B′),才能判断△ABC≌△…… (3)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书写角边角公理的规范应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可行性的学习活动,实现了自主性发展。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以体现,既提高了课堂实效,又节省了时间。大赛时本环节用时5分23秒,比试讲时节约3分57秒。 教学过程的资料

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的资料 2.为突破难点,在例2的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再设计: (1)先结合图形分析后,口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原因; (2)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书写证明过程; (3)改变条件AC=BD为AO=BO(或CO=DO),其它不变,再口述证明过程。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深刻领会运用角边角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实质。 由于设计了能够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生深层思维的发展。比如:大赛课堂上,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对证明过程中,为何没用条件“AB交CD于点O”提出质疑。这让我震惊——我赞赏敢于质疑和思维严密的学生,同时这也将激励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显现课堂和谐美好。例2的教学共用时10分钟,在课前预设时间内完成。 突破重、难点之后,学生自主练习。练习1用时7分10秒;练习2改动为开放性试题“在∠1=∠2,∠3=∠4的条件下,需要补充条件 时,使得△ACE≌△BDF。”用时4分30秒。此时,课堂时间进行到36分30秒。 学生生动活泼的1-2分钟课堂小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归纳总结,拓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下节课埋下伏笔。7-8分钟的课堂反馈,练查结合,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学过程的资料

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的资料 (三) 适时适度调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调控的主角,调控的主动权在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实主要就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上。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我们每个教师责无旁贷。”“如果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离开了教师精当的讲述、巧妙的点拨和渐入佳境的引导,那课堂可能会变得无序而混乱,学生的学习也很难上升到高层次。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大赛时,我加强了对课堂的调控。 1.避免重复,树立时间观念 大赛时,对于例1的教学,学生连线后,我重点提问:满足“角角边”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满足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不全等。以避免重复,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例1用时3分10秒,比试讲节约2分20秒。 2.加强课堂组织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针对“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自己课堂调控不积极、课堂组织不得力”,我加强课堂调控意识。 (1)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处进行启发、讲授或示范,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板书角边角公理规范书写格式、板书例2的证明过程,因为对学生全新的内容,要给学生以启迪和示范的作用。 (2)适时对学生提出要求,避免组织不得力造成的时间浪费。如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书写角边角公理的规范应用格式,一起书写例2的证明过程等,实现教与学的同步进行,使课堂变得紧凑,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的资料

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把时间教给学生既能锻炼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又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7.5分钟的课堂反馈时间,为学生显示个人能力提供时间保障。反馈结果如下: 测验1.填空题: 已知:如图,AB//DC,AC//DE,C是BE的中点.求证:△ABC≌△DCE. 证明: ∵AB//DC(已知) ∴∠B= (1人错)(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DE(已知) ∴ (3人错) = (4人错)(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是BE的中点.(已知) ∴ (2人错)= (3人错)(线段中点的定义) 在△ABC和△DCE中 (4人错) (8人错) (14人错) ∴△ABC≌△ (1人错)( (3人错)) 统计结果:10个空10分:100分10人,占37%;90分8人,占29.6%;80分4人,占14.8%;70分2人,占7.4%;30分3人,占11.1%。优秀率66.7%,良好率81.5%,及格率88.9%,不及格11.1%。这个结果比较符合本班学生85%的具有要学会知识的良好愿望,三分之一能较好地进行学习的实际状况。 教学效果

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测验2(选做). 已知:如图,∠1=∠2,∠3=∠4,求证:△ABC≌△ABD 证明:在△AOC和△BOD中,………(1分) ……………(2分) ……………(3分) ……………(4分) ∴△AOC≌△BOD.(ASA)………(5分) 本题采取五分制计分,统计结果:12人5分,占44.4%; 4人3分,占11.1%;3人2分,占7.4%;8人0分,占29.6%。近60%的学生,由于数学理解和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差,要他们规范地写出运用角边角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的确有较大困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教学效果

二次试讲时教师的一个改变,为学生赢得了5分10秒时间进行第二道练习;大赛时的多个改变为学生赢得了8分30秒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堂测验。 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决定 产生过程 第二次课后讨论

