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能力結構對教學的啟示: 從基礎聆聽能力的訓練到建立聽說交流的能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制作单位 : 宝安高级中学 高一政治备课组. 股民在专心地电脑自动撮合竞价看板 截止 2002 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508 家,深圳证券市 场股票总市值为 亿元人民币,比 1991 年底增长 80 倍和 160 倍。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Advertisements

總結性評量-借鏡與省思 林啟智 教學資源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 總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目的在檢視學生學習成果,期盼 在畢業前能補強不足之處  總結性評量須讓學生動手做,並嘗試解決實 際問題  學生學習成果驗證應著重直接評量,而非僅 依賴間接評量之問卷調查  總結性評量除檢視畢業生核心能力,也是提.
大六學習法Big six.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谈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拉伸和收缩包装技术 1. 简 介 2. 主要特点 3. 常见收缩包装设备 4. 常见拉伸包装设备.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適性揚才 多元進路 優質銜接
社會福利績效實地考核結果檢討 性侵害加害人處遇業務
2003慈濟探索教育培訓課程 時間 地點 彰化靜思堂 主辦 佛教慈濟基金會 承辦 中區探索團隊
雷 曼 的 滑 铁 卢 ——雷曼兄弟破产案例分析.
諮商技巧與實務研討 主講人:蔡佩潔臨床心理師 .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历史、概念及实践.
物流系统的特点.
主讲人:王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生学习思维与课堂教学设计 主讲人:王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按開憂鬱症的結 ---穴位玄機妙用 溫嬪容 醫師.
面試甄試準備要領 魯真 中興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情緒管理與調適 授課教師:藍家馨.
今日報告大綱(口頭) 一、前言─梁立國 二、姜夔生平─梁立國 三、姜夔的文學思想─梁立國 四、姜夔詞例賞析(上) ─張弘毅
《经营之道》 -企业运营电子对抗训练平台 高校财经管理实践实训课程 刘维东 2008年8月 黄林 Tel:
城区西北片区集中供热扩容工程 供热管理科 宋健敏.
信息技术环境中在职教师 信息技术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
问题一:这些帖子你感兴趣吗? 1. 打美国我捐一个月工资,打日本我捐一条命 2. 中国人团结起来,抵制家乐福 3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相關子法規 衛生福利部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105年1月 1.
自殺防治守門人 班級心理衛生宣導活動 長榮大學學務處  諮商中心.
第十六章 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经营之道》 企业运营电子对抗训练平台 高校财经管理实践训练平台 黄 林 2010年1月 黄 林 Tel:
教學設計與計畫 郭木山 博士.
第一組成員 蕭毓文(1號) :內壢高中 范美珍(4號) :平鎮高中 林宏茂(6號) :中壢高中 林桂鳳(18號) :竹北高中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 邓俊 外教社2009年全国外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
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永嘉二中 钱凯俊.
傷 仲 永 王安石 S 孫子潔.
垃圾食品與肥胖的關係 敏盛綜合醫院 陳美月 營養師.
身心障礙學生之升學與就業 人發 郭峻如 科技 吳心昀
多元評量理念與示例 103年04月26日 資料來源: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張美玉教授 新竹市光武國中 張蔚雯老師 雲林縣建國國中 周思穎老師.
認識食品標示 營養師 李曼瑄 定緁食品有限公司
求職.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研究
103年度雙和分區總務實務研討會 經費申撥 與 核銷流程說明 永續環境教育科-馮紹華 103年4月30日.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相關子法規 衛生福利部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105年1月 1.
職 場 競 爭 力 上班族的健康管理 中時教育網 李良猷 老師.
多元教學實務 高雄市獅甲國中彭薏芬 獅甲綜合活動領域團隊 100/07/31-100/08/01.
交通安全-前言 鑒於近年來本校學生於上、下課途中發生一些交通事故,為考量如何防制學生車禍事件發生,特綜整本校具代表性車禍事故案例製作成交通安全宣導網頁方式提供同學參考,期望同學具有「注重交通安全與自我防衛」的敬謹觀念與審慎態度,進而使同學在行車安全有所助益,也期藉此能讓家長放心子女求學期間通勤安全。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教育传播学》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主讲人:胡钦太教授.
自殺防治守門人 班級心理衛生宣導活動 長榮大學學務處  諮商中心.
素质能力培养方案 怎么用? 如何用好?.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仁爱 和谐 敬业 进取.
電 子 工 程 系 資料庫系統期末報告 門市人流管理系統 組員: 吳事佳 楊琮琪
從性格心理學看生涯發展 組員: 高嘉鴻 李冠廷 簡品卉 李雅芳 陳怡馨.
社福場所的實地學習體驗 (與傷殘人士共融)
「簡易水土保持申報書」 內容及送審流程之探討
心智繪圖教學 大葉大學 歐秀慧.
函数的应用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数学组 隋丽丽 王莉华.
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網路應用實驗室
第七章 研發計畫管理.
主講人:李瓊淑 總經理.
1.
教學大綱工作坊 黃淑苓.
探究教學 的意涵與實施 長億高中 林宣安.
科 系:休閒事業管理系. 指導老師:許興家老師. 組 員:游海欽.周書豪.林季蓁.
第八章 認知發展:訊息處理觀點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陳薏如.
4.2表格信息加工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聊城三中 信息技术组 下午2时58分.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 與駕駛行為的互動關係 屏東縣私立96駕訓班製作.
與家庭工作〜 家訪技巧 方瓊聆社工師      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畢業相聲 六年甲班上台一鞠躬.
醫學美學期末報告 醫學美學之我見---- 談單眼皮變雙眼皮
餐旅籌備與規劃 授課老師: 陳怡慈.
105年教育部熱血老師翻轉學生「教育愛」座談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聆聽能力結構對教學的啟示: 從基礎聆聽能力的訓練到建立聽說交流的能力 聆聽能力結構對教學的啟示: 從基礎聆聽能力的訓練到建立聽說交流的能力 劉潔玲(香港中文大學)

