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 ——(B7/CD28家族成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DC-CIK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 北京五康新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肿瘤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手术、放疗 和化疗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 DC-CIK 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 治疗的首选方案。 DC-CIK 细胞治疗,是在体外培养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C.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Autoimmune disease )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Autoimmune disease )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 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所出现的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固有免疫细胞及固有免疫 一、固有免疫系统及组成 ( 重点介绍固有免疫细胞 ) 二、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三、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罗凤玲 克隆排除学说 ( clonal deletion ) – 胚胎期的免疫细胞存在着无数具有 不同反应特异性的细胞克隆 – 某一克隆在胚胎期与相应抗原接触 后,即被破坏清除或被抑制成为克 隆禁忌 – 该个体出生后再接触同一抗原产生, 即表现为对此抗原的无反应性.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 正常菌群 ( normal flora ) 1 概念: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 体无害的细菌 2 分布:皮肤、外耳道、眼结膜、鼻咽 腔、口腔、肠道、尿道、阴道 等.
目的要求 1 、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2 、熟悉: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 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的免 疫学检验; 3 、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八章 临 床 免 疫 学. 一、教学目的 熟悉: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 II 型、 III 型、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应用: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 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固有免疫 本科免疫学 powerpoint 讲稿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本 章 小 结本 章 小 结.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兽医应用免疫学 ——兽医专业重要基础课 黄青云 唐满华 谢安新 编制
痿 病. 痿 病 [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 又称痿躄。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抗原.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自身免疫性肝炎实验模型中的T细胞、NKT细胞、NK细胞

小寶寶家庭保健護理小常識 講師:郭洽利老師
第十章《票据法》.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Th17细胞与银屑病关系的 研究进展 扬州大学医学院 殷筱舒 冯永山.
第十四章病毒学总论.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案例分析题 主讲蔡影.
1.6 中国人口迁移.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免疫功能检测的指标解读.
Chap1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第五章 病因病机.

流式细胞术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免疫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 Back.
T 细胞之路 作者:谢志宙 王晓飞 焦丁兴 刘盼 蔡束垚 世上本没有路,过的细胞多了也就成了路。 ——团队语录.
课题:认识艾滋病 班级:高一(1)班 组长:张慧丽 组员:杨伟刚 翟俊 陈文茜 周毅淳 陈旭东 指导老师:方芳.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理论: -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细胞在出现后形成肿瘤前被清除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简称B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它们是长寿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第十七章 免疫耐受.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及其编码分子.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淋巴细胞.
第十四章 Chapter 14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Innate Immunity)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免疫细胞.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二节 T细胞的活化 是一个包括接受信号刺激、转导信 号、细胞内酶活化,基因转录表达及细 胞扩增等在内的复杂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 与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细胞粘附分子.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an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Immunotolerance and Immunoregulation)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MHC分子.
Immune Regulation Xiao Jian.
第十九章 免疫学概论 授课教师:房志家.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免疫学概述.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学 (Immunology) 郭敏 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共刺激分子 ——(B7/CD28家族成员)

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分子—提供第二信号使T细胞活化 B淋巴细胞激活抗原(B7,B7/CD28) 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s,IFA-1/ICAM-1、ICAM-2)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3,CD2/LFA-3)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VCAM-1) 热稳定抗原(HSA) CD137(4-1BB,4-1BB/4-1BBL) 注: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系统的参与,除MHC/抗原肽-TCR提供第一信号,还必需共刺激分子提供第二信号才能使T细胞活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B7/CD28。

共刺激分子——B7/CD28家族成员 CD28(活化受体) ICOS (活化受体) CTLA-4 (抑制性受体) B7-1和B7-2 (CD-28家族配体分子) PD-1 (抑制性受体) 注:在信号转导机制方面, CD28 和CTLA-4研究较多。

CD28表达于95%的CD4+T细胞和50%的CD8+T细胞表面,为组成性表达。存在于人、猿、小鼠、大鼠及禽类淋巴细胞表面。 1、分子结构 CD28分子是一种由链间二硫键相连的、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202个氨基酸残基。 分子质量:44000 胞外区:具有单个V样区(配体结合必需) 跨膜区 胞浆区:含供SH2和SH3结合区域(信号转导必需) 成熟CD28 CD28表达于95%的CD4+T细胞和50%的CD8+T细胞表面,为组成性表达。存在于人、猿、小鼠、大鼠及禽类淋巴细胞表面。

2、CD28的生物学作用 CD28与B7结合后产生共刺激效应: 促进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诱导T细胞表面IL-2受体上调,增加IL-2mRNA转录,促进细胞因子分泌。 CD28能调节并维持适量的、有功能的T细胞存活,保证特异的免疫应答。 CD28能调节Fas/ FasL介导的激活T细胞凋亡途径。 CD28通过参与负调控因子CTLA-4的表达和功能来调控T细胞的激活。

