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成年晚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胃癌康复 希爱患者教育. 目录 癌症不是绝症 康复指导 饮食调理 心理关爱 肿瘤治疗没有 “ 一劳永逸 ” 的办法 复发风险随时存在 – 肿瘤细胞可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播散到机体的其他 组织和器官 即使切除病灶,仍可能复发 – 单个癌细胞可能在术前就已经播散 根治术后仍有 30~80% 局部或远处复发.
Advertisements

作者:孙广阔. 个人简介 唐师曾,江苏无锡人。 1961 年 1 月 24 生于 北 京, 1983 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 1988 年 汤姆森国际新闻培训中心毕业。现为新华社摄影 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理事,美国柯达联网职业摄影师。
報告者:曹仁傑 2016/8/291.  簡介  研究方法  遊戲設計  實驗結果與分析  結論 2016/8/292.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食品科技系 班級: 97 級班 姓名:陳淑敏 日期: 膳食纖維對血液生化值之影響.
大中衔接 培育英才 人大附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简介 2014 年 12 月. 人大附中的课程理念  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创设丰富的、 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搭建起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
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業務- 漁業署南遷員工權益措施之規劃與執行 報告單位:農委會人事室 報 告 人:陳主任焜元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23 日.
『傳承屬靈資產 ( 信仰傳承 ) 』 面面觀 ! ABC.2011/9/17. 北美華人基督徒教育大會 地點 : 洛杉磯洛福教會 主講者 : 許輝世牧師.
护理评估要点 保健医疗部 杨静.
中三選科— 文科.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第一章 休閒、遊憩、遊戲與流暢.
第四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服務學習不只是「服務」 更是一種「學習」.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影视及剧本艺术分析.
李强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知识及控烟立法能力培训班 2012年10月 青海西宁
风险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 的影响效应分析 王 稳.
如何写论文.
淺談憂鬱症 分享者:劉乃昀.
2005年6月,我與中國美術學院專家,一同從傅藏200多件作品,選出128幅,收入《傅藏沈耀初畫集》,交由中國美院出版社出版。2005年11月,我又同傅占陸先生一起,按圖索驥,從畫集中,挑出100幅作品展出。而我又要從100幅作品中,單挑一幅,作為展覽的封面畫。著實讓我為難。因為傅藏沈畫,品類之全,獨步兩岸。論最早,有1932年的絹本《叢菊雙蝶圖》;論最大,有1985年的《晚霞歸雁圖》;論看家本事的“沈雞”,有晚年雄渾蒼古的《七雄陣》;中期代表作,有彩墨交映的《荷花翠鳥圖》。最後中選的,就是這幅百裏挑一的
校本課程設計: 「學校體適能獎勵計畫」更新
對於核能四廠的看法 作者:呂明憲 學號:4A0L0122 指導教授:吳文端老師.
視 力 保 健 明 光 眼 科 視力保健教室.
指導老師:黃峰蕙 教授 姓 名:張艾琦 M97Y0102 蔡英伶 M97Y0105
高脂血症的防治.
第三章 田径运动员选材 集宁师范学院 体育系 宋小凤.
如何正視港人計劃 生育與不育的問題 梁家康醫生 生殖醫學專科醫生 加拿大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美國婦產科專科文憑
尊重生命~性教育衛教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 輔導室 學務處 健康中心.
佛教大雄中學 2007年度香港中學會考 放榜輔導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
電子商城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對忠誠度影響之分析
窦律的药物控制: 2011指南 & 临床集粹 16th 届 西京医院-Mayo 峰会 Thomas M. Munger, MD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 移墾社會的特質 本土社會的形成 社會風氣與習俗.
浙江省三年(2011、 2012、 2013)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第十一章 收益分配管理.