我是怎樣教聆聽的? 教案示例中的聆聽教學設計與傳統的聆聽教學模式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 你平日的聆聽教學與這示例是否相似?你喜歡示例中的教學模式嗎?

聆聽教學的取向 操練取向 屬於抽離式的聆聽訓練。 通過大量機械化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聆聽能力。 通常沒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訓練的重點在準確複述聆聽的內容。 傳統的聆聽教學多採取這種模式。

聆聽教學的取向 技能取向 清楚劃分聆聽的過程和所需的技能,並據此訂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配合不同層次和類別的聆聽技能作獨立訓練及考核。 大部分有關聆聽教學的論著都偏向這取向。

聆聽教學的取向 溝通取向 源自外語教學,反對傳統以單項技能操練的教學模式。 強調聽說的互動和交流性質。 主張以生活化的溝通活動同時進行聽說教學,重視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多於純技能操練。

聆聽的過程和聆聽能力結構 西方的模型 SIER Model (sensing,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reaction) Wolvin-Coakley Model (receiving, attention, assigning meaning, responding) HURIER Model (hear, understand, remember, interpret, evaluate, respond)

聆聽的過程和聆聽能力結構 國內的模型 楊成章:注意力、感知力、理解力、鑒賞力 祝新華:辨別語音、重組語言、理解語義、品評觀點 許長庵:注意力、辨音識義、語言記憶、語義理解、話語品評

聆聽的過程和聆聽能力結構 發展聽說交流能力 回應 評價 培養基礎聆聽能力 記憶 + 理解 接收/感知/注意

接收能力 影響信息接收的因素 聲音的特質。 聆聽者的語音辨識能力。 辨識字詞的讀音、語義。 辨識話語的語調、輕重、緩急、停頓等,從而分辨說話者明顯的語氣和感情。

接收能力 注意力 聆聽的注意力是指選擇聆聽的目標,並持續將注意力集中在與該目標相關的信息上。 影響注意力的因素:聆聽者的興趣、經驗、聆聽活動的性質和目標、聆聽內容的重要性。