反思:课堂时间不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研究的结论 课堂时间的调控,一直以来是我头疼和困惑的问题,这节课堂中得到了解决,并且在本次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我非常高兴;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我最大的收获!“课堂时间调控”,从表象看是时间问题,实在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为已经过去的“不甚清晰”的23年的教学愧疚痛心(一个教师能有几个23年?)。为什么会这样?——当教师也需要上岗培训(自我摸索的代价太大了)!。

经过认真准备,课题总结会取得了总结提升,展示交流,对外宣传的效果,得到了各方高度肯定。

专家鉴定意见 课题研究很好地处理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课题立足于教育内,学校里,课堂中,研究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课题研究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从事教学与研究的矛盾问题。在课题的带动下,教师们从被动带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展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提升。 课题研究构建的“两分析-三备-四步-两循环”教学模式,将教学研究中本有的东西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属于“实用新型”研究。 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反思和完善已有研究成果,发挥它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耿申主任

第一,研究问题把握非常准,研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将研究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和实践,解决了一个薄弱校主要的发展问题。 “两分析-三备-四步-两循环”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石景山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课题研究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在于: 第一,研究问题把握非常准,研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将研究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和实践,解决了一个薄弱校主要的发展问题。 第二,课题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努力是课题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三,课题研究中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便的教育教学平台。它将解决问题的理念与操作层面的行动紧紧的拧在一起,让每个教师在这个平台上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鸿源教授

这是一项真实而有成效的研究。 第一,研究问题是真实的。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最强阵地,每一所学校都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改进,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课堂教学问题。 第二,研究过程是真实的。在胡老师的带领下,石景山中学的领导与教师们都非常认真地开展教学研究,研究过程的艰辛,付出的努力与成功的喜悦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成效是真实的。走进课堂,看到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研究意识得到提升;学校整体学业成绩得到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明显得到改善。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叶向红主任

故事3反思: 课题总结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总结提升? 在这个阶段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支持?

故事3分析: 我们的体会: 1.课题总结要明确目的,围绕课题预计目标达成来进行。 2.要引导教师通过课题总结揭示教学规律。 3.课题总结依赖于平时的资料,平时应注意科研档案管理。 4.要教会教师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格式规范。

故事4:教科研管理引领:科研室主任应该做什么? 故事叙述(黄晓青主任讲述): 2006年底,学校教科研室在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北师大教育学院专家胡定荣的帮助下,通过调查诊断,发现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效率不高,师生教学效能较低,经过学习国内外学校改进与教学改进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构建了以“两分析—三备—四步—两循环”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能的教学改进方案。如何落实这一教学改进方案?学校责成教科研室负责,组织教师成立课题组,运用课例研究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由于过去很少参与教科研活动,课题组教师对教科研过程不了解,觉得很神秘,很高深,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对通过教科研来促进教学改进信心不足,被学校强制教科研后,压力比较大。课题组外的教师对通过教科研来促进教学改进多持怀疑、观望的态度,进而也影响到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我本人以前也没怎么做过教科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教师引导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上来,通过教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动力、能力和信心,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通过四年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我们逐渐体会到教科研管理在引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用教科研管理 引领教师走“科研兴教”的道路 石中教科研室 黄晓青

一、加强课题目标管理,激发教师教科研动力 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

总课题 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教学效能的模式研究 组织学习总方案 诊断问题,确定目标 制定子课题方案 子 课 题 学科 子课题名称 负责人 语文 子 课 题 学科 子课题名称 负责人 语文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中,学法指导策略对提高初三学生记叙文解题能力效果的研究 袁令瑞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下,初中课堂情景作文的实践研究 徐 珊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提高初中阅读课教学效能的研究 张 华 数学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实验研究 王 旭 英语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下分层阅读对初三英语阅读复习效能的影响 肖 辉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效能的影响 王 谦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效能的影响 史春媛 物理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生物理基础知识效能的研究 祝丹卉 化学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效能的影响 毛秀丽 美术 “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研究 蔡春玲 体育 “目标—活动—反馈”模式提高初中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裘 喆 信息技术 基于教育技术的校本教研支持系统研究 王文精 Content Layouts

一、加强课题目标管理,激发教师教科研动力 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目标) (教师教学改进提高)

二、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加强教科研过程的指导,提供教科研知识 理论 培训 专题 研讨 外出 观摩 引导 学习

