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三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1. 哲学首先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3.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专题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生活与哲学 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总览 第四课 第一 框 第二单元 知识细解一 知识细解二 对点训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科部原理教研室.
复习回顾 (1)三个关系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从哲学本义上 从哲学作用上 (2)一个概念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联系
欢 迎 学 们 学 同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主讲教师: 武天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生活与哲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 复习.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三章 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关于本门课程.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二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主讲人:黄石根 高三(17)班.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第一节 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导 言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1.
《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孙熙国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编 北京大学 教授、博导 (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 1.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加以说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意义加以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06/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 4 必修 生活与哲学 教材介绍 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梁侠.
中安专升本教育 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第二章 物质与世界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理解社会的物质性,搞清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及人工智能的实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意义。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意识的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生活与哲学.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一年级 张岩.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 教学内容:世界本质的追寻 ——世界本质的物质性.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位似.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三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高效复习导航 核心考点突破 32. 百舸争流的思想 规避两个易失分点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抓住一个高考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32. 百舸争流的思想 核心考点突破 哲学的基本问题 突破两个高考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考典例 【典例1】【典例2】【典例3】 【典例4】【典例5】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规避两个易失分点 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第3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考 点 展 示 知识概览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 高效复习导航 第3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 点 展 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 何者为本源 知识概览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划分 依据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命题揭密 ★近三年有2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为选择题。高考命题通常列出不同哲学派别的代表性观点让考生辨别其所属的派别。 复习要求   复习本考点,要求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体会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核心考点突破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呢? 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易错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 是什么 观点错误 二者区别: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二者也存在联系: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1】 答案 解析 (2011·广东32)“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题目中有关键词句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其意思是说: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这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一致的。题目中的“道”不能理解成为老子的“道”,不能理解成唯心主义。 引文型选择题 快速解答 解题方法 第一步,细细品读引文,准确、全面获取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分析。按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分析。 第三步,仔细推敲题肢与引文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答案。 方法1 透视主旨法。引文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综合提炼引文的中心意思,认真分析各个题肢,选出相符合的题肢。 方法2 臆断排除法。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即可。

考点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命题揭密 ★★近三年有4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为选择题。命题时经常引用中外古代典籍中的观点,让考生辨别其所属的派别、表述其所属派别的基本观点或对其合理性与缺陷进行分析,对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要求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哲学的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讲解点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比 1.根本分歧: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比 1.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 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为第一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的 基本派别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 历史唯物主义

核心考点突破 2. 根本观点: 小试牛刀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 判断: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哪些?在观点后面打“√”号。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 ⑤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 根本对立 √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于意识。 √

【易错点2】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突破 (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易错点2】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基本概念 弄清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逐一剖析 错误所在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2】 答案 解析 (2010·山东文综)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本题以歌词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哲学派别划分的理解和掌握。英语儿歌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的原因归结为上帝创造,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宗教精神的体现;而科普作家将这一原因归结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客观存在的物理运动,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①③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1)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 (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当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二是电子的发现。第二个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自主阅读思考: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其各有什么优点或局限性?

比一比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核心考点突破 比一比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3】 答案 解析 (2011·上海单科,19)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 “元气”属于物质范畴,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

讲解点3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明)王守仁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3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明)王守仁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3.“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贝克莱 4.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1.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希腊)柏拉图 2.“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德)黑格尔 3.“理在事先”。(宋)朱熹 4.这种精神,不是指人的主观精神,而是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自主阅读思考: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比一比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突破 比一比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核心考点突破 答案 解析 训练 本题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的正确判定。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是不可知论的表现;只有C能满足题干要求。 【典例4】 (2010·江苏单科,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请完成《创新设计》P183对应训练2,3题。

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分歧 拓 展 唯物主义 其一 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唯心主义 辩证法 世界是怎么样(世界的状态)的 核心考点突破 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拓 展 分歧 唯物主义 其一 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唯心主义 辩证法 世界是怎么样(世界的状态)的 全面、联系、发展 其二 (从属) 形而上学 片面、孤立、静止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核心考点突破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世界本原是精神,否认运动,否认发展,否认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否认运动、否认发展,否认联系 辩证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命题揭密 ★★近三年有3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为选择题。高考命题通常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的原因或者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评论为背景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是考查重点,注意掌握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 复习要求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感受其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感受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产生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统一于 实 践 为基础 基本特征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化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核心考点突破 一起来回忆吧! 阶级基础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产生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 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统一于 实 践 为基础 基本特征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疑难 解读 ——实践性 实践性 科学性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从作用上说) 核心考点突破 疑难 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从作用上说) 实践性 其科学性就在于其全部理论 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其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三大领域中实践都起决定作用) 科学性 革命性 其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于实践,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实践性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5】 答案 解析 训练 (2012·江苏单科,26,2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请完成《创新设计》P184对应训练1、2题。

课堂小结 一个内涵 一个分歧 两个划分标准 两种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共同回忆一下吧?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百舸争流的思想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两个划分标准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两种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种唯心主义基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