接收能力 選擇性接收:影響聆聽者選擇性接收信息的因素包括- 聆聽的目的 聆聽者的背景、立場、態度 說話者的身分、立場、觀點 聆聽者和說話者的關係

接收能力 提升學生的接收能力 聆聽前的策略 注意力調較:設定聆聽目標,調較聆聽期間注意力的分配,例如圈出聆聽試題或小組討論題目的關鍵字詞。 了解聆聽內容的背景。 善用已有知識及預測策略。

接收能力 提升學生的接收能力 改善聆聽的態度 尊重別人,有禮貌,不隨意插話。 採取客觀、開放的態度。 耐心、專注地聆聽,配合適當的表情和身體語言。 克服緊張的心理。  配合小組討論作訓練

記憶能力 考核/訓練的重點 摘錄基本資料,例如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 摘錄說話中直到提及的關鍵字詞和句子。 判斷錄音有否直接提及的資料/內容。

記憶能力 摘錄筆記的方法 聽記能力建基於接收能力,並需配合理解能力一併訓練。 摘錄關鍵字。 圖畫、符號輔助。 組織筆記的方式:觀點與事實、論點與論據、人物與觀點、大綱式筆記、腦圖、結構圖。 聽記能力建基於接收能力,並需配合理解能力一併訓練。

理解能力 - 理解重點和主題 考核/訓練的重點 歸納主題 概括內容重點 解釋說話者某個用語或某句說話的意思 將內容排序 判斷選項中有關內容重點的正誤 理解話語不同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 比較/歸納內容/技巧的相同或相異之處 分析說話者運用的表達技巧 * 結合閱讀教學

理解能力 - 理解重點和主題 聆聽理解能力的訓練 * 參考閱讀策略的原理,將閱讀理解能力遷移到聆聽理解能力 歸納重點策略 * 參考閱讀策略的原理,將閱讀理解能力遷移到聆聽理解能力 歸納重點策略 刪除:將話語中囉嗦、重複、可有可無、無關的內容篩掉。 選取:找出話語中的關鍵詞和重點句。 歸類:將零碎的內容重新編排和組織。 綜合:聆聽整段說話,根據上文下理歸納話語的重點。

理解能力 - 理解重點和主題 提示策略:善用語言和非語言提示掌握話語的重點: 重音 停頓 重複 標示詞 勢態語

理解能力 - 理解重點和主題 結構策略:按話語的表達方式組織內容 敘事 寫人 單一事件:六要素 多件事情:按時序或性質組織 記事 + 抒情/說理 寫人 性格特徵  相關的表現 外貌、語言、行為、心理

理解能力 - 理解重點和主題 結構策略:按話語的表達方式組織內容 寫景:按時序、觀察點、觀察順序、觀察角度歸納景物的特點。 說明:按時間、空間、邏輯、正反、事物特性歸納事物的特點或所說的道理。 議論:按人物的立場、論點、論據組織人物的意見。  可與單元閱讀課的文體教學配合。

理解能力 - 理解重點和主題 結構策略:按話語所屬的類型和語體組織內容和抓住重點: 新聞廣播 演講 對話/討論 座談會、辯論 戲劇 ……

理解能力 - 理解深層意思 考核/訓練的重點 引伸/推斷說話者未有直接說出的意思。 引伸/推斷說話者未有直接交代的內容。 聯繫多項信息以推斷人物性格/人物關係/事物特點。 解釋說話者某個用語或某句說話的深層意思。 判斷話語表面與實際內容的不同。 推斷說話者採用某項技巧的原因/效果。