3、CD28与肿瘤免疫 根据CD28是否表达,将CD8+T细胞分为: 研究发现: 细胞毒T细胞( CD8+ CD28+ T ,CTL):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通过排粒作用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溶解靶细胞,同时可释放一些细胞因子诱导靶细胞的凋亡。 抑制性T细胞( CD8+ CD28- T ,TS) 研究发现: 胃癌患者T细胞低表达CD28分子,胃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会影响B7/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清除肿瘤。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CD28异常表达可干扰免疫稳态并增加其危险性。 覃汉军研究发现,抗CD28同时诱导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 抗CD28单抗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

4、问题与展望 问题:CD28分子与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扔需进一步研究。 展望:该分子研究为免疫调节和免疫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开展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ICOS缺少一个保守基序MYPPPY,所以不能与B7-1/2结合 1、分子结构 ICOS为同源二聚体结构,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属于I型跨膜糖蛋白,单体由199个氨基酸组成,半胱氨酸残基形成ICOS同源二聚体链间的二硫键。 分子质量:55~60kDa 胞外Ig-V样结构域 跨膜区(23个氨基酸组成) 胞浆尾(35个氨基酸组成) ) ICOS单体 ICOS缺少一个保守基序MYPPPY,所以不能与B7-1/2结合

2、ICOS的生物学作用 (1)ICOS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 (2)ICOS能增强T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功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ICOS仅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是活化后促进T细胞分化并发挥效应的主要共刺激分子,主要在再次免疫应答及免疫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忆T细胞表达ICOS,激活后ICOS的表达进一步上调,ICOS-L能提供记忆T细胞活化和生存的刺激信号。 ICOS能保护记忆T细胞免于凋亡,能有效的促进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2)ICOS能增强T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功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3)ICOS提供的协同刺激信号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4)ICOS对免疫系统的负调作用:研究表面,在一定的微环境下, ICOS可以下调T细胞的应答。

3、ICOS与肿瘤免疫 (2)抑制抗肿瘤免疫 Treg是体内免疫抑制性细胞,根据ICOS分子的表达,可将Treg分为 以下两组细胞: (1)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在缺乏CD4+T情况下, ICOS/ ICOS-L仍能加强CD8+T的抗肿瘤应答(通过 促进CD8+T 增生及IL-2\IFN-γ等细胞因 子的产生实现的)。 (2)抑制抗肿瘤免疫 Treg是体内免疫抑制性细胞,根据ICOS分子的表达,可将Treg分为 以下两组细胞: FOXP3+ICOS+ Treg细胞:通过IL-10、TGF-β抑制CD4+T 细胞增殖 FOXP3+ICOS- Treg细胞:仅通过TGF-β发挥功能 ICOS/ ICOS-L在免疫过程中有着双重作用 ,既可调节Th1、 Th2的免疫应答,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形成效应细胞,同时也增强CTL和NK的杀伤作用。但它还有免疫抑制作用,特别是在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ICOS 的Treg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作用。

(三) CTLA-4 1、分子结构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 )是B7/CD28家族成员,它与CD28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两者在氨基酸水平有31%的同源性,它短暂的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上。 完整CTLA-4 在T细胞表面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部分以单体形式存在。二聚体CTLA-4 与2分子B7高亲和力结合,结合力较CD28大150倍,较单体CTLA-4 高30~90倍。

2、 CTLA-4的生物学作用 B7与T细胞上的CD28结合产生阳性信号,增强免疫应答 B7与CTLA-4结合产生阴性信号,封闭了CD28以来的T细胞激活,下调免疫反应 CTLA-4可能的作用机制: (1)介导T细胞凋亡。 (2)抑制IL-2的分泌,抑制IL-2R基因的表达,控制细胞周期的发 展,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不向S期发展。 (3)在T细胞活化早期竞争性地抢先和B7结合,阻止CD28 与B7的 结合,从而阻止CD28传导共刺激信号启动T细胞活化级联反应。

3 、 CTLA-4与肿瘤免疫治疗 CTLA-4被认为是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因子。 CTLA-4mAb或CTLA-4的配体可以阻止CTLA-4与其天然配体结合,从而封闭CTLA-4对T细胞负性调节信号的传导,增强T细胞对各种抗原的反应性。 临床治疗中降低机体CTLA-4的表达量及含量能增强T细胞的反应性, CTLA-4 抗体及抗CTLA-4表达的核酶有可能成为临床抗肿瘤的有效治疗药。

(四)B7家族 1、B7家族的分子结构 B7-1和 B7-2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包含IgV样区和IgC2样区。两者均以单链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B7分子通过IgV样区与CD28 和CTLA-4结合。 B7-1(CD80)——CD28天然配体。由28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 为 55kDa的跨膜糖蛋白。 B7-2(CD86)—— CTLA-4天然配体。由329个氨基酸组成、分 子量 为70kDa的跨膜糖蛋白

