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残损的 手掌 北岸中学 吴正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现 代 诗 歌现 代 诗 歌. 一、发展总脉络 第一个十年 1 、新诗的诞生 2 、早期白话诗★ 3 、 “ 开一代诗风 ” 的新诗创作★ 4 、新诗的 “ 规范化 ”—— 前期新月派★ 5 、 “ 纯诗 ” 概念的提出 —— 早期象征派★ 6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制作人:正阳大林中心学校 yuelianghe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某某某的 个人简历.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C’est quoi, le symbolisme ?.
滑动展开简历.
诗歌 武汉理工大学  周 萍 第九篇宋词 第十一篇艾青.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雨巷诗人——戴望舒. 雨巷诗人——戴望舒 学习要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3、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雨巷诗人——戴望舒.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大海啊故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复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第十九课 南吕•一枝花 不 伏 老 关汉卿.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06中文 余晶晶
手掌 我用 残损的 袁中 乔国智 2017/4/9.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 望 舒.
作者简介: 戴望舒( ),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杨老师教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 细品两个动词 ——读《我用残损的手掌》 杨和平 1.
雨巷诗人——戴望舒.
丁香花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雨巷 戴望舒.
哦主求你保守我的心我的意念 O zhu qiu ni bao shou wo de xin wo de yi nian 使我能够遵行你旨意
油画《书香女子》 文化传播网
中小学教育网课程推荐网络课程 小学:剑桥少儿英语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强化提高班 人大附中同步课程
各地儿童喜庆自己的节日.
Unit 4 Reading English Poetry.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唱一首天上的歌 Chang yi shou tian shang de ge
同 路 人 敬拜赞美詩歌 45首.
中国的早晨五点钟 5 AM in China.
生命的执着 Sheng ming de zhi zhe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生命的执着 其它敬拜赞美诗歌 52首.
主你是我力量 Lord, You are my strength
自从我认识耶稣 zi cong wo ren shi ye su
展开属天的翅膀 zhǎn kāi shǔ tiān dē chì bǎng 沈阳宣教教会.
乌鸦喝水 宋思维 大学南路小学分校.
自从我认识耶稣.
月光曲 贝多芬.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2019/4/16 关注NE官方微信,获取更多服务.
第四课 我 爱 我 的 家I love my family 六个儿子不一样,三个女儿也不一样.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西沱中学 王凤鸣.
诗韵流芳.
象形手势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明集镇第一小学 王坤.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Module 9 Unit 2 Happy Birthday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3.4 角的比较.
微课堂 2: 句型升级---巧用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微课堂3: 句型升级---杜绝“we should"句型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我用 残损的 手掌 北岸中学 吴正利

戴望舒 雨巷诗人

1905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 乘船前往香港,开始了漫长而苦难的流亡生涯。8月1日,他开始主持当时刚刚创刊的《星岛日报》的文艺副刊《星座》。在他的努力下,《星座》很快成为香港进步文学的中心。 1942年春,由于频繁的抗日活动,望舒终于被日军逮捕并被投入监狱。4月27日,在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的诗作《狱中题壁》。 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反复无常,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显得不可收拾;这给他的婚姻关系带来了阴影,使他在不久后经历了两度离婚的惨痛。本来就有一点的哮喘病急剧恶化,这导致他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了。 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毅然带着两个女儿, 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1950年2月28日他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42年,是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听朗读 整体感知

学生词 积累词语 摸索: 寻找,探索。 灰烬: 堤上: jìn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锦幛: 荇藻: dī 河堤 zhàng 锦:一种丝织品。 幛:丝麻织品。 Xìng zăo水生草木。

齐朗读 鉴赏诗歌

既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我 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 这广大的土地: / / 象征祖国 在敌人的黑牢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

/ 这一角 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 只是血和泥; / 日本侵略者的“抢光”“杀光”“烧光”,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废墟。  那一角 只是血和泥;  / 日本侵略者的“抢光”“杀光”“烧光”,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废墟。 这两句诗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 / / / 思乡之情 这一片湖 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 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 荇藻和水的微凉; (春天,堤上 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 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 荇藻和水的微凉;  / / 家乡春天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 思乡之情 视觉 触觉 嗅觉 身临其境

/ 这长白山的雪峰 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 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 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 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 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水…… / / / / /

苦难的祖国 手掌抚过大片国土 由北向南 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岭南 南海 冷色调 忧郁的 ——雪峰 ——水夹泥沙 ——蓬蒿 ——荔枝 ——水 浑 ——蓬蒿 荒 ——荔枝 寂寞憔悴 ——水 苦 突出了各地区的特征性事物 冷色调 忧郁的

/ / / / / 无形的手掌 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 沾了血和灰,手掌 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 依然完整, 无形的手掌 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 沾了血和灰,手掌 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 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 而蓬勃生春。 / / / / 诗人的思绪在祖国大地上驰骋,所到之处,都是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印象。 但终于有一片土地没有被践踏,这就是解放区。

/ / / / / / / / / 强调 在那上面,我 用残损的手掌 轻抚, 像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 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 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 是太阳,是春, 将 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 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 中国! / 比喻 亲切 充满 向往 / / / / / / 坚信胜利,充满希望

冷色调,忧郁的 暖色调,明媚的 对敌人恨之切 对祖国爱之深 我用残损的手掌 沦陷区 开头 两行 展开想象 解放区 统摄全诗 苦难深重 对比 温暖明朗 统摄全诗 暖色调,明媚的 对敌人恨之切 对祖国爱之深

艺术特色 1、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 诗人在狱中,想像祖国广阔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这种虚拟,强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

2、对祖国各地的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堤上的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发出的芬芳,以及长白山的雪峰,夹着泥沙的黄河,岭南的荔枝花等。这一些细节描绘正透露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3、运用了对比手法。 诗歌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的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拓展思维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拓展欣赏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表现了对解放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戴望舒, 派诗人。因创作了一首诗歌《 》被称为“ ”。 2、分析下列比喻句的作用。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现代 雨巷 雨巷诗人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表现了对解放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以“太阳”“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热切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3)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两个比喻,写出了沦陷区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反衬解放区的光明。 3、找出文中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词语。看看它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冷色调: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对敌人的恨 暖色调: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对祖国的爱,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四人一小组,制作一期手抄报:历史不能忘却。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