面向中长期环境保护的环境科学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孟伟 2010年9月18日 济南.
“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施 李艺 qq
材料金相实验与显微组织观察 F 组长:李霄 组员:王猛 徐晗 张天龙 张腾 王曦 张浩舵.
防墜安全與自殺防治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莊東憲 組長.
Q1:何謂網路成癮(沉迷)? 網 路成癮為網路使用普及後新興的名詞,所謂的網路成癮是指重度網路使用的當事人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一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一)強迫性:理 智上知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二)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 (三)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
普外科:吴瑶.
臺北市特殊教育校園融合 認識自閉症、自閉症行為指導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行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彙編.
文學與生活-期末報告 赤壁之戰 組員名單 : 4A2L0031 王柔之 4A2L0033 劉兆偉 4A0L0063 謝商裕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白河國小 林水雲.
現代文學導讀 ─ 盧新華 傷痕 組 員:林于翔 4A1L0084
視覺藝術的媒材與技巧 蘇虹融 湯詩婷 指導老師:李建緯老師.
相约健康 ——教师职业保健与健康讲座 乐成三中 尚晓珍
禽病防治 禽白血病病原及流行特点.
汽车认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单髁的手术适应证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纪斌平.
母猪的营养 Dr. Frank Aherne 1.
災害性天氣之探究─ 颱風 文賢國小 李同立老師.
應用永續平衡計分卡概念設計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營運績效評估-以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九用地開發案為例
纳米尺度的卡诺循环 全海涛 马里兰大学 2011年11月14日.
Social Identity Self Identity
探討速食業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之因素─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例
海报制作说明 请按照本文件第二页模板制作海报。 建议能够以较多的图片配合较少的文 字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碳汇资本在旅游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阚如良 梅雪 孔婷 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项目六 收益分配管理 任务1 股利政策的确定 任务2 收益分配 程序 任务3 收益分配方 案的制定 收益分配管理 项目六.
股票價格之決定.
102學年度第1學期新進職員研習會 資訊中心報告 102/12/03.
情緒障礙學生的鑑定.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生產作業與管理期末報告 以國軍岡山醫院為例─探討病人跌倒預防的管理議題
差異化行動學習.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张亮生 可变剪切对基因进化模式和功能的影响 张亮生
泥火山的迷思 一、泥火山的泥漿來源為何? 有人說泥漿是地表水沿斷層裂隙滲入地下,形成泥漿,再沿裂隙噴出(齊士崢等,2001)。這個說法有問題,因為地底下壓力較大,泥漿欲噴出,地面水如何滲入?王鑫(1988)指出泥火山的成因為地表下的天然氣或火山氣體沿地下裂隙上湧,沿途混合地下水與泥沙形成泥漿,再噴出。這個說法也有問題,因為泥岩層不透水,沒有賦存地下水。陳肇夏(1994)則說明深埋地下的泥岩層受擠壓而將地層中的水擠出,沿裂隙上升,混合泥岩物質形成泥漿而噴出。這個說法較合理,因為從泥漿水的化學分析(氯、鉀、鈉
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2017/11/4-5.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姐.
张崇尚 吕开宇 李春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报告人:李春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成年晚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成年晚期,也称为老年期,相当于60岁死亡。相对于以前的各个时期而言,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一个以日益衰退为基本特征的时期。