理解能力 - 理解深層意思 理解深層意思的方法 注意說話者的提示線索: 非語言提示:面部表情、眼神、坐姿、動作、距離。 語言提示:語氣、音量、音高、語速、停頓。 內容提示:刻意選用的字詞(如委婉語、反話)、例子、修辭技巧(如比喻、反問)等。

理解能力 - 理解深層意思 理解深層意思的方法 連繫語境:說話者的背景、身分、說話者之間的關係、說話的場合、說話的目的等。 連繫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  配合閱讀教學 + 日常生活示例

評價能力 考核/訓練的重點 評論說話者的內容 評價人物的行為 評價說話者的觀點或理據 評價說話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邏輯性/適切性 判斷/比較不同內容的重要性/適切性 判斷/比較哪位說話者的觀點較佳/較客觀/較值得認同 對事件作出個人的評價

評價能力 考核/訓練的重點 評論說話者的技巧:用語、表達技巧 創新:建基於對話語內容的理解提出新的例子/觀點/理據/建議/方法 應用 將聽到的資料運用在題目要求的特定情境以完成任務。 將聆聽內容所說的某些原則/特點應用在判斷/說明/解釋新的情境上。

評價能力 提升學生聽評能力的教學原則 評價題沒有標準答案 ≠ 學生可以任意回答! 聽評需要甚麼能力? 聆聽能力:評價能力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基礎聆聽能力之上,在評價之前學生必須能夠正確接收、記憶和理解信息的主要內容。 良好的知識基礎。

評價能力 提升學生聽評能力的教學原則 聽評需要甚麼能力? 表達能力:學生必須就個人的立場提出清楚的論點、合理的論據、有技巧和條理地表達評價的內容  聽評活動應與說話或寫作教學結合。 思維能力:具備批判思維的能力和掌握常用的質疑技巧  配合日常教學,特別是閱讀和說話教學。

評價能力 提升學生聽評能力的教學原則 聽評能力需要長時間培養。 除了操練聆聽練習外,多採用溝通取向的教學理念,靈活結合中文科各範疇的教學,特別是結合聽說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聽評能力。 多採用開放性和生活化的議題和教材。 多用實例進行比較聆聽。

評價能力 思維訓練常用的方法 分清楚事實 (fact)、意見 / 觀點 (opinion) 和論證 (argument)。 檢視說話者的觀點、立場是否有矛盾。 分析說話者的論據是否充分有力。 分析說話者的論證過程是否符合邏輯。 分析說話內容中屬於主觀情緒而非理性的成分。

回應能力 教學取向和特點 源於溝通取向的教學模式,視聽說為不可分割的溝通過程。 屬於高層次的聆聽能力,與評價能力一樣需建立在基礎的聆聽能力之上。 與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 中文科一般會歸入說話教學範疇,在小組討論訓練時教授。

回應能力 回應所需的能力 聆聽基礎:準確掌握對方的問題重點 良好的說話能力 良好的知識基礎 針對對方的問題重點正面回應:清楚表達論點 + 適切論據 掌握不直接回答的技巧:以問代答、幽默對答、避重就輕、轉移視線 …… 良好的知識基礎

回應能力 回應所需的能力 對語境的敏銳觸覺:自己及對方的身分、立場、說話場合、說話目的 …… 敏捷的思考能力 良好的聆聽和說話態度

回應能力 教學原則 需長時間培養。 幫助學生打好聆聽和說話能力的基礎。 多設計互相溝通和交流的聽說活動。 設計不同語境和形式的聽說活動,以提高學生對語境的敏銳觸覺。 多用學生熟悉和開放性的議題和教材。 結合其他語文教學範疇。

結語:聆聽教學的反思 困難 製作教材困難  較依賴教科書的教材 考試模式的限制  以練習操練為主

結語:聆聽教學的反思 反思及方向 聆聽教學是否只為聆聽考試? 有意識就不同聆聽過程所需的能力加強訓練。 擴闊聆聽教學的概念:聆聽練習  涵蓋讀寫聽說、思維、情意範疇,令教學內容、形式、教材更多元化!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