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循环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Advertisements

球囊暂时阻断技术术前评价脑 功能状态及外科治疗颈动脉相 关肿瘤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一科 张文超.
高中英语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研修部特级教师:周大明. 课程目录  一、理论创新与教材发展  二、现行教材的理论基础和编写体系  三、图式理论与 “ 话题教学 ”  四、课例分析与教学建议.
对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 临床认识 西安交大一院神内 武成斌. 概 述  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al — 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 是始于 1946 年 Kubik 与 Adams 对基底动脉闭塞临床 与病理研究报告中的称谓。  其时系泛指椎.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依达拉奉治疗烟雾病-1例 医院: 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参赛医生: 刘凤英 科室: 神经内科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及异常影像改变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从Wright收购看微创多元化与全球梦 林映卿 微创国际业务副总裁 2014年9月10日.
第八章 脑血管病 脑出血 新医三附院神经病学教研室 马世江.
血管检查对缺血性卒中 患者的临床意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第 19 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制作:于兰英.
逐漸消失的腦 失智症的種類預防與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 神經醫學部 王文甫 醫師.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
脑血管病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余昌胤.
符码,元语言,元语言冲突 1. 符码 2. 元语言与意义 3. “断无不可解之理” 4. 元语言的构成 5. 同层次元语言冲突
Chapter 2 休閒遊憩的基本概念.
烟 雾 病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2012年3月30日.
走进新课程 盐城市教科院.
烟雾病的康复护理 2012年11月22.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心 血 管 系 统 疾 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形态学部 鲁 华.
敏捷企業決勝關鍵:DevOps 開發維運 Ruddy Lee, 李智樺 課程代碼: Dev301.
汪某某,女性,60岁 主诉:突然头痛、神志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
每週一書 好書報報 抱抱好書 林蕙蘭.
新聞媒體的改造運動— 公民新聞 政大傳播學院 老人傳播研究群 孫曼蘋
Matthew 28:18-20 (ESV) 18 And Jesus came and said to them, “All authority in heaven and on earth has been given to me. 19 Go therefore and make disciples.
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薛华丹.
All about the USA - Unit 12 Georgia O’Keeffe -Art Legend.
古代基督教歷史與文化(3) 基督教的根源–在東方帝國陰影下形塑的猶太宗教傳統
头颈部 CE-MRA 正常表现与变异 陈娟.
脑动脉分段、分支与图解.
ASHRAE 189.1&90.1在LEED 認證體系之應用 台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系 蔡尤溪教授.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Special Circulation Qiang XIA (夏强), MD & PhD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手術室護理學 課程介紹與手術室基本概念 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 許翠華.
易位教學 (FLippED Classroom)
信仰的傳承 蘇文隆牧師.
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
愛因斯坦.
英語教師專業社群: 閱讀教學課程共備共學 講師:桃園縣青溪國中許綉敏.
烟雾病.
Chap 1 軟體品質管理與流程改善 簡介.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室 孙胜军.
OSCE-神經系統 神經外科 陳世翰醫師.
基于任务的设计:思路、评价与实施 卫朝霞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英語教師專業社群: 閱讀教學課程共備共學 講師:桃園縣青溪國中許綉敏.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
人脑与脑血管 解剖分析.
Chap 7 軟體品質管理與流程改善 簡介.
脑血管.
Chap 2 軟體品質管理的基本觀念.
時間: 101年 11月15日 地點: 新竹縣立石光國中 輔導員: 許智凱老師
经颅多普勒超声简介 Transcranial Doppler.
§4.4 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 电子的总角动量 例:l = 1 对于电子 和 即不是平行,也不是反平行,而是有一定的夹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概念: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 组织膜 脑脊膜(外→内) 脑的被膜 脊髓的被膜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硬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软脊膜

(一)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 上:附于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延续 下:包裹马尾和终丝,末端附于尾骨 两侧:与脊神经外膜相延续 位置

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间的狭窄腔隙

硬膜外隙内有: 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脊神经根和椎内静脉丛 。

2、脊蛛网膜 特点 为一层透明结缔组织薄膜。蛛网膜向内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蛛网膜因此而得名。 位置 紧贴硬脊膜内,包绕脊髓和马尾,上端与脑蛛网膜直接延续,下端达第2骶椎水平。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也有一个宽阔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脊髓和马尾周围有脑脊液保护。