(二)加强教科研过程的计划,形成教科研序列

“落实目标,优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落实课题方案,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增强课堂实效” “目标—活动—反馈”课题研究课安排 时 间 研究重点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落实当堂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以学案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聚焦活动,落实课题,提高效能”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落实目标,优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落实课题方案,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增强课堂实效”

课题微格课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 “目标—活动—反馈”课题假期研讨会安排 时 间 主要研讨内容 2007年1月26、29、31日,2月1、2日(寒假) 课题微格课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 2007年8月15—17日(暑假) 新初一上微格课--新初二学科组同头备课,备出开学两周的教学目标—备课组汇报 2008年1月25日(寒假) 观看课题录像课--课题组评课--研讨交流研究进展 2008年7月21—23日(暑假) 课题工作中期总结--观看并研讨语文课例--学科为单位讨论新学期实验方案--学科汇报实验方案--集体备课,按实验方案准备新学期开学两周的教案。 2009年1月15日下午、16日上午(寒假) 学期工作总结--子课题开题论证汇报--数学组学案经验交流--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布置假期任务 2009年7月8日下午、9日上午(暑假) 学期工作总结--子课题第一阶段工作汇报--课题模式专题研讨:目标出示、学法指导、自主活动、当堂反馈 2010年1月26、27日(寒假) 学期工作总结--子课题中期进展汇报--学案专题研讨--宣读教科研管理条例--布置假期和新学期工作 2010年7月9日(暑假) 学期工作总结--子课题结题报告交流--专题研讨--布置假期及新学期工作

(三)加强教科研过程的组织,形成教科研合力 1 完善课题领导机制 教科研室 校长 课题领导小组 副校长 教学主任 科研主任 专家 语文 数学 理化 英语 体美 例会制度

(三)加强教科研过程的组织,形成教科研合力 1 完善课题领导机制 成立课例研究小组 2 3 落实每周一次的专家指导 4 加强课堂教学监控

(四)加强教科研过程的沟通,消解教科研阻力 上级领导 主管部门 校领导 相关处室 教科研室 专家 兄弟校 教师 教研组

(五)制定教科研过程的制度,使教科研走上日常化 1 2 3 4 《石景山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条例》 《石景山中学教育科研发展规划》 《石景山中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评选条例》 《石景山中学优秀课题实验教师评选标准》

三、加强课题结果管理,增强教师教科研信心 (一)做好课例反思,帮助教师通过课例行动研究总结教学规律。 第1轮 第2轮 第3轮 第4轮 第5轮 落实教学目标 提课堂效能 落实当堂反馈 提课堂效能 以学案为载体 提课堂效能 落实自主活动 提课堂效能 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提课堂效能

(二)做好课题阶段性总结,鼓励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定标准 多鼓励 勤协助 多交流 找时机 多推广

类别 区级 市级 国家级 文 获奖 8篇 21篇 2篇 发表 4篇 10篇 教学设计 (获奖) 20篇 7篇 1篇 课堂教学 20节 1节 课题研究成果统计表 类别 区级 市级 国家级 论 文 获奖 8篇 21篇 2篇 发表 4篇 10篇 教学设计 (获奖) 20篇 7篇 1篇 课堂教学 20节 1节

黄晓青主任通过成功的学校科研组织管理工作,主持的课题成果《“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对初中课堂教学效能提高的效果》在2010年7月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称为区里优秀的教科室主任,并被提升为学校副书记(主持工作)。

故事4反思: 教科室主任在科研管理中会遇到哪些困惑? 成功的学校科研管理靠什么?

故事4分析 我们的体会: 1.成功的学校科研管理要加强科学研究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管理; 2.教科室主任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要处理好科研工作的“虚” “实”关系; 4.要处理好个人的“得”与“失”

课题相关成果 胡定荣、徐昌、李先平、黄晓青.影响基础薄弱校学生成绩的主因素调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胡定荣、黄晓青、徐昌.“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胡定荣.“两分析-三备-四步-两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教材教法,2011(5) 王旭.数学公式既要讲法,又要讲理.中国教师,2010(6) 袁令瑞.在初中建设工程中成长.中国教师,2008(22) 黄晓青.脚踏实地做科研,同舟共济谋发展.北京教育,2009(4)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