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外匯與匯率 授課教師: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本章綱要 1. 外匯 2. 匯率 3. 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4. 有效匯率指數 5. 匯率的種類 專題:如何閱讀匯率表?
外匯 外匯的意義 外匯存底與國際準備
外匯的意義 外匯(foreign exchange) 是指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國發行的票據及有價證劵 。 國外票據:外國銀行發行的支票、銀行本票、銀行匯票及各種匯款命令。 國外有價證劵:外國發行的公債、公司債、國庫劵、銀行可轉換定期存單等金融工具。
外匯存底與國際準備 外匯存底: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幣、外幣存款、國外票據、國外有價證劵等金融資產。 國際準備:一國政府可以用來清償國際債務的金融資產,包括「外匯存底」、「貨幣性黃金」、「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準備部位 」、「特別提款權」。 SDR是國際貨幣基金會創造的計帳工具,用來清算各國官方的債權債務,目前1單位SDR含44%的美元、34%的歐元、11%的日圓與11%的英鎊。
匯率 匯率的報價方式 匯率的報價單位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匯率的報價方式 匯率是指兩種貨幣的交換比率。 匯率的報價方式有直接報價與間接報價兩種: 直接報價法:又稱為價格法,表達的是1單位的外國貨幣價格等於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例如1美元的價格是32元新台幣,表示方式為32NT/1U$。多數國及我國採此法。 間接報價法:又稱為數量法,表達的是1單位的本國貨幣可以購買多少數量的外國貨幣,例如1元新台幣可以購買1/32美元,表示方式為0.03125U$/NT。僅英鎊、歐元、澳幣等採之。
匯率的報價方式(續) 採用直接報價法時,匯率上升表示1單位外國貨幣可以換得更多本國貨幣,因此外國貨幣升值,本國貨幣貶值 。 採用間接報價法時,匯率上升表示1單位本國貨幣可以換得更多外國貨幣,因此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 。
匯率的報價方式(續)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除了透過兩種貨幣直接交換產生,也可以透過它們與第三種貨幣的匯率間接換算,稱為「交叉匯率」(cross exchange rate)。除了歐元、日圓、英鎊與瑞士法郎等主要貨幣之外,一般貨幣之間的匯率大多是透過其與美元的匯率間接換算。 9 9
匯率報價單位 對匯率報價,首先要區分「標價貨幣」和「基準貨幣」,按國際慣例,在匯率報價時,數量會變動的貨幣稱為「標價貨幣」,數量不變的貨幣稱為「基準貨幣」。 銀行之間的匯率報價是以「貨幣A/貨幣B = ?」表示,斜線前的貨幣為基準貨幣,斜線後的貨幣為標價貨幣。 10 10
匯率報價單位(續) 報價方報出的匯價中,兩個數字之間的斜線是用來區別買進價格和賣出價格,斜線左邊是報價方買進基準貨幣的價格,即「買價」,斜線右邊是報價方賣出基準貨幣的價格,即「賣價」。斜線右邊的兩位數是賣出價的最後兩位數字,其他數字則省略。 11 11
匯率報價單位(續) 匯率報價通常報到標價貨幣最小單位的百分之一,稱之為「點」(point),例如美元最小的貨幣單位為美分,即0.01 U$,其百分之一為0.0001 U$,稱為1點。 一般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日圓由於幣值低,最小貨幣單位為「圓」,沒有「角」或「分」,所以日圓最小貨幣單位的百分之一為0.01 ¥ ,亦即以日圓為標價貨幣時,1點為0.01¥。 匯率報價通常是報到小數點後第4位,但以日圓為標價貨幣時,則報到小數點後第2位,最後1位數稱為「點」。 12 12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q:實質匯率 E:名目匯率( ) 名目匯率:兩國貨幣的交換比率。 實質匯率:兩國商品的交換比率,以價格法表示如下: Pf:商品在外國的售價 Pd:商品在本國的售價 實質匯率上升代表外國商品變貴,本國貿易條件惡化、本國商品價格競爭力改善。反之,代表外國商品變便宜,本國貿易條件改善、本國商品價格競爭力惡化。