一、老年人和老年心理学研究: (一)为什么要研究老年人的心理? 1.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成为当代重要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1)平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不断增加

统计数字 德国人在15871689年平均寿命为33.5岁,在19001905年达到49.2岁;美国人在1789年平均寿命为33.5岁,1980年达到72岁;英国人在中世纪平均寿命33岁,1838 1854年,达到40.95岁,1980年达到75.8岁。

(2)二战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突出,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8000多万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今后40年内,我国老年人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到20世纪末,我国老年人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5%;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20%。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2. 上世纪中期,一些大规模追踪研究的对象进入老年期 这引起了人们对老年现象的重视,而且,人们也开始从毕生发展的思路,来理解心理的变化。

(二)老年心理研究的现状 1. 上世纪2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后,人们从毕生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老年心理,其范围主要限于西方国家。

2. 研究的内容主要限于智力,记忆和学习问题,个性、社会适应等问题。 3. 老年心理学方兴未艾 我国老年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有人说,人到老年,整个身心都在走“下坡路”,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三)如何看待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老年丧失期观&毕生发展观

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 1. 老年丧失期观 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 人是生物有机体,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 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

2.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5) (1)个体发展贯穿一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2)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3)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增长,而总是由获得(增长)与丧失(衰退)两部分构成

(4)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或个别差异,由于个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发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5)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发展过程都是由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三种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待老年期心理变化的科学态度 老年期的心理也遵循心理的毕生发展规律,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出衰退或下降趋势,但并非整体“老化”或全面衰老。某些方面的心理不但没有衰退,还呈现出某种提高或增长(如社会认知能力、晶体智力)。

老年期心理同样包含着增长与下降; 老年期心理的衰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预防

二、生理的变化 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出现明显的衰老,生理机能出现明显下降。

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 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明显下降,其中听觉和视觉衰退最为明显。

(一)视觉衰退 1. 眼睛晶状体弹性降低,调节力下降,出现“老花眼”和视力下降。 2. 各种眼睛疾病(如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发病率上升。

3. 眼睛对光(包括强光和弱光)的感受性,对物体形状、大小、深度、运动的知觉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视觉的注意能力都有较大下降。

(二)听觉衰退 1. 30岁后,听觉阈限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老年人最高。 2. 听觉缺陷或障碍的发病率提高,有的人甚至出现耳聋。

研究结果 50岁以后,听觉开始明显衰退;6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衰退现象,而对高音的精确辨别能力在中年就已经开始衰退。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和对某些语音的精确辨别能力在70岁后也明显下降。

(三)其他感觉能力的衰退 味觉、嗅觉、皮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下降。 60岁后,味觉感受性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嗅觉辨别力衰退更明显,痛觉、触觉、冷觉、温度觉等逐渐变得迟钝。

二、记忆的变化 记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但下降的速度并不太大,70岁以后衰退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困难 机械识记能力减退:对无意义材料的机械识记能力明显下降,而意义记忆能力下降减退幅度相对较小。 记忆广度和在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效率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数字记忆广度测验成绩随着年龄而出现明显下降。

(二)再现比再认下降更大 与再现相比,成年晚期由于具有大量的环境线索,再认效果受到的消极影响要小得多(Craik & Jennings, 1992)。 老年人对不易理解的抽象图形或无意义图形的再认或机械识记效果差,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这种下降幅度较小,下降发生较晚,70岁以后,明显减退。在回忆时提供较多的线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回忆或再现成绩。

(三)内隐记忆能力变化较小 老人记忆力下降主要限于那些需要有意加工的任务。需要较少意志努力的再认以及无须意识参与的内隐记忆,在老年时变化较小。

(四)自传式记忆能力的变化 自传式回忆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件的回忆,如回忆在最初几天干了什么事或当年庆祝大学毕业的情景等。 为了考察自传式记忆在老年期的变化,研究者呈现一系列单词(如书、机器、对不起、惊奇),让成人回忆个人经历过的与每个单词有关系的事情。 50~90岁之间的人更经常地回忆起很早以前和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并不常回忆二者之间发生的事情。

三、思维的变化 老年期的思维总体上也呈现衰退趋势,在概念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较明显的下降,但在思维发展的不同方面、对于不同的个体,又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主要表现4个方面。

1. 思维衰退 老年人思维呈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认知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谨慎,深思熟虑,缺乏信心,在有关的思维任务中,思维敏捷性差,反应时间较长。

另外,老年人思维的灵活性变差,想象力也逐渐减弱。 上述思维的变化与老年期生理机能衰退、社会交往和活动范围变小以及感知、记忆等基本心理过程的衰退有关

2. 以语言——理论思维为主 老年人的思维属于以文化教育、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型思维,他们在语言性思维、空间关系、推理能力等方面,衰退的速度较慢,下降的幅度较小

3. 思维内容偏重对社会的认知,其中包括对适应社会、人生经验、价值观、伦理信念等问题的思考

4.老年人的思维仍然具有创造性 那些在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老年人仍然可能作出创造性成就。

统计资料 丹尼斯研究了100位寿命在7079岁和56位8089岁的科学家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 结果显示:他们在20岁时发表论文的数量很少,3059岁期间则相当多,平均每人每年发表两篇,而到6069岁时论文数量减少了20%。

对科学家而言,创造力在中年期达到高峰,4060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6070岁呈相对下降趋势,但6070岁期间的创造力仍然高于2030岁。

在老年期做出创造性成就的人也是很多的。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61岁才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思想家李贽54岁才开始著书立说,并分别于64岁和73岁时完成了《焚书》、《藏书》两部著作;条件反射学说创始人巴甫洛夫发表《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时已经76岁;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法约尔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时已经75岁.

