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细菌生理学 (Physiology).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 营养类型。 自养菌( autotroph ) 异养菌( heterotroph ) 腐生菌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Advertisements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微生物培养药敏报告解读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2013 年 11 月 杨宏伟. 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的耐药 性,预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 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问题选 用药物提供依据 ---- 实施个体化治疗。 结果:可告诉医生什么抗生素不能用, 而不是推荐用什么抗生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时代的楷模 —超级细菌 郭志鹏 2010年11月.
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件 病原生物教研室制作.
抗菌药物概论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实验三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三周.
第九章 生物检测技术 采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鉴定被检测物质的质量和功效的方法。 生物体主要是各种微生物和某些动物。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综合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专题实验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指导教师:马林,蔡小玲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 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实验室检测方法解读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毒学诊断 真菌学诊断.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寻找细菌和真菌 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的时候,印入 眼帘的生物大多数是动物和植物, 偶尔还能见到蘑菇,可是还有许多的
肺结核.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实验二 细菌的生理学 第二周.
实验材料 1.肠道致病菌的鉴定: 玻片每人2张; 革兰染液; 沙门菌属多价O血清(1套/班); 双糖铁培养基(2支/组,18支/室);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实 验 五  肠杆菌科检验(一) 西安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繪本變作有聲書.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欢迎您.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 结果分析.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抗生素 其它药物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自学)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第十次实验 抗生素抗菌谱及微生物的耐药性的测定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述.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实验五 化脓性球菌 实验五 化脓性球菌 通过实验,认识化脓性球菌各自的形态、菌落特征,掌握葡萄球菌产生的凝固酶的测定方法。
第三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I. 抗生素及其药效学(chap13,14) II. 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chap15)
实验五 (一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抗微生物药物 敏感试验.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药物的跨膜转运.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实验内容: 1.微生物的培养(二) ---非常规细菌的培养: (1)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2)细菌-L型的培养 2.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3.皮肤、咽部细菌的培养

1.微生物的培养(二) *非常规细菌的培养: 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细菌-L型的培养

示教:厌氧袋、厌氧罐,焦性没食子酸法,庖肉培养基 (1)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生物学方法:如疱肉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肉渣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谷 胱甘肽,能吸收培养基中的氧气,降低其氧化还原电势 )。 物理学方法:如厌氧缸法(用抽气换气法抽出缸内的空气,充入氮气 或者二氧化碳,使缸内造成厌氧环境) 。 化学方法: 焦性没食子酸法:焦性没食子酸加碱性溶液能迅速而大量的吸收氧, 生成深棕色的焦性没食子橙,是有效的化学除氧方法 厌氧袋法:如冷触媒法:利用气体发生器产生氢及二氧化碳,产生的 氢在触媒作用下,与罐内的氧结合成水,将氧消耗掉,造成无 氧环境。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10%,也适宜厌氧菌生长。方法 为:先将触媒(金属钯或铂)及美蓝指示剂放入罐内,然后将已 接种的平板置于罐内,将气体发生袋的指定角剪开,加入lOml 水,立即放入罐内,封闭厌氧罐即可。 示教:厌氧袋、厌氧罐,焦性没食子酸法,庖肉培养基

(2)细菌L型的培养 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营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 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菌落多呈油煎蛋状。

示教:L-型菌落

2.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简称:药敏)是体外测定细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试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不属于病因诊断范畴,但在分离出病原菌和鉴定后,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及时治疗和控制耐药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菌种或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菌种或菌株,对不同的药物的敏感性亦不同。

药敏试验中所用的专用名词 (1)敏感(sensitive):指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用剂量的某种抗菌药物治愈。 (2)中度敏感(moderate sensitive):指通过提高某种抗菌药物的剂量或在该药物浓集的部位,细菌生长可被抑制,感染被治愈。 (3)中介度(intermediate):这一范围是“缓冲域”,是由操作上的误差造成的,不作为报告形式。如确需明确该药的敏感度,需重复试验或做稀释法敏感试验。 (4)耐药(resistance):指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不能用该抗菌药物治愈。 (5)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单位:μg/ml 或 U/ml 。 (6)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acidle concentration):抗菌药物杀灭细菌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单位:μg/ml 或 U/ml 。 在临床细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是琼脂扩散法,适用于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对厌氧菌或其他个别菌株的药敏试验,可以采用试管稀释法。

常用药敏试验纸片判断标准与相应的MIC近似值 抗菌药物 纸片含药量 抑菌圈直径(mm) 相应的MIC (μg/ml) 耐药 中介度 中度敏感 敏感 青霉素 10U ≤28 — ≥29 ≥0.2 ≤0.1 链霉素 10μg ≤11 12~14 ≥15 ≤6 氯霉素 30μg ≤12 13~17 ≥18 ≥25 ≤12.5 庆大霉素 13~14 ≥8 ≤4 红霉素 15μg ≤13 14~17 ≤2 四环素 ≤14 15~18 ≥19 ≥16 磺胺药 1.25/23.75μg ≤10 11~15 ≥8/152 ≤2/38 注:MIC为一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琼脂扩散法 ①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密集划线法)。 ②用蜡笔在平皿底面将其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抗生素的名称。 ③用灭菌后的镊子夹取各种抗生素滤纸片,平放至培养基表面的相应位置。 ④置37℃培养24h,测量滤纸片周围的抑菌圈的直径。

青 抑菌圈

3.空气、皮肤、咽部细菌的培养 自然界分布着大量细菌,寄生于人体的正常菌群繁多,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通过本实验认识细菌在皮肤和咽部的分布,并对咽部细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皮肤细菌的检查: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分成两半,标明A和B两个区。  ②先将手指在A区按一下,然后再将手指用2%的碘酒和75%乙醇消毒后涂抹B区。  ③将琼脂平板置37℃培养24h,观察结果

咽部细菌的检查:  ①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咽部分泌物,涂在血平板一端,用接种划线分离。  ②将血平板置37℃培养24h。观察溶血现象并挑取不同菌落作革兰染色,镜检。

实验材料:  1.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各1管/小组。  2.琼脂平板3个/小组,血平板2个/小组。  3.抗生素小瓶1套/小组。  4.无菌棉拭子2个/小组。

实验报告内容:  1.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本次实验)  2.皮肤、咽部细菌的培养及咽部细菌的鉴定(下次实验鉴定后写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