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家的生命智慧(9) 林榮澤 博士 2009.12.0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Advertisements

先秦顯學之一 道家學派 前言 道家的主張,與同時代的其 他思想家,大異其趣。 道家 主張無為、自然,與儒家、 法家、墨家各派的入世思想 不同.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老子 -- 道德經. 又名道德經 現在流行版本,都分成八十一章。 上篇三十七章,人稱道經; 下篇四十四章,人稱德經, 共五千二百餘字。 老子二卷注本繁多,以河上公注為最古, 以魏王弼注最為通行,今人余培林的老子讀本, 陳鼓應的老子註譯及評介都可參看。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一課 老 子 選 李 耳.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中科院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 第一章 基本情况介绍.
從老子省思 現代人的養生觀.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老子的自然無為之道.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老子》五章.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老子:道法自然 莊子:渾沌之死 王晴慧老師授課
太上道祖道德經 (21~37章) 公 益‧分 享 圖 : 文 : PPS : giftop 音樂 :
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官,思想主张是“无为”,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对后世影响巨大。
第五冊 第十課 老子選─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老 子.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第十課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老 子.
導師:鄺禹韜先生 (天儒文化中心主任) 網上自修資源:
老子(节选)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老子生平与《道德经》基本思想内容 2.把握《老子》(选读章节)的内容和思想精髓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太上道祖道德經 (61~81章) 公 益‧分 享 圖 : 文 : PPS : giftop 音樂 :
老子選 (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二)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 (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纪玲妹 导读.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G.X.Peng 彭 光 雄 P.O.Box 918-4, Beijing ,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Topic 陳文魁 教授 Great Talk with colleagues 陳文魁 教授 義守大學財金系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Diagnosis Breast ( tumor at 9 o'clock ),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Nuclear grade 3/3 第一題 第六碼 分化程度 key word 部 位 形 態 carcinoma Ans : C50.8 Ans.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十四單元 弧長與旋轉體的表面積.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歡 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Shǔ huā shēnɡ 数 花 生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Why accurate quark masses Original expression New expression Summary
分享者: 鄭雅文老師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蘭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蔡奇偉 副教授 專業英文導讀 課程說明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蔡奇偉 副教授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心靈饗宴 林家儀.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年度第1學期 生物學與性別平等關係 講義下載網址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7971.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New Renaissance 新文藝復興運動
S.1D(5,29,35,36).ppt 神創造的世界 S.1D 游浩軍 王惠成 陳惠雁 丁衍光.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7的乘法口诀 新乡市凤泉区宝山路小学 孙继霞.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9) 林榮澤 博士 2009.12.08

道家的生命智慧

道家與道教 英文Taoism常兼含道家與道教的內涵。 道家是指哲學的道(Philosophical Taoism),道教是指宗教的道(Religions Taoism)。 道教神化老子,稱老子為太上老君或玄元皇帝而加以崇拜。 道教是將中國民間的咒術信仰、老莊思想、神仙思想以及其他種種雜多的宗教性和擬似宗教性的諸要素綜合在一起的宗教。

如何看待道教

魯迅: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從此考慮,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當代新道家 1991年率先由董光壁先生提出來。 在所著《當代新道家》一書中,將諸如李約瑟、湯川秀樹和卡普拉等當代知名科學家稱為“新道家”。 據董氏所論,當代新道家應為科學人文主義的一支,其成立乃因近代科技高度發展,所造成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對抗所致。

書中的一假設性問題引人深思: 歐州的文藝復興,正是從回憶中世紀遺忘的古希腊傳統開始,開創出近代科學文明。在當代科學技術的社會危機之中,當代新道家的出現是否預示著一場新的文化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興起?

老子的人生智慧

貴柔守弱 老子有「柔弱勝剛強」的主張,他從生命現象獲得領悟,說嬰兒「骨弱筋柔而握固。」(第五十五章),又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第七十六章)老子觀察社會現象發現:「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第七十三章)

老子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十六章) 老子認為柔弱不僅是富有生命力的,而且是強而有力的。柔弱是一種能夠戰勝一切的東西。他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第七十八章)

柔弱作為人生原則其實有幾項特點: 一是柔軟心 二是溫和性 三是靈活性 四是水之德

謙下不先 老子認為水之謙下代表了崇高的德行,希望人們學習它。又將「不敢為天下先」奉為處世的“三寶”之一。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在人生的態度上,老子是主張謙下不先的。

謙下不先表面上看是退,實際上卻是以退為進。老子曾以江海為喻,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第六十六章)

老子並不僅僅將謙虛作為一種美德,他也把謙虛作為一種處世的有效原則。化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第二十二章)又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第二十四章)

不爭之爭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第三章)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第八章)但老子講的不爭並不是字面上的與世無爭,而是通過不爭來取得比爭更好的結果。他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二十二章)

老子認為“不爭”是獲勝的有效途徑,他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第七十三章)又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第六十八章)

欲取姑與 老子:「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第三十六章) 老子的本意是讓人通過認識事物物極必反的道理,不去追求強壯、興盛和獲得,以免悔咎。

無私成私 老子在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關係的問題上,和儒、墨、楊朱的觀點皆不同,他贊同無私利他,但又不忘利己。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守靜制動 老子雖然講萬物的運動、變化和事物的相互轉化,但他認為這一切是派生的,暫時的,最終都要返回到靜的狀態。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第十六章)又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第二十六章)

在動靜之間,一般人往往以為動是積極的,靜是消極的,老子卻宣稱靜有積極的作用和成效,而非消極。在自然界,他指出:「牝常以靜勝牡。」(第六十一章) 在生活中,老子發現:「躁勝寒,靜勝熱。」(第四十五章) 在政治上,老子提出:「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第五十七章)

無為而為 老子:「為者敗之。」(第六十四章),社會上的許多問題,就是由當政者有有為所造成的。「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第五十七章)「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第七十五章)於是老子提出無為的主張。

所謂無為並不是不為、一無所為,而是無意而為、無所為而為,順其自然而為。 無為本身是一種為,他強調「無為而無不為。」(第四十八章),認為通過“無為”,可以達到無不為的效果。

老子道德經,是除了聖經外被各先進國家印刷過最多的經書,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從研究老子的學問而得到好成就;更何況我們這些同文同種的後代子孫,切莫辜負如此重要機會,跟隨老子的智慧,直觀自然界的法則,證得無上菩提。

上士聞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論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相對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知,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無為而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打獵,音: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寵辱若驚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古之善為道者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時候精於修道的人,智慧通達、無所不能,深奧得難以辨識出他們; 正因為無法辨識出他們,所以只能勉強形容: 行事態度保守,有如冬天在結冰的河面上渡河。 與人相處謹慎,有如在開放的社區裡怕人窺伺。 對待自己嚴謹,有如到長輩家中作客一般拘束。 做事井然有序、有如冰塊的自然逐步溶解一般。 性情敦厚,看起來很樸實。 心胸寬闊,有如山谷一般。 渾渾噩噩,像混濁的水一般,捉模不定。 誰能像他們一樣,能把混亂的情況有條有理的逐漸解決? 誰能像他們一樣,能在大家苟安的時候,還能掌握時機繼續行動,讓大 家不斷的能夠創造生機和進步? 能夠保全「道」的人,就能夠不營私利、不自滿驕傲。 因為不私利、不自滿,所以能夠隱藏光芒、不炫耀成就。

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欲歙固張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反者道之動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為道日損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