根据1984年统计,年过70岁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15人之多,其中75岁以上者5人,80岁以上者3人:美国的劳斯因首次发现致癌病毒,于1966年获奖,时年87岁;奥地利的弗利斯以动物行为研究于1973年获奖,时年86岁;美国的麦克林托克因发现转座因子,于1983年获奖,时年81岁。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解剖了15名刚刚去世的病人的大脑,其中5位是中年人,5位是正常的老年人,5位是因衰老而死亡的老人。他们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显微镜来分析人脑中细胞的结构。结果发现,正常老年人的细胞结构甚至优于中年人。这表明,人的大脑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必然的衰退。

四、智力的变化 老年期智力的发展在总体上有所衰退,但并非全面衰退,或者说,一方面表现出衰退的趋势,另一方面则呈现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智力活动的任务、智力观或智力内隐理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 大量研究表明,液体智力在青少年期以前一直呈上升趋势,其后则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发展模式,但从总体上来看,智力呈衰退趋势。

卡普兰(Kaplan, 1947)总结有关研究指出,人的智力一般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初期达到顶峰,随后便呈下降趋势。

另一些研究发现,人的某些智力,尤其是语言和计数智力在60岁前一直呈上升或稳定状态,60岁后才缓慢下降。

一般认为,不同形式的智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以社会文化经验为基础的晶体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一直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与神经生理为基础的液体智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则在青少年期以后,特别在成年阶段,开始缓慢下降。

老年智力衰退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持久性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的一般症状:非常健忘,找不到自己所在的方向,不知道当时的时间方位,言行脱离常识,办事漫不经心,甚至忘了自己刚吃过什么饭,找不到自己的家,随地大小便等。

小资料: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理疾病。是指那种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9100多万,老年性痴呆大约有600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 引起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脑组织的衰老、萎缩、变性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基础,这也许就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道理。另外,外界因素的作用,如感染、中毒、遗传、精神刺激等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功能减退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进入老年不患老年性痴呆,而有的人却患了老年性痴呆的原因。

一般说60岁以上的人机体逐渐进入衰老,脑组织也开始萎缩,因此,生理功能也自然地减退。如果这中间还伴有其他引起脑组织衰老和萎缩的诱发因素,则更促使脑组织衰变的功能减退。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若在其他因素刺激下,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

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  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早期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狭隘自私,主观固执,不顾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草率马虎,墨守成规,难于熟悉新的工作。有时性格暴躁,情绪不稳,也有的行为幼稚,好似顽童。渐渐生活懒散,不爱整洁,不修边幅,食欲减退或饮食无度,白天睡眠,晚上失眠,呈睡眠倒错。

由于患者年迈,常不引人注意,以后逐步出现明显的智能减退,记忆障碍,其中最明显的为近事遗忘,后对远事亦遗忘,严重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不认自己的子女,常有虚构。逐渐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发生障碍。情绪迟钝或易激惹,缺乏羞耻感,或出现幼稚性欣快。少数患者出现兴奋,或有片断荒谬的妄想与幻觉。妄想多为被害、自责、疑病、被盗、贫穷或夸大妄想。痴呆进一步发展,幻觉妄想消失,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去控制,多死于继发性感染(褥疮、肺炎)和衰竭。

(二)老年期智力活动的任务 老年期的智力活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和整合自己的一生。