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當一國貨幣可以換到的外國貨幣數量增加,則處於升值狀態,反之,該國貨幣處於貶值狀態。 由於一國貨幣與其他各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朝不同方向變動,亦即一國貨幣可能對A國貨幣升值,同時又對B國貨幣貶值,因此,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國貨幣相對於某一國貨幣升值或貶值」。
有效匯率指數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 15
有效匯率指數(續) 個別匯率的變動只能顯示某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幣值變化,無法顯示某一種貨幣對多種貨幣的幣值變化。一國貨幣很可能對某些貨幣升值,但對其他貨幣貶值。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判斷整體而言一個國家的貨幣究竟是升值還是貶值? 經濟學家提出「有效匯率指數」的觀念來解答這個問題。 16
有效匯率指數(續) 「有效匯率指數」分為「名目有效匯率指數」與「實質有效匯率指數」。 前者是在衡量本國貨幣對一組外國貨幣的價位,後者是在衡量本國商品對一組外國商品的價位。一般匯率大多以價格法表示,但有效匯率指數是以數量法表示。 17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是在衡量本國貨幣對一組外國貨幣的價位,編製時是以過去某一時點為基期,選定與本國經貿關係比較密切的一組國家,將本國與各個國家之間的名目匯率指數化,並以貿易比重為權數加以加權平均。 18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衡量的是本國商品與一組外國商品的交換價格,實質有效匯率指數的編製方法與名目有效匯率指數類似,差別是使用的匯率為實質匯率。 19
匯率的種類 依銀行買賣立場分類 依交割日期分類 20
依銀行買賣立場分類 買進匯率 「買進匯率」(buying rate,bid rate)是指銀行買進外匯所用的匯率。 賣出匯率 「賣出匯率」(selling rate,ask rate)是指銀行賣出外匯所用的匯率。 21
依銀行買賣立場分類(續) 銀行報價時,是採用「雙向報價」,即同時報出買進匯率與賣出匯率,兩者的差額稱為買賣價差 。 價差是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及對銀行承擔匯率風險的補償。價差佔賣出匯率的比例稱為「價差比例」,亦即: 價差比例= 一般而言,外匯流動性越差、市場競爭程度越低、匯率波動性越高,價差比例就越大 。反之,價差比例越小。 22
依交割日期分類 依交割日期分類,匯率分為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即期匯率 「即期匯率」(spot exchange rate)是指必須在外匯買賣契約成立後兩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銀行所報的即期匯率,其交割日期因報價對象不同而不同。 遠期匯率 遠期匯率(forward exchange rate)是指在外匯買賣契約成立後一段時間才進行交割的匯率,這種契約稱為遠期外匯契約。銀行對顧客與對同業的遠期匯率報價方式不同。 23
依交割日期分類(續) 即期匯率 對顧客報價:銀行對顧客報出的即期匯率為當天交割。 電匯匯率 銀行以電匯方式買賣外匯或傳達附款通知所用的匯率。銀行對顧客報出的即期匯率通常是指電匯匯率。 信匯匯率(M/T rate) 銀行以信匯方式買賣外匯或傳達附款通知所用的匯率。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 現鈔匯率 銀行買賣外幣現鈔所用的匯率。銀行買進現鈔的匯率比電匯匯率與信匯匯率低,而賣出匯率則比電匯匯率高。 24
依交割日期分類(續) 即期匯率 對銀行報價 銀行同業間報出的即期匯率通常是在報價後的第二個營業日辦理交割。銀行同業間報出的即期匯率就是電匯匯率。銀行同業間的電匯匯率是外匯市場的基礎匯率,其他匯率都是以此為基礎訂定的。 銀行間外匯市場是批發性市場,交易金額大,買賣價差比較小。銀行與顧客間的外匯市場是零售市場,交易金額大小不一,買賣價差比較大。 25
依交割日期分類(續) 銀行間市場與顧客市場匯率的比較 26
依交割日期分類(續) 遠期匯率 對顧客報價:銀行對顧客報遠期匯率時通常是直接報出遠期匯率。 對銀行報價 :銀行對同業通常不是直接報出遠期匯率,而是報出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異點數。銀行是以即期匯率和兩種貨幣的利率差額來計算遠期匯率。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