终池 在马尾周围该腔(蛛网膜下隙)扩大称终池。临床上腰椎穿刺或腰麻时,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伤及脊髓就是将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可无损伤脊髓之虑。

3、软脊膜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表面 齿状韧带: 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固定脊髓。

(二)脑的被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1、硬脑膜 两层 硬脑膜由颅骨内膜和硬膜合成,分布于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即在两层之间。 与颅骨结合 与颅顶骨结合较松 与颅底骨紧密相贴 形成结构 硬脑膜窦、硬脑膜隔

(1)硬脑膜隔 硬脑膜内层向内褶叠形成几个隔幕,伸入脑间,对脑有承托和固定作用 ①大脑镰 呈矢状垂直位插入大脑纵裂内。 ②小脑幕 呈新月形,横向伸入大、小脑之间。 后缘--- 附于横窦沟 外缘--- 附于颞骨岩部上缘 前缘--- 游离 呈凹形围成小脑幕切迹,其间有中脑通过。 小脑幕切迹疝 当颅内压增高时,大脑海马旁回和钩可挤入小脑幕切迹下,压迫中脑的大脑脚及动眼神经,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2)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海绵窦 位置: 位于蝶鞍的两侧,由两层硬脑膜 及其之间互相交织的结缔组织小 梁构成。它容纳和导流颅内的静脉 血。 内容:(从上→下经窦外侧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V1) 上颌神经(V2) 窦内有: 颈内动脉 展神经

硬脑膜窦的血液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面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 眼上静脉 海绵窦 破裂孔 导血管 卵圆孔导血管 眼下静脉 内眦静脉 翼丛 面深静脉 面静脉 颈内静脉

2、脑蛛网膜 薄而半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软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

小脑延髓池 桥池 脚间池 上池 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粒

3、软脑膜 紧贴脑表面的一层薄膜,并随大脑沟回的起伏深入脑沟内。该膜分布有较多的血管。 脉络组织:在脑室附近,软脑膜、毛细血管和室管膜上皮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 : 部分血管反复分支成毛细血管丛与两层膜一起突入脑室内称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二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室系统 前角 中央部 后角 下角 1、侧脑室 室间孔 2、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3、第四脑室 后正中孔 左、右外侧孔

(二)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 室间孔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左、右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循环途径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左右侧脑室 第三脑室 后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循环途径

脑脊液循环障碍 室间孔阻塞→脑积水 蛛网膜粒渗透受阻→颅内增高

(一) 脊髓的血管 1、 脊髓的动脉 来源: ① 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 和脊髓后动脉 ②由颈升动脉、肋间后动脉、腰 动脉发出若干脊髓支。 2、脊髓的静脉 分布情况和动脉相同,回收的静脉血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再转入椎管外的静脉,返回心。

(二) 脑的血管 血管丰富 人脑功能复杂,新陈代谢旺盛,相应脑血管的分布非 常丰富。脑平均重量不到全身体重的3%,但是血流 量和脑的耗氧量却占全身血流量和全身耗氧量1/5。 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氧和葡萄糖在脑内的贮存几乎为零,脑血流阻断5秒 钟即可引起意识丧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脑细胞不可 逆的损害。

1、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 供应端脑前2/3与间脑的前部 来源 椎动脉 供应端脑后1/3、脑干、小脑和间 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的起始处发出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1)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经颈内动脉管入颅,进入海绵窦,依次分出 : 大脑前A 前交通A 大脑中A 脉络丛前A 后交通A 颈内动脉分支

(2)椎动脉 大脑后A 小脑上A 脑桥A 迷路A 小脑下前A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A 基底动脉

中央动脉 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出主要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

豆纹动脉

2)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5个部分):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 位置:脑底面,围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作用: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血液供应。

2、脑的静脉 特点: (1) 脑静脉不与脑动脉伴行 (2) 分浅、深两组,注入硬 脑膜静脉窦

1. 脑浅静脉------(收集皮质及皮质下髓质静脉血) 大脑上静脉 (前、中、后三组) →上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 (位于大脑外侧沟内) →海绵窦 大脑下静脉 →海绵窦、横窦

  2. 脑深静脉 (收集脑深部髓质的静脉血)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位于胼胝体后下方,约1㎝长)→直窦 基底静脉

脊髓的静脉 根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