儿童青少年时代智力发展的任务以获取各种知识技能为主,青年和中年时期智力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进入老年期后,未来变得短暂、无关紧要,人们获取知识的需要减弱,他们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逐渐减少,因而,他们的智力活动表现出很强的内省倾向,思考和整合自己的一生。

(三)智力内隐理论或智力观的变化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智力观更强调日常智力或生活智力的重要性。

聪明者的行为特征包括: 同时具有较高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例如,词汇丰富,阅读内容广泛,能够理解反馈,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能从无关信息中筛选出有关的信息,能从给出的信息中给出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 思想与行动充满智慧,对人对事富于觉察力,三思而后行,能够适应有挫折的生活情景,知道自己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

认知投入 表现出好奇心,胜任工作,正确评价青年人与老年人,对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生活感兴趣。

(四)老年期智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超过了人生任何时期(Hultsch & Dixon, 1990; Morse, 1993)。 老年期智力的变化与遗传、机体健康程度、职业、知识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语言生成能力有所下降 1. 语言理解能力无显著变化。只要谈话者说话并不很快,或者老年人有足够的时间对书面文本进行精确加工,口头语言理解效果就会像内隐记忆一样,在晚年没有什么变化(Brebion, Smith, & Ehrlich, 1997; Hultsch et al., 1998; Stine-Morrow & Miller, 1999)。

2. 语言生成能力的下降表现为: 首先,从长时记忆中搜索单词变得困难。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老年人有时难以说出恰好能表达他们想法的话。他们说话也变得较慢,较经常地出现停顿 (MacKay & Abrams, 1996); 其次,在成年晚期,计划该说什么和怎样说变得更困难。这可能与其工作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下降。

第三节 成年晚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内向化” 一、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3) 第三节 成年晚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3) (一)心理发展的“内向化” 心理发展倾向逆转,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变得老练持重,遇到挫折时反省自问,重视内心生活和反思、内省。

(二)老年期的个性持续稳定,但也有所变化 老年人个性的基本侧面是持续稳定的,而且,稳定多于变化。 老年人的个性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很多是消极的变化。

1. 持续稳定 有研究发现,2/3的老年人个性都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老年人的活动性、反应能力、控制力和情绪等,在7年内基本保持稳定,少数有改变的则常常与患病或重大不幸事件有关。

2. 有所变化 自我中心,内向,保守,好猜疑,嫉妒心强,办事刻板,灵活性差,适应能力下降,爱发牢骚;孤独感强,因健康、经济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感,因兴趣范围缩小而形成的寂寞感,爱回忆往事。

许多老年人变得比较刻板,小心谨慎、固执。但是,老年人个性的变化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老年人个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年龄,而是健康或环境的重大变化,社会事件、智力、教育、社会地位等因素。

(三)老年期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变化 1. 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1)冷落感 (2)孤独感 (3)疑虑感 (4)忧郁感和衰老感 (5)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2. 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 老年人具有很强的道德感,看重符合社会公德、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比较稳定。

3. 情绪体验变化的原因(2) (1)引起老年人情绪体验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活中的各种“丧失”,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专业、健康、容貌、配偶等方面的丧失

(2)老年人生活结构的变化 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不需要承担较大的社会责任; 在家庭中,子女相继独立成家,也不需承担原来的家庭责任;

调查发现,老年人最担心的事情依次是自己的健康状况、经济问题、病后照顾问题等。农村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养老问题。

二、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适应退休的过程分为4个时期; 1.期待期 2.退休期 3.适应期 4.稳定期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1.夫妻关系 婚姻满意度很高,更多表现为一种伙伴关系,冲突减少,解决冲突的方法较积极。 2.与子女的关系 老人与子女接触的次数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关系。 3.与朋友的关系 老年人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超过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时的快乐。

夫妻关系的变化: 热情期 矛盾期 移情期 深沉期

婚姻满意度

四、死亡的来临 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提出死亡过程分为5个阶段: 1.否认 2.愤怒 3.讨价还价 4.抑郁 5.接受

总 结 进入成年晚期或老年期后,总体上呈现衰退的趋势。生理机能和某些认知能力明显下降;个性、社会性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应该为老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长寿。