2、B7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B7与细胞(主要是T细胞)的受体结合,作为第二信号发挥作用。 B7提供共刺激信号方式: (1)反式共刺激,肿瘤细胞表面多肽-MHC复合物与T细胞的TCR相互作用提供信号1,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的B7分子与T细胞的CD28相互作用提供信号2。 (2)顺式共刺激,肿瘤细胞表面多肽-MHC复合物与T细胞的TCR相互作用提供信号1,同时肿瘤细胞表面的B7分子与T细胞的CD28相互作用提供信号2(最有效方式;但除少数B细胞淋巴瘤外,肿瘤细胞不表达B7分子)。 (3)转移的顺式共刺激,肿瘤细胞释放的可溶性抗原被APC摄取,加工递呈给MHC形成多肽-MHC复合物,与TCR相互作用提供信号,APC表面的B7分子与CD28相互作用提供信号2。 缺乏共刺激信号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3、B7分子与肿瘤免疫治疗 共刺激分子B7家族对激活和抑制T细胞免疫非常关键。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不表达共刺激分子B7,或表达水平很低,不能使T细胞活化,从而使肿瘤细胞能逃逸机体免疫的监视 (1) 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共刺激因子B7-1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后,可促进肿瘤细胞表面B7 的表达,明显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使之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更有效的激活T淋巴细胞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2)B7分子与细胞因子的联合治疗:多基因联合导入或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方式增强肿瘤细胞(弱/无免疫肿瘤)的免疫原性 (3)B7-1免疫毒素:将抗B7-1单克隆抗体和毒素Saporin融合形成抗B7-1免疫毒素治疗霍杰金淋巴瘤,可去除体内R-S细胞。全身应用抗B7-1免疫毒素暂时破坏活活的APC,但不影响机体的原发性免疫房源和对微生物的防御 (4)可溶性重组B7-IgG:B7与IgG-2a可重组成B7-IgG2a融合蛋白,结合化疗可引起肿瘤缩小,最终可致治愈性的免疫反应 (5)B7联合抗血管生成药:两者合用可刺激肿瘤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以去除大肿瘤

4、问题与展望 (1)肿瘤微环境中APC不表达B7分子 (2)转B7基因的瘤细胞可能诱导IL-10的分泌,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1、程序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的分子结构与分布 (五)程序死亡受体-1 1、程序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的分子结构与分布 (1)程序死亡受体-1(PD-1),也称CD279,是一个属CD28/CTLA-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免疫抑制受体。其结构类似于CTLA-4。PD-1和CTLA-4提供的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下调免疫反应,在维持T细胞问题方面起关键性作用。PD-1有两个配体:PD-1L(又称B7-H1)、PD-2L(又称B7-DC)。 (2)PD-1广泛表达于衍生自造血组织的细胞,组成性表达于一些CD4-CE8+胸腺细胞、不成熟B细胞核一些外周T细胞,活化后表达于T细胞、NK/ 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髓样细胞表面,主要受TCR或BCR信号的诱导表达。 (3) PD-1L(又称B7-H1)广泛表达于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 PD-2L(又称B7-DC)仅表达于DC。 PD-1L与PD-1R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B细胞功能,从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

2、 PD-1/PD-1L的生物学作用 在众多的共刺激信号中PD-1与其PD-1L结合后通过PD-1胞质的2个酪氨酸残基、免疫受体酪氨酸交换模体与下游的信号分子作用而发挥对T细胞功能负性调控。 PD-1/PD-1L信号途径的负调控作用针对效应性T细胞,发生在效应性T细胞活化的起始和主要效应阶段。 目前研究表明,PD-1L在正常组织中调节器官特异性耐受,在肿瘤组织中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

3、PD-1L与肿瘤免疫逃逸 PD-1L的表达上调能增加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导致体内免 疫原性肿瘤的生长。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清楚, 可能因素如下: (1)促进T细胞的凋亡: PD-1/PD-1L途径能促进肿瘤细胞表达FasL,进而促进T细胞凋亡。 (2)阻滞细胞增殖周期: PD-1L与其受体PD-1结合,启动了G0/G1检查点,使大多数细胞被阻滞在细胞增殖周期时相,限制了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数。 (3)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PD-1/PD-1L途径在抑制T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影响很多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了机体免疫应答。

4、 PD-1/PD-1L与肿瘤治疗 干涉PD-1/PD-1L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1)应用抗PD-1L单抗或其他分子封闭PD-1L (2)制备含有PD-1疫苗 (3)促进肿瘤消退: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发现,与CTLA-4-/-T和野生型T相比,PD-1-/-T能更有效的促进肿瘤消退。针对PD-1及PD-1L的抗体均可增强T细胞应答,介导和维持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5、问题与展望 阻断PD-1/PD-1L途径已显示出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但目前的肿瘤免疫治疗都难以使肿瘤完全消退,总体效果尚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